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4 歲
技術職稱: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核雕
從藝年限:28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高密市核雕協會會長 藝博軒王蒙雕刻工作室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王慕周
徒弟:宿洪川、韓吉照、黃超、李順華、王超、李春雷。
瀏覽次數:9846
王蒙,男,1978年7月生,山東高密人,工藝美術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和名人,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濰坊市核雕協會副會長,高密市民間藝術協會會員,高密核雕協會會長。
自幼酷愛中國傳統藝術,擅長手工藝雕刻。16歲從農村朽木腐根中尋覓,又從桃核微雕中鐫刻出核小乾坤大的審美價值。從藝二十多年來,在其藝術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方面,通過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加深理解和實踐,使核雕技藝水平不斷創新提高,創作出了《十八羅漢渡?!?、《九龍祥瑞》、《大鬧天宮》、《大戰長坂坡》、《西游記》等一批優秀的代表作品,獲得了國家、省市級許多獎項和榮譽。另一方面,作為高密核雕協會會長,一直嚴格要求,盡職盡責,積極組織參加市里舉辦的各項活動,帶頭無償傳授技藝,經常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性活動,發揮了協會應有的作用。今后,將更加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強化協會作用,壯大專業隊伍,為我市核雕藝術的傳承發展和全市文化再上新的臺階作出新的更大成績。
2008年獲得高密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
2010年獲得上海世博會“世博之星”稱號。
2014年獲得山東省最杰出的二十位民間工藝美術師稱號。
2014年6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第二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
2015年12月被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評為第五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12月選為濰坊市核雕協會副會長。
2016年4月被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
2016年12月經濰坊市中評委評審通過,濰坊市人社局批準晉升為“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2017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核雕十四位行業標兵”榮譽稱號。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濰坊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民間藝術協會會員,濰坊市核雕協會副會長,高密市民間藝術協會會員,高密核雕協會會長。
2002年獲得第一屆山東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木雕第一名。
2007年《十八羅漢》獲得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銀獎。
2009年作品核雕《核舟記》獲得第二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金獎。
2010年核雕《大戰長坂坡》第三屆山東文博會獲得金獎。
2013年8月核雕《十八羅漢渡?!帆@得第二屆天下杯文玩藝術大賽金獎。
2014年4月核雕《九龍祥瑞》獲得第七屆濰坊博覽會金獎。
2014年8月核雕作品《二十四孝》在第五屆山東文博會金獎。
2015年4月核雕《壽星》獲得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5年7月作品《孝感動天》獲得高密市首屆紅高粱文化獎二等獎。
2016年4月核雕作品《哪吒鬧?!帆@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
2016年6月核雕《十八羅漢》在2016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暨“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榮獲銀獎。
2017年4月創作的核雕《哪吒鬧?!纷髌吩诘谖鍖脼H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6.4.17
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我市殘疾人王蒙帶著他的雕刻作品被應邀參加,受到省委副書記、省長姜大明的親切接見。他那獨特的核雕技藝,深受中外游客的歡迎。
十八羅漢渡海
十八羅漢
八仙渡海
西游記
長坂雄風
四大天王 背雕玄陰四象2009-5-5 15:07
雕刻自強人生
——記“世博之星”殘疾人民間藝術家王蒙
2012年11月30日
本報記者 馬林峰
通 訊 員 邵明正 滕松杰
在高密市柴溝鎮有這樣一位村民,他11歲時患骨髓炎造成腿部殘疾,一枚桃核讓他重新拾起活下去的勇氣,他潛心鉆研桃核雕刻藝術二十多載,練就了一手精湛的核雕手藝,他將南北核雕文化進行了融合,創作了《十八羅漢》、《核舟》等深受國內外人士歡迎的作品,他就是上海世博會“世博之星”王蒙。
今年34歲的王蒙是高密市柴溝鎮后水西村人,從小有著遠大理想的他11歲時患骨髓炎造成腿部殘疾,心理上一時都難以接受?!爱敃r王蒙非常地消極厭世,感覺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核雕,才從中慢慢找到樂趣?!蓖趺傻哪赣H告訴記者。王蒙的命運轉機是從一枚祖傳的桃核雕刻作品開始的。有一天他拿著把玩時被吸引住,萌發出自學核雕的想法,從此,在沒有老師指導、沒有工具的艱難條件下,王蒙用自制的刻刀摸索著開始了核雕創作。這期間,王蒙經常包扎著扎傷的手在堅硬的桃核上雕刻,經常央求父親用木板車拉著他向周圍村莊的木匠老師請教。自小酷愛古典文學和美術研究的他,16歲便能從農村朽木腐根中尋得靈感,又從桃核微雕中覓得核小乾坤大的審美價值。
“核雕藝術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很有講究?!蓖趺烧f:“桃核拿在手里,觀察它的形狀與紋理,構思它的結構,結合自己想雕刻的人物,在腦子里就會形成一個具體的影像,把人物的輪廓、特性與桃核表面的紋理結合起來,然后再下刀刻?!焙说袷莻€細活,從粗雕輪廓到精細再到精修,如此修整需要幾十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虧一簣。于是,晚上挑燈夜戰就成了王蒙的“必修課”。據王蒙介紹,人物不是很復雜的一般作品往往需要雕刻兩三天,而人物數量眾多、人物關系復雜的需要雕刻十幾天的時間?!坝械臅r候,他往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一連好多天,就好像掉進了雕刻的世界一樣?!蓖趺傻哪赣H告訴記者。
核雕讓王蒙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帶著“只為養家糊口”的想法,二十多年來他埋頭耕耘,練就了爐火純青的技藝與刀法。期間,他博覽群書,從古今中外的美學著作中尋找一次次突破自我的靈感,并將南北核雕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豐厚的文化根底讓他的藝術之路豁然開朗,沿著自己豐富想象的軌跡,運用嫻熟的刀工技法,把十二生肖、神話人物、辟邪神獸、吉祥玩物、祥瑞的、形、理、趣,用浮雕、圓雕之刀工和透雕、線刻、磨制等技法,轉化為內涵豐富的藝術語言的精湛玲瓏的作品。
王蒙的代表作以《十八羅漢》、《核舟》、《大戰長坂坡》等為主,其藝術作品獲得過殘疾人藝術品大賽一等獎、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金獎、文化產品博覽會金獎等多個獎項,在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里,王蒙作為殘疾人民間藝術家代表進行核雕的展示和創作,被授予“世博之星”的榮譽稱號。
自強不息勵志,雕刻自強人生。目前,王蒙已成為山東省民間藝術協會會員、上海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他在助殘與自強的道路上,正步入了中國核雕大家的行列。
百度百科
讀書耕田a
今年34歲肢體殘疾人王蒙,是山東省高密市柴溝鎮后水西村人。自幼因患腿疾致殘。多年來,他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潛心桃核雕刻藝術,苦學傳統雕刻技法,創作新穎高雅作品,用自強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王蒙核雕
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 生命陽光館”, 開啟了世界博覽會一百五十九年的歷史先河。
預示著我們為所有殘疾人朋友創造光明未來的期盼。經過逐級推薦選拔,王蒙的核雕作品以其技法獨特、 立意高雅、藝術精湛入選,并于7月中旬參加了核雕才藝展示。無數的中外人士走到展臺前,他們在這里流連忘返,離去時帶走了無數的感動。在生命陽光館”里,王蒙和參加才藝展示有二百多位殘疾人朋友,演繹了自己的世博人生,并被授予“世博之星”榮譽稱號。
王蒙核雕
王蒙自幼天資聰慧,酷愛古典文學和美術研究,16歲便能從農村朽木腐根中尋得靈感,又從桃核微雕中覓得核小乾坤大的審美價值。王蒙每拿起一個桃核經過反復端詳后,那些斜七堅八、 山川交錯的紋路,在他眼里就成了一副立體生動的畫面。沿著自己豐富想象的軌跡,運用嫻熟的刀工技法,把十二生肖、神話人物、辟邪神獸、吉祥玩物、祥瑞的、形、理、趣,用浮雕、圓雕之刀工和透雕、線刻、磨制等技法,轉化為內涵豐富的藝術語言的精湛玲瓏的作品。
王蒙核雕
22歲那年春天,王蒙的一件浮雕作品獲山東省第一屆殘疾人藝術品大賽二等獎,24歲時又以兩匹駿馬“騰飛” 作品, 榮獲山東省第二屆殘疾人藝術品大賽一等獎。
桃核紋理大小不均,長短不齊,分布不勻,繁雜紛呈,無法找到兩個相同的桃核加以復制,因此每一個核雕作品都是孤品。
令人折服的是,王蒙十多年磨一劍的桃核微雕技術無不形似神似、栩栩如生,令藏家、玩家愛不釋手、贊嘆不已。其作品遠銷港、臺、廣州、哈爾濱、濟南、京、津、青島、煙臺,且呈供不應求之勢。
生命在于運動,自強在于人類不停息的挑戰自我,升華自我。近年來,王蒙核雕技術日臻完美獲獎頗多,他的微核雕《三英戰呂布》榮獲“山東國際藝術節齊魯民間手工藝精品博覽會”銀獎。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在上海舉辦影視博會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上,王蒙參展的兩件核雕作品《核舟》和《十八羅漢》,分別獲展會最高獎金和銀獎。王蒙在助殘與自強的道路上,正步入了中國核雕大家的行列。
小小桃核雕出大千世界
03:22
王蒙正在臺燈下,進行核雕創作。
王蒙創作的龍鳳呈祥核雕。
核雕一種指尖上的藝術,作為一種民間微型雕刻工藝,能掌握并堅持鉆研創新的民間藝術家少之又少。在高密市能進行核雕的民間藝術家僅不到20位,記者走訪了民間核雕藝術家王蒙,他自學鉆研核雕20余年,為雕刻一桃核?;ㄙM十幾天的時間,2010年還曾作為殘疾人民間藝術家代表進駐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
核雕,化廢棄之物為神奇
桃核本是要被丟棄的東西,然而核雕卻能將其化腐朽為神奇,變成工藝品,而且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掛在身上,具有桃木劍一樣“辟邪”的功效。據悉,核雕在我國已有較長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我國明代的核雕藝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明朝天啟年間,核雕更為盛行,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士大夫,很多人酷愛核雕。當時的明熹宗不僅喜歡收藏核雕,甚至還親自操刀雕刻 。他所創造的“五鬼鬧判”形象生動,造型優美,被認為是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當時,一些上層人士把精致的核雕視為珍寶,并和串飾掛在一起,作為裝飾配件,有的將其作為扇墜、佛珠而風行一時。
清末因戰爭原因,核雕行業凋敝,直到民國初期才有所好轉,山東和江浙一帶涌現出許多擅雕能刻的高手。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核雕才進入大規模復蘇時期。在高密市柴溝鎮就有這樣一位擅長核雕的村民,他不僅有一手精湛的核雕手藝,而且他還將南北核雕文化也進行了融合,他就是王蒙。
一枚桃核,重拾活下去的勇氣
今年35歲的王蒙是高密市柴溝鎮后水西村人,從小有著遠大理想的他11歲時患骨髓炎造成腿部殘疾,心理上一時都難以接受?!爱敃r王蒙非常地消極厭世,感覺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核雕,孩子才慢慢找到樂趣?!蓖趺傻哪赣H告訴記者,王蒙小時候就非常喜歡畫畫,有一天他拿著祖傳的桃核雕刻作品把玩時,內心突然萌發出要自學核雕的想法。王蒙躺在床上,在沒有老師指導、沒有工具的艱難條件下,用自制的刻刀摸索著開始了核雕生涯。
在堅硬的桃核上雕刻,一不小心就會扎破手,王蒙簡單包扎之后又繼續刻,還經常央求父親用木板車拉著他向周圍村莊的木匠老師請教。后來 ,經過長時間的磨練,王蒙終于能在核桃上刻出美麗的圖案,經過發展和練習,他已經能在桃核上刻出多個人物。而他對于畫畫的熱愛,也幫助其在核雕時進行構圖。
精雕細刻,一連創作十余天
“核雕藝術看似很簡單,實際上很有講究?!睋趺煞Q,桃核的選擇也大有講究,從時節上來說,過了白露的桃核最好,因為其硬度最適合雕刻 。從眾多看似相近的桃核里,挑選出最適合的桃核,并聯想出屬于它的故事也顯得尤為重要?!皬囊粋€桃子取出桃核,到觀察桃核特點因勢造形中間構思需要很多時間?!闭f話間,王蒙就在家給記者演示起來,核雕最關鍵的在于根據桃核的紋路和坑坑洼洼的特點,構思一個最合適的人物和題材,最好的桃核作品是在雕刻桃核時不破壞其自然的美感。構思好之后在進行雕刻,從粗雕輪廓到精細再到精修,如此修整需要幾十遍。
據王蒙介紹,人物不是很復雜的一般作品往往需要兩三天的時間雕刻,而人物數量眾多、人物關系復雜的雕刻需要十幾天的時間?!坝械臅r候,他往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一連好多天,就好像掉進了雕刻的世界一樣?!蓖趺傻哪赣H告訴記者,他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特別投入。
生命陽光館的“世博之星”
王蒙的代表作以《十八羅漢》、《核舟》、《大戰長坂坡》等為主,其藝術作品獲得過包括殘疾人藝術品大賽一等獎、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展覽會銀獎、文化產品博覽會金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據王蒙稱,他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的時候,和老外交流關于核雕的藝術。上海世博會王蒙作為殘疾人民間藝術家代表來到“生命陽光館”,進行核雕的展示和創作,他還被授予“世博之星”的榮譽稱號?!拔易龊说袷且驗樽约旱膼酆?,不為沽名釣譽,只為養家糊口?!蓖趺筛嬖V記者。
據了解,在高密市能進行核雕的民間藝術家僅不到20位,核雕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如何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傳承下去,也成為困擾核雕藝術家的一個難題。
“現在年輕人很少有人愿意花費這么多的時間來學習這門手藝,畢竟它不是一條快速發家致富的路子,而且核雕對于肉眼的損害也不小?!睆氖潞说袼囆g創作的民間藝術家告訴記者,核雕是一件費眼力和腦力的工作,很多人對核雕也很感興趣,但是能堅持學習下來的人并不是很多。
文/圖 本報見習記者 薛琳 通訊員 滕松杰
濰坊市殘疾人聯合會
王蒙:方寸凝奇巧,腕底雕精神
2011-11-4
16:09:10
現年33歲的王蒙,是值得書寫的。
寫他,不僅僅因為這位民間文化藝術杰出的傳承人,以聰穎的天資,對古文學和美術的酷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成為核雕領域南北兩派名家中北派出色的代表人物,還因為,創造了這份成績的他,多年前竟是位飽受疾痛折磨,幾乎面臨截肢境地的殘疾人……
一切要從十二歲那場感冒說起
1978年7月,夏天的知了叫得正歡的一個日子,高密市柴溝鎮一個普通的農家小戶里,王蒙的出生,給這個僅靠幾畝薄田糊口的多口之家,帶來的既有壓力,但還是充滿希望。從懂事起到12歲之前,他象正常的農村男孩子一樣,白天上學,下午放學了撒開腳丫子和伙伴們或在莊稼地里撒歡,或上樹捉知了,下河摸魚?!巴娴煤墀?,幾乎沒有做不了的事”。對童年的追憶,他的語氣里分明有深深的眷戀。
小學五年級時,厄運毫無準備的襲來,他無來由地感冒,伴著發燒,腿也隱隱作痛,腫脹,不敢下地走路。沒有人能確認他得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療,也沒有人能告訴他何時才能好起來。吃藥不見效果,腿疼越來越重。村里衛生所的大夫看不下去,負責任地說這里治不了,不敢再拖了,不然一條腿就得截肢。在農村,沒了腿的殘疾人,走不了幾步路,將來怎么生活呢?父母急了眼,四處借錢背他去了青島的大醫院,經驗豐富的老專家看過,折磨他許久的怪病終于有了明確的診斷:骨髓炎。
手術過程很順利,右腿保住了。但受經濟所限,這次手術并沒有徹底治好,后來再次發炎。
他的腿又開始腫脹,潰爛、感染也一股腦兒纏上了他,最嚴重的時候,腿上的爛洞深可見骨,流出的已經不再是血,而是黃色的膿水。
因為他的病,原來就貧窮的家庭早已負債累累,無力再拿錢做手術,父親只能背著他,四處奔走求治于花費相對便宜的中醫,一面是鉆心的巨痛,一面是苦得喝到嘴麻木的藥湯,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四五年。
生病的時光漫長而單調,從一個活蹦亂跳的少年,到只能以炕上為活動范圍的小天地,生活的考驗使原本內向的孩子變得更加寡言少語。每天父母下地干活,哥哥姐姐也上學去了,空蕩蕩的家里只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趴在窗邊,他惟一的愿望,不過是“下炕和別的小孩一樣蹦蹦跳跳”。桌上那臺18寸的電視是他寂寞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有次電視節目里,播放一位無臂殘疾畫家的故事,深深觸動了他的心靈:別人胳膊都沒了還能畫畫,靠一技之長養活自己,我為什么不能呢?在接觸了一些藝術方面的課程后,他開始拿起筆,從一開始的涂鴉,到正規臨摹工筆畫,所有能借來的小人書、連環畫,成了他的原始繪本,他尤其喜歡畫傳統名著中的人物:忠義的林沖,耿直的魯達,勇猛的張飛,義薄云天的關云長,武二郎……靠著電視所教和過人的悟性,他的藝術天份就此開啟。
厄運無情,人間有愛。一位好心的企業家聽說了他的事,出錢幫著做了第二次手術。手術后,又幫他找了附近的學校,繼續未完的學業。小鎮的鎮長,喜愛他的聰穎好學,感動于他對藝術的執著,也多次上門探望,知道他喜歡畫畫和雕刻,每次出差都會買些這方面的書籍和工具給他送來,鼓勵他學有所用,走屬于自己的路。幾年前高密殘聯知道了他的困難后,也忘不了逢年過節走訪慰問,送錢送物,來自社會眾多好心人的關愛,給了他直面困難的勇氣。
后來陸續又接受了幾次手術,腿痛總算止住了,然而由于拖的時間過久,給他留下了兩條腿長短不齊的后遺癥,這樣的結果,對于噩夢般的過去來說,已是命運的恩賜。
作品從20元到2000元的跨越
王蒙所在的莊里,有位刻核雕很出名的老人,聽莊上的人說,他刻的工藝品,不但能換回很多糧食,還有很多外地人愿意出大價錢購買。受好奇心的促使,腿傷未痊愈的王蒙瞞著家人,偷偷去了老人的家,一見之下,他當即被各種巧奪天工的核雕吸引,越看越愛不釋手。一個月后,他試著在一塊現撿的桃核上刻了個拙樸的雙獅嬉戲,在集市上順利以20元成交。這可是他第一件作品啊,成就感立即化作了一生的志向:這就是我以后的事業了。從最初的愛好和自食其力賺錢養家的動機,到逐漸的投入癡迷,手中里的刀自此拿起,再也沒有放下……
核雕工藝創作,如《詩經·淇漁》詠唱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睘榱苏莆崭〉?、圓雕、透雕、立雕等技藝,平口刀、尖刀不知將他的手磨破了多少層皮,扎出了多少次血,無數個寒來暑往,傷疤結成厚厚的繭子,記載著他的艱辛也磨礪著他的技藝。
核雕創作考驗的除了刀法,還有從業者豐富的想象力。王蒙最得意的作品,是有名的《八仙過?!?,那時沒有電腦,沒有更多具體的細節圖片和資料可供參考,他只能憑多年的藝術積累和過人的想象來安排布局。整件作品采用立體鏤空雕手法,在方寸之間刻畫了傳說中的八個仙人:仙姑捧蓮,鐘離執扇,果老抱筒,鐵拐李持葫蘆,洞賓仗劍,韓湘吹簫,國舅操板,采和提籃。人物生動傳神,配景一絲不茍,動中寓靜,靜中有動,如一幅精美的工筆微型畫卷,自然不失大氣,簡約而又細膩,展現了他對傳統題材出色的駕馭能力和高超的表現力。另一枚根據清代學者魏學洢所寫,介紹明代作品核舟記的文章雕刻的作品,不足2厘米長的核舟,上面艙軒篷楫,什物俱全,人物除蘇東坡、魯直、佛印外,另有艄公、書童等人,個個刻畫精致,每一位人物的神情、動作都恰如其分地體現各自的身份與心情;六扇核舟艙窗雕花鏤空,四面玲瓏剔透,可以隨開隨合。這件作品,獲得了99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獎,后被上海的收藏家以近萬的價格收入囊中。
一路走來,他將深深迷戀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國畫、篆刻、木雕等元素揉進核雕藝術中,在日日的精雕細刻中加以探索研摩,一把刻刀使得得心應手,數千年古老的傳統文化資源也為他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題材,先后雕刻有《嫦娥奔月》、《十八羅漢》、《蘇武牧羊》等等,粗略一算,成品已有千余來件,其作品或簡約豪放,或細膩繁雜,深入淺出地雕出形肖畢現,雅俗共賞的意境,廣受北京、上海收藏界人士的青睞與追捧。
“以核當紙,刻刀當筆,在心底最寧靜的天地里,用一生的時間去雕刻百味人生?!?/span>
文以載道 藝無止境
2010年,對被譽為“核雕大王”的王蒙而言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
盡管他對自己的技藝一貫是自信的,卻仍不會想到,有一天這小小的核雕,會將他推向一個國際化的舞臺。
毫無預兆地,他接到高密殘聯的電話,通知他做好準備,7月5日至15曰中旬,當著全世界所有游客的面,在中殘聯組織的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作核雕才藝展示?,F場上,十二生肖、十八羅漢、金陵十二釵……刀子如凌波微步行走于果核之上,三下五去二的工夫,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便呈現眼前,精湛的核雕技術,利落的刀法,令眾多海內外參觀者大開眼界,嘖嘖稱奇,古老的技藝經他爐火純青的演繹,展現了一個手工藝人的抱負與追求,也彰顯了華夏子孫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先生,山東省殘聯副理事長喬貴良到現場仔細觀賞了現場核雕演示,對他的手藝贊賞不已。
33歲的年齡看似年輕,但在這一行里,王蒙已是名符其實的“老”人了。世博會的參演,對他來說,既是多年藝術創作生涯的一個總結,也意味著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藝無止境,他通過不斷學習、吸收與借鑒,在原來莊重古樸的風格上有意識地融合南北兩派之長,以傳統的題材,去著力傳遞時代精神,為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
“雕刻是門用‘心’的藝術,是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做好的事業?!?/span>
隨著他出去參加比賽次數的增多,也看到了很多,談及近年收藏市場的升溫與火爆對這一行業未來的影響,王蒙覺得既有利的一面,也有負面的作用。他認為,這樣會吸引很多年輕人加入,不擔心這一技藝無人傳承,但說到底,藝術需要厚積薄發,有個日積月累的過程,現在一些心態各異的人的加入,將導致這個圈子摻雜功利與浮躁之風。藝術品的基本原則就是傳達美,表現美,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文以載道,藝以善人”。對于圈內某些爭名奪利炒作成風的現實,王蒙刻意保持了遠離,他的性格,決定了他只適合過一種簡單樸實的生活。
多年以來,他像一片沉默的綠葉,縱使化作春泥,依然眷戀著盤根的大地,在這個時尚潮流快速席卷一切的時代里作固執的堅守。傳統是他的熱愛,同時他也在傳統的天空里努力尋求個性化的突破與創新。這,其實才是他始終穩穩扎根于生活,走出屬于自己的路的原因。
恰如先生所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span>
(儀 寧)
王蒙:高密市注溝鎮人,1978年7月生。高密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優秀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民間藝術協會會員,高密市民間藝術協會會員。
作品獲獎經歷:2002年獲得第一屆山東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木雕第一名;2003年5月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獲得木雕類項目第八名;2007年《十八羅漢》獲得第一屆中國民間工藝美術鄉土獎銀獎;《嫦娥奔月》、《蘇武牧羊》、《八仙人物》等作品入選山東省首屆文化產業博覽會、山東省殘疾人科技創新成果展覽;2009年第二屆作品核雕《核舟記》獲得金獎;2010年入選中國民間核雕名人錄,并受邀參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現場才藝演示。
殘聯滕主任、林主任、王蒙叔叔、曾凡暖叔叔、黃站長合影留念
2011年12月25日下午,在高密市小記者站的演播大廳內舉行了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此次活動是由高密市殘疾人聯合會攜手小記者站共同舉辦,出席本次活動的有殘聯領導滕主任、林主任,小記者站黃站長,活動中還邀請到了兩位身殘志不殘的人:王蒙叔叔和曾凡暖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