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9 歲
技術職稱:館員(中級)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仿古銅及銅印
從藝年限:30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博物館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6259
李瑜,男,1973年生,大專學歷,助理館員,工作于濰坊市博物館,從事仿古銅研究制作20多年,具有較高制作技藝,現為濰坊市級非遺項目濰坊銅印鑄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幼受父親言傳身教影響,酷愛美術,經美術造型訓練,參加工作后,接觸文物青銅器,迷戀其中不能自拔,尋師訪友,掌握青銅器制作工藝。20多年來 創作了新世紀寶鼎(高2100cm),誠信方鼎(高2100cm),和諧方鼎,盛鼎,商方尊,鳳紋爵,鳳紋觶,獬豸(長2000cm),馬踏飛燕及風箏金鑰匙等百件作品。
為各地文博單位復制仿制各類青銅器展品近300件,邁跨商晚期至漢各朝各代。受到省文化廳領導好評及肯定。與全國各地專業人員或名家名師研究交流,挖掘傳統,結合現代,使兩種工藝技法互用,發表專業論文兩篇。
2019年7月濰坊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遺產項目濰坊銅印鑄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01年9月24日,山東商報刊《文物仿真獻禮國慶》。
2002年12月6日,山東齊魯晚報《還原歷史的仿古銅》。
2004年4月20日,濰坊日報刊李瑜作品。
2012年,《濰坊文博》刊論文《淺談青銅器的復制技術》。
濰坊作為中國四大仿古銅產地之一,老濰縣的仿古銅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揚名國內外的手工藝。仿古銅又名:銅仿古。是一種環保型化學工業仿鍍劑 Q/YS.114(胎順)用于紫銅,黃銅,青銅著上其他色彩,如仿古,著綠色等等,使用簡單方便,上色后的工件色澤鮮艷,產品無重金屬和毒害物質。銅仿古又可以稱作古銅綠、銅孔雀綠著色劑、古銅色。仿古銅發黑劑適用于黃銅、青銅、紫銅件、黃銅鍍層、青銅鍍層和鍍銅層的仿古銅處理。產品主要是仿制爵、鼎、盤、爐以及佛像、鳥獸和人物等。
讓歷史再現的仿古銅
相傳在清代道光年間,金石學家陳介祺在濰縣發現了一件精美的古代佛像,他非常喜歡,就花重金買了下來。后來,在市面上又出現了一件同樣的佛像,他就又買了下來。過了一段時間,市面上又出現了一件佛像,陳介祺就非常納悶,但他愛不釋手還是買下來了,他開始打聽這些佛像的出處。經過多方打聽,陳介祺得知是濰縣胥家莊的胥倫,生性聰敏,巧于手工制作,并擅長書畫,為了糊口,鑄造假漢印和佛像,冒充真品,仿制了這些古代佛像。陳介祺非常愛才,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把自己收藏的三代青銅器、六朝佛造像、印章等文物,與他共同研討,并給他仔細講解作品與時代的關系。經過名士指導,胥倫就開始有系統地仿制了。他采用拔蠟翻砂法仿制,制品惟妙惟肖,幾乎亂真。從此胥倫名揚四方,成為濰坊仿古銅的創始人。因其技藝精湛,晚年赴京為國子祭酒王懿榮等鑄印,很受器重。此后的濰坊藝人多據《西清古鑒》圖錄仿造,采用組裝法,分鑄焊接。此后,仿古銅器在濰坊廣為傳播,到目前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仿古銅的歷史價值
在濰坊市博物館,記者找到29歲的李瑜,他搞仿古銅已經有10年了,目前仿制和復制過40多種銅器。
從和泥開始學習制作仿古銅的李瑜說,仿古銅工藝涉及到繪畫、雕塑、鑄造等相關藝術。仿古銅技術有兩種:仿制和復制。仿制要求是比較簡單的,復制要求更高,原件上有什么特征,復制品上也要有什么特征,哪怕是一個斑點也要一模一樣,讓一般觀眾看見就認為是原件。復制的銅器多用于博物館展覽,因為博物館多把珍品銅器收藏起來,而把復制品擺出來展覽。
李瑜說,青銅器是中國古代的雕塑,由于我們目前眼睛看得見的歷史已經越來越少了,作為藝術品和歷史載體的仿古銅必將廣受人們歡迎。但是由于以前用翻砂法鑄造,做一個現成的模具,打上砂,注上銅水,一個模具可生產若干器具,但是不能整體出型,各種小配件還需要焊接上,而且成品形象比較呆板?,F在,制作仿古銅是采用老工藝和現代工業技術結合,圖紋凹凸感強,一次完成。濰坊已成為全國重點仿古銅器產地,是與北京、蘇州、西安并稱的四大**之一。
現在制作一件仿古銅大體需要經過5個步驟。先用泥塑出一個青銅器具來,然后把它做成蠟的,再用耐火材料把蠟的模型包起來,經過加熱蠟就化了,形成中空模殼,倒進銅水,半成品銅件就出來了,再經過清砂,打磨,把銅件表面的粗糙東西打去,然后用不同的化學藥水和銅件起反應,生成銅銹,因為仿古銅是藝術品,做起來很復雜,光銹色一項就需要幾種化學藥水上幾遍。這樣,一件完整的仿古銅器就從歷史的塵埃中被藝人們“呼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