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69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國家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高密撲灰年畫
從藝年限:56年
單位及職務:呂臻立撲灰年畫
所屬地區:高密市
師承:父親:呂清溪
徒弟:呂虹霞、張初衛等5人。
瀏覽次數:12855
呂蓁立,1953年出生, 濰坊高密市姜莊鎮棉花屯人,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六代正宗傳人。為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中國當代民間百名杰出書畫藝術家、北京博物館頒發的“國家級藝術家”、山東十大民間工藝大師、濰坊市農村實用人才,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
受家庭熏陶,呂蓁立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對撲灰年畫情有獨鐘,并深得祖上之真傳,青年時代便成為同行中的佼佼者。呂蓁立自幼師承父親呂清溪,將傳統的撲灰年畫得以繼承并進一步發展,他的畫在保持傳統風格的同時,在色彩、內容、人物線條等方面又借鑒吸收了現代繪畫技巧,細膩清麗,代表作品有《三星圖》、《盛世集瑞圖》、《文武財神》、《侍女圖》、《三娘教子》等,均為撲灰年畫中的上乘之作。他的作品曾在2002年就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設立的政府社會文化最高獎 “群星獎”,《祝壽圖》在2002年也被中華國際出版社、當代書畫家資格認定委員會評為金獎作品。
他榮獲了“國家級藝術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群星獎”等多項最高榮譽和獎項,他的畫作被北京博物館、新加坡華僑、德國駐中國參贊等部門和國內外友人收藏,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等眾多新聞媒體進行過采訪報道。
他女兒呂虹霞,自幼師承父親呂蓁立為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七代嫡傳。從藝已有20余年,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他女兒在繼承保留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人物的臉部、線條、著色等技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作品風格清韻淡雅、構圖唯美,情趣浪漫。創作了人物水、花卉、民間風俗系列等一系列撲灰年畫的作品,并多次參加大展作品獲得金獎和被有關部門收藏,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等新聞媒體采訪報道。
呂蓁立,男,漢族,1953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棉花屯村,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員,系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六代正宗傳人。
呂蓁立代表作品《祝壽圖》、《博古瓶》、《財神》、《福祿壽五子登科》、《三星圖》、《盛世集瑞圖》、《八仙》、《仕女圖》、《三娘教子》等均為撲灰年畫中的上乘之作,他的畫作被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等眾多新聞媒體報道,并多次在全國性的書畫比賽中獲獎。其繪制的撲灰年畫《三星圖》在2009年2月被文化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收藏。
因業績突出,2005年6月,呂蓁立被山東濰坊市政府授予【濰坊市第一批農村實用人才】稱號,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3月被特聘為“中國傳媒大學民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2010年4月被濰坊市委宣傳部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11年9月被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評為“山東十大民間工藝大師”,2013年1月,被濰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2013年9月榮獲第五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年度“中國十大農民書畫家”獎。
重大榮譽列表
2005年6月,濰坊市委授予濰坊市農村實用人才稱號。
2007年6月,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7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8年7月,濰坊市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授予濰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
2009年3月,中國傳媒大學特聘為中國傳媒大學民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2010年4月,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
2011年3月,山東省文化廳授予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稱號。
2011年9月,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的山東十大民間工藝大師稱號。
2013年1月,濰坊市人民政府,濰坊市委授予濰坊市首批民間藝術大師。
2013年9月,榮獲第五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年度“十大農民書畫家”獎。
1999年10月,山東省美術家協會舉辦的書畫作品展上榮獲三等獎。
2001年6月,山東省文化廳舉辦的“紀念建黨八十周年全省農民書畫美術作品展覽”中榮獲二等獎。
2003年1月,山東省文化廳舉辦的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縣迎春書畫展上入選。
2009年2月15日,作品《三星圖》被中國藝術研究員收藏。
2009年5月,作品《三星圖》在中國北方旅游交易組織委員會舉辦的“2009首屆中國北方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榮獲金獎。
2009年8月,作品《五福祥集》在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2009齊魯民間藝術博覽會中榮獲銀獎。
2009年8月,作品《福祿壽喜》在山東省農業廳,山東省文化廳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周年山東省農民書畫作品展中榮獲二等獎。
2011年1月,作品《春光好》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首屆中國(綿竹)年畫節中榮獲優秀傳承獎。
2011年4月,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中國木板年畫搶救與保護工作中被授予特殊貢獻獎。
2011年8月,在文化月刊、中國文化傳媒網、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華夏遺產網共同舉辦的2011年度中國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競賽活動中獲優秀傳承人獎。2014.3.9
2002年5月被北京書韻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北京華夏書畫叢書編委會評為首屆中國當代民間百名杰出書畫藝術家。
2005年6月被濰坊市政府授予“濰坊市農村實用人才”稱號。
2007年6月濰坊市委宣傳部、文聯、民協命名為首批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2007年6月5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6月9日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8年6月濰坊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3月作品被收藏于北京博物館,頒發“國家級藝術家”證書。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現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山東十大民間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
2001年《百年好合》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老年政策委員會舉行的中華老年詩文書畫大賽獲金獎。
2002年《盛世集瑞圖》在全國第12屆“群星獎”作品比賽中獲優秀獎(“群星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設立的政府社會文化最高獎)。
2002年[東方之光]中國當代中老年詩書畫作品大獎賽中獲獎。
2002年5月《祝壽圖》被中華國際出版社、當代書畫家資格認定委員會評為金獎。
2009年2月9日—23日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
2017年4月撲灰年畫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作品《三星高照》被新加坡華僑收藏,作品《四美圖》被德國駐中國參贊收藏。
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2013.4.24
2014.3.1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證書
參加非遺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
八仙
鐵拐李 腰踹寶壺傳妙道,鐵拐仙人道德高;
漢鐘離 鐘離過海寶扇搖,搖得人間風雨調;
張果老 倒騎毛驢哈哈笑,奉勸世人多行好;
呂洞賓 云游天下濟眾生,肩背寶劍峽谷請;
藍采和 恭賀千禧發大財,提著花籃獻珠寶;
曹國舅 國舅最喜云陽板,誠愛黎民多勤勞;
韓湘子 適逢大地百花開,湘子口吹玉簫來;
何仙姑 榮華富貴萬年春,手持仙荷海上飄。
福祿壽喜:相傳天上有福星祿星壽星喜星,自古至今,老百姓都非常盼望四星降到家中保佑子孫萬代福星綿綿。
《連年有余》高110寬55 《三星圖》高180寬90
《漁翁得利》高100寬60
姑嫂閑話
年年有余
和合二仙
五子獻壽
鐘馗 2012.2
千祥百福 2012.2
福壽雙全 2012.2
2018-05-28 15:43:56 來源: 中國文藝網
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
高密撲灰年畫:《和合如意圖》 呂蓁立繪制
走進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的畫室——長林軒,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兼工帶寫的神態,肆意流暢的線條,一幅幅純手工繪制的撲灰年畫,透露著這位民間手藝人精湛的繪畫技藝和古樸清雅的審美情趣。
呂蓁立,1953年出生于撲灰年畫之鄉——山東高密市姜莊鎮棉花屯村,祖上世代繪制年畫。耳濡目染,自幼年起他就喜歡上了這一傳統技藝,并利用一切機會觀摩學習,年紀輕輕便熟知了整套制作技藝。熟能生巧,巧則思變。呂蓁立意識到呂氏祖上“永順和”撲灰年畫作坊以畫二細貨為主的局限性,通過對比高密乃至全國各地不同年畫產地民間高手的技法與畫風,便立志要通過自己終生的努力,在撲灰年畫繪制技藝方面勝出一籌。從20世紀60年代末起,呂蓁立一邊在生產隊出工,一邊想辦法提高繪畫技藝。沒有畫稿和畫紙,他就想方設法搞來美術紙甚至封窗紙,照著梅蘭芳劇本畫,照著雷鋒像畫。后來又找到張其翼、田霞光的作品一遍遍臨摹。功夫不負有心人,呂蓁立的繪畫才能被時任高密文化館美術組組長的焦巖峰發現,把他選調入高密縣文化館創辦的木版年畫創作學習班。在學習班,呂蓁立如饑似渴地學習,得到了單應柱、魯鴻恩、田霞光等山東藝術界大家的熱情指導,繪畫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高密撲灰年畫:《家堂》 呂蓁立繪制
“真正的藝術應該在傳統的基礎上兼收并蓄,與時俱進?!边@是筆者采訪呂蓁立時,他對自己從事撲灰年畫繪制五十多年的切身體驗。
沏一壺紅茶,呂蓁立燙壺、洗茶、沖茶盅,一切都是井然有序、信手拈來,一如他嫻熟的畫筆在作畫。品一口茶,一股綿甜幽香順喉而下繼而彌漫在齒頰間。再品一口,聽呂蓁立介紹撲灰年畫,如同品茶一樣悠長醇香。高密撲灰年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國民間手繪年畫向木板年畫過渡的“活化石”,呂蓁立如數家珍,高密撲灰年畫的脈絡逐漸清晰起來。
高密撲灰年畫來源于廟宇壁畫和民間文人畫。高密秦時置縣,“敬天祭祖,愉神保民”的東夷文化遺俗,以撲灰年畫這種特殊的載體傳襲下來,活態展現在現代高密的民俗生活中,并成為當地人年節及生產生活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密撲灰年畫中“族影”的構圖與祭祀方式,嚴格按照“左昭右穆”周禮宗法舊制。正上居中的最高祭祀位置是代表男女祖宗的畫像,也有說是東夷祖的始祖——伏羲與女媧。高密的家庭祭祖,最早見于春秋時代晏子倚祠廬節守父孝,供奉先慈神主,其守孝遵禮的形象令敵軍敬畏而退師?!讹L俗演義》記載在臘月或除夕“飾桃人,垂葦茭”,到現在高密人過年還飾以桃枝,垂葦茭,至今高密城鄉,包括筆者家里,過年供家堂仍是掛葦箔作底,再把家堂和東蓮花、西牡丹的配軸畫掛在葦箔上一并供奉。通過在世老藝人的口口相傳,高密撲灰年畫大約成型于明初。作為高密撲灰年畫起源、興盛的姜莊、夏莊一代,在元之前還是六百里百脈湖,明初氣候開始變暖,雨量漸少,百脈湖漸漸消失,這一帶始有人煙,尤其清初大量外遷人口的到來繁榮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生活。從呂氏家譜中得知,呂家祖上清康熙年間遷移到高密姜莊?!捌鋵嵨业淖嫔暇鸵呀浄浅W⒅乩^承與創新,我在撲灰畫法的基礎上,又加上國畫寫意與西洋畫法,符合了現代人的審美?!眳屋枇⑷缡钦f。
高密撲灰年畫:《花開富貴》呂虹霞繪制
呂蓁立說在以前,貼年畫聽茂腔戲是高密城鄉百姓不可或缺的年俗,人們在看畫、聽戲中陶冶情操,增長知識,以畫中人物形象為道德標桿,如高密人耳聞能詳的《二十四孝》《姑嫂閑話》《百壽圖》《三娘教子》等,用這些年畫故事教育孩子知情達理、尊老敬賢;用《八仙圖》《天河配》《許仙》等引導孩子了解民族歷史文化、養成勤勞善良的性格等等。談到傳統文化保護,因眼下不少年輕人妄自菲薄和盲目崇外,呂蓁立眼中滿是擔憂:“當然,我不是排外,不是拒絕接受外來文化,而是說要有揚有棄,我所畫的撲灰年畫不也吸收了許多西洋畫的技法嗎?我們是強調要固守住本民族文化的根?!?/p>
“現在,人與人之間最缺乏的就是基本的道德規范?!眳卫弦谎砸员沃斀裆鐣氖里L日下?!盎謴筒⑼菩兄腥A民族的傳統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在這方面,一直流傳于民間的高密的撲灰年畫與茂腔有著天然的優勢?!?/p>
高密撲灰年畫:《文財神》呂蓁立繪制
在茂腔與高密撲灰年畫的關系上,呂蓁立說:藝術是相通的,撲灰年畫的許多題材就直接來自茂腔,這類年畫通常叫戲出人物?!短旌优洹贰对S仙游湖》等本身就是典型的茂腔戲。在高密,家喻戶曉的茂腔戲給高密撲灰年畫的創作提供了素材,高密撲灰年畫的熱銷擴大了高密茂腔的影響?!拔冶救司褪莻€戲迷?!眳屋枇⒄f:“茂腔給了我若干創作靈感,拓展了我的思路,構圖時舞臺形象的動感經常浮現于眼前,筆下的畫面人物也會隨之靈動起來?!眳屋枇⑼呙芪幕Φ睦罴胰?、王金孝等是茂腔票友,他們經常舉行文藝沙龍自娛自樂。茂腔美麗的音符,同畫筆下的絢麗色彩交織構成了呂蓁立藝術創作的激情。他早年創作的《三娘教子》戲出人物造型,畫面細膩清麗,線條流暢,人物表情生動豐富。在繪制方法上運用了傳統撲灰年畫的繪制手法,在色彩的運用及線條細節的處理上則凸顯了西洋畫的優點。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創作生涯,呂蓁立一直堅持博取眾家之長,虛心學習、不墨守成規,厚積薄發,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并從高密撲灰年畫眾多的流派、眾多的傳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多次參加全國性的非遺精品展覽活動。其代表性作品有《家堂》《財神》《三星圖》《福祿壽》《五子登科》《仕女圖》《八仙》》《三娘教子》等,均為高密撲灰年畫上乘之作,其中《百年和合》《盛世集錦圖》《祝壽圖》等在國內多次獲獎,部分作品被首都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藝術研究院等機構收藏。
高密撲灰年畫:《漁翁得利》呂蓁立繪制
呂蓁立的畫作細膩清麗,淡寫飄逸,畫風典雅。呂蓁立作畫,重在用心,把他多年來的積累,多年來的博采眾長與自己與生俱來并為之付出大半生心血的撲灰年畫融為一體,全部化為自己胸中的丘壑。每次作畫,他都會先在自己的內心充分醞釀,“唰唰唰”的狂涂與“描子勾拉”,各得其妙;互不相咬的色差深淺、明暗獨到的色彩,無不顯示出其深厚的功底。作畫時筆隨心動,畫由心生。即使臨摹他自己創作的畫稿,也找不出絕對雷同的兩張。他常說:作畫要用心,要這幅畫比上幅畫得更好,今天畫的要比昨天的更好。正是他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賦予了高密撲灰年畫這一古老畫種新的生命力。呂氏家族的第六代傳人,呂蓁立的女兒呂虹霞一直沿襲著呂家的傳統風格作畫,通過父親的耳提面命,已然成長為同年代的高密民間畫師中的佼佼者。
作為一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深知自己的責任所在:民族文化精粹一定要好好傳承下去,要深刻理解它的文化內涵,不要急于求成。在國家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呂蓁立在他的畫室里設立了高密撲灰年畫傳習所,對于熱愛這門民間技藝的年輕人,他使出渾身解數,悉心傳藝、熱情指導。
“讓我們的民族文化之魂生生不息,復興我們優秀的中華文化傳統,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边@是呂蓁立作為一名民間手藝人的最大心愿,也是一份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精神的大國工匠情懷。
春節里的年俗—高密撲灰年畫
來源:濰坊市文化館 2018-01-10
山東省濰坊市高密撲灰年畫起源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最初,民間藝人在臨摹文人畫和廟宇壁畫基礎上,對其進行借鑒、創新,從而產生了最早的撲灰年畫。撲灰年畫在發展傳承過程中吸取楊柳青等地年畫藝術的長處,為己所用,逐漸形成寫意味極濃的年畫樣式。其畫面夸張樸拙,線條勾描粗獷豪放,著色板塊鮮明艷麗,人物造型簡單舒暢,畫面寓意深刻,人、景、物陪襯逼真適當,細膩點一絲不茍,粗放處大筆涂狂。
高密撲灰年畫—《十八羅漢》
民間畫師們首先根據所構思的題材內容用柳枝炭條將腹稿的輪廓起在畫紙上,稱為底稿或正稿。之后,再將正稿放在另一張畫紙上面,使它全部蓋住畫紙,隨后,用手在正稿上面反復撲抹,讓它上面的炭灰輪廓印在下面的畫紙上。我們通常把通過撲印帶上炭灰輪廓的畫紙,叫灰稿;產生灰稿的過程叫撲灰;撲灰年畫之名由此而來。撲灰起稿之后,便開始手繪。譬如,要手繪一張名為“姑嫂閑話”的撲灰年畫,大體要經過開臉、粉臉、熏臉、涮臉、粉眼、開眉眼、點嘴紅、耙發、染道、涂色、畫線、染花、磕花、上紅、描金畫銀、涂明油等16道工序才能完成。
高密撲灰年畫《天仙送子》
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被譽為“世界一絕”,在畫壇上被稱為“民間寫意畫”,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代表作《姑嫂閑話》、《踢毽子》、《財神》等在國內外引起反響,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鑒賞和收藏價值。
走近濰坊民間藝術大師呂蓁立
傳承撲灰年畫藝術精華
2013年03月08日
呂蓁立在創作
呂蓁立創作的《姑嫂閑話》
本報記者 侯江宏 王瑩
“刷刷刷,一溜栽花。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細心粉臉,眉眼巧畫。待要好看,咸菜磕花?!边@首流傳至今的順口溜講的就是高密市姜莊鎮的撲灰年畫。細柳枝做筆,咸菜頭當花,再經過20多道復雜工序,一張張細膩清麗的年畫就誕生了。
在姜莊鎮棉花屯村,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里,寬大的工作臺,十幾塊類似門板的“門子”樹立其間,一位老人正在用燒焦碳化的柳枝在紙上繪畫圖案。這位老人就是高密撲灰年畫呂氏畫派第六代正宗傳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呂蓁立。
厚積薄發 風格獨特
作為高密撲灰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今年60歲的呂蓁立自幼師承父親呂清溪,深得祖上真傳。他繪制的年畫秉承了傳統題材風格,并在色彩、人物、線條等方面,借鑒吸收現代的繪畫技巧,歷經半個世紀的精心繪畫實踐,博眾家之長,逐漸形成畫面細膩清麗、淡寫飄逸、莊重典雅,形象富有動感,線條豪放流暢,人物造型豐滿圓潤的獨特風格。其代表作品《祝壽圖》、《博古瓶》、《財神》、《福祿壽五子登科》、《八仙》、《侍女圖》、《三娘教子》等均為撲灰年畫中的上乘之作。
“我們祖上就會畫撲灰年畫,我小的時候非常愛好畫畫,‘文革’那時候不讓畫,都是偷著學,先從畫國畫開始?!母铩院蟛耪介_始跟著父親習畫?!眳屋枇⒄f,在老師領進門之后,還需要自己進行研究,研究繪畫、書法,還要研究文學?!叭魏我环N民間藝術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span>
1984年,高密籌備民間藝術晉京展覽,需挖掘整理創作一批撲灰年畫,呂蓁立就被選送到縣文展館年畫創作培訓班,觀摹了不少撲灰年畫精品,從中悟到了老一輩撲灰年畫藝人在創作這些作品時的技法、思想和情感,受益匪淺。他在掌握技法的基礎上,揣摩出每一幅畫的“畫眼”所在,牢記在心,靈活運用。
呂蓁立悟性很高,作畫時從不墨守陳規,經常為畫中某個技巧向老藝人虛心求教。呂蓁立認為撲灰年畫的好作品首先是立意內容勾住了人們的魂,其次是構圖、畫面為人喜愛,再就是技法獨特。
大膽探索 勇于創新
呂蓁立請我們欣賞了他的老父親呂清溪的年畫作品,都是傳統的造型和題材,有文武財神,武財神關公的背后是扛著大刀的周倉;有慈眉善目的福祿壽三星,衣著鮮亮;有憨態可掬胖嘟嘟的孩兒,放飛風箏??梢钥闯?老人家的作品還是延續了高密撲灰年畫的傳統技法,古樸、稚拙。
呂蓁立在傳承撲灰年畫傳統技法、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勇于創新。首先在色彩上,他大膽用了鮮麗的品色,視覺沖擊力強;其次在線條上增加了工筆處理,除大輪廓保留了揮灑的寫意手法外,細部均用工筆勾制,個別部位還用了描金,增加了富麗堂皇感;三是在用紙上,改用優質熟宣紙繪制,作品完成后,再加以托裱,提升了品位和檔次。
“畫年畫跟唱戲一樣,要一眼抓住人,畫財神要慈眉善目,可眼神還得含蓄?!眳屋枇⒄f,現在即使最古樸的撲灰年畫,也比以前進步了,自己的年畫作品則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創作人物造型變化,工序更多了,裝幀也更高檔了。
執著堅守 鍥而不舍
呂蓁立的年畫精致程度超乎想象,人物栩栩如生,細膩得連一根根胡須都能看得分明。談起撲灰年畫,自小從事這個職業的呂蓁立滔滔不絕:“撲灰年畫制作非常復雜,取一段柳枝燒成炭條,在宣紙上勾出所需年畫輪廓,然后用另一張宣紙鋪在上面撲抹,撲灰起稿后,開始手繪,通過黑筆勾邊、平面涂色、粉臉、賦彩、描金、涂明油等工序,將年畫完成?!?/span>
“現在一般藝人只是簡單復制,主要是追求數量,很難達到創作的水平。還有些藝人,打著撲灰年畫的招牌,卻拋棄了傳統的制作方法,粗制濫造,有的還拿印刷品糊弄人?!碑斦劦綋浠夷戤嫷闹谱鳜F狀時,呂蓁立很是擔憂。
幾十年間呂蓁立一直沒有間斷對傳統撲灰年畫的研究與探索,鍥而不舍。呂蓁立很是謙虛地說:“我畫了這么多年,絕不是僅僅為了榮譽,更多的是為了撲灰年畫傳承下去,只要我還能畫,我一定會畫下去?!?/span>
撲灰年畫的起源。撲灰年畫是我國民間年畫中的一個古老畫種,始見于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從現有的資料看,我國只有高密一地存在這種年畫,主要產地在高密北鄉姜莊、夏莊一帶30多個村莊。
撲灰年畫是在寫意國畫的基礎上成長起來,后來經高密北鄉公婆廟村王姓人家發展創新,在文人畫和廟宇壁畫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撲灰起稿,繼以手繪,半印半畫的年畫。所謂撲灰,即用柳枝燒灰,描線作底版,一次復印多張。藝人繼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臉、手,敷彩,描金,勾線,最后在重點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撲灰年畫技法即“一畫二撲三‘磕花’”,其以色代墨,線條豪放流暢,寫意味濃,格調明快。撲灰年畫多以仕女、胖娃、戲曲人物、神話故事、山水花卉為題材,深受民眾喜愛。
山東濰坊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被譽為“中國一絕”。
呂蓁立對現狀的擔憂。當談到撲灰年畫的制作現狀時,呂蓁立老人也很是擔憂?!艾F在有些藝人,打著撲灰年畫的招牌,卻拋棄了傳統的制作方法,粗制濫造,有的還拿印刷品糊弄人?!睂τ趽浠夷戤嫷漠a業化,呂老如是說道:“將撲灰年畫產業化,有一定的好處,畢竟它要走出去單靠我們這些藝人單打獨斗是不行的。但是,產業化絕不是簡單地在擴大生產規模,撲灰年畫的質量以及傳統工藝的保留和傳承必須保證,老祖宗的東西絕不能丟下。當然,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的創新,不進行創新,撲灰年畫很難恢復活力?!?/span>
我的搜狐七彩陽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
時間:2009年2月9--23日 每天09:00-23:00
地點: 北京 農業展覽館
至23日,文化部和國家民委等14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京共同舉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開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系列活動由5個部分組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將集中展示我國政府對剪紙繪畫、印刷裝潢等傳統技藝保護的成果;中國傳統技藝產品銷售訂貨會,將匯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一些工藝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中國傳統烹飪和副食加工技藝展演,將宣傳我國悠久的食文化; 2月9至10日在北京前門大街舉辦的元宵節民俗踩街活動,主要表演舞龍、舞獅、高蹺、旱船、秧歌、抬閣、中幡、花擔、花燈等各地鬧春民俗活動項目,引導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2月10日至11日舉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論壇,將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議題。
撲灰年畫淵源 被稱為“中國一絕”的高密撲灰年畫,相傳起源于明朝初年,是中國民間年畫由手繪向木版印刷過渡的歷史見證,也是國內獨有的民間藝術形式。撲灰年畫技藝獨特,先用燒焦炭化的柳枝起稿,再用畫紙拓撲,一張可撲幾十張,經“大涮狂涂”、“描子勾拉”、“粉臉”、“涮手”、“開眉眼”、“勾線”、“涮花”、“咸菜磕花”、“描金”等一套工序,一幅漂亮的年畫才可畫成,“撲灰”由此而得名。在內容方面多取自吉祥如意,富貴祈福等世人喜愛的傳統題材,是饋贈友人和民間藝術收藏的佳品。高密撲灰年畫目前已由中國文化部向世界科教文組織申請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呂氏撲灰年畫
代表性傳承人呂虹霞(第一批)。1977年2月出生于山東高密姜莊鎮棉花屯,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獨有的年畫品種——高密撲灰年畫,呂氏撲灰年畫第七代正宗嫡傳。自幼師承父親呂蓁立。畫風清韻淡雅而又不失莊重,構圖唯美,情趣浪漫。代表作品有《姑嫂閑話》、《踢毽子》、《萬事如意》、《榴開百子》、《三娘教子》、《三星高照五子登科》、《四時平安》等均為撲灰年畫中的上乘之作。其作品入選中央電視臺《中國一絕》系列片和臺灣《八千里路云和月》專題,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濰坊電視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等媒體曾多次報道。
女士和父親呂蓁立在作畫
在北京中國傳統技藝大展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觀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臻立撲灰年畫技藝展示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同外國友人在現場參觀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同外國友人在現場參觀
山東商報
撲 灰 年 畫
2009年1月22日
三世同堂 呂清溪、呂蓁立、呂虹霞祖孫三代一同研究撲灰年畫的技藝
高密呂氏撲灰年畫世家簡介
呂氏撲灰年畫是高密唯一一家祖孫三代以繪畫為業的年畫世家。
呂清溪--生于民國初期,從十二三歲就開始跟著祖輩畫年畫,至今八十多歲仍孜孜不倦的從事著撲灰年畫。
呂蓁立--呂氏六代傳人,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藝術家,“群星獎”得主,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
呂虹霞--高密呂氏撲灰年畫第七代傳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自幼師承父親呂蓁立為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七代嫡傳。在繼承保留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在人物的臉部、線條、著色等技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作品風格清韻淡雅、構圖唯美,情趣浪漫。創作了人物、山水、花卉、民間風俗系列等一系列撲灰年畫的作品。其作品多次參展獲得金獎和被有關部門收藏,中央電視臺、山東電視臺、人民日報,齊魯晚報等新聞媒體進行過采訪報道。
用調制好的柳炭末描制繪出的草稿 畫室內常有人慕名而來討教
描繪“財神” 手把手地調色
呂蓁立也坦露自己對撲灰年畫發展前景的憂慮 呂蓁立向父親呂清溪討教研磨柳炭灰的秘訣
【圖片故事】非遺傳承人呂蓁立的撲灰年畫
2013-10-18
【圖片故事】非遺傳承人呂蓁立的撲灰年畫 圖片中國 中國網圖片庫 聯合出品
高密三絕之一的“撲灰年畫”是中國民間年畫中的一個古老畫種,始見于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從現有的資料看,全國只有山東高密一地存在這種年畫,主要產地在高密北鄉姜莊、夏莊一帶30多個村莊。
2007年6月撲灰年畫的傳承者,呂氏第六代傳人呂蓁立被文化部公布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據呂氏族譜記載,其祖上于康熙年間從萊州府遷到高密城北鄉棉花屯村,畫撲灰年畫,開畫店。家庭的熏陶使呂蓁立自幼就對撲灰年畫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父親的言傳身教,自己的勤學苦練,使他在青年時即掌握了撲灰年畫的傳統技藝,在業界嶄露頭角。他畫筆下的神像畫莊重肅穆,富麗堂皇。仕女圖的繪制更是獨具匠心,追求純美的藝術效果?!凹毿姆勰?,眉眼巧畫”,突出人物的面部質感,力求人物情態真實、生動、傳神,背景從簡,甚至省略不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山東濰坊高密撲灰年畫是世界上獨特的畫種,被譽為“中國一絕”。
撲灰年畫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間,是一種撲灰起稿手繪年畫,產地主要分布在高密北鄉姜莊夏莊一帶30多個村莊。創始人是北鄉公婆廟村一個姓王的民間藝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撲灰年畫的人漸多,在李家莊、趙家圈、杜家官莊開辦作坊成立畫店。到清末鼎盛時期,作畫能手蜂起,發展成兩個主要的流派:“老抹畫”和“紅貨”。
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藝人用柳木炭條起線稿,再用畫紙在線稿上撲抹復印,一稿可撲數張,因有這一招,便又“撲灰”之名。撲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繪,經“大涮狂涂”、“細心巧畫”,“描子勾拉”、“粉臉”、“涮手”、“賦彩”、“開眉眼”、“勾線”、“涮花”、“磕鹽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畫出一張漂亮的畫來。
呂蓁立老師的作品福綠壽,工筆精細、韻味獨特。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呂蓁立老師的作品福綠壽,工筆精細、韻味獨特。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撲灰年畫技法獨特,以色代墨,線條豪放流暢,寫意味濃,格調明快。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起稿也叫做畫灰稿,用柳枝炭條代替畫筆,在紙上勾畫輪廓成灰稿。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起稿也叫做畫灰稿,用柳枝炭條代替畫筆,在紙上勾畫輪廓成灰稿。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撲灰:用勾畫好的灰稿做底稿,鋪在畫紙上面用手均勻撲抹,使灰稿上的炭灰輪廓印在畫紙上。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2013年10月5日,呂蓁立老師在介紹他的仕女圖作品。中國網圖片庫 王海濱/攝
國家圖書館
中國記憶項目 中國年畫 > 傳承人
2013.2.12
呂臻立
呂臻立,男,1953年10月出生于山東省高密市姜莊鎮,系高密撲灰年畫世家呂氏畫派第六代傳人。呂臻立自小師承父親呂清溪習畫,深得祖上真傳,其繪制年畫秉承傳統題材風格,并在色彩、人物、線條等方面,吸收借鑒現代繪畫技巧,不斷創新,博眾家之長,逐漸形成畫面細膩清麗、淡寫飄逸、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
呂臻立工作照
其代表作品《祝壽圖》、《財神》、《福祿壽五子登科》、《三娘教子》等均為撲灰年畫中的上乘之作。他創作的《百年好合》在2001年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老年政策委員會舉行的中華老年詩文書畫大賽中,榮獲金獎?!蹲蹐D》2002年5月被中華國際出版社、當代書畫家資格認定委員會評為金獎作品,同時呂臻立被北京華夏書畫叢書編委會等評為首屆中國當代民間百名杰出書畫藝術家。
呂臻立工作照
因業績突出,2005年6月,呂臻立被山東濰坊市政府授予“濰坊市農村實用人才”稱號,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目前,其女兒呂紅霞女承父業,成為呂氏撲灰年畫第七代傳人。
三星圖
六旬老人呂蓁立 創作撲灰年畫50載(組圖)
來源:半島都市報
呂蓁立和他創作的撲灰年畫
作為高密四絕之一,撲灰年畫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而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更是讓人們聚焦高密,撲灰年畫也被更多的國內外人士所了解。據悉,高密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3人,60歲的民間藝術家呂蓁立就是其中之一,他從10歲開始學習撲灰年畫,并不斷進行創新,一直堅持了50年的時間。高密撲灰年畫有其獨特的人物形象、色彩和線條,民間藝人也都在為撲灰年畫的傳承而努力。
民間藝術需要文學功底
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民間藝術家先生位于高密市姜莊鎮的家中。據悉,高密市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3人,分別是高密撲灰年畫代表性傳承人呂蓁立、高密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范祚信、聶家莊泥塑代表性傳承人聶希蔚。而60歲的呂蓁立老人從10歲開始創作撲灰年畫,到現在為止已經有50年的時間。
“我們祖上就會畫撲灰年畫,我小的時候非常愛好畫畫,焦巖鋒是我的啟蒙老師?!眳屋枇⒄f,在老師領進門之后,還需要自己進行研究,研究繪畫、書法,還要研究文學?!叭魏我环N民間藝術都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痹谒淖髌飞隙紩樽髌奉}字,起一個名字,而在原來作坊中進行創作的時候,年畫都是沒有題字的。
高密撲灰年畫人物、色彩有其特色
據了解,高密撲灰年畫分為行貨、細活、精品三種。所謂行貨就是指大眾年畫,年畫的內容、樣式都是已經確定好的,由多人分工進行集體、批量創作?!坝械娜藢iT負責畫臉部,臉部是一幅年畫的重中之重,如果臉部上色上不好,這幅年畫就廢了?!眳屋枇⒄f,因為分工明確,加快了年畫的制作流程,但是這種類似機械化的操作,對于撲灰年畫的創新、發展并沒有益處。
“高密撲灰年畫和楊柳青年畫等其他地方的年畫相比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從人物來說,高密撲灰年畫中的人物臉部發胖,和唐代的審美類似,認為胖代表一種福氣?!眳屋枇⒏嬖V記者,高密撲灰年畫的人物比較動態、活潑,而楊柳青年畫比較呆板,另外從色彩來講,高密撲灰年畫中的人物臉色以桃紅為主,和其他年畫也有所不同。
傳承民間藝術收5名徒弟
據悉,撲灰年畫相傳起源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霸谶M行創作的過程中,有一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比如人物的身高比例?!眳屋枇⒄f,素描講究人物站立時身高是7個頭的身高,但是在年畫中的比例是5個頭高,這樣畫出的人物比較敦實?!拔覍⒘鴹l燒成灰,研磨得很細,加上水之后,用毛筆蘸著進行撲拓?!?/span>
“撲灰年畫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我有責任將它傳承下去?!眳屋枇⒄f,他一共收了包括自己女兒在內的5個徒弟,而收徒的要求是品格好、愛好民間藝術?!皩W會畫撲灰年畫,可能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但是真正要畫好撲灰年畫,需要的時間很長?!贝送?,和呂蓁立一樣,很多民間藝術家都在致力于撲灰年畫的傳承和創新。
張衛東/水泊漁人藝術空間
國 寶
級 人 物
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剪紙大師范祚信合影
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撲灰年畫大師呂蓁立合影
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塑大師聶希蔚合影
與民藝大師座談
民藝大師在民俗展廳交流
與民藝大師攝扵畫院書畫工作室
2008BMW中國文化之旅山東捐助項目高密三絕
高密剪紙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所屬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三絕之剪紙-攝影趙輝
高密剪紙是中國剪紙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山東高密剪紙流傳久遠,取材廣泛,技法溶江南剪紙之纖巧和江北剪紙之粗獷于一爐。逢年過節,農舍的門窗、棚頂、箱柜、衣櫥,都裝飾有剪紙,內容豐富,生活氣息濃厚。
據考證,明代洪武初年,大批移民遷入高密,其中有不少的民間剪紙藝人, 將不同風格的剪紙藝術帶到高密,溶于一體,形成了獨特的高密剪紙藝術風格。高密民間剪紙在藝術上運用了對立統一的手法,塊與線形成黑、白、灰色調,相互襯托,對比強烈,富有韻律感;線條剛勁挺拔,有金石味;構圖夸張變形不失真;粗獷中見清秀,拙樸中藏精巧,玲瓏剔透,純樸可愛;在表現形式上,運用陰剪和陽剪手法,巧用黑塊和細線,善使鋸齒紋和光滑面,有定規而不拘束,剪出了粗獷而精巧,簡約而不單調,質樸而靈秀,生動又傳神的藝術效果;在內容上取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按盎ā?、“鞋花”、“頂棚花”、“饃饃花”以及以人物、動物、花鳥、故事為題材的剪紙作品,都深受群眾喜愛。
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剪紙已走向世界,不僅成為出國人員的饋贈禮品,且多次出國展出。其中,齊秀花被譽為民間剪紙藝術“女狀元”,曾在1996年剪出“金牛奮蹄”圖,并被選為當年中國生肖郵票的圖案。1997年,她為了迎接香港回歸,精心構思并剪出了1997個不同形態的牛,為香港回歸這個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記憶。
聶家莊泥塑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所屬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高密市
高密三絕之泥塑-攝影趙輝
高密三絕之泥塑展示-攝影趙輝
聶家莊泥塑有段民謠廣為流傳: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明朝隆慶萬歷年間,這里的農民就自己設計用泥做成一種叫“鍋子花”(也稱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來又把裝火藥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過以后再當玩具或裝飾品擺設。最后這各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從此泥塑不再是焰火的附屬品,而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間,聶家莊泥塑又借鑒了楊家埠年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手法上和著色上有所創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融為一體。每逢山集,廟會都有賣泥玩具的。民間流傳著“孩子哭,找他媽,他媽買個泥娃娃,逗得孩子樂哈哈”的民謠??梢姰敃r泥玩具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在藝術造型上,聶家莊泥塑向剪紙靠攏,大膽夸張,注重寫意神似,力求簡約概括,似于不似,與天津“泥人張”注重寫真的藝術手法大異其趣。在色彩運用上,聶家莊泥塑追求鮮明醒目而又柔和動人,用色少而精,以桃紅和大綠兩種基本顏色為主,卻能把動物和人的神情襯托得恰到好處,又不失濃郁的民間情調。
聶家莊泥塑作為供人玩賞和某種希冀的寄托物,曾經輝煌幾百年,作為一個藝術品類,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但是,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它已被五彩繽紛的現代化玩具所替代,失去了在市場經濟中競爭的能力。
撲灰年畫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所屬類別:民間美術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高密市
相關傳承人: 呂臻立
高密三絕之撲灰年畫
高密三絕之撲灰年畫傳人-呂蓁立
山東省高密市姜莊的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作畫時先用柳枝燒制的炭條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筆勾描,再用白紙拓印,一稿可拓撲多張,“撲灰”由此得名。撲灰后的畫稿還要加以手繪,經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畫。
撲灰年畫相傳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間,初時一些民間畫工臨摹廟宇壁畫出售,因為臨摹需要大量底稿,故在傳統民間壁畫底稿“撲粉”拓印法的基礎上形成了“撲灰”拓印法?!皳浞邸焙汀皳浠摇弊畲蟮牟顒e并不在于材料的運用,而在于“撲粉”是使用現成的粉本(即樣本),而“撲灰”則需要先對原作加以臨摹?!皳浞邸笔侵苯佑≈?,用一次印一次,“撲灰”是一次摹仿多次印制。因為有了臨摹這一程序,故撲灰年畫在發展過程中極善于吸收各種繪畫因素和造型風格,以適應人們的審美趣味。清初撲灰年畫吸收了文人畫的藝術因素,嘉慶年間又對天津楊柳青、濰縣楊家埠兩種木版年畫的技術進行了吸收與改造,逐漸形成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年畫派系。咸豐年間高密涌現出一大批年畫制手,出現了“老抹畫”、“紅貨”兩個主要流派。
撲灰年畫的制作特點使其無法脫離傳統的手工撲拓、繪制技藝,由此造成制作周期長、工藝講究、產量有限的特點,這樣撲灰年畫便無法與制版印刷的新年畫技術競爭市場,至光緒年間整個行業開始衰落。時至今日,撲灰年畫技藝在高密地區的傳承已是后繼無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年畫品種,反映了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保存了中國民間繪畫的傳統技能,有必要對之進行搶救和挖掘。
高密歷史悠久,民間藝術種類繁多,而其中以“高密三絕”最具代表性。為了更好的促進“高密三絕”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喚起公眾的關注,2008“BMW中國文化之旅”將其選為山東站捐助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