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3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從藝品類:濰坊紅絲硯及硯雕
從藝年限:28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臨朐縣正文堂工藝品館 經理
所屬地區:臨朐縣
師承:劉克唐
徒弟:馮雙國、高政、孫勇、徐建軍、馬海玉、王立昌、李華偉、張新瑞、尹紀中、馮海濤等。
瀏覽次數:12342
劉文遠,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工藝美術界(硯雕)“領軍人物”,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硯雕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紅絲硯專業委員會主任。
師從劉克唐先生,自1985年從事硯雕工作至今,曾多次進修于藝術院校,其中有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中國工藝研究院,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清華美院。他創建了臨朐縣文寶堂工藝品廠,下設兩個店鋪,主營紅絲硯、端硯、歙硯、洮河硯、徐公硯、易水硯、松花硯、苴卻硯。2009年創建“中國紅絲硯網”網站后,用心維護網站的運營,全力促進紅絲硯文化的交流、傳承和發展?,F有弟子22人,其中市級大師和名人10人。并成功將硯雕技藝進入校園,在臨朐縣職業中學開辦了硯雕班,培訓和增加后備人才和力量。
2014年組建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紅絲硯專業委員會,2015年組織專業委員會會員參加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舉辦的“山東省雕刻技藝大賽”,有4人榮獲“山東省技師”。同年有19人被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2016年組建了山東工美硯雕藝術專業委員會,并舉辦了山東省首屆硯雕技藝大獎賽。
巧用線雕和淺浮雕的手法,將缺點化為創作素材,將我所學的國學、書法、繪畫、篆刻等知識,巧妙的運用“天人合一”的手法化腐朽為神奇,使作品更具有文化內涵?!稖\談魯硯的制作與理念》和《論臨朐紅絲硯的創作藝術》兩篇論文發表在《中國文房四寶》專業刊物上,并主編了《桃李天下》一書。2011年10月“天書硯”被寧夏賀蘭硯博物館收藏,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獎項。
2011年4月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0年當選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2011年6月被吸收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2012年12月被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硯雕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4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6年1月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6年10月被評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
2009年11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獲金獎。
2009年11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獲傳統藝術金獎。
2010年5月山東省產學研展洽會獲創新獎。
2010年8月第二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金獎。
2011年7月第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江南春色》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一等獎。
2011年10月在杭州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紅絲石硯〈松濤〉》獲2011“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1年10月《天書硯》被寧夏博物館收藏。
2012年3月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硯雕班培訓項目“薪火杯”最佳作品獎。
2012年4月第五屆中國(濰坊)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紅絲石梅樁硯》獲金獎。
2012年5月獲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化創意金獎。
2012年6月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創作的《石雕迎春》獲“金鳳凰·青島賽區”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
2012年10月獲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宜景宜人杯”山東工藝美術精品金獎。
2013年4月2013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紅絲硯作品《人長壽》、《碩果》、《鐵骨錚錚》分別獲得金獎、銀獎和設計創新獎。
2013年10月獲“魯王工坊杯”山東省工藝美術金獎。
2014年4月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其作品榮獲金獎。
2016年4月硯雕《春消息》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6年6月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金獎。
2017年4月創作的硯雕《論語》作品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7年7月作品硯雕《新生硯》在“2017全國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中獲2017“國匠杯”金獎。
1997年山東電視臺《山東各地》欄目報導,1999年《中國文化報》《聯合晚報》《信息日報》等報刊二十余次報導。
采花硯
南無阿彌陀佛-徐公石
陶紋硯
《迎春》40×33×8cm 金鳳凰杯·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
絢麗的紋理、方貴典雅、巧妙的布局、妙趣橫生、一樹寒梅盛開,春天已經到來…
《夕陽猶如掛樹枝云》60×50×20cm
此硯以紅絲石之年輪紋理為創作源泉,琢松樹樁、松枝,厚重大方耐人尋味,刻成彥雄之詩句,以補之更加富有文化氣息。
《漢簡硯》40×20×10cm
采用木簡的造型、刻漢簡文字,時代與文化相互融洽、時代面貌、映人眼簾…
《賀蘭山印象》55×28×8cm
純飛自然型老坑石制作而成,古樸大方借自然之型刻以賀蘭巖畫,使石與文化相融。
《悟禪》30×22×4cm
以自然火焰為創作素材,刻一油燈、參佛之心、經文布景,羅漢淺刻于四周,從觀全局想得益彰妙法自然。
報 春
逢 春
《人長壽》 26cm××6cm
巧借石中之紋理,做壽星之額頭,下方做硯堂、硯池。硯背有大師題簽,更突出主題。
《碩果》 28cm××7cm
以葫蘆為造型主體,既有硯堂、硯池,又有雕刻葫蘆為輔助,使優美的石型與精湛的刀工相融合。
《鐵骨錚錚》 31cm××2cm
一棵古松傲立于天地之間,氣魄宏偉,寓意深遠。
《松風》 32×26×10cm
拍賣底價15萬元古樸大方,高貴典雅,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克唐刻銘。獲2011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天工藝苑·百花獎”金獎。
《江南春色》 37cm××6cm
拍賣底價8萬元 巧借天然,使自然與人工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香雪?!?35×30×11cm
拍賣底價20萬元質地純正,發墨不損毫,創意新穎,雕工精細,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獎”。
濰坊臨朐雕刻工藝師用81方硯臺雕刻論語(視頻截圖)
硯臺上雕刻的論語(視頻截圖)
齊魯網濟南5月20日訊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今日報道》報道,濰坊臨朐的雕刻工藝師劉文遠,歷時一年半,用81方硯臺雕刻了完整版《論語》硯臺,共492章達兩萬多字。硯雕運用金文、小篆、簡書和漢隸四種字體,全部呈漢簡樣式,技藝高超令人驚嘆。
(來源:齊魯網)
臨朐發布的博客 (2015-05-19 11:27:14)
費時兩年 共雕刻兩萬多字
5月17日,記者走進臨朐縣紅絲硯臺雕刻大師劉文遠的工作室“正文堂”,里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紅絲硯臺,展現著古代硯臺的雕刻技藝。跟記者交談后,劉文遠來到另一個房間,隨著房門的打開,81方漢簡紅絲硯臺呈現在記者眼前。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記者看到,這些硯臺經過劉文遠的雕刻,形成了漢簡形狀,上面刻滿了文字,所刻文字是傳之千年的經典名作《論語》,另外,字體也不近相同,有金文、小篆、簡書和漢隸等。
今年46歲的劉文遠家住臨朐縣冶源鎮的老龍灣畔,距紅絲石產地只隔一道山梁。劉文遠告訴記者,他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將《論語》492章兩萬多字,雕刻在了紅絲硯臺上?!凹t絲石奇形、奇色、奇紋理,雕刻上經典名作,賦予紅絲硯臺新的文化內涵?!眲⑽倪h說,紅絲硯是四大名硯之一,被譽為諸硯之首。傳統硯臺的形狀大同小異,缺少創新?!拔覈鴰浊甑奈拿鳉v史,擁有璀璨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將優秀文化與雕刻藝術結合在一起,紅絲硯臺會有更強的生命力?!?/p>
開始實踐 僅構思就用了一個月時間
劉文遠受祖輩賞石愛硯的影響,從小酷愛金石書畫、各種名硯,在制硯過程中,對書法、繪畫、詩詞、篆刻進行了學習。經過艱苦努力和實踐,成為制硯能手,制作出的硯臺不計其數。
“現在使用硯臺的人少了,主要是被文人墨客收藏?!眲⑽倪h告訴記者,2013年他就想將古代經典名言雕刻到硯臺上,可一直沒有實施。直到2014年春天,劉文遠發現,國家一直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他覺得將傳統文化雕刻到硯臺上,是一個創新?!啊墩撜Z》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流傳千年,對現代人的行為、生活都有重要指導意義?!眲⑽倪h有了初步想法后,便開始了實踐。
“選材是第一步,也叫‘相石’,先看石頭的天然造型,根據其獨特的造型,調節天然紋理,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眲⑽倪h說,同樣一塊紅絲石,要加工成什么內容,需要手工藝人的巧妙構思,這稱之為“讀石”?!皩ⅰ墩撜Z》內容賦予到紅絲硯臺上,首先需要構思,比如什么形狀、一塊硯臺上雕刻多少字等。光構思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腦子里有了大體形狀,雕刻起來就順暢多了?!?/p>
未來打算 雕刻《孫子兵法》
劉文遠告訴記者,為了將《論語》中的全部內容雕刻到紅絲硯上,他翻閱了整部《論語》,并查找了很多關于《論語》的其他資料。
經過三個月的準備后,劉文遠便開始執刀雕刻。
“在硯臺上刻字非常耗費精力,一天下來,胳膊累得酸痛,眼睛也很疲勞?!睘榱嗽琰c完成這套作品,劉文遠每天早上5時起床,一直忙到天黑?!耙驗榈窨躺系摹墩撜Z》內容,涉及到不同的字體,所以有時候一天刻不了幾個字?!?/p>
為了讓作品更加精致,劉文遠堅持選擇不同造型的硯石。功夫不負有心人,近日劉文遠終于完成了這套作品。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耗費了很大的精力,但看著眼前這81方《論語》硯臺,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不僅如此,劉文遠還完成了《道德經》紅絲硯臺的雕刻,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將《孫子兵法》和中國書法史等優秀傳統文化雕刻到紅絲硯臺上,全部完成后辦一個大型展覽。
2017-09-09 23:58
硯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與筆墨紙被稱為"文房四寶",是中華文明重要的傳播工具之一。
講起紅絲硯大家都知道是歷史名硯,在唐宋時期即負盛名,唐代柳公權,宋朝歐陽修,唐彥猷,蘇易簡均有品評,被稱為“諸硯之首”。
歷史記載紅絲石出產青州,宋唐彥猷硯曰“紅絲石產于益都西四十里之黑山?!鼻宕肚嘀莞尽?,《臨朐縣志》曰“紅絲石產于臨朐縣南之老崖崮”??v觀歷史記載,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以石可先生為首的硯界前輩們反復論證,在臨朐老崖崮找到了紅絲石礦脈。如今事實證明,青州紅絲石臨朐紅絲石實為一脈。
自青州黑山(王家輦),五里鎮大莊,廟子鎮年家莊,曹家莊,楊家庵,北域,王墳鎮沒口等三十余村,至臨朐縣井頭村,石灣崖,老崖崮,栗溝均有紅絲石,同歷史記載如出一轍。
青州紅絲石之黑山,山上有紅絲石洞,洞口僅有半米高,洞壁上有“唐中”二字,“大元至正二年”“弘治七年”“洪武二年” “道光七年” “光緒三十四年”等字,尚可清晰可辨,可能當時采石者鑿之。
青州紅絲石一般為紅底黃斑點,黃底紅斑點,黃底紫紅絲,也有紫紅底黃刷絲者,極其高貴,令人驚嘆。本人只見過兩方,外邊白皮相包,石質紫紅,絲為金黃,狀若發絲,手拭如膏,似有液出,手掌大小,后不再復見,至今還后悔當日不曾購之。青州石外面包皮,石層較厚,紋理上下一致,唯有不足之處,時有蟲蛀,蜂窩眼出現。
以我個人建議,鑒以青州紅絲石的主要特點,以仿物型,正型,仿古為主要理念制硯,這樣更能充分發揮青州石的特點,顏色統一,端莊厚重,彌彰大氣的同時更顯獨特內涵。在發墨程度上相對而言,青州紅絲石有70-80%適宜發墨,故青州紅絲硯更適于實用。
可喜的是,青州紅絲石自宋代枯竭后,終于在2000年左右,由青州高氏重新發現,在劉克唐老師的大力宣傳與支持下,使得青州紅絲硯又煥發了新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臨朐紅絲石產于老崖崮,石灣崖,井頭,栗溝的丘嶺溝壑之中,去掉上面兩米厚的泥土,再挖掉四五米厚的太湖石,方有三十厘米左右厚的一層紅絲石,足可見得石不易。
臨朐紅絲石的特點是美輪美奐的絲紋,艷麗的色澤且多層,顏色莊重者宜發墨。 紅絲石的花紋可分為紅絲,黃絲,粉紅絲,褐絲,灰黃絲,灰絲等。質地有桔黃地,紅底,紫地,清白地,紫紅地等,其佳品為紫紅地灰黃地,紅底黃絲,其余略次之??傊t絲石天然的紋理和色彩形成了千變萬化的圖案和造型,美不勝收?;蛉宋?,或動物,或植物,或日月星辰,行云流水……妙不可言。紅絲石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同時含有鋒利的二氧化硅及鈣鎂物質,故紅絲硯石質致密,手拭如膏,泛墨如泛油,墨色相凝如漆匣藏而不干。
臨朐紅絲石在制作硯時,可以根據石頭的特點因石而藝,賦予文化氣息和內涵,運用淺浮雕的手法去雕刻,這樣既能表達文化內涵和技藝,又不失紅絲石因多層而透層,把他做成藝術品,也要成為實用器(硯),這樣就相得益彰了。至于層厚顏色古樸之石,可做仿古硯,實用硯為主,再賦予文化,這樣既大方端莊,又實用,有文化內涵,可為良好的選擇。這也是作者本人多年來的一貫看法,僅供大家參考,望大家指教。
對于紅絲硯的評價,唐代柳公權《論硯》著“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后重端臨洮”。宋代歐陽修《硯譜》云“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乾隆皇帝曾題紅絲鸚鵡硯:“鴻慚不羨用為儀,石亦能言制亦奇,疑是彌衡成賦后,鏤肝吐出一絲絲”。
1978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團城搞了一次山東魯硯展,以石可先生為首,高星陽老師為代表的硯界前輩參與規劃了這次展出,這也是山東硯臺第一次進京展,共展出硯臺200余方。啟功,趙樸初等大師都到現場觀看,大師們對臨朐紅絲硯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欣然題箋。
啟 功:唐人早重青州石,田海推邊世罕知,今日層臺觀魯硯,百花叢里見紅絲。
趙樸初:彩筆昔曾歌魯硯,良材異彩多姿,眼明今更遇紅絲,護毫欣玉潤,發墨喜油滋,道是天成天避席,還推巧手精思,天人合應妙難知,刀裁云破處,神往月圓時。
劉開渠:氣象萬千紀盛世。
吳作人,李苦禪,馮健吳,吳伯蕭,于希寧等等藝術界泰斗均有題詞,臨朐紅絲硯自此名震京城,響徹海內外。
自從近十年來,山東各地也組建了不少協會和紅絲硯專業委員會對紅絲硯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時從事紅絲硯制作者中,也脫穎而出了國大師,省大師,對紅絲硯的發展指點迷津,確定了正確的發展路子。我相信在硯界同仁的齊心協作下,紅絲硯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空間,登上更高的藝術巔峰。
劉文遠
劉文遠簡介
劉文遠生于1969年10月,臨朐人。自幼酷愛金石書畫,師從劉克唐先生,對國畫、詩詞、書法、繪畫均有涉獵。先后進修于中國書協培訓中心,中國工藝美術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作品富有鮮明的民族文化氣息。
作品先后榮獲第11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傳統藝術金獎和金獎。第十二屆“天工藝苑·百花杯”金獎。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生博覽會文化創意設計金獎?!敖瘌P凰·青島賽區”金獎,第51屆“金鳳凰”創新設計金獎。2016“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金獎等國家級獎項。
自2010年開始,一直參加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舉辦的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第二屆獲“神龍杯”金獎,第三屆“神龍杯”一等獎,第四屆“宜景宜人杯”金獎。第五屆“魯王工坊杯”金獎,第六屆“花冠杯”金獎,第七屆“華藝杯”金獎。
“淺談魯硯的制作與理念”和“論臨朐紅絲硯的創作藝術”的兩篇論文發表在“中國文房四寶”上,2012年主編了“桃李天下”一書,作品《天書硯》被寧夏賀蘭硯博物館收藏。
鑒于以上工作成績,劉文遠當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臨朐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硯雕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和紅絲硯專業委員會主任?,F為中國工美藝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高級工藝美術師等職稱和榮譽稱號。
2013年8月舉辦了濰坊市首屆紅絲硯技藝雕刻大獎賽,2016年10月組織了山東省首屆硯雕技藝大獎賽。2016年11月參加了山東工美大師藝術授課進校園的社會公益活動,在“六一”期間承辦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和臨朐縣文聯組織的硯臺捐獻活動,將自己收藏的50方硯臺無償捐贈給中小學生,鼓勵中小學生努力學習中國書法藝術,獲得業界同仁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