性別:男
年齡:40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鋦藝
從藝年限:17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博物館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318
祝小朋,男,1982年2月生,他的鋦瓷手藝已被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已成為了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
受家庭影響,他自幼便酷愛鋦藝。2005年開始鋦瓷,已是第六代了。鋦瓷的工藝流程非常復雜,從接茬摸縫、麻繩固定、點位記號到金剛鉆打孔、鍛制鋦釘再到鑲制鋦釘、拋光,每一項流程都有若干環節,最小的鋦釘只有3毫米,全部都是純手工完成。對于這些鋦瓷的絕活技巧,祝小朋早已熟稔于胸,經他手鋦補出來的器物,精巧細膩,極具觀賞性。他的“汝窯斗笠碗樹葉花釘咬口”、“紫砂綠泥銀口包邊壺”等作品,在業內得到了廣泛好評??诳谙鄠?,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找祝小朋鋦瓷的人。
以后打算作為專業,并帶團隊培養一批新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讓這門流傳千年的民族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從小受家庭影響跟隨爺爺父親學習鋦活技藝,并學習一些鋦活工具的制作。其中制作金剛鉆是難中之難也是鋦活技藝中最主要的工具之一,父親教著實踐說金剛鉆焊接是鉆石與剛的結合,看其火候把握時機才能焊的住,固的牢,這幾句話足足實踐了兩年時間。解決鉆的問題便是打孔、曲度、深度、打孔太淺不行,太直不行,必須掌握靶位正確,曲度到位才能使鋦釘爪的住,固的牢。
這幾年練習好基本功外,增加了花釘巧做技術,這活在爺爺輩基本失傳,因為時代原因,當時以實用為主,從爺爺哪里聽到理論技術后便自己潛心研究,先從收購老銅開始,跑遍各種古玩市場,收來的老銅能用的只有百分之幾,還要學習繪畫基礎如敦煌壁畫,古代瓷器上的花紋圖飾都是臨摹的標本,練好基本功便拿老銅進行鍛銅工藝,又加進了現代藝術氣息。
至此到2005年掌握了鋦藝的全部技藝。2006年至今在鋦藝上不斷的改進和創新,把鋦藝從粗活精進為集觀賞性、藝術性于一體的銹活。
祝小朋生于1982年,自幼受家庭影響學習家中鋦活手藝,七八歲那時父親鋦大缸的時候就喜歡那
些小工具,經常拿著玩,十歲的時候便跟著父親學習鋦盆、鋦碗、鋦缸,童年時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從學?;貋矸畔聲闷疬@些小工具操手練習,到1997年便能獨立完成這些粗活的鋦制,在學習之余還收藏了一些老的鋦釘器物,學習和研究工藝特點,為鋦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99年在濟南學習金屬雕刻專業,為鋦活中的花釘鑲嵌做好了基礎,2001年在茶人會館從事紫砂壺和瓷器修復,在這期間不斷學習金石篆刻提高美術功底,工作之余還把失傳的絕活一一練習復原,如器物的包邊,漲死牛等工藝,其中最難的是漲死牛能讓紫砂壺定點開裂并鋦以小芝麻釘,即美觀又能把玩,從那時候開始遍研究和實踐此項工藝,經過兩年的大量實踐把此工藝掌握好,如倒錐所放位置,放黃豆的多少,多長時間倒豆,都能準確掌握,并且作好文字記錄。
2004年去福建學習金屬鏨刻工藝,系統的學習了,平鏨、浮鏨、立體鏨及鏤空鏨技法,為花釘巧做和創新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2006年又去杭州學習貴重金屬的無縫焊接工藝,把鋦活中的粗活完全過度到了繡活工藝,2015年至今在濰坊市博物館從事文物修復及文創產品開發工作。2017.5
2015年12月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三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6年12月,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2016年度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獎。
2017年3月被授予首批省文物修復師資質。
2017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六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被評為工業美術名人,積極參與展覽活動現場展演工藝過程,和各行大師交流學習。
2016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去韓國參加文化交流。
2016年4月鋦藝作品在第九屆中國濰坊國際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日期:2015-05-28 來源:濰坊晚報
荷葉花釘鋦制。
家住坊子區恒安街道的祝小朋, 16歲開始學習老一輩的鋦藝手藝,并在傳統手藝的基礎上進行了提高與創新,創作了荷葉花釘鋦制等作品。他手法細膩、工藝精湛,受到了廣大愛好者的好評與贊譽。 5 月 22 日下午,記者在大虞文化村見到了祝小朋,并一睹了他的手藝?,⒆仙皦匕阡|制。祝小朋細心鉆研鋦壺技術。
“我的爺爺是做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從小受家庭的影響,平時耳濡目染,自己也慢慢喜歡上了鋦藝?!弊P∨笳f,鋦藝分粗活和細活,爺爺和父親都是做鋦盆鋦碗鋦大缸這樣的粗活。當初爺爺做鋦藝是為了維持生計,而到了父親這一輩,不單單是為了生計,更多是為了傳承這門手藝,祝家的子孫后代必須要學會這門手藝。
“從俺父親這一輩學會了鋦藝后便不再挑著擔子出去接活了,平時家里或鄰居家有修修補補的鋦藝活兒,父親便在家做工?!弊P∨笳f。
“我小時候每每看到父親鋦活的時候,我喜歡把弄父親的工具。但父親一直沒有認真的去教我。當我16歲初中畢業后,父親便開始教我學做鋦藝?!弊P∨笳f,當時父親告訴他,作為這一家族的一員,必須要精通這一手藝,當然不一定用這一手藝養家糊口。 從此祝小朋便跟著父親學做鋦藝活兒,那時候做鋦藝用的材料都是陶質的,有時候還會鋦把茶壺,當時家家戶戶都有茶壺,茶壺蓋摔了或家里的盆磕碰了,用鋦藝便可以重修于好。
影響 受茶文化的影響重拾手藝
1998年,祝小朋學完鋦藝后,來到濟南藍翔技校學習廚師,祝小朋學的是食品雕刻,那時學食品雕刻就是用刀在蘿卜上做雕刻,如龍、鳳凰、牡丹花類的圖案都可以在食品上體現。祝小朋說,原來在婚宴上經常放置一些龍鳳呈祥的食品,這種食品雕刻后,存儲時間不長,也就一周時間。后來,祝小朋便把這種手藝移在了木頭上,他在木頭上雕刻各種小動物,刷上油,晾干后保存時間久。
2003年祝小朋學完廚師后,來到濰坊的一家茶館做廚師,在茶館里他看到紫砂壺一類的茶壺摔碎后便扔了,感覺很可惜,于是祝小朋決定重拾老一輩傳承給他的鋦藝手藝。
剛開始祝小朋鋦紫砂壺時,感覺效果很不滿意?!霸瓉砝弦惠呑龅匿|藝活,例如鋦大缸什么的都是一些粗活,這鋦茶壺可不一樣,要眼準手穩,有充足的經驗才行。后來,我從粗活到細活,練習在破碎的茶壺上鋦釘,最后鋦到跟芝麻粒大小后,又練習茶壺蓋的包邊、鑲嘴、修壺把等手藝?!弊P∨笳f。
困難 父親過世遇瓶頸努力攻克
“金剛鉆是鋦壺里面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些工件都很小,它們兩者的結合需要焊接,如何做得既美觀又不易脫落,金剛鉆我整整研究了半年?!弊P∨笳f,2009年,父親去世了。父親在世的時候,曾教過他如何做金剛鉆,父親一邊說,他在一邊做。但是父親去世以后,祝小朋再研究起金剛鉆,感覺無從下手。但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磨練,祝小朋終于將金鋼鉆這門手藝攻克了。
俗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薄拔覐?008年開始對外接活,以前從不敢接活,怕處理不好碎壺片間的疏密遠近,影響美觀,后來經過練習,自己能看上眼去,便敢上手了?,F在有很多朋友來找我鋦壺,有時一不小心摔了破損了,用花釘補起來,既美觀又實用,檔次也提高了?!弊P∨笳f道。
心愿 希望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當談到傳承這個問題時,祝小朋說:“我的女兒今年五歲了,我經常給女兒灌輸這種思想,人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門技藝?!庇袝r祝小朋在干活的時候,女兒經常趴在他的背上看著他干活。 祝小朋說,小時候他也曾經有過這種經歷,對于傳承這種問題,等女兒長大后要首先尊重女兒的意愿,如果女兒不喜歡做,他可以進行社會傳承。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鋦藝,并將它傳承下去,我現在單槍匹馬太累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這門手藝共同研究共同發展?!弊P∨笳f,他有一個小小的心愿,不管自己有多忙,每月要擠出一點時間來,為自己做一把壺,有了樣品,兩三年后再舉辦一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門技藝。
文/圖
濰坊人文 · 2015-10-29 09:36
鋦本無言,傳承當重
——那些濰縣的“鋦瓷”手藝人
鋦瓷,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鋦瓷行當經歷了宋、元、明、清、民國、新中國六個朝代,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歷程。濰縣歷史悠久,擁有眾多的民間傳統手藝,鋦瓷是其中分布最廣泛的老行當之一。
“鋦盆鋦碗鋦大缸”的老行當
“鋦盆鋦碗鋦大缸/鋦了東莊鋦西莊/西莊有個大老姜/膝下有個小姑娘/洗澡就愛鉆在大水缸/她在大水缸里頭不老實/上竄下跳直翻騰/這一翻騰不要緊/缸倒了/打破了缸/一嗓子喊/鋦盆鋦碗鋦大缸的/趕緊過來給我鋦好缸/鋦好缸以后俺在缸里頭再把澡來洗/洗了澡再穿上花衣裳?!边@首民間小曲,詼諧地唱出了我國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世人所熟知的“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句話,就是從這個行當里出來的。
濰坊在“非遺”的社會調查中,發現濰縣梨園村是傳統的鋦藝專業村,過去農歷三月十五,鋦藝藝人有供奉“祖師爺”——胡鼎真人的習俗,并考證出胡鼎真人的原型是唐代詩人胡令能。 唐代《云溪友議》卷下《祝墳應》記載:“胡令能,圃田(今河南中牟縣)隱者,少為負局鎪釘之業。 其《小兒垂釣》詩曰: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身莓苔草映身。 路上行人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曾有詩家評說,路人向他招手,想打聽一些事情,那小兒卻“怕得魚驚不應人”,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其藝術成就絲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詩。 山東鋦藝藝人耿海勝也從《辭源》查出,唐貞和,元和間有胡令能“能詩,不廢釘鉸為業,遠近號為‘胡釘鉸’”。 因此,胡令能從事鋦藝的記載要早于《清明上河圖》鋦藝300年。
鋦瓷最初是為謀生產生的一門手藝,以前在農村特別常見,鋦瓷藝人肩上扛著扁擔,手里搖著“咣當”,走街串巷。破碎的青花小碟、腌漬咸菜的大缸、各種鍋碗瓢盆,都在鋦瓷藝人手里煥發新生。因為謀生之故,這時的鋦活簡單粗糙,費工少、費用低,被叫做“粗活手藝”。而在名流匯聚的繁華之地,特別是老北京城的八旗子弟,他們所要修復的多為古董、高檔瓷器,這就要求鋦活精細,費時費工,收費高昂,被稱為鋦瓷秀活或者細活、當活。
斗轉星移,隨著經濟的逐漸富足,人們已從生存考驗中解放出來,開始尋求精致的生活體驗,“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日子已經遠去。在此情況下,鋦瓷的實用功能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大家似乎更關心手藝所承載的藝術審美和文化內涵。
祝小朋
板凳要坐十年冷
濰縣的鋦藝多為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相結合,按年代大致分為六代。早在清同治年間,祝洪祥便開始了鋦瓷手藝的傳承。民國時期,祝有德與其子祝立業,秉承祖業,修補各種日用器皿,因手藝精湛受到百姓的喜愛。到2005年祝小朋開始鋦瓷,已是第六代了,受家庭影響,他自幼便酷愛鋦藝。
然而祝小朋最初做的是廚師,這似乎和鋦瓷風馬牛不相及。不過,廚師需要經常給食物雕刻花紋,這就練就了自身的繪畫和雕刻功底,加之常年研習書法,讓祝小朋的心性愈加沉穩,使得他在往后十年的鋦瓷生涯中坐定冷板凳,最終守得云開見月明。
祝小朋說,鋦瓷的工藝流程非常復雜,從接茬摸縫、麻繩固定、點位記號到金剛鉆打孔、鍛制鋦釘再到鑲制鋦釘、拋光,每一項流程都有若干環節,最小的鋦釘只有3毫米,全部都是純手工完成。對于這些鋦瓷的絕活技巧,祝小朋早已熟稔于胸,經他手鋦補出來的器物,精巧細膩,極具觀賞性。他的“汝窯斗笠碗樹葉花釘咬口”、“紫砂綠泥銀口包邊壺”等作品,在業內得到了廣泛好評??诳谙鄠?,現在全國各地都有許多找祝小朋鋦瓷的人。
鴨子在水中滑行,水面上看起來優雅得和天鵝一樣,可是水底下兩只小小的蹼瘋狂地打著水。對于祝小朋來說,如今光鮮成就的背后,離不開自己孜孜無怠的付出。鉆研手藝那會兒,隆冬時節,祝小朋每天四點就會起床練習,到點上班,下班又繼續,直到深夜才入睡,他說:“年輕人沒有干不成的事?!弊P∨髲膩聿粫痪心嘤诩挤?,他會看古畫、去博物館、跑市場、研究青銅器上的甲骨文金文……這些都是為了尋找靈感,讓鋦瓷手藝更加精湛,“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祝小朋鋦瓷,有技藝,更有態度,“做活時,不管好與壞,東西值錢不值錢,都一定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是人家把玩的器物,和主人有直接的情感共鳴,我們也許理解不了,但必須尊重?!弊P∨筮€說,鋦瓷最忌憚自滿心態,手藝人永遠都是徒弟,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才能越走越遠。
現在,祝小朋的鋦瓷手藝已被列入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說,以后打算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帶團隊培養一批新人,創作出更好的作品,讓這門流傳千年的民族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王慶忠
時光傳承的是品行
有著“中華第一鋦瓷人”之稱的王振海絕對是濰縣鋦瓷手藝的佼佼者。王振海祖籍濰縣,康熙年間,他的老祖宗帶著濰縣的鋦瓷手藝到了北京,專做鋦瓷秀活,幾代傳承,在老北京享有盛名,到他爺爺時得到了“山東巧工王神手”的稱號。王振海師傅常常思念祖先生活過、曾經孕育了王家鋦瓷手藝的祖籍濰縣。因緣際遇,王振海也在這片故土上找到了手藝的傳承人——寒亭的王慶忠。
王慶忠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老手工藝,那時身邊有很多做鋦瓷粗活的人,每當鋦瓷藝人來到村里,自己總是形影不離地跟著端詳。這種天生的熱愛之情,加之老濰縣人、老王家人的身份,讓他在2012年時順利拜入王振海門下,并成為王家鋦瓷手藝的第六代傳人,學到了其家傳的24樣、72種、136道鋦瓷絕活。
王慶忠的手藝出凡入勝,對于破損瓷器修復方法的確定,不同胎質、不同年代的瓷器所使用鋦釘材質、大小的選擇,上釘的力度和鋦釘張力的大小,以及鋦釘位置的設置、鉆孔的大小深度等都有精準把握。王慶忠說:“鋦瓷凝聚的是手藝人的藝術內涵。器物都是有生命的,鋦補瓷器就是在修補生命,是在鋦福?!睂W習鋦瓷,在傳習技藝之前,首先要過的是“做人”這一關,正所謂忠厚傳家遠,手藝人必須要心存正念,注重道德。
同眾多漸行漸遠的老行當、老手藝一樣,在全國,真正懂得鋦瓷手藝的人并不多。在王慶忠看來,鋦瓷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的,他非常希望這門手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鋦瓷是個技術活,更是個心思活,光有興趣不行,它還需要你以十足的耐心來對抗現代社會的快速和廉價,心浮氣躁的人是無法做好這一行的。王慶忠說:“我沒想從這個行當里面謀取多大的經濟利益,也沒有把這個手藝作為自己謀生的手段,更不是為了出名,主要是因為自己喜歡做,為了讓老祖宗留下的這門老手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边@種淡泊、低調的品性,使得其在做活時心無雜念,更純粹地展現出鋦瓷的藝術審美價值。
張爾安
從工具到文化
張爾安結緣鋦瓷,還要從他收藏古代紫砂壺的愛好說起。由于年代久遠,藏品十壺九殘,多有破損。當時,濰縣城內已經很難見到做細活鋦瓷的手藝人了,而去外地鋦補一次就要花費五、六百。出于經濟考慮,張爾安決定自己來琢磨這份手藝。在2010年,張爾安開始了他的鋦瓷之路,更為這門手藝留下了從技藝到工具乃至文化的傳承。
張爾安說,開始只是為了簡單地修修紫砂壺,覺得會干就行,慢慢深入這門手藝之后,才發現其中的文化深厚,行規行矩眾多?!叭魏我粋€行當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歷史內涵。鋦瓷看上去直觀,但系統地整理收藏這些文化的東西,并不容易?!?/p>
多年來,張爾安致力于鋦藝文化的系列收藏與研究,已經具備了私人博物館的實力,在十笏園博物館中,就有專門為他設置的鋦藝文化展示區。濰坊電視臺曾拍攝過張爾安鋦瓷手藝的專題片,獲得了2013年山東省電視專題片評比一等獎。張爾安說,自己正在編寫《中華鋦藝》這本書,里面詳細地記錄了鋦瓷的技藝。國家對于非物質遺產的保護非常重視,能為恢復傳承老手藝做點貢獻,張爾安也很高興,他自豪地告訴筆者,已經收了三個徒弟了。
在張爾安的店內,我們見到了一整套鋦瓷的工具:金剛鉆、鉆帽子、錘頭、鉗子,早前鋦匠挑著的火籠箱、搖著的撥浪鼓,做工時戴著的墊肩、褡褳,甚至鋦匠穿的襪子、牛鼻子鞋……看著這些老物件,聽著張老講述它們背后或有趣、或辛酸的故事,我們仿佛能看見,隔了千百年的歲月,鋦瓷手藝人伴隨著撥浪鼓的叮叮咚咚,穿行在胡同間、往來于褐色小門里,延續著一代又一代人“惜物保?!钡那楦泻土曀?。
趙鈺良
自有后來人
在老市府西院一處私人工作室見到趙鈺良的時候,我們很驚訝,因為很難想象,一個28歲的小伙子能在鬧市之中鉆研著一門古老的手藝。
趙鈺良16歲就開始當兵,2007年退伍后,天南海北地跑,當過保安、開過車、做過銷售、也開過KTV……用他自己的話說:“跟人做自己做什么都嘗試過了,有錢的有權的也見識過了?!钡w鈺良骨子里是一個可以很安靜的人,他非常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這也是他學習鋦瓷很重要的原因。
2014年年初接觸鋦瓷,到現在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盡管技藝還不純熟,但趙鈺良表示他會繼續學習。在被問及是否會因為好奇心不在了就轉行時,趙鈺良說:“不會。器物拿在手里是實實在在的,當鋦好一件器物時,給我的感覺就是‘爽’,是很多東西不能比的,我會一直做下去?!?/p>
結束語:
鋦瓷在今天,流傳的已經不僅僅是一門技藝,它帶著古老的文化印記和手藝人特有的溫暖,出現在如今的都市里,成為人們生活、心靈的點綴。對于鋦瓷的傳承,我們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最后,不妨借用“中華第一鋦瓷人”王振海先生的一首詩來結束:
鋦本無言尚能語,
工藝傳承卻沉重。
盡獻絕技良苦心,
粹道更望互古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