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0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省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楊家埠木版年畫
從藝年限:39年
單位及職務:寒亭區楊家埠和興永年畫風箏店 經理
所屬地區:寒亭區
師承:楊明智
徒弟:楊靜
瀏覽次數:9700
楊乃東,1962年生人,濰坊市寒亭區西楊家埠村人,是楊家埠百年老字號“和興永年畫店”第十八代傳人?,F為工藝美術師、山東省級非遺傳承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首屆濰坊民間藝術大師、市區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山東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濰坊市第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寒亭區和興永年畫風箏店經理。
從藝30多年,是當今楊家埠集年畫“畫、刻、印、裱”于一身的“全能民間藝人”,是當今楊家埠木版年畫主要傳承代表人。先后創作、刻制木版年畫600余套3000多塊,代表作品有《年畫全集》、《二十四孝》、《三國故事》、《紅樓夢》、《百花獻壽》、《門神》等。2009年9月作品獲山東省工藝禮品博覽會金獎。2012年11月參加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中榮獲銀獎。
先后赴法國,澳門、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表演木版年畫刻印技藝。2010年參加上海世博會山東周展演受到高度評價。在楊乃東等年畫藝人的影響下,木版年畫藝術得以廣泛傳承,并吸引了國內外大量藝術愛好者慕名而來深入了解,從而使楊家埠木版年畫這一民間藝術綻放出它獨有的魅力。
楊明智,1921出生,著名年畫民間藝人、山東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副主任,楊家埠木版年畫第十七代傳人,省級非遺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早期會員,是楊家埠目前年齡最大的一位集畫、刻、印于一身的著名民間藝人,有“楊家埠年畫第一人”之美稱,為年畫業杰出代表人物,他先后創作了100余幅年畫作品,如《馬下兩駒》、《拾棉花》、《花瓶》、《四季花》、《農歷圖》、《桃園結義》、《兒童戲魚》、《歡欣鼓舞慶四化》等。其中《馬下兩駒》入選《中國民間年畫集》,并先后到日本、法國等國巡回展出,受到好評。1979年他與于希寧等六名同志代表山東美術界參加全國第四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收到了黨和國家領導的接見。1980年參加山東省第四次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楊明智善于積累,熱心傳藝。面前他與兒子楊乃東一道繼續經營其老字號“和興永”畫店。他們生產的各種畫冊、相框,裝璜精美、品位高雅,深受各界歡迎。他至今90多歲,雖然耳背,但講起年畫歷史來,思路清晰,滔滔不絕,現仍孜孜不倦的從事著木版年畫。
和興永畫店簡介:和興永畫店是楊家埠代表性畫店之一,始創于明朝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畫店位于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東側,擁有仿古四合院建筑兩套,集年畫創作、制作、銷售與一體,產品齊全、質量上乘、銷售量大、在國內外民間工藝界擁有很高知名度。
2008年1月被選為濰坊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2008年11月被選為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2008年11月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公局警風監督員。
2009年6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09年8月被選為山東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
2009年被公布為寒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11月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公局警風監督員。
2000年11月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公局警風監督員。
2010年2月被命名為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0年9月山東民間手工藝制作大師。
2012年2月被選為濰坊市第十二屆政協委員。
2012年3月山東省首批《齊魯文化之星》。
2012年12月濰坊市公安局寒亭公安局執法執紀監督員。
2012年12濰坊市公安局第八屆執法執紀監督員。
2012年被選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首批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2016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木版年畫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6年12月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濰坊市人社局批準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018年10月被山東省文化廳授予第五批省級非遺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6年作品《紅樓夢》獲山東文化產業博覽會民俗文化展優秀獎。
2009年5月作品《木版年畫畫冊》獲首屆北方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銅獎。
2009年9月作品《二十四孝》獲山東省工藝禮品博覽會金獎。
2009年11月作品《二十四孝》獲好客山東游客最喜愛的山東標志性商品銀獎。
2009年11月作品《年畫全集》獲好客山東游客最喜愛的山東標志性商品銀獎。
2010年7月參加2010年上海世博會山東周展演活動受到高度評價。
2010年9月參加文化部、教育部主辦的孔子文化周,在法國為期五天的巡回展演。
2010年9月參加第三屆山東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
2010年10月《三國故事畫冊》獲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三等獎。
2010年作品《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獲山東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優秀獎。
2011年1月赴澳門進行非遺木版年畫刻、印技藝展演,獲澳文化局頒發的感謝狀。
2011年6月參加中國濰坊第六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活動。
2011年6月參加2011中韓文化交流活動。
2011年10月參加中國昆明(國際)旅游交易會傳承展示木版年畫刻、印技藝活動。
2011年12月30日在家中接受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采訪。
2012年1月參加東方愛嬰2012中國娃迎春晚會木版年畫展演活動。
2012年1月參加龍年郵票發行儀式木版年畫展演活動。
2012年1月在家中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新聞評論部記者采訪。
2012年8月赴韓國參加“2012韓國麗水世博會山東周展演活動”。
2012年9月參加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12年9月參加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倒計時一周年開啟活動。
2012年11月參加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中榮獲銀獎。
2012年參加濰坊市春晚木版年畫展演活動。
2013年4月參加濰坊市第六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
2015年4月木版年畫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6年4月木板年畫《博古四條屏》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先后赴法國、澳門、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表演木版年畫刻印技藝。
父親楊明智,1921出生,健在,楊家埠木版年畫第十七代傳人,省級非遺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上海世博會”時任市委書記俞正聲與山東省省長姜大明現場參觀交流
“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與文化部長“王文章”
與時任濰坊市市委書記許立全合影
2010年9月,在法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辦公大樓作表演 山東省文化廳長亢清泉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介紹
“韓國麗水世博會”與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合影
木版年畫博古四條屏為春夏秋冬四條屏,高1.8米,寬30厘米。
《鴻福滿堂》:以上照片為2013年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2013.4.24
木版年畫長卷《金陵十二釵》高0.33米、寬0.23米,共14頁。長卷由楊乃東根據老畫樣創作并刻制,線條流暢,畫面鮮艷,是收藏和饋贈佳品。
《馬下雙駒》 《年年有余》
木版年畫精品馬下雙駒、年年有余,是楊乃東精心克制的木版年畫觀賞版,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木版年畫博古四條屏
《二十四孝》長卷,長9米,寬40厘米
木版年畫紅樓夢畫冊長31厘米、寬23厘米,共40頁;三國演義畫冊:長31厘米、寬23厘米,共36頁。
以上作品均為楊乃東根據《紅樓夢》和《三國演義》故事創作并刻制的木版年畫精品
童年的記憶—楊家埠木版年畫
來源:濰坊市文化館 2018-01-06
山東省濰坊市楊家埠木版年畫是全國三大木版年畫之一,它興于明初,盛于清代的乾嘉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楊家埠木版年畫—《八蠟廟》
楊家埠木版年畫基本上是靠套印完成的。大體可分為畫稿創作、畫板雕印、木版套印、烘貨點胭四道工序。一是畫稿創作,創作要求“畫畫無正經,好看就中;畫中有戲,百看才不膩”,年畫人物要求“年畫待要好,頭大身子??;眉眼清楚,頭臉俊俏”。二是雕刻畫板。將泡透涼干的梨木要根據尺寸需要由木匠拼湊粘接成大小不同的坯板,然后推平代用,這叫聚縫。再刻板,把畫稿先用毛筆勾出線稿,用漿糊反貼畫板上,采用“反正刀,開心法”雕刻。三是木版套印,即印畫。一張年畫上有多少種顏色就要用多少張版各刷上不同的顏料印制。四是烘貨點胭,主要是用一支大羊毫毛筆剪去前端的三分之一,粘玫瑰紅顏色,調和適量的水分后,貼近臉的里邊做旋轉狀,就能獲得輕重得體的點胭效果。
楊家埠木版年畫—日月門神
楊家埠木版年畫按題材分為祈福迎祥、辟邪保安;喜慶歡樂、吉祥如意;風俗民情、生產勞動;小說戲曲,神話傳說;山水花卉,祥禽瑞獸;時事幽默、百戲娛樂等眾多年畫類別。按張貼部位分為門神畫、炕頭畫、窗簾畫、中堂畫、條屏畫等類別。楊家埠年畫不僅通過寓意、象征、諧音的手法,詩畫結合滿足人們過年祈求辟邪納福、敬神祭祖的需要,而且極具藝術審美價值,與年節禮俗相融相成。
楊家埠木版年畫傳承人——楊明智
時間: 2011年12月04日
核心提示:楊明智從藝70多年來,親手創作年畫60余幅,改革傳統年畫版1000多塊,曾為多家畫店刻各類畫版690余套、3400余塊,印制年畫34萬多張。他的畫意隨時隨俗,構圖嚴謹飽滿,刻版線條柔和,印畫光彩奪目,藝術價值很高,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
楊明智,男,1921年出生,濰坊寒亭區楊家埠人。山東濰縣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副主任。楊家埠木版年畫第十七代傳人。
面前的這位老人,是目前楊家埠唯一一位掌握著設計、制作年畫全套工藝的長者。他雖然有點耳背,但是講起年畫中的故事來,思路清晰,滔滔不絕。
含意豐富的“四季花”年畫。
楊明智的父親楊太明為當地知名的刻版、印畫高手,受父親的影響和熏陶,楊明智自幼與年畫結下了不解之緣。1934年,14歲的他開始專注年畫技藝。16歲就熟練掌握了朽稿、刻版、印刷、裝裱等全部生產技術。后來他又重點在畫樣和刻版上狠下工夫,首創“刀頭具眼、指節靈通”的刻版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楊明智從藝70多年來,親手創作年畫60余幅,改革傳統年畫版1000多塊,曾為多家畫店刻各類畫版690余套、3400余塊,印制年畫34萬多張。他的畫意隨時隨俗,構圖嚴謹飽滿,刻版線條柔和,印畫光彩奪目,藝術價值很高,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
1979年,他創作的《馬下雙駒》年畫在參加全國聯展后,又被送到十幾個國家巡回展出,并被法國選入《中國民間年畫》一書。2005年,《大吉大利》年畫入選《當代書畫收藏精品薦覽》一書,并獲書畫收藏特別金獎。2006年,《紅樓夢畫冊》獲2006年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民俗文化展優秀作品獎。2008年,《三國畫冊》在山東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獲銀獎。
如今楊明智雖然已是80多歲的高齡,但他常以“年邁不下馬,從藝志不移”的格言來勉勵自己,從來沒有停止對藝術的追求。2002年,扶持兒子楊乃東重開老字號“和興永畫店”,重拾畫筆、刻刀,重操舊業。2008年,被確定為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后,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廣招徒弟,為這一優秀技藝的傳承發揮著自己的余熱。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采訪楊家埠木版年畫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