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4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從藝品類:皮雕
從藝年限:13年
單位及職務:漢風堂皮雕皮具工作室(濰坊市華光精工有限公司職工)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王瑞先
徒弟:
瀏覽次數:7878
楊瑞峰,男,1968年生,山東省濰坊市人?,F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奎文區非遺項目濰坊皮刻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自幼酷愛藝術,個性內向沉穩而尤善手工制作,玲瓏雕琢。1990年師從王端先生學習書法篆刻,是濰坊已故金石大家王端先生的關門弟子之一。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畫,擅長書法、篆刻、木雕、牙雕等,尤癡迷于皮雕,2009年12月,創建濰坊漢風堂皮雕工作室,2013年6月遷入大虞非物質遺產傳承基地。窮數年之功,潛心研究傳統皮刻、皮雕技法,其間不斷走訪數十位中國工藝雕刻大師,虛心求教并結合自己的揣摩探索,終于掌握了一套自己獨特的皮雕技藝。運用牛皮獨特的肌理,雕刻栩栩如生的圖案,加上精湛的制革技藝,使其皮革制品,不僅實用,更具有一種低調的華麗,而極具藝術收藏與商業價值。主要代表作:雕刻圖案的背包、手提包、手拿包、腰帶、錢包、卡包、鑰匙包、筆記本封皮等,圖案大致分為典雅傳統的規范紋飾--唐草系列,自由創作紋飾的書法、花卉、動物等。
多年的從藝生涯,其工作室也聚集了一群熱愛傳統手工皮雕皮具制作的愛好者,共同致力于純手工皮雕皮具的制作與推廣,使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濰坊電視臺、奎文圖文頻道、濰坊晚報等媒體多次對其進行專題報道。
皮雕藝術起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歐洲中世紀時期,就有利用皮革的延展性來做浮雕式圖案的器具。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藝細致,在歐洲中世紀之后一度是皇宮貴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這種皮雕工藝長期的私下傳授,并沒有公開和流行。皮雕與中國本土的皮刻在技法上各有側重:皮雕側重于利用皮革的延展性,通過擠壓、塑形來達到淺浮雕的效果;圖案的高低、層次不是通過削薄、去料來表現的;本土的皮刻比較側重于刀刻削薄去料的手法表現圖案的四凸層次,與木刻、石刻的淺浮雕此較接近。
皮雕古稱皮刻,以旋轉刻刀及印花工具,在皮革上運用刻劃、敲擊、推拉、擠壓,染色等技法,以制作出各種具有深淺,凹凸等豐美立體圖案的皮革制品。整個制作過程要經過選料、設計、下料、描圖、雕刻圖案、染色、粘合、打孔縫合、磨邊拋光、安裝配件、上油等十幾道工序。皮刻、皮雕作品雕刻精美,工藝細致,一度是皇宮貴族身份和名望的象征。
2013年11月 濰坊皮刻制作技藝,被濰坊市奎文區人民政府,列入奎文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瑞峰被認定為區級非遺傳承人。
2016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皮雕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6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第三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7年7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第六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8年5月在2018年全市工美非遺文化系列活動中,被市輕工行辦、濰坊傳媒網、濰坊工藝美術協會評為“非遺濰坊·經典工美”實用人才。
2011年其創作的書法作品,入選濰坊市政協舉辦的《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書畫攝影展》,并由市政協永久收藏。
2013年5月24日《濰坊廣播電視報》之《城市周末》,以《濰坊皮雕達人——八小時之外,“玩皮”一下》,專題報道過。
2014年2月5日濰坊電視臺圖文頻道,拍攝的專題片《指尖的技藝》之《皮雕》播出,專題介紹楊瑞峰及其皮雕作品。
2014年4月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皮雕畫《鷹》獲金獎;皮雕貝殼包獲金獎。
2015年4月皮雕作品獲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6年4月皮雕作品《錢包》獲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6年5月皮雕作品獲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獲得“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6年5月皮雕作品獲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獲得“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7年5月皮雕畫《虢國夫人游春圖》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4年6月濰坊科教頻道,新聞專訪。
2015年1月《濰坊晚報》專題報道。
2015年3月濰坊奎文圖文頻道,電視專訪報道。
2015.4
皮雕工藝工作臺
擺放在展柜一角的皮雕作品
掛在墻上的皮雕挎包
皮雕畫《五牛圖》
作者熟練地運用了刻、壓擦等皮雕技法,在牛皮上再現了唐代韓滉的《五牛圖》,描摹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讓人重溫了“隔岸橫州十里青,黃牛無數放春晴”的田園意境。
2014-06-17 09:36:00 來源:大眾網濰坊頻道 作者:范素娟
濰坊大虞古玩城,皮雕藝人楊瑞峰有一間小小的工作室。在這間工作室里,楊瑞峰用心研究著他的皮雕藝術。記者了解到,皮雕藝術是從歐洲傳至國內,充分利用皮革的延展性來做浮雕式圖案,而楊瑞峰與皮雕藝術結緣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
大眾網濰坊6月17日訊(記者 范素娟)在濰坊大虞古玩城,皮雕藝人楊瑞峰有一間小小的工作室。在這間工作室里,楊瑞峰用心研究著他的皮雕藝術。記者了解到,皮雕藝術是從歐洲傳至國內,充分利用皮革的延展性來做浮雕式圖案,而楊瑞峰與皮雕藝術結緣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
皮雕重雕工之美,選用植鞣革做材料,將精心設計好的雕刻圖案描繪在透明紙上,然后再轉繪到皮革上,刻出圖案,敲打、印花……楊瑞峰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手中的藝術品上。在他的案頭,單是雕刻皮雕的工具就有三四十種。同時,他把對家人的愛也凝結到了皮雕藝術中,小到家里的杯墊、女兒的書包、錢包,妻子的挎包,楊瑞峰用時間和愛心為妻女一一置辦齊全,在他看來,沒有什么名牌能比得上自己親手做出來的。
楊瑞峰說,在濰坊,會做皮雕的人不超過十人,而且現在用于做皮雕的植鞣革也越來越難買。不過,楊瑞峰表示,希望把皮雕藝術繼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