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9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面塑
從藝年限:49年
單位及職務: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管理部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
徒弟:張清晰、李菲、江彬、戴華、劉淑淑。
瀏覽次數:9372
曹軍,人稱“面人曹”,男,1973年3月出生于山東高密,孚日集團糕點部經理?,F為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領軍人物”、高密市民間面塑藝術交流協會奠基人,濰坊市高級面點師,高密市杰出民間藝人。1990年8月-2003年8月跟宗祖父學習面塑技藝,2013年在山東藝術學院參加文化部教育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學習培訓,計劃培訓班,完成規定課程學習,予以結業。2004年至今創建“ 曹軍面塑工作室”開展面塑培訓交流傳承。2016年6月開始在高密市紅高粱影視基地公益表演。
曹軍師承祖業,從小便迷上了面塑手藝,其曾祖父曹金株在當地便是有名的面塑藝人,十里八鄉小有名氣,制作手藝精湛絕倫,廣受當地人們的喜愛。曹軍從小便師從曾祖父,學到了不少精湛的面塑技術,2004年又拜名師學習面塑藝術。憑著自己對面塑的無比熱愛和名師的用心傳教,經過十幾年對面塑的潛心研究,糅合中外塑形,博采百家之長,逐漸形成了自己揉、搓、擠、挑的獨特風格,進一步發展了彩塑雕刻技法,充分運用了米粉,面粉的柔韌性與延展性,容民間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手法為一體。在不失傳統細膩清麗、絲絲誘人的基礎上,承古法創新法,古樸典雅中涌動著現代喜慶和新時代的朝氣,吉祥如意、人物花卉等題材創意鬼斧神工,氣韻天成,在第四屆紅高粱文化節上,以紅高粱為題材創作的作品受到了大文學家莫言的贊許。2010年作品《秋食》獲全國烹任大賽山東省金獎,2011年在快樂濰坊電視劇節目中獲絕活第一名,2012年作品《喜獲大利》獲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手工藝技能大賽金獎,2013年10月創作的《國色天香》面塑作品在濟南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再次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金獎。
作品豐富多彩,塑造風格冷峭奇倔,表現手法瘦勁有力,以營造祈福納祥,吉慶和諧為主,包括文明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戲曲人物、歷史典故、花卉鳥獸等等。代表作品有“關公舞刀”“范進中舉” “黛玉葬花” “寶釵撲蝶”“嫦娥奔月”“昭君出塞”“西施浣紗”“紅高粱系列人物”等。
2011年,獲“孚日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2013至今高密市第一實驗幼兒園特聘老師。
2013年5月加入高密市民間藝術家協會為會員。
2014至今紅高梁影視基地特聘老師。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5年5月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為會員。
2015年7月作品《貴妃醉酒》被加拿大華人協會收藏。
2015年12月被濰坊市輕工辦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評為濰坊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
2016年7月由高密市人民政府授予“高密市文藝工作”先進個人。
2016年6月,面塑作品《喜結良緣》,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收藏。
2016年7月,面塑作品《虎娃鬧春》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收藏。
2016年8月加入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為個人會員。
2016年8月被高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授予高密市級非遺面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10月,榮獲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頒發的“省長杯”工藝設計大賽展示展示活動中榮譽突出貢獻獎。
2016年12月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濰坊市人社局批準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016年作品《酒神》高度2.2米,作為高密市紅高粱景區酒神廟建設項目。
2017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7作品《大禹廟》神像制作高2.6米,作為高密市紅高粱景區酒神廟建設項目。
2018年3月,被高密市文聯評為先進文藝工作者。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高密面塑代表性傳承人。
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高密市技校手工指導老師、高密市機關幼兒園、周戈莊幼兒園等手工指導老師。
2004年“孚日月餅”和“孚日年餑餑” 堪稱高密餐飲業的一絕,以操作復雜、做工精細而受到行家的肯定和贊譽。
2005年作品“御膳花卷” 獲濰坊市烹飪大賽綜合排名第一。
2006年《濰坊日報》先后以《方寸之間演春秋》、《做個巧手面人郎》做過報導。
2010年10月作品“姜太公釣魚”在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首屆山東手工藝制作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2011年7月作品“秋實”在第四屆全國中餐技能創新大賽雕飾比賽榮獲特金獎。
2011年9月作品《麒麟送子》在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2011山東民俗文化博覽交易會中榮獲金獎。
2011年作品“太公釣魚”獲快樂濰坊電視劇節目絕活大賽第一名。
2011年“紅高粱文化宴”獲魯菜創新大賽優秀獎。
2012年12月作品“喜獲大利”獲濟南第二屆非遺項目手工藝技能大賽金獎。
2013年10月作品“國色天香” 獲第十屆中國食藝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金獎。
2014年4月,創作的《高密面塑》《金陵十二釵》《五子鬧彌勒》在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分別榮獲金獎。
2016年4月面塑《國色天香》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5月,作品《國色天香》榮獲第八屆中國山東省工藝美術博覽會山東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
2016年5月創作的面塑作品《笑口常開》在2016第八屆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創意獎“金獎”。
2016年9月面作品《關公》榮獲山東省民俗文化博覽會交易會“精品獎”。
2018年作品《國色天香》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學會評為“梁子黑陶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銀獎。
2014.3.1
作品《貴妃醉酒》美倫美煥的貴妃,醉酒時無限的美態,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品《笑口常開》,開心的大肚佛,反映古今中外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的心懷及境界。
感謝王院長,感謝山藝老師們,大熱的天,親臨寒舍,傳承、交流、非遺文化!
曹軍面塑2017.07.14
“國色天香”傳神捧回十藝節金獎
08:42
曹軍拿著他曾經創作過的造型圖片。
曹軍十藝節上創作的作品。
目前,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在山東省濟南市正式開幕,12日,來自高密市的39歲年輕藝人曹軍再次榮獲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的冠軍,創作的“國色天香”面塑作品受到評委的高度贊揚,再次將金獎抱回家。據了解,上一屆的中國藝術節上,曹軍以“喜獲大利”奪得冠軍,今年,他僅用了40多分鐘完成創作,再次征服評委。
啟老師是母親
,記者在梓童廟見到了剛剛從十藝節回來的曹軍,這位民間藝術大師今年才39歲,卻有著不一樣的面塑本領。也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的高密人,在今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中,巧妙構思創作出“國色天香”,征服了現場的所有評委,奪得冠軍,將金獎抱回家。
據了解,曹軍是高密市注溝曹家大滸村人,自幼便對面塑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由于每到過年的時候,母親總會捏一些“壽蟲”之類的面食,看著可愛的面塑食品,小小年紀的他,學著母親的樣子,自己做起面塑來。而母親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責罵他浪費糧食,而是任憑他在旁邊發揮,盡情想象。想起這些,曹軍說自己的啟老師應該是自己的母親。
40分鐘完成創作
在今年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比賽項目之一 ,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民間藝術大師參加此項目的比賽。雖然現場高手如林,隨便一位參賽者都有著幾十年的面塑經驗。據了解,參加該項目比賽的選手中大多數是50到60歲以上的老藝術家,像他這樣年輕的選手根本不多,年輕的他在隊伍中顯得很獨特。
比賽時間總共長達兩個小時,比賽剛開始就進入白熱化的狀態,所有選手迅速地按照之前的構思在手中捏出一個個卡通人物造型。曹軍環繞看了一眼,動作仍然不急不慢。根據比賽的要求,“所創作的作品能夠反映社會美好,積極向上?!薄拔耶敃r并沒有任何的壓力和緊張,只是想創新一下,而且盡量結合著中國古代文學?!辈苘姼嬖V記者。
最終,他以40分鐘的時間創作出名叫“國色天香”的面塑。楊貴妃站在一個假山旁邊,旁邊有仕女在彈著琴,幾只蝴蝶飛在旁邊,無論是形態還是眼神都特別美。
當曹軍將作品提前完成以后,現場的評委老師驚呆了,他是第一個完成作品的人,評委驚呼,“人物比較傳神,仕女特別美,制作速度快!”
連續兩次榮獲冠軍
據了解,除了在本次的中國藝術節上獲得金牌以外,曹軍也是上一屆的面塑冠軍,上一屆藝術節上以作品“喜獲大利”征服了評委,并給出高度評價,作品動態十足。生活中 ,他是高密市孚日家紡的一名員工 ,并于2011年榮獲孚日“十大杰出青年”,曾參加過各種大型比賽,榮獲各大獎項。正是秉承著對面塑藝術的熱情和喜愛,使高密一度銷聲匿跡的這一民間藝術重歸人們的生活。
他告訴記者,他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平時的生活經驗,以及對事物細致的觀察與揣摩。他說,“平時我會到各地去拜訪一些畫家、雕刻家、泥塑家等藝術大師,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到各種經驗?!彼粩嗟貙W習、鉆研,并表示要將這一傳統技藝發揚傳承下去?! ∥?圖 記者 李奇
高密面點師再獲十藝節面塑金獎
2013年10月21日
本報訊 記者20日從高密市委宣傳部獲悉,39歲高密市面塑藝人曹軍創作的“國色天香”作品脫穎而出,再次捧得金獎,他也成為連獲兩屆中國藝術節面塑比賽金獎的“雙冠王”。
在今年的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作為其中一項重要的比賽項目,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民間藝術大師,曹軍僅用40多分鐘就第一個完成了名為“國色天香”的作品。
今年39歲的曹軍是高密市孚日集團行政管理部的一名面點師,廚藝高超的他從菜肴圍邊、食品雕刻本行入手,練就了捏“面人”絕活。憑著對面塑藝術的熱愛和精湛技藝,曹軍獲得的各種獎項數不勝數。除本次獲得的金獎外,在上一屆中國藝術節上,他創作的《喜獲大利》,以動感十足的特點受到評委們高度評價而奪冠。曾被評為孚日“十大杰出青年”的曹軍坦言,孚日集團為他設立了工作室,給予他充足的創作時間,并承擔了外出學習的費用,才使得他的面塑創作道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 (記者 韓鎮 通訊員 王喜進)
山東高密39歲面點師再獲十藝節面塑比賽金獎
2013-10-21 12:26:14 來源: 新華網山東頻道
面塑藝人曹軍
面塑藝人曹軍
面塑藝人曹軍的作品
新華網山東頻道10月21日電(王喜進)衣著華麗的楊貴妃斜靠在假山上,神情慵懶,閉目小憩,周邊再襯以牡丹、蝴蝶、彈琴仕女等,將楊貴妃的雍容華貴、千嬌百媚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高密市面塑藝人曹軍創作的“國色天香”作品,從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民間面塑藝人中脫穎而出,再次捧得金獎,他也成為連獲兩屆中國藝術節面塑比賽金獎的“雙冠王”。
談起比賽過程,曹軍告訴筆者,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賽作為十藝節上的一項重要比賽項目,現場的選手年齡大多在五六十歲以上,隨便一位參賽者都有幾十年面塑制作經驗,像他這樣年輕的選手很少。長達2個小時的比賽從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狀態,胸有成竹的曹軍不慌不忙,按照之前構思的楊貴妃造型,僅用40多分鐘就第一個完成了名為“國色天香”的作品?!皸钯F妃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我的作品重點塑造出了她的貴氣與嫵媚,最終打動了評委?!辈苘娦χf。
今年39歲的曹軍是高密市孚日集團行政管理部的一名普通面點師,廚藝高超的他從菜肴圍邊、食品雕刻本行入手,練就了一身捏“面人”絕活。筆者看到,一塊和好的面團在他手心里搓勻揉圓,指頭一捻一掐,再用刻刀一挑一戳,一匹栩栩如生的駿馬已作奮蹄疾馳狀。在曹軍的面塑展覽柜里,一字排開的各種面塑作品更是美不勝收:漁家樂、金陵十二釵、洪七公等,須眉生動、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曹軍出色的手藝,源于小時候的家庭熏陶。他老家高密柴溝一帶,有過年蒸年糕的風俗。每到過年,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會捏一些“關公”或“壽蟲”之類的面食哄他們小孩兒玩。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曹軍也養成了捏面食的愛好。當上面點師后,母親傳授的技藝派上了用場,曹軍樂此不疲,每每有新作推出,技藝日趨爐火純青,為他日后從事面塑藝術打下了良好基礎。
“2004年,我去濰坊參加廚藝大賽,結識了濟南的一位面塑師傅,從此就入了迷?!辈苘姼嬖V記者,面塑包含了繪畫、雕塑、刻印、裝飾等諸多藝術因素,初中學歷的他沒有受過美術教育,為了彌補這一“短板”,曹軍除了翻閱大量素描、色彩等美術書籍和研究歷史故事外,還在學習人體解剖上下足了功夫,“只有了解、熟悉人體的骨骼、肌肉等結構,才能讓作品更加惟妙惟肖,達到傳神的境界?!辈苘妼γ佬g知識的“惡補”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在家經常學習到下半夜,甚至到了天亮而渾然不覺。
曹軍告訴筆者,捏面塑用的面是三成糯米粉和七成白面摻和而成,并需要加適量的蜂蜜、甘油、防腐劑等,然后經過揉勻、調色,制成各種彩色的面,通過揉、搓、擠、壓、團、挑、按、撥等造型技巧,先把面人的頭部或身體做出來,再加手,配以相關的道具。頃刻之間,一個千姿百態的人物、動物形象就完成了,妙肖傳神、活靈活現!
“腹有詩書氣自華”。勤于學習的曹軍在創作時基本不打草稿,只要有靈感或題材,就會在心中形成藝術形象,一氣呵成。在創作時,曹軍注重在作品的人物美感和神韻上下功夫,把創作主題和人物情感融于面塑作品的神態、衣著、動作等細微之處,其塑造的“關公舞刀”“范進中舉” “黛玉葬花” 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動逼真。曹軍制作的仕女面塑尤為出彩,身姿妙曼的“絕代佳人”,發簪耳墜一應俱全,衣袖裙擺隨風飄動,頗有“云鬢輕梳蟬翼,娥眉巧畫春山”的意境。
憑著對面塑藝術的熱愛和精湛的技藝,曹軍獲得的各種獎項數不勝數。除本次獲得的金獎外,在上一屆中國藝術節上,他創作的《喜獲大利》,以動感十足的特點受到評委們高度評價而奪冠。曾被評為孚日“十大杰出青年”的曹軍坦言,孚日集團為他設立了工作室,給予他充足的創作時間,并承擔了外出學習的費用,才使得他的面塑創作道路越走越順、越走越寬。(完)
高密民間面塑藝人曹軍:方寸之間演春秋
2010年06月04日15:25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濰坊6月4日電 據濰坊新聞網報道 四十歲上下的人,大都還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街上的孩子們穿著一身新衣服舉著面人兒到處跑的情景。如今,在城鄉走街串巷的面塑藝人已經很少見到了。正當人們為那些曾經給孩提時帶來歡樂、帶來色彩的熱熱鬧鬧的面人漸漸消失,感到深深惋惜的時候??吹讲苘姷拿嫠?不由使人眼前一亮———面塑又回來了!
今年36歲的曹軍是高密孚日家紡一名普通的面點師,他的絕活是捏“面人”。面人又稱面塑,這種一度盛傳於清朝的民間造型藝術,以處理過的面粉、糯米粉為原料,用簡單的工具就可以捏成千姿百態的人物。凡見過曹軍表演的人,無不為他縱橫捭闔的揮灑所傾倒:將一塊和好的面團放在手心,搓勻揉圓,指頭一捻一掐,再用刻刀一挑一戳,紅臉關公的坐騎———赤兔馬已作奮蹄疾馳狀。來到曹軍的面塑展品壁櫃,各色面塑作品更是美不勝收:漁家樂、一籃富貴、笑口常開、麻姑獻壽等等。須眉生動、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曹軍一手出色的手藝,源於小時候母親的熏陶。他的老家高密注溝一帶,有過年蒸年糕的風俗。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會捏一些“關公”或“壽蟲”之類的面食哄他們小孩兒玩。其造型稚拙粗獷,玲瓏剔透、純樸可愛,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這深深吸引了曹軍。母親耳濡目染和面點師的工作,為他日后從事面塑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4年,曹軍在參加濰坊市廚藝大賽時,結識了濟南一位姓張的面塑師,讓他領略到了面塑的魅力。也就從這時起,他開始了正式的面塑藝術探索,並一發而不可收,在虛虛實實的世界裡創造著絢爛。
面塑這手藝百分之十靠師傅指點,剩下的都得靠自己用心揣摩。最初,曹軍將自己多年練就的面點技術運用到面塑當中,每天勞作間隙和早晚閑暇,便對著師父作品依葫蘆畫瓢,省卻了不少彎路。日積月累,漸漸地摸索出了一些制作的工藝和技巧,不僅解決了面塑發霉、裂縫等問題,而且做工也越來越細,推出的作品漸漸受到人們的喜愛。時間一長,曹軍成為十裡八鄉的名人,被親切地稱為“面人曹”。
面塑包含了繪畫、雕塑、刻印、裝飾等諸多藝術因素,曹軍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但長期的基層生活使他有機會得以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為彌補美術基礎這一“短板”,他在努力學習素描、色彩、解剖等知識的同時,用心觀察生活,尋找創作的靈感。他經常上集趕廟,出入大街小巷,了解市井風情,靜觀人物百態,這使他的面塑創作得到極大的充實。他還廣交朋友,注意捕捉人物情感的瞬間變化。
曹軍笑談從未想過靠捏面人賺錢,只是憑著興趣愛好才在面塑藝術之路上走了下來,而正是沒有利益驅使的創作才是純粹的藝術。曹軍的面塑注重在美和神韻上下功夫,更多體現了一種民間傳統美學旨趣和技術特色,他的作品基本不打腹稿,隻要有創作靈感或是藝術題材,就可以在心中形成藝術形象,把創作主題和人物情感融匯於面人的神態、衣著、動作等方面,且一氣呵成。他制作的仕女尤為出彩,取一塊彩面,幾下揉搓撥弄就變成個身姿曼妙、栩栩如生的“面美人”,頗有“雲鬢輕梳蟬翼,蛾眉巧畫春山”的意境。發簪耳墜一應俱全,衣袖裙裾隨風飄動,仿佛這古代仕女正姍姍走來。這種至真至純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同時也展示了曹軍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雙眸觀世界,十指演春秋”。曹軍正是秉承著對面塑藝術的熱情和喜愛,使高密一度銷聲匿跡的這一民間藝術重歸人們的生活。面塑最搶眼的是它俏麗的色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色彩會漸漸變淡,即使有獨門秘方也不可能經歷太長時間的考驗,不免使人發出美色難駐、時光匆匆的感慨。要使這項民間工藝的瑰寶世代流傳,恐怕隻能靠人的傳承,而不是物的傳遞。相信隨著非遺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這項方寸間的傳統技藝奇葩必將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魏建華)
做個巧手“面人郎”―――記孚日家紡面點師曹軍魏建華
2010年5月20日
四十歲上下的人,大都還記得小的時候,每逢過年,街上的孩子們穿著一身新衣服舉著面人兒到處跑的情景。如今,在城鄉走街串巷的面塑藝人已經見不到了。正當人們為那些曾經給孩提時帶來歡樂、帶來色彩的熱熱鬧鬧的面人漸漸消失,感到深深惋惜的時候??吹讲苘姷拿嫠?不由使人眼前一亮―――面塑又回來了!
今年36歲的曹軍是孚日家紡一名普通的面點師,他的絕活是捏“面人”。凡見過曹軍表演的人,無不為他縱橫捭闔的揮灑所傾倒:將一塊和好的面團放在手心,搓勻揉圓,指頭一捻一掐,再用刻刀一挑一戳,紅臉關公的坐騎―――赤兔馬已作奮蹄疾馳狀。來到曹軍的面塑展品壁柜,各色面塑作品更是美不勝收:漁家樂、一籃富貴、笑口常開、麻姑獻壽等等。須眉生動、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曹軍出色的手藝,源于小時候的家庭熏陶。他的老家高密注溝一帶,有過年蒸年糕的風俗。心靈手巧的母親總會捏一些“關公”或“壽蟲”之類的面食哄他們小孩兒玩。在母親的耳濡目染下,曹軍也養成了捏面食的愛好。當上面點師后,母親傳授的技藝派上了用場,曹軍樂此不疲,每每有新作推出,技藝日趨爐火純青。這為他日后從事面塑藝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4年,曹軍在參見濰坊市廚藝大賽時,結識了濟南一位姓張的面塑師,讓他領略到了面塑的魅力。曹軍感到十分新奇,看得入了迷,久久不愿離開,于是干脆拜先生為師。也就從這時起,他開始了正式的面塑藝術探索。
面塑這手藝百分之十靠師傅指點,剩下的都得靠自己用心揣摩。最初,曹軍將自己多年練就的面點技術運用到面塑當中,每天勞作間隙和早晚閑暇,便對著師父作品依葫蘆畫瓢,省卻了不少彎路。日積月累,漸漸地摸索出了一些制作的工藝和技巧,不僅解決了面塑發霉、裂縫等問題,而且做工也越來越細,推出的作品漸漸受到人們的喜愛。時間一長,曹軍成為工友心中的名人,被親切地稱為“面人曹”。
面塑包含了繪畫、雕塑、刻印、裝飾等諸多藝術因素,曹軍沒有受過專業的美術教育,但長期的基層生活使他有機會得以深入的觀察和體驗。為彌補美術基礎這一“短板”,他在努力學習素描、色彩、解剖等知識的同時,用心觀察生活,尋找創作的靈感。彩塑在高密民間有吉祥喜慶的寓意,曹軍有意識地將茂腔臉譜、高蹺等技藝揉入面塑制作當中,營造吉祥喜慶氛圍,那一道道皮膚紋理構成的淺痕透著對家鄉藝術的眷戀,自然得到家鄉人的青睞。
曹軍的面塑注重在美和神韻上下功夫,更多體現了一種民間傳統美學趣味和技術特色,他的作品基本不打腹稿,只要有創作靈感或是藝術題材,就可以在心中形成藝術形象,把創作主題和人物情感融匯于面人的神態、衣著、動作等方面,這種至真至純的風格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同時也展示了曹軍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雙眸觀世界,十指演春秋”。曹軍正是秉承著對面塑藝術的熱情和喜愛,使我市一度銷聲匿跡的這一民間藝術重歸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