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3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桑皮紙制作
從藝年限:37年
單位及職務:臨朐祥飛紙廠 臨朐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
所屬地區:臨朐縣
師承:
徒弟:史良正、劉彬、張傳亮。
瀏覽次數:8362
連恩平,男,1969年生,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人?,F為工藝美術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祖上是“連史紙”創始人。在臨朐桑皮紙技藝逐漸消失的情況下,喚醒千年記憶。結合祖上傳承技藝,發掘和規范臨朐桑皮紙的撈制工藝,精心制作,撈制出用于中國繪畫和書法創作的手工桑皮紙。在執著的堅守下,使堪稱“活化石”的桑皮紙技藝得以傳承。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憑著對祖國古文化的熱愛和執著,立志傳承和發揚臨朐桑皮紙的撈制技藝,自1986年開始,潛心研究臨朐古桑皮紙技藝??嘈慕洜I,堅守幾十年。在不改變桑皮紙纖維細長,質地柔韌,筋健肌豐,拉力大,耐磨損,耐折疊,易保存,防腐防蛀,吸水性能好,著色而不退色,具有獨特墨韻特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傳承技藝,在保留和規范臨朐桑皮紙十二道工藝,七十二道程序的基礎上,經多次試制,精心制作,撈制出用于中國繪畫和書法創作的手工桑皮紙(當時曾稱為原書紙)。給古臨朐桑皮紙賦予了新的生命活力。使這種古老的撈紙技藝得以傳承,把臨朐桑皮紙提升到另一個高度。對于繼承和傳播中華文明做出了一定貢獻,并于申請注冊了營業執照“臨朐祥飛紙廠”,自此專攻古臨朐桑皮紙的撈制?,F又成立了非盈利公益機構“臨朐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使臨朐桑皮紙技藝得以傳承發揚。
連史紙是一種供毛筆書寫的白色手工紙。相傳遠在唐憲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有連氏兄弟二人,排行老三、老四。精工于撈紙。老四的造紙技藝更為高超,因其撈制產品質優,遠近馳名,被譽為“連家老四紙”簡稱“連四紙”。后來傳到外地,被誤稱為“連史紙”。因“連史”一名較“連四”更雅,于是便流傳開來。連史紙手工竹簾抄造,有72道工藝,道道精湛,素有“壽紙千年”的美稱,它紙白如玉,厚薄均勻,永不變色,防蟲耐熱,著墨鮮明,吸水易干,書寫、圖畫用均宜。用其印刷的書,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書寫作畫,著墨即暈,入紙三分,歷來為國內外書畫家所鐘愛收藏。舊時,凡貴重書籍、碑帖、契文、書畫、扇面等多用之。
其十二世祖連恒世自清代遷入山東臨朐,定居于號稱“江北第一竹林”的老龍灣畔、龍泉河上游。起初曾用其當地竹子做為原料撈過紙,但終因竹園是人家私產,原料短缺。后又改用當地桑皮作原料生產。傳至十五世祖連登文時,因供職庠生而停產,但其撈紙工藝卻多由祖輩口述下輩,代代相傳。傳至連恩平時,因其年代久遠,又無文字記錄,其工藝面臨失傳。但他對祖上的傳承技藝和臨朐桑皮紙的撈制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當時桑皮紙多用于墊蠶席,包中藥,糊門窗,制酒婁,書寫契文等,隨著社會的發展,其用途也逐漸被其他現代產品所代替,隨著市場萎縮,以后逐年蕭條,臨朐桑皮紙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從事撈紙的作坊也基本絕跡。
然而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以及在市場的滾滾大潮下,一個產品和技藝如不適應市場和現代文明,必將失去它存在的環境,如何讓古老的文明和技藝傳承下去,就必須給這個產品和技藝正確的定位,雖然它的一些功能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的一些獨特功能是現代產品所不可替代的,比如中國的書法和繪畫,必須用中國古老的手工紙作為載體,是現在機制紙所不可代替的。這也是臨朐桑皮紙偏離歷史軌跡,導致幾乎絕跡的原因。
2009年9月,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制作技藝)。
2013年獲得臨朐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4月被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邊史紙制作界領軍人物。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1月加入臨朐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擔任副主席。
2016年12月被臨朐縣文廣新局評為2016年度優秀傳承人。
2015年作為大陸文化代表受到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接見。
2016年被中華連氏文化研究會評為文化精英。
2017年1月專業技術職務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晉升為工藝美術師任職資格。
2015年4月,獲第八屆中國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4年在濰坊日報臨朐新聞2014.10.22.C3版發表論文“淺談臨朐桑皮紙與現代書畫紙”。
2014年在大眾書畫2014.11.15.15版發表著作“臨朐桑皮紙”。
2015年在濰坊日報臨朐新聞2015.01.12.C3版發表論文“淺談現代書畫紙作品因小失大”。
2016年6月在濰坊電視臺“睛彩濰坊”欄目專題報道。
2016年9月其發明專利上中央電視科技頻道“我愛發明”欄目。
2016年在濰坊日報走向《世界周刊》2016年第14期發表文章“保留匠人手中的傳統溫度”。
2017年5月《手工桑皮古紙》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臨朐桑皮紙又稱山東老紙、左伯紙。臨朐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質地表礦泉水是桑皮紙制作不可或缺的條件。晉趙歧(約108—201) 《三輔決錄》載:工欲畚其事,非左伯紙不妄下筆。它具有的“壽、繁、古、韌”四大特性使他傳承幾千年而不息。左伯紙在制作過程中,采用純韌皮纖維,經過幾百個日夜的洗禮,它吸收日月之精華,它獨特的生命力和它特有的語言,在創作時需要讀懂它,用墨和筆與它的對話,其作品也是有靈性的。俗話說“絹八百、紙千年”,壽紙千年也是對我們古皮紙獨有的美譽。它承載你的作品和思想淌過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國是紙鳶的發源地,濰坊風箏的興起與臨朐左伯紙也有不可剝離的歷史源緣?!?/span>
連史紙產品系列
制 作 工 藝
2018-07-25
近日,經過歷時兩年多的申報和努力,臨朐桑皮紙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記者采訪了解到,臨朐桑皮紙又稱山東老紙、左伯紙,因保存時間久遠,素有“壽紙千年”的美譽。如今,為傳承這一古老技藝,臨朐成立了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日前,記者走進傳習所,對話臨朐桑皮紙制作技藝傳承人連恩平,對桑皮紙的前世今生進行了解。
保存壽命長
臨朐桑皮紙有“壽紙千年”的稱號
連恩平給記者展示用桑皮紙扎的風箏
在臨朐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里,非物質文化遺產桑皮紙傳承人連恩平向記者展示了幾張清代的借據。
“這一份是清代嘉慶年間的借據,使用的就是桑皮紙?!彼€拿出了清代光緒年間、咸豐年間的幾張借據及地契,其中多數使用的都是桑皮紙。
連恩平介紹,清代是臨朐桑皮紙使用的鼎盛時期?!爱敃r,桑皮紙可分為三等,一等用于書畫,二等用于地契文書、族譜等,三等則用于制作糊簍、當窗戶紙等?!边B恩平說,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用到桑皮紙。
“擁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臨朐皮紙與歷史上著名的‘左伯紙’有著深厚的淵源?!边B恩平介紹說,漢靈帝時期,山東東萊(今萊州) 出現一位書法家兼造紙家左伯,曾經制造出當時認為最好的“左伯紙”,這也是臨朐桑皮紙的源頭,故臨朐桑皮紙又稱山東老紙、左伯紙。
東漢時造紙原料就地取材,臨朐桑蠶業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臨朐屬齊)就已成為當時桑蠶生產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宋、元、明代,臨朐與昌邑、青州等地是當時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重鎮。臨朐興盛的桑蠶業為生產皮紙提供了豐富的桑皮資源,而老龍灣的優質水源,也是左伯紙制作不可或缺的條件。
因桑皮紙所含桑皮纖維獨有的特性,保存壽命長,素有“壽紙千年”的稱號?!懊魈婧槲淠觊g發行的‘大明寶鈔’就用桑皮紙為鈔料?!边B恩平說。
“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傳承,臨朐桑皮紙遠銷各地,用處也越來越廣泛?!边B恩平查閱了諸多典籍,發現早在唐代,桑皮紙的書畫用途就已經流經西域,傳至世界各地。而到了明清、民國時期,買賣契約、分家文書等民間文書檔案絕大多數是以桑皮紙為載體。
臨朐桑皮紙成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經過歷時兩年多的申報,臨朐桑皮紙終于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連恩平談起此事,很是高興。同時,作為臨朐桑皮紙制作技藝唯一傳承人,他希望臨朐桑皮紙能得到更多的關注。
連恩平的祖上是“連史紙”創始人,連家十二世祖連恒世于清代遷入臨朐,定居于號稱“江北第一竹林”的老龍灣畔、龍泉河上游。起初曾用當地竹子作為原料撈過紙,但因原料短缺,后改用當地盛產的桑皮作原料生產。
撈紙工藝多由祖輩口述下輩,代代相傳。傳至連恩平時,因年代久遠,又無文字記錄,工藝面臨失傳。但受到祖父口耳相傳的熏陶,他對祖傳技藝和臨朐桑皮紙的撈制技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世紀80年代,十七八歲的連恩平先后兩次去南方學習,回臨朐后又拜訪當地撈制桑皮紙的多名藝人,潛心研究臨朐古桑皮紙技藝。隨后,連恩平自己開了間造紙坊。
“當時年輕氣盛,做事光憑興趣,完全沒有注意到,桑皮紙的市場已經嚴重萎縮?!边B恩平回憶說,桑皮紙制作工藝復雜,生產周期長、產量低,需求量已經很小了。他做了大約兩年的桑皮紙生意,最終不得不放棄,引進了機械設備,轉做其他紙品。
連恩平重拾桑皮紙制作是在2010年前后?!斑@與縣政府的重視不無關系?!彼f,當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桑皮紙藝人多已老去,眼看著這門手藝即將失傳,于是專門找到他。一直對桑皮紙有著深厚感情的連恩平受到鼓舞,決定收徒傳藝,臨朐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最終成立。
臨朐桑皮紙制作共有十二道工藝、七十二道程序
采皮
泡皮
選皮
卡對子
切皮
撞瓤子
撈紙
壓紙
曬紙
在臨朐縣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院內的墻面上,掛著桑皮紙的制作工藝介紹。連恩平說,臨朐桑皮紙制作工序繁雜,有12道工藝,72道程序?!扒皟傻拦ば蚴桥萜?,農戶需要將干桑皮捆成捆放入河水或灣水中浸泡半月左右,使其泡透;之后把泡好的桑皮放入盛有熟石灰水的池中浸泡一晝夜。隨后放入特制的蒸皮鍋內蒸3-10小時?!?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干桑皮被蒸好后,緊接著就要進行凈皮,把蒸好的皮分批放在干凈的地上?!边B恩平介紹,此時制紙工人雙手扶特橫桿,雙腳踩踏地上的桑皮,直至把外皮去掉。然后就是化瓤子(洗皮),把盤好的桑皮瓤子放入特制化瓤筐內,將其放在水庫或水灣中,將瓤子攤勻浸泡分解,并沖去雜質;然后進入第五道工序卡對子,用木制長柄錘式工具,二人操作,一人在一端蹬,一人在錘頭下不住翻動化好的瓤子,將瓤子卡成圓餅形,然后再卡疊成窄而長的“皮單”。
第六道工序切瓤子,將皮單置于切瓤床上,用切瓤刀將其切成片;第七道工序撞瓤子,把切好的瓤子裝入特制的撞瓤布袋內,并插入長約1.5米的木棍,棍端安有直徑15公分左右、厚3公分、中厚邊薄的圓木,將布袋口扎住后放在水庫中抽動木棍,反復撞擊,促使纖維分解;第八道工序打瓤子,將撞好的瓤子放在撈紙池內,用木棍來回拔打數百次以上,把瓤子打勻成糊狀。
第九道工序撈紙,根據不同規格的紙張,選用不同規格的竹簾從撈紙池內撈制桑皮紙;隨后,把撈好的濕紙,經過自制的杠桿,壓榨除去水分;把撈出的濕桑皮紙用笤帚掃在平整光滑的墻壁上,使其水分迅速蒸發干燥,然后進行理紙,把揭下的紙檢驗、整數、打捆。
“工序說起來簡單,但每一道要求都很高?!边B恩平舉了個例子,即便是到了第十二道工序,桑皮紙已經做好了,還需要放在倉庫里等一年?!吧Fぜ埖奶匦院芷嫣?,要用于書畫的紙張,只有等制作好再放置一年后,使用起來才會有更好的體驗?!彼f,也就是因為制造工藝太過繁復,桑皮紙的價格也相對較高,一張70×140cm的桑皮紙售價達50元,遠遠超過了書畫作品常用的宣紙價格。
傳統制作技藝需大量經驗積累
桑皮紙制作技藝盼傳承
用桑皮紙扎的酒簍
在講述臨朐桑皮紙的制作工藝時,連恩平說,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桑皮紙的制作就是這樣奇特:即便是師傅傾囊相授,徒弟也未必做得好。
“手工制作桑皮紙,紙張的白度、克重、張力等,基本靠造紙師傅的感覺,以前一直沒有衡量標準?!边B恩平說,比如說撈紙這一工序,多年前他曾花費數萬元,請來宣紙造紙師傅,希望能夠吸取宣紙撈紙技藝,提高桑皮紙的制造效率。然而,這筆錢打了水漂:雖然都是使用竹簾從撈紙池內撈紙,但宣紙的速度可以很快,桑皮紙的紙漿纖維較長,必須慢慢撈制,而且還得拿捏竹簾和撈紙池內桑皮漿的距離,太遠、太近都不行,全靠個人感覺。
連恩平說,撈好的濕紙是很多張摞在一起的,經過壓榨后再一張張揭開分離。這也是一個很奇特的程序,有些剛入門的造紙者撈出來的紙張,特別不易分離,往往把紙弄破了都揭不開?!斑@些工序,真的需要在經年累月的造紙過程中積累經驗、鍛煉感覺,師傅也教不了?!彼f,所以,徒弟能夠出師,需要太長的時間、耗費不小的精力,但又掙不了多少錢,因此幾乎沒有人愿意學習這門手藝?!澳壳拔覂H招收到了4個學徒,這門手藝,太缺傳承人了?!?/span>
多年來,連恩平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也在琢磨用其他優秀的造紙工藝或現代技術,穩定提高桑皮紙的制造效率及質量。
在傳習所內,連恩平建了一間化驗室。在化驗室中,他經常會利用現代測量技術,測量桑皮紙的白度、克重、張力、纖維密度等?!氨热缯f,用于書畫的優質桑皮紙,這些指標各為多少才合適?針對某一位書畫家,什么樣的指標最合適他?”連恩平說,如今,越來越多的書畫家向他購買桑皮紙用于創作,這也對桑皮紙提出了更高的品質要求。而通過可以量化的數據,可以進一步規范生產工序。
泡皮工藝方面,連恩平在考慮更為高效、環保的生物技術,并放棄熟石灰等材料。當然,這必須是在保證紙張質量不變的前提上?!拔覀兿M芯砍龈咂焚|桑皮紙的數據標準,推動出臺行業標準,進一步促進臨朐桑皮紙的良性發展傳承?!边B恩平說。
濰坊廣播電視報 記者 焦凱
臨朐縣文化館資訊2018-07-10 18:04
桑皮紙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連恩平
連恩平,男,1969年生,臨朐縣冶源鎮冶北村人,桑皮紙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協會員臨朐民協副主席、濰坊工藝美術大師。
連恩平,聰敏好學、愛好鉆研,立志傳承和發揚臨朐桑皮紙制作技藝。自1986年開始,潛心研究臨朐古桑皮紙技藝,苦心經營,堅守幾十年。一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和規范桑皮紙的撈制工藝,在不改變桑皮紙纖維細長、質地柔韌、耐磨損、易保存等特性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在保留和規范原有工藝的基礎上,經多次試制,終于生產出用于繪畫和書法創作的手工桑皮紙,賦予了桑皮紙新的生命活力。二是不斷改進撈制設備和廠房,建立了桑皮紙生化實驗室,把生產出來的桑皮紙放在顯微鏡下進行細致觀察,仔細研究桑皮紙的纖維變化及柔韌程度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做到手工生產,科學檢測,不斷改進桑皮紙生產質量,提高市場銷量。三是建立了桑皮紙制作技藝生產基地,自己承包桑樹園,桑樹條可以用來制作桑皮紙,桑葉可以用來制作茶葉,桑葚可以用來釀酒,形成了以桑皮紙為中心的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產基地,在宣傳桑皮紙的同時,也激發了市場活力,使臨朐桑皮紙技藝得到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人一輩子關鍵是做對一件事,做對了就要堅持下去,哪怕是千辛萬苦,為此付出一生,也決不退縮?!边@是連恩平的人生信條,他正是憑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執著,在桑皮紙制作技藝的傳承發展中不斷實踐著自己的人生諾言。
臨朐桑皮紙又稱“山東老紙”,素有“壽紙千年”的美稱。臨朐是歷史上的養蠶大縣,境內遍植桑樹,為桑皮紙制作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龍泉河水從紙坊村中橫穿而過,為它的生產提供了優質水源,自古就有 “好水好皮,撈紙不愁” 的俗話。
明嘉靖《臨朐縣志》載:“耕農務蠶,織作綢絹”。臨朐所產絲綢曾遠銷京城及全國各地,當時絲織品有山抽、綿綢、絹等品種。清末臨朐蠶絲遠銷歐洲,年收入白銀百余萬兩,臨朐興盛的桑蠶業為生產桑皮紙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
桑皮紙制作技藝,以青石山區的魯桑、湖桑32號的嫩皮為原料,經泡皮、化瓤子(洗皮)、卡碓子、切瓤子、跺瓤子、撞瓤子、撈紙、榨干、掃紙、理紙等七十二道工序精制而成。臨朐桑皮紙有簍紙、八方、尺紙、加厚紙等品種,呈天然的乳白色,手感綿軟、纖維細長、耐損耐磨、質地柔韌、吸水性能好、防蟲蛀、易保存,在魯中山區,買賣契約,分家文書等民間文書檔案絕大多數是以桑皮紙為載體的,當時的桑皮紙又以臨朐的桑皮紙最為出名。過去桑皮紙還被廣泛應用于糊門窗、糊燈籠、制酒海、食品藥品包裝等。
該技藝只靠師徒間口傳心授,全憑操作經驗掌握,它是歷代民間藝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現代科學技術難以替代的,它是我國造紙業中的獨立品種,既有一般紙的功能,又有其他紙類所沒有的特殊功能。桑皮紙起初主要用于木制品防腐,隨著用途的不斷外延,還可以糊制條編器皿、加固農用工具等。如今,經過技術改良,傳承人制作出的優質桑皮紙被廣泛用于書畫作品創作、拓裱以及字畫修復等領域,多元化的發展讓桑皮紙重新煥發生機,也備受書畫名家的青睞。
抄紙工難舍傳統手藝20年
來源:臨朐傳媒網 2015-01-22
(記者 竇超)今年43歲的連恩平是臨朐桑皮傳承人,從1989年申請注冊桑皮紙制作工廠到現在成立的非盈利機構“臨朐桑皮紙制作技藝傳習所”,20多年的經歷讓他練就了一身嫻熟的抄紙技藝,只見他手持竹簾架,在紙漿中輕輕一劃,一頁紙便抄了起來。由于桑皮紙制作過程繁瑣,而老的做法又比較粗獷,因此產出的紙張粗糙,主要是作為糊紙簍和窗戶,慢慢的隨著窗戶、紙簍分別被玻璃、木桶替代之后桑皮紙便淡出了人們視線,這些都被連恩平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臨朐桑皮紙傳承人連恩平:“我祖上也是撈過紙,一直對桑皮紙有很深的感情,這幾年就一直堅持著,堅持下來。為這個我也付出了很多,停下了很多項目,自己專職撈桑皮紙?!?/p>
通過連恩平不斷的研究試驗,在選皮、泡皮和制作過程中進一步精細化,去除糟粕,保留了其防蟲、韌性好、吸水力強、不褪色等優勢特性,紙張越來越細膩,開始廣泛應用于書畫、裝裱和文化工藝品中。并且在2009年,臨朐桑皮紙還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連恩平:“把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傳承下去,能發揚光大,能干對一件事情,我認為這就是挺好的。以后我準備建個桑皮紙博物館,把咱桑皮紙的演示,從開始制,扒皮制漿到撈制的72道工序基本上都展示出來,讓人們更了解咱桑皮紙前世今生,了解桑皮紙制作過程?!?/p>
百度百科
壽紙千年 紙中瑰寶
——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朐桑皮紙”
臨朐桑皮紙又稱“山東老紙”,“漢皮紙”,起源于漢,出自左伯紙系。 素有“ 壽紙千年 ”的美稱。它以魯?;蚝?2號的嫩皮及老龍灣地表泉水為原料制成,該紙呈天然乳白色,質地柔韌,纖維細長,拉力大,耐磨損,耐折疊,無毒無味,防腐防蛀,吸水性能好,著墨不退色,素有“南宣北皮”之稱。早在唐宋時期,就已蜚聲海內外。古時,凡貴重書籍、碑 帖 、契 文 、書 畫 、扇 面等多用之 。桑皮紙不但適合寫字、畫畫,也適合做家譜、古舊善本、古舊書籍、書畫修復、寫經用紙,全國各大圖書館等部門也專門采購此紙,用已修復古代文獻、書籍等。用桑皮紙創作,其作品古樸大方,具有其它紙品不可比擬的優勢。臨朐桑皮紙純手工竹簾抄造,有72道工藝,道道精湛,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紙質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并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能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歷來為國內外書畫家所鐘愛收藏 。在魯中山區,買賣契約,分家文書等民間文書檔案絕大多數是以桑皮紙為載體的,因其桑皮紙耐磨損耐折疊,質地柔韌,纖維細長,拉力大,素有“紙壽千年”的稱號,魯中山區的桑皮紙又以臨朐的桑皮紙最為出名。而今,隨著時代腳步的前進,桑皮紙技藝一度日漸消失,如今在臨朐桑皮紙傳承人連恩平的發掘和傳承下,堪稱“活化石”的桑皮紙技藝,重新煥發生機,得以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