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2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員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瑪瑙雕刻,濰坊枋雕
從藝年限:26年
單位及職務:永劍玉雕工作室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魯克化、楊伯達
徒弟:馬玉超
瀏覽次數:10825
田永劍,男,漢族,1960年生,籍貫: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黃旗堡鎮田家汶畔村,1978年安丘市外貿冷藏廠工會工作,1982年進修第一屆電視美術函授大學,1983-1989年安丘外貿局辦公室工作,1989-1996年安丘中小型企業局,1996-2006年安丘市印臺石館,2006-2016年安丘市印臺石館玉雕工作室,現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田永劍是安丘市瑪瑙、玉石雕刻的第四代傳人,自幼受祖父田學法的言傳身教,從事其雕刻達20余年?,旇У窨套髌?,題材相當廣泛,其中不乏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活潑可愛的眾多小動物,蟈蟈、蟬、鳥、魚、蛙,也有花卉、瓜果、菜蔬,佛像,人物,龍、虎、雞等生肖造型。其印章作品,也多為深得書畫界喜愛的硬玉陽雕,頗顯功力。
多年來一直癡情于安丘瑪瑙的雕刻,因為安丘瑪瑙玉石是安丘特產,以綠色、紅色為主,兼備黃、黑、白等顏色。色彩斑斕。作者充分利用安丘瑪瑙玉石原料的料性、顏色、形狀等特征。在發揮想象力之余,最大限度的利用玉料,將傳統的技法與現代美學融為一體,利用鏤雕、軟雕、浮雕等多種技法于一體,將原石的自然迷人之景,濃縮于作品之中。在人物花鳥、花卉等作品的創作中,因料設計,對紋路的處理得當,結構造型合理,最擅用鏤空雕技法,使瑪瑙玉石的花紋景物上下交錯、遠近有別。體現出絕佳的效果,代表性作品有《龍鳳呈祥》《福多壽長》等100多件。其中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非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及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一等獎,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優秀獎,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創新大賽優秀獎。為弘揚安丘瑪瑙文化品牌,先后師從于北京第一雕人:魯克化老師,故宮博物院楊伯達副院長和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李勁松先生。在全面掌握基本雕刻基礎上并獲得了各項榮譽和獎勵。
二十多年來,作者對安丘瑪瑙癡心于安丘瑪瑙玉石的收藏研究,雕刻了大批的作品,體現了安丘瑪瑙玉石的古樸和美麗,贏得了專家的認可、好評和贊揚。
近年來,受濰坊核雕大氣候影響,也特別喜愛濰坊核雕藝術,經常雕刻一些核雕作品供大家欣賞和把玩,借以弘揚濰坊核雕文化,使之發揚光大。
田永劍,安丘市玉石雕刻的第四代傳人,自幼受祖父田學法的言傳身教,從事玉石雕刻達20余年。一九七八年進入安丘市外貿冷藏廠,從事工會的工藝美術創作與戶外宣傳廣告,一九八二年考入中國書法美術函授大學,奠定了較為深厚的美術功底。
近幾年來,特別癡情于安丘瑪瑙的雕刻,因為安丘瑪瑙玉石是安丘的特產,以綠色、紅色為主,兼備黃、黑、白等顏色。色彩斑斕,作者充分利用安丘瑪瑙石原料的料性、顏色、形狀等特征,再發揮想象力之余,最大限度的利用玉料。將傳統技法與現代美學融為一體,利用鏤雕、軟雕、浮雕等多種技法于一體,將原石的自然迷人之景,濃縮于作品之中。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等作品的創作中,因料設計,對紋絡的處理得當,結構造型合理,最擅用鏤空雕技法,使瑪瑙玉石的花紋圖案,景物上下交錯,遠近有別,體現出絕佳的效果。
代表性作品有:《龍鳳呈祥》《福多壽長》等一百余件,其中《龍鳳呈祥》獲得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及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石文化節榮獲一等獎,《年年有余》獲第十二屆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優秀獎,《桃文化擺件系列》獲“好客山東”2015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平展活動優秀獎,《玉雕》獲中國(壽光)文化產業博覽會非遺精品展優秀獎,《秋實》獲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
為弘揚安丘瑪瑙的文化品牌,先后師從于北京第一雕人魯克化老師,故宮博物院楊伯達副院長和亞洲珠寶聯合會李勁松教授,在全面掌握基本雕刻技法的基礎上,在市旅游局領導關懷下,多次參加上海世博會,中國濰坊國際風箏節,濰坊文展會玉石雕刻作品展示展演,并獲得多種、國家和省市級的玉雕獎項,2010年4月獲安丘市非遺玉石雕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2010年7月獲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暨高峰論壇玉雕大師稱號,2014年5月獲亞洲珠寶聯合會玉雕大師稱號,2015年4月獲濰坊市工藝美術玉石雕刻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來,作者對安丘瑪瑙癡心于收藏研究,雕刻了大批的作品,體現了安丘瑪瑙玉石的古樸和美麗,贏得了專家的認可、好評和贊揚。2017.5
2010年4月被評為安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石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7月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暨高峰討論組委會授予玉雕大師榮譽稱號。
2012年獲得上海世博會寶玉石節高峰論壇會國家玉雕大師稱號。
2014年5月被亞洲珠寶聯合會第九屆亞洲玉雕大師評審委員會評為“亞洲玉雕大師”榮譽稱號。
2015年1月23日由中國書法美術家協會頒發的中國書畫家職稱證書“國家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4月獲得濰坊工藝美術大賽領軍人物稱號。
2015年9月被聘請為山東省濰坊市觀賞石協會副會長。
2015年12月在2015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山東省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
2016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第三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7年1月專業技術職務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晉升為工藝美術師任職資格。
2017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六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安丘瑪瑙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7月玉雕作品《龍鳳呈祥》被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暨高峰討論組委會評為一等獎。
2012年9月獲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
2014年12月其玉雕作品《年年有余》第十二屆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優秀獎。
2015年4月《桃文化擺件》榮獲“好客山東”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評展活動優秀獎。
2015年4月玉石雕刻作品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4月《瑪瑙雕刻》榮獲“好客山東”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評展活動優秀獎。
2016年4月《桃核系列》榮獲“好客山東”全國桃木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2016年4月核雕作品《魚樂》榮獲第二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2016年4月玉石雕刻《虎嘯》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7年4月玉雕《中國龍》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濰坊晚報、安丘日報、安丘新聞報、安丘電視臺《身邊》欄目作過專題報道。
2015.4
與恩師揚伯達(原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會會長)先生合影
百尺竿頭
龍祥大吉
秋實
匠心筑夢—— 訪安丘民間手工藝大師田永劍
作者:安丘大眾網 時間:2017/7/6 8:18:16
□記者 趙峰 李楠
4月中旬,2017全國桃木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暨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評展活動評選結果揭曉,我市民間手工藝大師田永劍的代表作《核雕十八羅漢系列》獲本屆設計大賽金獎。消息傳來,全市業界人士倍受鼓舞。近日,記者慕名來到了田永劍的工作室,近距離接觸大師和他的雕刻藝術。
“永劍玉石雕刻”工作室置身于墨熙古巷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之中,門面簡潔大方,并不顯眼。推門而入,田老師熱情相迎,他濃眉大眼,方臉厚掌,線條粗獷,與想象中精雕細刻的“匠人”形象相去甚遠,更與他身后展架上那一件件雕工細致的物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幾句寒暄過后,田老師便拿起作品向我們講起了它們的創作過程以及他與玉石雕刻之間發生的一些故事……
家族傳承,自幼與玉結緣
田永劍的家族,是玉石雕刻世家。據《安丘縣志》記載,安丘瑪瑙雕刻技術在清代時達到鼎盛,從事瑪瑙雕刻的藝人多不勝數,比較有代表性的藝人田福純(田永劍的曾爺爺)就是田氏家族的第一代瑪瑙雕刻藝人。后來,田永劍的爺爺和父親又不斷繼承和發揚雕刻技藝,把瑪瑙的雕刻技術推向成熟,其中父親田洪嵩提出的“先大后小、先粗后細、先密后疏、先高后低”的十六字訣,給每件作品的后期精雕留有余地,是對瑪瑙石雕刻技藝的完美總結。
田永劍自幼受家族氛圍的浸染,一直醉心于雕刻藝術。那一件件栩栩如生、玲瓏剔透的玉雕物件讓他著迷。除了喜歡,田永劍還對“祖上”的手工技藝有著一份特殊的情結。玉石雕刻曾是田家賴以謀生的技藝,即便在那些動蕩不安、艱難困苦的年代里,田家也沒停止過對這門技藝的傳承與積累,為田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田永劍時常把家里的一些老玉雕物件拿出來把玩,一邊把玩一邊琢磨,并暗下決心:決不能讓老祖宗的雕刻技藝在他這里失傳,而且還要在他這里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匠心筑夢,成就大師品質
瑪瑙屬于硬玉,其硬度為7。,性脆,琢磨難度大,不易加工。雕刻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很復雜,要經過“相玉”“巧用俏色”“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設計,通過切、扣、劃、鉆、沖、壓、勾、撤、頂、撞、擦、透、拉、串、光等工藝加工,才能雕琢成一件精美的瑪瑙工藝品。田永劍要繼承和發揚的正是這種較難掌握的技藝。
為了自己心中的那個雕刻夢,工作閑暇之余,田永劍沒有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出去玩耍,而是一頭鉆進自己的小天地里,跟石頭、木塊“切磋琢磨”,埋頭苦練,求學求藝。手指劃出了血、磨出了繭,灰塵落滿了臉,汗水浸濕了后背……寒來暑往,田永劍一刻也不敢停歇。當自己雕刻的一件件小掛件、一個個小動物被同事及親朋好友爭相索要時,田永劍心里所有的苦和累,在那一刻都化作了令人欣喜的成就感?!?984年,我刻出了第一件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作品——黃楊木筆筒。我還拿著這個筆筒找到當時安丘一中的張柱老師,讓他給我題了字。那年我23歲?!闭f起往事,田永劍依然難掩初次成功時的喜悅。從1988年開始,田永劍開始試著用瑪瑙石雕刻。一臺割刀機,一臺角磨機,一個鉆頭,幾張沙紙就是田永劍的雕刻工具。他從煙嘴、小掛件、小動物等比較簡單的雕件入手,向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90年代初期,在下崗再就業的大潮中,田永劍也被沖下了“?!?。沒了工作,沒了收入,瑪瑙雕刻的技藝還不夠完美,雕出的雕件無人認可,更沒有市場,買原材料還要不斷投入,他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面對困境,田永劍始終堅信,自己的路沒有選錯。他以平和樂觀的態度把壓力變為動力,繼續在雕刻藝術之路上不斷求索。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北上南下,四處拜師學藝,潛心鉆研,蓄勢待發。1996年,田永劍帶著自己的作品《年年有余》找到了玉界泰斗、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楊伯達先生。楊伯達對田永劍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認可,這給了田永劍莫大的鼓舞,自己多年的努力和夢想終于有了“結果”。那一刻,田永劍所有的苦累,所有的付出都變成了喜極而泣的淚水……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玉石雕刻之路。
2004年,田永劍拜“中國第一小雕人”魯克化為師,在大師的潛心指導下,田永劍掌握了高鏤空雕刻技藝。后來,田永劍又結識了中國寶玉石學、中國寶玉石協會開創者、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李勁松先生,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田永劍的雕刻技藝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多年來,田永劍廣交藝友、善學肯悟,潛心雕工,系統掌握了浮雕、淺浮雕、鏤雕、圓雕等雕刻技藝,在繼承老輩那種“笨拙、古樸”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取得了不凡成就。
玉不琢,不成器。憑著對玉石雕刻的癡愛,田永劍埋頭在玉石雕刻間,因材施藝、精心設計、刀刀謹慎,對每一件作品,都傾注全部的感情和心血,將一塊塊冰冷的毛石賦予生命。他的許多作品都放在床頭,隨時拿起來品味、研究。他雕刻時間最長、也是自己頗為滿意的作品《中國龍》,是在一塊瑪瑙玉髓上精雕細琢近一個月才完成的。完成后,他捧在手里反復琢磨了3個多月,才拿到展會上展出,并一舉奪得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金獎。多年的辛勤付出讓田永劍擁有了大量的作品,他的作品題材廣泛,形象逼真,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肯定和好評。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高峰論壇會上,其玉雕作品《龍鳳呈祥》被評為一等獎,他本人也獲得了“玉雕大師”稱號;2014年,作品《年年有余》獲全國旅游商品創新大賽實物類優秀獎;2016年,作品《虎嘯》獲全國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銀獎;2014年,他被亞洲珠寶聯合會第九屆亞洲玉雕大師評審委員會授予“亞洲玉雕大師”榮譽稱號;2015年獲山東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稱號;2017年獲濰坊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3年被評為安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石雕刻)傳承人……他的很多作品被國內外友人購買或收藏,也帶動了安丘瑪瑙價格不斷飆升,現在安丘瑪瑙已經列入我國的精品瑪瑙之一,田永劍本人也獲得了“國家玉雕大師”稱號。
不忘初心,發揚傳承為己任
歲月更替,不忘初心。在玉石雕刻之路成功之后,田永劍近幾年還拓展到了核雕、木雕、篆刻等領域,并多有建樹。一枚直徑不過3厘米的普通橄欖核,到了田永劍的手里,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雕像和文玩物件。
記者在田永劍的工作室見到了他獲金獎的作品《核雕十八羅漢系列》。大約4厘米的桃核中間,麻點密布,斜紋縱橫無規律的有限材質上,田永劍竟然匠心獨特地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十八羅漢。在人物動態設計方面,田永劍按照桃核天然麻紋順勢造型,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朗笑,神情態勢各不相同,其施刀細膩,技法老到,表現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技藝。
作為田氏家族的第四代瑪瑙雕刻傳承人,田永劍懂寶石鑒賞,精硬玉雕刻,還有“安丘硬玉第一雕”的美譽。對于安丘瑪瑙的發展,田永劍感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傳播安丘瑪瑙之名、傳承瑪瑙雕刻技藝是他不變的追求和夢想,他也一直在為此奔波和付出?,F在,田永劍正帶著四名學徒,口傳心授,悉心傳承技藝。今年5月份,濰坊市成立了工藝美術協會玉雕專業委員會,田永劍被推選為會長?!跋虏?,我們協會將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玉石雕刻師,共同打響安丘瑪瑙品牌,為安丘的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碧镉绖V定地說。
曉蕾的博客
永劍核雕------2016田永劍印象
2月16日(正月初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之二十七
永劍核雕——2016田永劍印象
2016年2月16日上午,猴年春節正月初九。
我拉開涼臺門,忽然感覺今天真暖和,太陽直射大地,滋潤著我的心田……就憑這美好的天,我也要趕車去海云廣場,去抓拍那美麗的瞬間,去記敘那些鮮活而感人的民俗故事。
這是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青島蘿卜、元宵、糖球會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精品展”開幕的第一天。我直奔海云廣場的小車開的很快,但到了杭州路就開始有點堵了,人真是太多了,不光是本市的,還有從海內外各地來的……您看,那幾位不是外國朋友嗎?!我坐在車上欣賞著車下的風景:“真是三會合一,飽口福也能飽眼福呀!”
一
下車后,我直奔海云廣場,主會場正在進行“柳腔專場演出”,人聲鼎沸,人山人海,好一派百姓廣場文化,令我眼花繚亂,令我激動不已。我朝四周望去,只見有一個展位擠滿了好多人,我立馬趕了過去,只見展位上方清晰地寫著:“濰坊核雕”四個大字,而且展位四周還掛了幾幅主人和國內外藝術大師的合影,可見核雕主人的用心和用意,我快速地拍了幾張照片。
后我走進了展位的主人,他很熱情地接待了我,讓我倍受溫暖。他叫田永劍,好堅定的名字,恰好地和他從事的職業相溫和。然后他又送給了我一張名片,名片不大,但是透明的,不但有核雕的作品,而且還有他簡短的人生概括:“1、第九屆亞洲玉雕大師;2、國家工藝美術大師;3、山東省手工藝制作大師;4濰坊市奇石協會副會長;5、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p>
除了這張小小的名片外,就是他展位上的精美作品,除此再也沒有什么介紹了。田老師是超前的,名片上都有“二維碼”了。
天,咋暖還寒;地,一派生機……
緊握田永劍老師的雙手,我如同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那么剛勁,那么溫暖,那么給力。顯然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執著和他的堅強……田永劍個子有1.75米,寬方大臉,皮膚粗黑,大大的眼睛,雖然胡子拉渣的,但看上去也就是50多歲,淳樸,厚道,執著,然而細細地觀察他,呀,臉上卻布滿了滄桑,布滿了憂愁……走進田永劍,透過這展位就足以看到了他的內心世界,看到了他奮斗路上所追求的美麗夢想。
目睹田永劍老師的展位,仿佛到了一個小小的“核雕博覽會”。小小核木雕出了人物、山水、魚蟲、亭臺、樓閣、船、印章,這里印證了他核雕藝術的歷史腳步,這里凝聚著他幾十年來核雕奮斗的真實寫照。您看那眾多的游人,把他的展位圍得透不過氣來,您看精美的手串、佛珠、捻珠、核雕頭飾、長鏈等如同真的一樣,微妙微肖地,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的眼前——這些作品都是用核雕、棗核等精致的木料經過田老師的細細加工,打磨、細研制造出來的,這小小的展位將是他奮斗路上的歷程碑。
二
山東省安丘市屬省轄縣級市,國務院批準的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市之一。
安丘境內平原、丘陵、山區約各占三分之一,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安丘是山東省重要的水源地,境內50多條河流均發源于沒有污染的沂蒙山區,有大中小型水庫100多座。東距青島110公里,西距濟南200公里,北距濰坊25公里。國道206、省道下小路、央贛路等多條主要干線交匯于境內,膠濟鐵路和濟青、濰萊高速臨境而過,濰日高速橫貫市境南北。截至2012年,安丘市境總面積1760平方公里,轄10個鎮、2個街道,其中包括870個行政村,總人口95萬。
2011年,安丘被評為省級森林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 2013年,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范市;2013年,安丘又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優秀示范市,安丘被評為全國百強縣第65名;2015年,全國縣域經濟發展潛力百強縣第95名,時任安丘市委書記劉興明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受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并在接見大會上發言,介紹了改革開放后安丘發展的輝煌業績。
時光荏苒,歲月更新。值得今天濰坊安丘驕傲的,還有傳統的核雕藝術也源遠流長。宋代中期就有文字記載:“到明清達到鼎盛,近代以山東濰坊的核雕最為有名?!薄盀H坊核雕”以桃核為材料,巧妙利用核胚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紋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鳥等立體造型,以及刻化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吉語印章等。核雕作品布局簡練,樸實大方,概括性強,有融天地萬物于方寸之間的精髓?!盀H坊核雕”經世代傳承發展、摸索創新,不斷涌現出巧奪天工的傳世佳作。
2008年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收錄。
田永劍何許人也。我捫心自問:他的藝術之路不會平坦的,因為他的臉上都寫滿了,寫滿了皺紋,寫滿了憔悴,寫滿了夢想……然而翻開田永劍人生的履歷表,我們真的了解了許多,更能學到許多。
田永劍,1961年10月12日,出生于山東省濰坊市安丘一個教師之家。優越的生活條件,富裕的物質基礎,良好的父母培養,都為田永劍以后的路子鋪下了堅實的基礎。幼年時代的他就喜歡繪畫、雕刻、硬筆書法等多種書畫藝術,許多的長者和街坊鄰居都夸他說:“永劍頗具美工潛質?!?/p>
執著地追求核雕藝術,田永劍永遠在路上。他從小學讀到了高中,他潛心鉆研繪畫書法,然而父母則是他的第一任老師和人生奮斗的良師益友,讓永劍實現自己的“核雕夢”就是父母最大的歡樂和晚年的追求。不管是生活困難的60年代,還是文化大革命的急風暴雨;不管是下崗待業的80年代;還是改革開放的滾滾洪流,身為教師的父母是他最堅強的后盾和最大的支持者;媳婦鄒福榮是一位技術工人,朝夕相處,患難與共,更是他成功的堅強臂膀;女兒正在讀高三,就盼爸爸有朝一日走出國門;兄弟姐妹5人他排老二,都鼓勵鞭策著他——全家人大膽地支持他去闖天下,拓出一條生機活路來!
計劃經濟年代,田永劍是安丘市外貿公司的國家干部;市場經濟年代,田永劍下崗了,沒有了工作,沒有了收入,沒有了所有的經濟來源。不!他有??!他有從小就埋下的理想種子——“核雕藝術”;他有一位堂堂正正的男子漢所具備的優秀品質,他有中國人高風亮潔的埋頭苦干的工匠精神。一年四季,多少個春夏秋冬,他一頭鉆進了自己的書畫間,鉆進了求學求藝的廣闊天地。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碧镉绖颓f萬個有志氣,有毅力,有抱負的中年人一樣:“我人下崗了,但我的思想不能下崗,我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上班后,他閑暇之余,醉心于雕刻手藝;下崗后他苦苦思索,橫下決心傾情于世;“再就業”后,他舍得投資購置了所有的雕刻等工具設備。人到中年的他,首先得到了愛人的支持,受到了孩子的鼓勵。是呀,人在40多歲就失業了,假若沒有親人的相助他是不會走到今天的。每當談起這些,田永劍總是滿含淚水,激動萬分:“我時刻深夜抬頭仰望天上的星星,好亮好亮;時刻白天享受到太陽的溫暖和家人的力量,真是勝過一切!”這一切足以構成他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奮斗源泉。
在山東省濰坊市安丘一方寶地,田永劍擁有了:“瑪淄硬玉雕刻名家”稱號!
三
安丘歷史淵源,人才輩出。安丘的歷史文化可溯至春秋莒國,莒之渠丘父封邑;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以古渠丘地封將軍張說為安丘侯;漢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以侯國名為縣名正式置縣。
陳規:宋抗金將領,著名軍事家。史書載其"好賑施,有政聲",首用火槍,善守城,在軍事工程方面頗有才能。
吳金鼎: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戈莊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攻讀考古學。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貒笙群笤谠颇?、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谷諔馉巹倮?,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
劉大同:原名劉建封。民主革命先驅,清末秀才,臨浯鎮芝畔村人。年輕時就思想進步,追求真理,痛惡專制的封建制度。
王筠:清代文字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舉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鄉寧縣知縣,后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于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
劉耀椿:抗英將領,賈戈街道劉家王封村人。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中進士。曾任安徽潁上、阜陽知縣,六安、泗州知州,廬州、安慶、潁州知府和金廈兵備道等職。
楊煥寧:1957年3月生,山東安丘人,197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10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法學院刑法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
2015年10月14日后,任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僅僅青島,就有許多的安丘籍文化名人和社會大家……
周文振:1932年10月30日生,安丘賈戈鄉周家田戈莊人。1949年1月入伍;195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60年8月畢業分配到中國社會科學院。1966年5月調入山東省昌濰地區任地革委機關報主編,昌濰地革委宣傳組(部)副組(部)長等重要職務。1979年調入青島,歷任青島市衛生局情報室負責人,擔任《青島醫藥衛生》、《海洋藥物》負責人;擔任青島開發區《青島經濟》雜志常務副主編;擔任《沿海經濟》、《沿海經貿》雜志總編輯。90年與他人合著《開發區建設新思路》獲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87年主筆編寫了《中國企業集團》、《山東縣級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兩書的青島部分。50多年來,先后在全國和地方報刊發表文章近百篇。
孫延明:筆名孫毅,安丘市人。他從小聰慧,求學青島,成績卓越;他應征入伍,火線入黨,榮立戰功;他進過機關,肩負重托,心系百姓。孫延明80年代轉業后留在了青島,先后擔任了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市北區勞動局局長等重要職務?,F擔任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大眾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員等。出版散文集2本,散文合集多本,兒歌歌曲4本(合作)。曾多次獲中國當代散文獎。傳略收入《中國作家大辭典》等辭書。
吳寶泉:1958年8月25日,出生于山東省安丘市。1976年應征入伍來到海陽,由于訓練刻苦,成績優秀,先后擔任了班長、排長、政治處干事;1984年從西安政治學院理論系畢業后調職青島,先后擔任青島警備區黨委秘書、干部科副科長、秘群科科長、干休所所長、政委等職。2002年轉業分配到了青島市市北區,先后擔任了市北區教體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7任市北區發改委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9年任市北區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等重要職務?,F擔任青島市市北區作家協會主席,《市北文學》主編。并任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等職。已出版詩集《激情市北》、《激情放歌》、《那些花,那些詩》;連續又出版了散文集《記憶,鄉愁最美的故事》;多篇散文被收入了《中華散文精選》,多首詩歌被評為了中國好詩并獲獎。并有多篇美文、詩歌、評論發表在全國、省、市、區報刊雜志上,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和眾多百姓的交口稱贊!
安丘山清水秀,人才濟濟,真是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呀!
田永劍更是如此,更是安丘人的榮光。奮斗之路上,田永劍永遠不會滿足。他仰望星光,徹夜難眠,思緒萬千:“我要走出去,多向明白人請教!多向豐富的社會自然學習!”他舍得花錢,坐上汽車,去參加各種雕刻藝術會議;他豁上時間,乘進北京的火車,去登門拜訪藝術大師。路途再遙遠,生活再困難,也阻擋不了田永劍進京登門請教的決心。1996年他終于在北京見到了他心目中的玉界泰斗——原中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文物學會玉器研究會會長楊伯達先生,他真是既興奮又感慨,心目中多年的夢想在那將實現的日子里,又遇上“貴人高人”了,他淚流滿面地和楊先生來了一個永恒的留影,直今一直掛在他家中的書畫室內,作為他人生奮斗的座右銘和方向標。
楊伯達先生的教悔一直在鼓舞和激勵著他,在求知求藝的拼博路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中國工藝玉雕核雕的手藝,我們這一代人必須要傳承,要弘揚!”
創業之路上,田永劍永遠不會泄氣。他廣交藝友,善學肯悟,潛心雕工,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獨具的雕刻風格和雕刻藝術,受到了許多業內人士的高度評價和贊揚。北上拜師楊伯達,勤學苦練;再次請教李勁松,博學眾長。
田永劍樸實善良,為人正直;他勤儉持家,艱苦奮斗;他秉公辦事,從不計較;他光明磊落,待人真誠。他如饑似渴地多次去北京等地登門請教,感動了眾多親朋好友。在藝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中國寶玉石學會、中國寶石協會開拓者、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李勁松先生。大師的言傳身教,大家們的獨具匠心的精湛手藝都耳聞目染地影響了田永劍,使他引以自豪地為求學求真求藝打開了綠色之門。
田永劍的瑪瑙工藝雕刻作品,題材相當廣泛。其中不乏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活潑可愛的眾多小動物,蟈蟈、蟬、鳥、魚、蛙,也有花卉、瓜果、菜蔬,佛像,人物,龍、虎、雞等生肖造型。其印章作品,也多為深得書畫界喜愛的硬玉陽雕,頗顯功力。田永劍在山東省的石友圈、書畫界內很有名氣,他懂寶石鑒賞,精雕琢難度極大的硬玉雕刻,大家因此也都愛稱他為“安丘硬玉第一雕”,然而他總是謙遜地說:“怎能、豈敢?!”
托爾斯泰曾比喻說:“友誼好比一壺開水,一旦離開爐子就逐漸涼下來了?!庇颜x尚且如此,何況工作關系呢?事業也人走茶涼,假若當你離開原來的地方,那個地方的關系也就隨即淡化了。寓意世態炎涼,人情淡漠。其實,這也是一種自然的現象。田永劍每當坐在自己的家里,總愿和86歲的老父親品茶聊天……休息的間隙,茶余飯后,他的父母總是諄諄教悔他:“要努力要奮斗,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有幸福感和滿足感。當你有了成績的時候,不能忘了你在困難之時培育你走向藝術道路的大師們!”田永劍總是自豪地說:“爸爸媽媽您們放心吧,我一定不會讓你們失望,我不但有老師指點,我還有許許多多的朋友在看著我呢?!碧镉绖褪沁@樣和父母品茶藝,品思想,品人間,品智慧,品境界。田永劍的家庭是幸福的,生活是絢麗多彩的,所以他的藝術之路和人生之路怎么會走得不踏實長遠呢?!
2010年,玉雕《龍鳳呈祥》作品被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暨高峰討論組委會評為一等獎;
2010年,被評為安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石雕刻”傳承人;
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
2014年,被亞洲珠寶聯合會第九屆亞洲玉雕大師評審委員會評為“亞洲玉雕大師”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其玉雕作品《年年有余》,獲山東省旅游局主辦的第十二屆旅游商品創新大賽實物類優秀獎。
2015年獲山東省旅游局批復的《山東省手工藝制作大師》榮譽證書;
2016年在肥城桃文化節上獲“全國桃木旅游商品設計大賽”銀獎;
……… ………
人到中年的田永劍,在歲月瞬息萬變的經濟大潮中,他永遠有縈繞不去的濃濃鄉情。當他的作品傳到外國外地之時,許多人高薪聘他離開老家,他卻娩言謝絕了,他心中的秘籍就是山東安丘,因為這里有他追求的信仰,有他一方的文脈,有他一腔的情懷,有他一個幸福的家庭,更有他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
四
春風化雨,情深似海。
2016年2月19日,正月十二。天太美了,太陽溫暖著我們,也照耀著大地,我又一次來到了田永劍的展位前。親切地的握手后,旁邊的朋友說:“我給你們兩個合個影吧!”我們兩個異口同聲地說:“好!”這幾張珍貴的留影太寶貴了,這是田永劍老師在繁忙的核雕展區前,在緊張的游人咨詢前拍下的瞬間,這是永遠的情誼,這是永恒的留念。
向大家致敬,與時代同行。在我即將向田永劍揮手告別的時候,一位30歲左右小青年的舉止停止了我的腳步……他高高的個子,白白的臉朧,大大的眼睛,把三歲多的女兒扛在了肩上。你看小女孩玩著工藝品那么的專注,而她年輕的爸爸正在欣賞著田老師的工藝品,真是做到了目不暇接,聚精會神……你看這父女倆多么的可愛,多么的純潔,多么地向往核雕藝術??!
絡繹不絕的人們一直在圍著田永劍,和他交談、詢問、切磋,分享……
人生天地間田永劍持之以恒,甘于寂寞;人生拼搏中田永劍兢兢業業,默默奉獻。
求學,求知,求職,求藝,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起飛,敢問路在何方?夢想,追求,上崗,下海,在不被人重視的行當暢想,牢記了中國精神!孝敬,豁達,誠信,謙遜,在不被人理解的路上飛奔,就是要爭口氣-----永做大國的藝匠??!
民主開放和諧高效,新風撲面共話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工程師黃旭華曾說過:“有條件上,沒有條件騎驢找馬,連這個條件也沒有,連驢也找不到,就邁開雙腿上路,絕不能等待,向前也要干!”最后送鳶都的田永劍大師一席肺腑之言,愿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并進。
手藝璀璨,匠心永恒,向上向善,美好永遠!
親愛的朋友們,輝煌在路上,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6年2月19日(正月十二)于燈下工作室
老干部之家
田永劍,安丘的瑪瑙硬玉雕刻名家
2015-2-2 09:12 發布者: 濰坊市委老干部局
摘要: 田永劍,安丘的瑪瑙硬玉雕刻名家 2015年1月17日上午,和王善海、劉明順、陳加新等幾位老友,為畫家高世久老先生的“愚公齋”(焦念良題)畫室掛匾致賀。想不到田永劍先生也到場了,高老的多方印章多出自他手,我和 ...
田永劍 安丘的瑪瑙硬玉雕刻名家
上午,和王善海、劉明順、陳加新等幾位老友,為畫家高世久老先生的“愚公齋”(焦念良題)畫室掛匾致賀。想不到田永劍先生也到場了,高老的多方印章多出自他手,我和永劍識于20出頭的毛頭小伙時,現皆為50歲開外的中年人,彼此盡情敘舊言歡。
田永劍,原為安丘外貿公司的干部,曾和家父共事。早就知道他自小喜歡繪畫、雕刻,硬筆書法也實屬上乘,頗具美工潛質。世事的變遷、生活的困頓沒有壓倒田永劍,“下崗再就業”后的他,事業有成之后工作之余、閑暇時分,得以醉心、傾情于自己的藝術愛好。他舍得投資購置設備、四處拜師學徒,曾師從玉界泰斗、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先生,再是中國寶玉石學、中國寶玉石協會開創者、亞洲珠寶聯合會會長李勁松先生等,并與大師們結有深交,也數度南下學習鏤雕技術。廣交藝友、善學肯悟,潛心雕工,漸成自己的雕刻風格,終成不凡藝術成就。
田永劍的瑪瑙工藝雕刻作品,題材相當廣泛,其中不乏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形象逼真、活潑可愛的眾多小動物,蟈蟈、蟬、鳥、魚、蛙,也有花卉、瓜果、菜蔬,佛像,人物,龍、虎、雞等生肖造型。其印章作品,也多為深得書畫界喜愛的硬玉陽雕,頗顯功力。田永劍至少在安丘的石友圈、書畫界內很有名氣,他懂寶石鑒賞,精雕琢難度極大的硬玉雕刻,大家因此也都愛稱他為“安丘硬玉第一雕”,他總謙謙地以“怎能、豈敢?!”等語答對。筆者部分地羅列了標志其藝術成就的獎項、稱號等十多個,如:
2010年,“龍鳳呈祥”玉雕作品被上海世博會國際寶玉石文化節暨高峰討論組委會評為一等獎;
2010年,被評為安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玉石雕刻)傳承人;
2012年獲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獎;
2014年,被亞洲珠寶聯合會第九屆亞洲玉雕大師評審委員會評為“亞洲玉雕大師”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其玉雕作品“年年有余”,獲山東省旅游局主辦的第十二屆旅游商品創新大賽實物類優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