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8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楊家埠木版年畫,風箏
從藝年限:28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副社長 濰坊豐泰文化公司設計師 西長興民藝坊坊主
所屬地區:寒亭區
師承:單應桂、施邦華、季乃倉。
徒弟:劉鐵飛、周家強、王子騰、郝帥、張文昌
瀏覽次數:10988
楊志濱,字雪鴻,號心遠齋主。1974年生于楊家埠西長興畫店,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級非遺“楊家埠木版年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寒亭區美術類“十佳”文化人才。專業從事楊家埠年畫、傳統人物畫、當代巖彩畫的創作研究。社會兼職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濰坊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齊白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濰坊分會副主席、寒亭區書畫協會副主席、寒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F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副社長、濰坊豐泰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師、西長興民藝坊坊主。
1995年從濰坊藝校美術專業畢業后,回到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從師學藝,師承單應桂、施邦華、季乃倉等諸位先生,加之熱愛、執著、努力,多方汲取養分,不斷探索年畫表現形式及生命活力,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把年畫分成兩大類,一是傳統年畫,一是現代年畫。傳統年畫又分為“原生態”的民俗年畫和繪印參半的工筆年畫;現代年畫則又分為純學術性和應時性兩類。他認為, 除去民俗年畫需要盡量保持原有風格外,其余的都可以變革、創新,可以大膽借鑒油畫、國畫等的創作理念和手法,內容更要融入對生活的感悟,使其從復制走向個性化,做到每一幅都是獨一無二的。秉持這樣的見解,他心無旁騖,傾情傾力,上下求索年畫的創新創新再創新。
20多年來,創作了上百幅新年畫,其作品曾入選第六屆全國年畫展、“紀念毛澤東“五·二三”講話60周年”全國美展、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首屆中國農民畫展、“學講話、頌黨情、跟黨走”主題性全國年畫展并獲獎。獲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全市文化建設綜合獎項“風箏都文化獎”。論文入編《探索追憶與再現》、《回顧與展望—中國年畫作品集》、《中華文昌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匯集》、《民間年畫》、《山東農民畫集》、《齊魯藝壇》等書籍。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德、韓、印度等國內外專業機構及友好人士收藏。藝術成就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濰坊日報及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F正創作版畫百米長卷《畫鄉楊家埠風情圖卷》,實踐“楊家埠木版年畫生產性方式保護與技藝傳承”系列工程。他多才多藝,除年畫、寫作,還涉獵國畫創作,獲包裝外觀設計專利13項,表演過風箏放飛等。
他做人謙遜低調,不同意別人美稱他,更不在乎自己頭上有多少光環、坐擁多少資本,“藝無止境”是他的事業信條,他在獲得獎項、大師、傳承人等榮譽的同時,更感到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從而不斷加壓,苦求突破,名至實歸。
楊志濱是正宗“70后”,他代表的楊家埠后起之秀們的努力與傳承,相信楊家埠年畫這朵民間藝術奇葩,必將會綻放出耿家璀璨奪目的光彩?!?/p>
西長興民藝坊是楊家埠老西長興畫店新的傳承和發展,具有400余年的歷史淵源。在嚴格傳承楊家埠年畫、風箏技藝的同時,逐漸完善民藝坊的傳承思想和創作理念。是近十幾年來楊家埠民間藝術創新傳承的代表。公司位于濰坊市寒亭區渤海路楊家埠段東側,坊主孟秀娟、楊志濱。
西長興民藝坊以弘揚地方民間文化、使傳統藝術融合現代生活為己任,在保留歷史傳統的經典作品同時,不斷推出傳統文化與時尚結合的特色禮品。是集技藝傳承、設計生產、展覽銷售于一體,營銷年畫風箏、剪紙泥塑等濰坊傳統民間藝術及衍生系列產品。諸如年畫、風箏融合家居、服飾、裝飾品、紀念品等,在國內外民間工藝界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參加第二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評選個人簡介
楊志濱,1974年出生于楊家埠西長興畫店,濰坊市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專業從事楊家埠年畫、傳統人物畫、當代巖彩畫的創作研究,獲中國人口文化獎、山東省泰山文藝獎、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濰坊市風箏都文化獎、寒亭區畫鄉文化獎。作品入選第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紀念毛澤東五·二三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第六屆全國年畫展并獲獎。學術論文入編《中外文化交流》、《東方華彩2013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巖彩畫教學文獻集》、《探索追憶與再現》、《中華文昌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匯集》、《齊魯藝壇》等報刊書籍。作品被中國藝術研究院、美、德、韓、印等國內外專業機構收藏。藝術成就被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文明密碼》、《愛電影》等欄目專題報道。
2010年7月,主持《楊家埠木版年畫生產性技藝保護工程》被山東省文化廳立項為2010年度全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立項號2010W028。
2010年6月,版畫長卷《康乾盛世楊家埠》被山東省文化廳立項為2010年度全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立項號2010W026。
社會公益活動情況:
2015年5月16日,隨濰坊市文聯文藝志愿服務團組織“心手相連 共筑文化家園”走進臨朐文藝志愿服務活動,在臨朐縣文化館、柳山中學講座年文化及年畫創作。
2015年8月20日至31日,志愿服務寒亭區“優秀民間文化傳承人百姓筆會”手繪文化墻公益活動。
2015年9月10日至15日,赴香港參加由山東省政協組織的“感知傳統文化”山東文化赴港交流系列活動
2016年1月1日至7日,赴濟南參加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省通俗文藝研究會、歷城團區委主辦的山東民俗文化進社區公益活動。
2016年3月18日,赴濰坊市美加國際學校作民間藝術特色課程楊家埠木版年畫公益展演。2016年11月25日,寒亭區關工委組織的“關愛宣講團進校園活動”寒亭區實驗小學年畫藝術講座。
2007年6月被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9年6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1年12月獲中共濰坊市委、濰坊市人民政府設立的全市文化建設綜合獎項“風箏都文化獎”。
2012年11月濰坊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家埠木版年畫”項目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12月授予寒亭區美術類“十佳”文化人才。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木版年畫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財政部舉辦的全國創意創業人才計劃暨全國創意作品評選中被評為“中國青年設計師入圍獎”。
2014年10月在第六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新農民才藝風采大賽”中獲得“百優農民書畫家”獎。
2015年10月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授予“濰坊市文藝志愿服務先進個人”。
2016年1月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授予“濰坊民間文藝名家”榮譽稱號。
2016年2月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協會任職情況:
2012年4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2002年10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5年2月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
2014年7月中國齊白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濰坊分會副主席。
2012年6月寒亭區書畫協會、寒亭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2017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8年5月在2018年全市工美非遺文化系列活動中,被市輕工行辦、濰坊傳媒網、濰坊工藝美術協會評為“非遺濰坊·經典工美”實用人才。
2018年12月被評為第五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98年11月年畫《老革命》在紀念華鎣山武裝起義50周年紅巖杯全國書畫大賽中獲一等獎。
1998年12月年畫《鬧春》在楚漢杯全國書畫大賽中獲三等獎,并被組委會收藏。
1999年10月年畫《悠悠的船兒》、《姑姑要出嫁》在濰坊市慶祝建國50周年美展分別獲優秀作品獎、三等獎,并入選省美展。
2001年5月年畫《媽媽教我一支歌》入選第六屆全國年畫展。
2001年9月年畫《收獲》入選首屆中華(天津)民間藝術精品博覽會。
2002年2月年畫《甜蜜果》在濰坊市首屆農民書畫展獲一等獎。
2002年2月年畫《幸福家庭歡樂多》,在全國紀念毛澤東“五·二三”講話發表60周年美展山東展區獲銀獎,并入選全國美展。
2002年3月年畫《媽媽教我一支歌》,在團中央組織的學講話,頌黨情,跟黨走主題性全國年畫征集中獲一等獎。
2003年7月年畫《聲聲爆竹辭舊歲》被濰坊市圖書館收藏。
2003年11月收藏古版《財神得子》、《五福堂》、《三陽開泰》、《六合同春》收入馮驥才主編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楊家埠卷》內。
2003年12月論文《楊家埠風箏的創作藝術》參加濰坊學院民間藝術報告會。
2003年12月創新年畫《葡萄熟了》、《媽媽教我一支歌》收入馮驥才主編的中國節叢書《民間年畫》內。
2003年12月中央電視臺《文化報道》專題《傳統與現代碰撞--木版年畫上掛歷》。
2003年12月參加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全國年畫中期推進會,在會議期間,獲馮驥才先生贈言:請你從民間年畫中尋找兩種東西--民間情感、民間審美。
2004年2月經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批準,其藝術成就被載入《山東美術全書》并上網公示。
2004年4月論文《楊家埠木版年畫與四川梓潼歷史淵源的考證》收入中華文昌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匯集,并聘為中華文昌文化特邀研究員。
2004年、05、06、07年參加歷屆楊家埠年畫風箏藝術節,作品分別獲銅獎、銀獎、優秀作品獎。
2004年5月年畫《新吉慶有余》,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農民畫展中獲優秀作品獎。
2005年5月年畫《民聲》系列二,在全國首屆反腐倡廉公益廣告大賽中獲特別獎。
2005年5月年畫《喜慶豐收年》、《悠悠的船兒》收入山東省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山東農民畫集》。
2006年10月參加首屆全國年畫聯展,作品《觀音》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2006年10月傳統年畫《福星》、《壽星》、《祿星》、《觀音》、《文財神》、《武財神》被河北武強出版社出版發行,書號8.2013.2694。
2007年4月論文《巧雕木版年畫生輝——淺談楊家埠木版年畫雕刻技藝》發表在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探索追憶與再現》(齊魯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與研究)。
2008年8月設計的部分年畫、風箏產品及系列包裝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十三項,專利號分別為:ZL 2007 3 0021211.4,ZL 2007 3 0021207.8,ZL 2007 3 0021210.X,ZL 2007 3 0020876.3, ZL 2007 3 0020900.3, ZL 2007 3 0020881.4,ZL 2007 3 0020877.8,ZL 2007 3 0020882.9,ZL 2007 3 0021206.3,ZL 2007 3 0021205.9,ZL 2007 3 0020876.4,ZL 2007 3 0020868.9,ZL 2007 3 0021209.7。
2008年10月入選參加山東蘋果之都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濰坊風箏技藝。
2009年8月作品《甜蜜果兒》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10年6月10日,作品“版畫長卷《康乾盛世楊家埠》研究”被山東省文化廳立項為2010年度全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立項號:2010W026)。
2010年6月榮獲市委市政府設立的全市文化建設綜合性獎項“風箏都文化獎”。
2011年10月,繪畫作品《孟子造像》被濰坊市政協收藏。
2011年12月作品《甜蜜果》被市委宣傳部授予2010年度濰坊市首屆風箏都文化獎美術類一等獎。
2012年1月22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專訪楊家埠新年畫創作,并制作節目《新年畫新生活 龍年春節記憶》(敬一丹主持)。
2012年2月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山東民間年畫改革63年作品回顧展。
2012年3月籌劃參與《畫鄉楊家埠風情圖卷》作品研討會。
2012年4月國畫作品在“東方和韻—濰坊市慶祝五一大型書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2年6月國畫作品《屈子天問圖》獲由濰坊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海之戀.昌邑情--2012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書畫大獎賽”優秀獎。
2012年6月年畫《果香千里》獲“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0周年山東省農民書畫美術精品展一等獎,并入選“2012中國東豐農民畫藝術節暨全國農民畫展”。
2012年7月年畫《嫦娥奔月》獲“濰水流韻”濰坊民間傳說年畫創作展二等獎。
2012年7月13日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0級歷史學專業陳曉燕、譚鳳連、姚毓、姜亮、楊慧潔來訪,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保護等問題專訪。
2012年10月22日蘇州市文化局非遺保護中心調研員懷念女士來訪,就年畫的非遺保護及生產性傳承方面調研訪問。
2013年1月6日至8日,接受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愛電影·送學行動欄目組走進楊家埠”欄目組專訪。
2013年4月年畫作品《甜蜜果兒》獲2013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3年10月作品《觀音吉祥年畫》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怡景怡人”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3年10月作品《框裝寫意吉祥人物風箏》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年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
2014年10月手繪年畫作品《康乾盛世楊家埠》獲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花冠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4年10月年畫作品《楊家埠木版年畫資料畫集》獲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魯王工坊杯”山東省工藝美術新人獎銅獎。
2014年12月,年畫作品《壽星圖》、《童子獻瑞系列》被山東省文化館、山東省非物質保護中心收藏。
2015年4月15日至19日,央視科教頻道《文明密碼》攝制組專訪。
2015年5月,參與編輯撰稿的《中國民間孤本年畫精萃》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
2015年6月年畫作品《四季平安圖》獲2015第七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獎金獎。
2015年6月手繪年畫作品《吉祥童子系列》獲2015第七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花藝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
2016年2月,論文《傳承有序的楊家埠木版年畫》由國家文化部、對外友好協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中外文化交流》雜志226期發表。
2016年9月手繪年畫作品《歲月留痕》獲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統工藝項目(風箏年畫)比賽優秀作品獎。
2016年7月手繪年畫作品《我們的中國精神中國夢》獲第九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
2016年7月,年畫作品《我們的中國精神中國夢》被第九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組委會收藏。
2016年7月,年畫作品《喜報三元》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收藏。
2017年5月年畫《西長興傳統財神》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3.3.4
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展會2013.4.24
2013.6.22
現正創作百米長卷《畫鄉楊家埠風情圖卷》,實踐“楊家埠木版年畫生產性方式保護與技藝傳承”系列工程2013.4
楊志濱在山藝教學雕版
楊志濱教學瑞士籍留學生傅凌智年畫
中央6臺愛電影專訪楊志濱
楊志濱與季乃倉老師在復制上色季老師的作品《和平幸?!?009.12.25
現代年畫《果香千里農家樂》
傳統年畫《文財神》 傳統年畫《觀音》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
年畫《甜蜜果兒》的尺寸為1.8米×1.8米,全幅畫作共分“情投意合、喜結良緣、企盼貴子、和諧美滿”四個部分,描繪了從甜蜜戀愛、熱鬧結婚到妻子懷孕到喜得貴子四個生活場景。
媽媽教我一支歌
群英薈萃
巖彩年畫作品歲月留痕之年畫記憶
傳統人物畫作品《屈子問天圖》 傳統人物畫作品《自古英雄出少年》
國畫作品《養浩然之氣》 國畫作品《澄心清神》
框裝精品沙燕風箏(中大型掛件) 框裝精品沙燕風箏(小型擺件)
框裝精品沙燕風箏 (中型掛件) 框裝精品“名家寫意人物” 風箏美女系列
清代原版年畫郵冊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專題采訪報道楊家埠木版年畫2013.1
史詩畫卷《盛世楊家埠》
呈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盛況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季乃倉和他的助手楊志濱在創作長卷。
畫卷展示。
本報記者
郭保禮/文尚平/圖
經過近七個年頭的不輟耕作,一幅長達近百米,記錄三大木版年畫產地之一―――寒亭楊家埠康乾盛世時期的大型文化史詩畫卷《盛世楊家埠》畫稿終于殺青。
日前,記者前往寒亭區楊家埠,對該畫卷的創作情況做了獨家專訪。
●畫卷
文化史詩
這是一幅近百米長的文化史詩長卷。
整個畫稿,完美呈現了康乾盛世時期楊家埠的繁榮與富庶。
畫稿上,細致刻畫了清康乾盛世時楊家埠街道的繁華:街頭,有公茂、長興、西長興、萬順、德盛恒、廣盛泰等畫店30余家,沿街的墻面上,還掛有“張仙射狗”、“劉海戲金蟾”、“年年有余”、“博古四條屏”、“山林猛虎”、“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印制精美的年畫。各家店鋪門口,前來購買年畫的顧客更是絡繹不絕……
對于老濰縣的民俗,長卷也做了細致生動而形象的刻畫。比如:印年畫、扎風箏、放風箏、趕大集、炕頭守歲、包餃子、年夜飯……
“該文化工程自2004年啟動,由季乃倉先生創作。經過幾年全面搜集整理楊家埠明清時期有關的風俗、服飾、建筑以及社會百業百態情況,幾易其稿,最終于2008年至2009年完成長卷草稿設計工作,被省文化廳批準為全省重點課題?!睘H坊市楊家埠木版年畫社社長王永海說。
●細節
惟妙惟肖
該巨幅作品,對歷史事實以及民俗細節的還原惟妙惟肖。
在一幅正月初一大拜年的畫幅上,描繪了這樣的場景:一家人正跪在老年人面前磕頭,老人也掏出了給兒童預備的壓歲錢。這時,大人們規規矩矩地向老人磕頭,可調皮的小兒心思卻沒在磕頭上,而是早早伸出了手,亟不可待地要把壓歲錢抓到手中……
另一幅圖畫,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圍坐在炕頭吃年夜飯的場景。頑皮的小孫子,正在給爺爺端酒,炕下,一只小饞貓也正吃得津津有味??欢磧?則是三寸金蓮的鞋子……無聲中,既表達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還刻畫出炕頭的老奶奶就是一位具有中國古老傳統的小腳女人……
其他諸如印年畫、貼門神的細節,也是絲絲入扣,活靈活現。
“細節,源于生活,源于對藝術追求的一絲不茍,也源于對歷史的負責?!蓖跤篮Uf,“為了真實還原康乾時期的楊家埠,季乃倉老師和他的學生可是煞費苦心?!蓖跤篮8嬖V記者,為了還原楊家埠村頭當年的城門景象,創作者多次走家串戶,拜訪了多位80多歲的老人,了解記憶中的城門;為了還原一輛康乾時期的小輪推車,季乃倉在查遍手頭所有資料無果的情況下,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向專家學者請教,歷時3年時間,終于在中山大學博物館查找到了相關資料……
●意義
年畫里程碑
目前,這一年畫長卷的畫稿已經殺青,在楊家埠的年畫發展史上,乃至在中國木版年畫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該畫卷的主要特點是紀實性,屬于歷史風俗畫類版畫創作范疇?!蓖跤篮Uf,“歷史客觀地還原了楊家埠最繁華時期的‘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的盛況,再現了康乾時期楊家埠木版年畫、風箏事業的盛況,詮釋了當時楊家埠年畫、風箏的工藝流程、社會意義、文化內涵、教化禮儀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本工程完成后,將是中國年畫界的一大盛事,是中國版畫藝術發展、傳承和保護的里程碑,是世界版畫史上的一大創舉,將會奠定楊家埠在中國民俗文化旅游界的地位,全面提升楊家埠年畫的文化品質。
《甜蜜果兒》闖入全國美展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2009年9月26日,記者在寒亭區采訪時了解到,由楊家埠木版年畫社副社長楊志濱、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所長季乃倉共同創作的年畫作品《甜蜜果兒》(上圖),在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山東省美術作品展覽中榮獲一等獎,并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年畫《甜蜜果兒》的尺寸為1.8米×1.8米,全幅畫作共分“情投意合、喜結良緣、企盼貴子、和諧美滿”四個部分,描繪了從甜蜜戀愛、熱鬧結婚到妻子懷孕到喜得貴子四個生活場景。
全國美展每五年一屆,堪稱美術界中的奧運會,是由國家文化部、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舉辦的。
范祚信、楊志濱來到市區一家超市現場制作高密剪紙、楊家埠年畫
1月27日,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范祚信、楊家埠“西長興”年畫傳人楊志濱正在忙碌。
當天,范祚信、楊志濱來到市區一家超市現場制作高密剪紙、楊家埠年畫,在新春來臨之際,給市民們獻上了一道民俗大餐。
記者徐大鵬攝
年畫題材看今昔
楊家埠木版年畫馳名中外,談到木版年畫題材的變遷,自然有著說不完的話題――
王永海,楊家埠木版年畫社負責人?!熬拖日f說2000年以后的變化吧,確實太大了?!蓖跤篮Uf,“近年來我們的木版年畫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與創造,與現代的生活接觸更加緊密。比如說,我們新創作了反腐倡廉的年畫作品《民生》,在2005年中央紀委舉辦的全國首屆公益廣告大賽中獲得特別獎;我們的新創作更加貼近生活,比如作品《媽媽教我一支歌》反映了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母女二人對美好新生活的贊美和對黨委政府的感激……這不到十年的時間,我們新創作的具有時代意義的年畫作品就有十七八套呢?!边呎f,王永海的連臉上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在楊家埠木版年畫社,記者見到了正在搞年畫創作的楊志濱。別看楊志濱僅有35歲的年紀,可搞年畫創作已經有整整13個年頭了。作為木版年畫家族的傳承人,對于楊家埠木版年畫題材的變遷,他曾經作過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他告訴記者,楊家埠木版年畫在題材的變化上,主要經歷了以下的變化:明代:主要是以神像為主;清乾隆以后,則出現了童子年畫、美人魚年畫等,并受到群眾的歡迎;清末以后,楊家埠的木版年畫又有了創新,出現了“黑貨”,即,將一些文人的書畫作品以木版年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同時,木版年畫還進一步向實用型發展,其代表作品就是出現了《天下十八省地圖》,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到了民國期間,這段時間一直延續了清代以來的風格,年畫的題材變化不大。
楊志濱一邊搞著繪畫,一邊告訴記者,要說變化比較大的年代,應是從解放以后,特別是1950年以后,楊家埠木版年畫采取了“舊瓶裝新酒”的方法,對年畫的題材進行了更新,具體來說就是參照舊有的年畫題材,創作出新的東西。這段時間,創作出了大批的年畫作品,比如參照舊年畫《劉海戲金蟾》創作的《二童戲禽》,以及參照其他年畫題材創作的《互助力量大》、《勞動得“魚”多》等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接下來就是上個世紀的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楊家埠的木版年畫創作工作進展不大;上個世紀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這10年左右的時間里,楊家埠的年畫創作又有了新的發展,創造出了一大批題材新穎的年畫,比如反映群眾美好生活的《和平幸?!?反映群眾擁護黨的計劃生育政策的《一孩最好》,反映群眾發家致富的《門前自有致富路》等等;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楊家埠年畫題材的更新主要是對80年代作品的完善和發展,主要是對原有木版年畫從色彩、構圖、人物造型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再創作、再完善。這段時間,楊家埠的很多年畫作品在全國獲獎,比如《和平幸?!愤@一年畫在全國年畫大賽中獲得三等獎,其他不少年畫也紛紛獲得各類獎項……
采訪中,記者看到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題材變化巨大。特別是反映新時代、新生活的木版年畫《小康人家》、《甜蜜蜜》等,不僅貼上了農家的炕頭、墻面,也受到了收藏愛好者的歡迎。在楊家埠木版年畫社,一位工作人員指著一幅名為《老來喜》的木版年畫告訴記者,這幅年畫,是對當今老年人敢于沖破世俗再婚的真實寫照,反映出了新時代老年人嶄新的婚姻觀念,這在傳統的木版年畫中,是根本見不到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木板年畫,也受到了廣大游客的普遍歡迎,《勤儉走上致富路》、《春到魯中》、《晚年幸福生活》等都成了“搶手貨”。在采訪中,記者巧遇一位來自四川的朋友,他一下子就購買了20多張不同內容的新版木版年畫。他說,自己已經收藏了許多中國傳統的木版年畫,這次到濰坊來,發現了不少新內容的木版年畫,所以就買了些中意的,回去后不僅自己收藏,還將作為珍貴的禮物贈給親朋好友和收藏界的朋友。
重溫入黨誓詞搞好廉正建設(年畫)
日報記者郭保禮
老古董成新玩意木版年畫上掛歷
中國寧波網 2004年1月1日星期4 第10376期 1月1日 9:03
寧波日報綜合消息“貼年畫”這種古老的風俗如今在城市里已不多見了,可山東濰坊近日用民間傳統藝術———楊家埠木版年畫推出了反映現代生活的掛歷,卻格外受人喜愛。
這本掛歷的內容共分《迎新春》、《快樂童年》、《悠悠的船兒》、《甜蜜蜜》、《姑姑要出嫁》、《喜慶豐收年》六個主題,所有畫面色彩鮮艷,構圖飽滿,形式活潑,內容創新,妙趣橫生地將我國當代民間日常生活揉進了傳統的民間文化之中。
濰坊楊家埠久負盛名,其木版年畫歷史久遠、風格獨特、內容豐富、覆蓋面廣,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四川綿竹并稱我國“四大產畫年地”。
這本掛歷的作者楊志濱說:年畫每到一個歷史時期必須有自己的特點,如果現代人畫出來一看是清代人的話,就不能說年畫在發展?,F代年畫要反映現在具體的生活細節,才能適合現代人欣賞。(小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