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5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葫蘆烙畫
從藝年限:10年
單位及職務:壽光市葫蘆世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三寶葫蘆藝術館 館長
所屬地區:壽光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9316
孫希洲,號葫蘆子,室屬玖福居、逸廬,男,1967年生人,現任三寶葫蘆藝術館館長、葫蘆子創意研發中心總監、壽光葫蘆世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民間藝術大師,濰坊市第五批非遺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1987年9月高中畢業后就業于壽光縣供銷社純堿廠百貨大樓。1998年6月下海,自己成立華洲經貿公司。2012年個人出資創建該葫蘆藝術館至今。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儒釋道國學思想,傳承華夏文明傳統技藝。在2016年5月8日至6月5日和11月分別參加過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參加文化部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木板年畫培訓和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參加文化部教育部非遺傳承人群葫蘆雕刻培訓班的學習。
由葫蘆子先生首創的集佛、道、儒文化于一體,以各種天然生長的葫蘆為載體的葫蘆藝術品,采用純手工技法,雕刻文字(佛教典籍、道家經典、儒家經典等名篇、名句及現代名人名言,或以詩歌等形式記述新時期國家層面的理念和倡議如“中國夢”、“一帶一路”等)、印章、圖案,或據葫蘆自身型色而作,保留葫蘆的天然形態,突出葫蘆的形態美、質色美。作品題材、造型、工藝等方面既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又兼顧創新,傳播了新時代的精神,藝術意味突出、造型準確、神韻感強、美觀流暢、極具個性。尤其是葫蘆子先生自創的金石體雕刻技法,雕刻難度極大,風格自成一派,難以復制、不可再生,作品體現出深厚濃郁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內涵,能夠代表當代葫蘆藝術品創作的先進水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葫蘆子先生的作品曾多次參與海內外展覽及慈善拍賣會,廣受國際、國內文化界、藝術界、收藏界、商界人士的喜愛。
三寶葫蘆藝術館:坐落于山東省壽光市洛城工業園區濰高路上。館內藏有各種葫蘆,形態各異,造型萬千,琳瑯滿目,如山西的大亞腰葫蘆,聊城手捻,美國鐵包金,廊坊東瓜,葫蘆島湯婆,油錘,長梃,天鵝,鶴首,雞蛋,疙瘩,新疆背水葫蘆,本地瓢葫蘆等近百個品種;收藏名人各種雕刻,燙畫藝術葫蘆及與葫蘆藝術相關的名人字畫,金石纂刻等若干件,各種葫蘆從高度由近200CM到1.6CM不等,千次百態,自然古樸,美輪美奐的藝術品,世間絕無僅有,自然成長的葫蘆唯一性令人叫絕。
2015年5月葫蘆世家雕刻作品入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并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友人。
2015年9月16日-20日葫蘆作品入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山東活動周展品,并作為禮品贈送來訪嘉賓。
2015年12月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藝文化傳承優秀獎。
2015年12月獲得“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5年榮獲“壽光之星”稱號。
2016年1月榮獲“十二五”濰坊市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獎。
2016年5月創作的《2015年孔子祭文》在2016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銀獎。
2016年9月參加了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木版年畫培訓和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葫蘆文化大放異彩!葫蘆藝術品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收藏!
2017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葫蘆藝術品目前取得的主要成就:
1.葫蘆藝術品受邀參加各種展覽,受到國際、國內眾多收藏界、宗教界、商界人士喜愛。2012年蘇州劉女士以10萬元收藏一組葫蘆藝術品并贈送給日、韓友人;2013年葫蘆子藝術品于上海尊木匯舉辦展覽;2014年全日本愛瓢協會會長石田勉生生一行參觀華夏葫蘆博物館,對葫蘆子作品大加贊賞并贈送協會瓢道綱領;2015年3月28日《心經》葫蘆由江蘇裕騰集團董事長以5萬元收藏,并捐資葫蘆世家慈善基金。
2.葫蘆子作品多次參與慈善公益拍賣活動。2013年8月23日在華商書院濰坊校友會成立二周年晚會現場一部《心經》葫蘆拍得善款8萬元;2014年5月11日在廣州獅子會嶺南服務隊十周年慶典慈善晚會《心經》葫蘆拍得5.8萬元;2014年7月11日在新加坡遠東集團成立六十周年慶功晚宴上一部《心經》拍得善款29888元新幣折合人民幣15萬元;2014年8月19日在華商書院無錫校友會“財富領袖,幸福人生”夏季論壇上一部《心經》葫蘆由溫一榴先生以4.5萬元拍得,并將其捐贈給了無錫公益學堂“了凡書院”。以上在國際、國內拍賣所得善款全部捐獻給了慈善公益事業。
3.葫蘆藝術品的加工流程已獲得發明專利,葫蘆藝術品上所刻文字、印章、圖案等已進行綜合匯編版權保護,商標“葫蘆子”、“天下第一葫蘆”、“葫蘆世家”、“三寶葫蘆”已注冊。
4.葫蘆子藝術作品集已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全球限量版郵票紀念冊,現全球僅余40冊。
5.為喜迎羊年新春,葫蘆子先生與其創意研發中心成員精選100個大亞腰葫蘆繪制100幅不同的生肖羊圖案,通過浮雕、線刻等手法,并配以詩詞、吉語、印章等創作了氣勢恢宏的《百羊賀歲送吉祥》葫蘆藝術作品,該作品現收藏于三寶葫蘆藝術館。
壽光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12月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藝文化傳承優秀獎。
2015年12月獲得“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5年12月,獲得由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組委會頒發的榮譽紀念證書。
2015年榮獲“壽光之星”稱號。
2016年1月榮獲“十二五”濰坊市工藝美術行業突出貢獻獎。
2017年3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9月被中共濰市委宣傳部授予第三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葫蘆藝術品的加工流程已獲得發明專利,葫蘆藝術品上所刻文字、印章、圖案等已進行綜合匯編版權保護,商標“葫蘆子”、“天下第一葫蘆”、“葫蘆世家”、“三寶葫蘆”已注冊。
葫蘆世家為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制作《和和·夢夢吉祥物》二十件,作為國禮贈送給圣馬力諾執政官及外國友人。
《大眾日報》評論是葫蘆世家把葫蘆文化推向世界平臺。
2015年9月16日至20日葫蘆世家的作品《五牛圖》代表山東省非遺參加米蘭世博會國際非遺展。
2016年5月創作的《2015年孔子祭文》在第八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人立陶琉”杯山東省工藝美術銀獎。
2016年6月3日,所創作的葫蘆雕刻作品《五子奪蓮》《門神》等四件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留校收藏。
2016年9月參加了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省工藝美術學院木版年畫培訓和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葫蘆文化大放異彩!葫蘆藝術品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收藏!
葫蘆子藝術作品集已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全球限量版郵票紀念冊。
黃財神
黃財神葫蘆燈
曼陀鈴
唐朝張說《錢本草皮》
五牛圖
康熙天下第一福
朱熹手書孝
至圣先師孔子行教像
龍天菩薩心經
2017-08-18 壽光文化
8月18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非遺研培基地葫蘆雕刻工作站授牌暨東方葫蘆文化研究會揭牌儀式在壽光市葫蘆世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舉行,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董占軍、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傳東、繼續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任仲全,壽光市政協副主席劉建安、文廣新局局長燕黎明等出席授牌儀式。
根據文化部、教育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7)”通知要求:“鼓勵高校到學員所在地設立非遺研究或傳統工藝工作站、教學基地、實訓基地和培訓基地”,以及《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實施意見》(魯工美院字〔2017〕64號)等文件精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非遺研培基地特選取部分參加非遺培訓的優秀學員的工作室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為振興中國傳統工藝探索和積累經驗,提供示范案例,以此建立大學與社區的長期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在傳統工藝傳承與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提升工藝美術學院的辦學特色和發展水平。
據了解,葫蘆世家三寶葫蘆藝術館占地六千多平方,技術團隊十人,孫希洲團隊曾代表山東省參加2015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山東活動周;隨山東省文化廳參加“文化中國走進東盟”等活動。2016年11月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倡導發起了文化部教育部非遺傳承人群葫蘆雕刻培訓班,積極推動了中國葫蘆文化的發展推廣,由此獲得了山工藝的嘉獎,葫蘆雕刻工作站得以落戶壽光葫蘆世家。
授牌儀式上,壽光葫蘆世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孫希洲首先介紹了公司情況,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傳東介紹了學校非遺培訓工作的可喜成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董占軍、壽光市政協副主席劉建安、文廣新局局長燕黎明先后發言,對非遺培訓基地工作站的建立給予充分肯定,大家就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葫蘆雕刻藝術與產業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隨后,王傳東、孫希洲代表雙方簽署了“合作建設工作站協議書”;嘉賓為非遺研培基地葫蘆雕刻工作站和東方葫蘆文化研究會揭牌。
木版年畫放異彩,葫蘆世家助非遺
2016-09-24
為迎接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濟南召開,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壽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葫蘆世家三寶葫蘆藝術館館長孫希洲響應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號召,作為文化部非遺培訓木版年畫在山工藝的結業成果展,孫老師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杭州G20峰會帶領第一夫人們參觀中國美院、邀請來賓們書寫我們中國漢字“和”的啟發,創作出葫蘆文化和木版年畫相結合的木版印制圖案-頭頂祥云的寶葫蘆里用大篆古體書寫的“和”字。
孫希洲解釋:“和”字代表和平,和諧,是我們對世界的美好愿望。當時彭麗媛書寫的是行書的和字,我突然有奇想,何不把金文的在大篆古體和字刻在木版上,印出來,這也是木版年畫的創意衍生。習總書記提出要創新性發展,我們是做葫蘆的,不可以失去了根本,以葫蘆世家商標的外形吉祥葫蘆為背景輪廓,上刻陽文大篆和字,加蓋和平,和諧啟首章,和字上方加蓋和而不同主印,和為貴,并賦上自己創作的詩詞“天地相和萬物生,和諧和平臻大同。以和為貴禮之用,和面不同大國風?!痹娫~融合了道家儒家中國本土文化的精髓,展現了我中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崇尚和平包容,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風。
借用葫蘆的吉祥圖樣,葫蘆上下兩個球體,呈S型,為中國道教太極之意,符合中華民族之先天思維,圓為和諧之象征,空為包容之借鑒,其中間纖細腰身以奢侈為戒,以謙虛為根本。其之不沉,為不屈不撓之證據,精神力為第一心得。葫蘆的種種美德,恰恰印證了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又加無上尊貴之和字而成之版畫設計,上和天意,下順民心,和順和順,只有和才有順,順風順水,天人合一,一帆風順,天順人和,政通人和,和和美美,美人之美,美意延年,年高為壽,壽比南山,山東大美,美在濟南會展。
孫希洲老師的創意又經山工藝王傳東院長提議把和和美美,鸞鳳和鳴,和氣致祥,一團氣和,正通人和,天地人和,中和且平,惠風和暢,和氣生財等等與和字有關的近二十個吉祥成語加蓋在葫蘆輪廓里,遠看就是一個紅葫蘆,喜氣滿堂。在整幅版畫設計的二十個印章里,和氣生財做成內圓外方的銅錢印章,印制在吉祥葫蘆的最下方,寓意為錢財乃身外之物,不要把錢財看得太重。
葫蘆世家成員-三寶葫蘆藝術館的藝術總監袁英杰老師在一米長,六十寬的木版上雕刻了近半月時間,最后在21日非遺展開幕前將木板趕制出來。非遺博覽會開展當天,領導及觀眾來賓就把山工藝的成果展攤位擠得水泄不通。當日送出去的和字版畫多達幾百張,邊印邊發,人們搶下宣紙,自動排隊等候印制,得到的喜氣洋洋,沒得到的依然排隊等候。孫老師和他的團隊一起邊印刷,邊向觀眾傳播文化,葫蘆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觀眾特別對金文大篆的古體和字感興趣,三寶葫蘆藝術館向大家解釋說其本意為音聲相和,笙管笛簘,鐘馨和鳴,共同演奏一曲和諧和平的美樂章。
孫希洲的葫蘆文化與中國和文化相結合的新式木版年畫的創作既是對杭州G20峰會盛事歌頌,又是對中國非遺展的一點貢獻。此次展會盛況空前,中國非遺展也將永久定居在山東濟南,是對我們山東齊魯大地的厚重文化的肯定,我們的泰山文化,黃河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客山東歡迎五湖四海的朋友,齊聚濟南,把我們的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發揚保護傳承下去,華夏民族屹立世界東方,中華民族復興,空前盛世,萬國來朝指日可待。
小葫蘆大乾坤 壽光葫蘆雕刻首秀米蘭世博會
2015-09-13 09:01:00來源:大眾網作者:邢玉軍 李元超
文/圖
大眾網記者 邢玉軍 李元超
孫希洲為米蘭世博會創作的作品
孫希洲為米蘭世博會專門創作的雕刻葫蘆《五牛圖》
孫希洲在創作葫蘆雕刻
孫希洲葫蘆雕刻作品
在中國館展陳的第一篇章“天”展區,數十個圍繞中國夢、天人合一、中國館吉祥物創作的葫蘆雕刻藝術品錯落分布在“麥浪”上,瘦勁挺拔的篆書、遒勁剛毅的中國印和農業主題的淺浮雕,營造出濃厚的中國風韻。這些雕刻著中國名片的“寶葫蘆”,渡海越山,從山東壽光走上了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的展臺。日前,大眾網記者專訪了主創者、葫蘆雕刻非遺傳承人孫希洲,探尋小葫蘆里的大千世界。
葫蘆雕刻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第一次在世博會平臺以展品和國禮的形式向世界集中呈現。參展的葫蘆都是純手工雕刻上色,工序繁復,寓意深刻。葫蘆上的詩文由孫希洲以其自創的金石體雕刻技法雕刻完成,一筆一畫發乎情,一詞一句皆寫意。
葫蘆是一種常見的植物,在植物學上屬于葫蘆科,在我國葫蘆的種植已有七八千年的歷史,在浙江佘姚母渡遺址發現七千年的葫蘆及種子?!对娊洝ご笱拧酚涊d:“錦錦瓜瓞,民之初生”,意思說人類出自葫蘆。中國先祖認為人的一生都蘊涵在“三壺”之中,“破壺”(人從瓜出)、“懸壺”(醫藥濟民)、“壺天”(魂歸壺天),這“壺”都是指葫蘆。
葫蘆,音近“福祿”,同時,葫蘆里面長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母體、生命之源,有子孫萬代、多子多福的含義,因而人們通常把它當作吉祥物,叫做“吉祥葫蘆”。
山東是中國葫蘆的發祥地之一,民間大規??汤L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早先民間以瓢當碗過日子,用葫蘆做油壺酒器更是普遍。后來葫蘆天然的外形披上了一層美麗的外衣,描金繪彩的葫蘆得到了人們的喜愛。
孫希洲是葫蘆雕刻的非遺傳承人,他號葫蘆子,現為葫蘆世家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名譽董事長。在他的三寶葫蘆博物館內,陳列著成千上萬個造型各異的雕刻葫蘆?!昂J雖小藏天下”,每一個葫蘆都有不同的造型,每個葫蘆都是純手工雕刻,真正的獨一無二。
據孫希洲介紹,雕刻葫蘆的“刀法”輕于金石,重于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與筆雕相同。點、挑、劃、拉、刺、勾……輕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氣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在創作中,孫希洲注重從選“胚”開始,品相端正、光滑無斑或有異形的葫蘆成為他的首選材料。然后經刮皮、醋洗、暴曬等多道工序后,才能精心雕刻繪制、著色成品。
孫希洲說,“雕刻葫蘆是個非常費眼睛的活,一開始學,稍不留神就會劃破手,要求眼、心、手高度專一?!?/p>
“刻出來的葫蘆,藏起來的歷史”,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李鐵映曾如此評價雕刻葫蘆。無論是雕刻的詩詞書畫,還是山水花鳥,全在乎葫蘆創作者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孫希洲作品中,首創了集佛、道、儒文化于一體的純手工技法,在葫蘆上雕刻文字、印章、圖案,突出葫蘆的形態美、質色美、藝術美。
在三寶葫蘆博物館,作品題材、造型、工藝等方面既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又兼顧創新,傳播了新時代的精神,藝術意味突出、造型準確、神韻感強、美觀流暢、極具個性。孫希洲創作的《百羊賀歲》,在100個造型各異的葫蘆上,用針一樣的微刀把不同形態的羊刻畫得形象活潑、栩栩如生,而且畫面層次分明,結構嚴謹,繁縟細密。
在孫希洲看來,葫蘆的宗旨意在不拘泥于小節。其圓之形狀為和平之象征,和為第一心得;其中間之纖細腰身,意為以奢侈為戒,以謙虛為根本;空為無欲之借鏡,不可為利而奔走;其之不沉,意為不屈不撓之證據,精神力為最重要。
在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山東周活動的展示中,孫希洲專門創作了雕刻葫蘆《五牛圖》。記者看到,畫中五牛,形象各異,姿態迥然,或俯首或昂頭,或行或駐,活靈活現,似乎觸手可及。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渾然天成;筆法練達流暢,線條富有彈性;刻畫精準且不失強烈的藝術表現力。
“我們中華民族的古代文明是農耕文明,作為六畜之首的牛,在農耕文明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牛在農耕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一直受到華夏先民的尊崇和頂禮膜拜,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睂O希洲解釋。
此外,圍繞世博會中國館吉祥物“和和”、“夢夢”及“中國夢”等主題,孫希洲也費盡心思創作了不少特色鮮明的葫蘆。
據了解,“葫蘆世家”作為葫蘆雕刻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單位,共為中國館提供了20余件大型葫蘆藝術品及300余件小型葫蘆藝術品。孫希洲告訴記者,除在“天”展區常展和參展山東活動周外,葫蘆藝術品還將應邀參加米蘭世博會國際非遺展暨中國當代非遺藝術精品展。返回大眾網首頁>>
葫蘆文化演繹中國精彩葫蘆世家綻放米蘭世博
2015-06-11 17:45:00
米蘭世博會聚焦農業、食品、糧食,中國館主題為“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通過“天地人和”四大展區展示中國悠久的農業文明、豐富的飲食文化和先進的科技成果。
在極具江南韻味油紙傘的映襯下,數十個圍繞“中國夢”、“天人合一”、“中國館吉祥物”創作的葫蘆雕刻藝術品錯落分布在中國館“天”展區的“麥浪”裝置上,率性自然的體征、瘦勁挺拔的篆書、遒勁剛毅的中國印和農業主題的淺浮雕,營造出濃厚的中國風韻。
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葫蘆雕刻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第一次在世博會平臺以展品和國禮的形式呈現給世界,以傳統民間工藝講述中國故事、演繹中國精彩。山東壽光葫蘆世家精選的葫蘆雕刻藝術品由葫蘆雕刻非遺傳承人孫希洲攜四名主創人員共同制作完成,純手工雕刻上色,工序繁復、耗時較長。葫蘆上的詩文由孫希洲先生以其自創的金石體雕刻技法雕刻完成。
為傳播葫蘆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世家作為葫蘆雕刻這一項非遺的傳承代表共為中國館提供了20余件大型葫蘆藝術品及300余件小型葫蘆藝術品。除在“天”展區常展之外,葫蘆藝術品也在中國館貴賓廳陳列。以國旗、國際展覽局、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年等主題創作的葫蘆藝術品則作為“國禮”贈送給國際組織和中外貴賓,精巧可愛的小葫蘆掛件則贈送給中國館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各國參觀者,受到大家的熱烈追捧。
9月16日至20日,中國館還將舉行山東活動周。屆時,葫蘆世家的作品還將作為山東活動周的指定紀念品贈送中外嘉賓。
2014-05-16 20:42 來源:壽光日報
壽光日報訊(記者 劉麗麗)“真是不虛此行,沒想到壽光的葫蘆藝術發展到了如此層面?!?月13日,文博會華夏葫蘆博物館精品展位前,來自泰安的葫蘆藝術愛好者孫建明,在“十八羅漢聽經”的葫蘆藝術品前凝神端詳著。作為文博會的亮點之一,華夏葫蘆精品展吸引了大量藝術家的目光。這些產品,都出葫蘆子孫希洲的團隊之手。
文博會上每個葫蘆背后都有一個故事
孫希洲,號葫蘆子,中國葫蘆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我市華夏葫蘆博物館館長。在本次文博會上,孫希洲和他的團隊帶來了幾百件葫蘆藝術精品。在葫蘆藝人們的眼里,這些葫蘆產品都是他們的珍寶。
這些品種有聊城手捻、美國鐵包金、廊坊東瓜、葫蘆島湯婆、新疆背水葫蘆、本地瓢葫蘆等。高度從近2米到1.6厘米不等,千姿百態。葫蘆上,有的刻有朱子家訓,有的是詩詞,有的是傳統圖畫。孫希洲一再強調,他們雕刻的葫蘆不同之處是,不以圖畫見長,而以文字見長。一般的葫蘆雕刻,重在圖畫,孫希洲團隊的葫蘆雕刻,以文字,書法藝術見長。每個葫蘆身上都雕刻有詩書畫印,通過葫蘆宣傳國學思想,宣揚儒釋道,讓更多人通過文字領略葫蘆文化的魅力。
孫希洲說,每個葫蘆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葫蘆具有唯一性,他們的團隊可以根據個人的品味、情趣、愛好等,為人們量身定做葫蘆?!斑@是我們為一個叫秦長領企業家制作的葫蘆,我們根據他個人的品性和愛好,制作了詩歌,‘厚德載物聚葫蘆,吉祥寶物贈長嶺’,這是我們的私人定制?!?據了解,經過處理后的葫蘆,能保存幾百年?,F在華夏葫蘆博物館內保存時間最長的葫蘆已有60多年。
文化內涵是藝術家們最推崇的
在壽光,葫蘆藝術家們一直推崇的是他的文化內涵?!澳憧催@件作品,它們在講述自己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到長成一只美麗的葫蘆、再變成一件精美的葫蘆雕刻工藝品的生命歷史?!痹趧⑾V扪劾?,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生命的。
葫蘆雕刻對技藝的要求非常高。一件葫蘆工藝品的完成,至少需要以下幾步:首先是選形,選擇好合適的葫蘆形狀;其次是構圖和雕刻,再就是作印,最后是編輯文字。詩書畫印一樣都不能少。僅從雕刻而言,就有陽雕、陰雕、透雕等多種雕法。雕刻刀法又有直刀、平刀、側刀、順刀、逆刀、挑刀、切刀等。并且,葫蘆雕刻幾乎所有的工藝都是在弧面上完成,難度很高。
數十年來,孫希洲和他的團隊不斷研習,技藝也不斷提高。制作完成了一件件形體碩大或者形體微小的葫蘆藝術。
為菜博會作“三頌”,推廣葫蘆藝術
為推廣葫蘆藝術,助力菜博會、文博會,孫希洲和他的朋友張金洋先生一起,創作了“三頌”,即《壽光頌》、《倉頡頌》和《農圣頌》,雕刻于葫蘆上,以此來歌頌我們美麗的壽光不僅是蔬菜之鄉,更是文化之都。
三頌的靈感,就來自于菜博會?!拔覀冊姇鴮糜芯湓捊小髟娙绶牌ā?,就是說靈感來的時候擋也擋不住,沒有靈感的時候想寫也寫不出來,和放一個道理。這話去不雅,但很能表達我們寫作時的心情?!睂O希洲說,《壽光頌》是自己依托綠洲詩社張金洋的《大美壽光》為藍本創作,《倉頡頌》和《農圣頌》為張金洋先生創作。其中,壽光頌就是三十七句八言,600多個字,這么多字的八言,在詩歌屆屬于較高難度。孫希洲把他們雕刻在葫蘆上,表達了他對葫蘆藝術獨到的建議:以文字見長。
采訪結束時,劉希洲道出了自己喜愛葫蘆并執著培育、種植葫蘆的緣由:那就是傳承和弘揚葫蘆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民族文化中具有獨特地位的葫蘆文化。他如數家珍地介紹說,因為葫蘆愛生長,能蔓延,多果實,這一特色,恰恰與人們多子多福、福祿綿長等愿望相吻合。人們借物抒情,產生了對葫蘆的鐘愛和崇拜,從而也衍生出許多相應的神話和吉祥福瑞故事,代代相傳,葫蘆就成了人們心目中增壽、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孫的吉祥物。 小葫蘆也要走產業化路子 “葫蘆雕刻既是一門技藝,更是一門文化藝術?!蔽沂欣虾J藝人侯澄泉說,我市當前有很多葫蘆藝術愛好者,他認為,任何一種產品要做強,都應走產業化路。 “一個白葫蘆是農產品,也就賣個10來塊錢,但是在上面烙刻上水滸傳、金陵十二釵等圖案或是串上中國結后,就能賣到上百元,上千甚至上萬元,核心就在于經過烙畫、雕刻等多種工藝后的葫蘆,能夠更好地體現中國的文化元素?!焙畛稳f。 記者了解到,我市的蘆藝人和藝術家們為了推廣葫蘆藝術,已經試點從葫蘆種植到葫蘆制作一體化運作,發展葫蘆產業。但畢竟基地有限,我市葫蘆藝術家所用的葫蘆還需要大量到河北、聊城、遼寧等地“淘金”。
侯澄泉等葫蘆藝術家們介紹,遠的不說,但說山東的聊城堂邑鎮葫蘆產業就做得非常強。邑鎮建設了葫蘆加工基地、葫蘆展銷中心,成功舉辦了兩屆葫蘆文化藝術節,并進行葫蘆工藝大賽、中華葫蘆展銷交易會、中華葫蘆文化產業高端論壇等活動,葫蘆推向世界。
其實,我也著搞個葫蘆評比,但考慮到時間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沒有付諸實施?!睂O希洲說,把葫蘆文化發展推廣,是他一直堅持的目標。
2017.12.23來自孫大師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