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民間傳承人 省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紅木嵌銀及木雕,紅木嵌銀漆器
從藝年限: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鳶都嵌銀廠 設計師及生產總監(原濰坊嵌銀廠退休)
所屬地區:坊子區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7287
陳增,男,漢族,1945年7月--2017年,享年72歲。濰城人,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濰坊嵌銀漆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自濰坊嵌銀廠退休后,現工作于濰坊鳶都嵌銀廠擔任設計師及生產總監。
1966年15歲開始在濰坊嵌銀廠工作,在世從藝51年,利用生產性保護,將紅木嵌銀這一具有濰坊特色的手工藝傳承并發揚廣大。多次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涵元殿、江澤民總書記辦公室等制作配套嵌銀漆器產品。2012年作為嵌銀漆器唯一代表應邀參加中國非遺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2012年參加中國工藝美術雙年大展,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作為濰坊鳶都嵌銀廠的首席設計師,他設計的紅木雕刻配套辦公系列已被中央警備局采用,并獲得中辦頒發的榮譽證書。陳增也是目前濰坊市位數不多具備申報嵌銀漆器“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嵌銀髹漆技藝是中國漆器工藝的重要門類之一?!扒躲y”就是在器物上鑲嵌銀飾,將金、銀等材料錘拔成細絲,在器物上嵌出花鳥、山水、人物、書法等裝飾內容;“髹漆”是將嵌入器物的金屬絲砸實后,刷制數遍生漆,最后將表面打磨推光,呈現出流光溢彩、典雅古樸的風格。
濰坊嵌銀髹漆技藝流傳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以名貴紅木、天然漆和金銀絲為主要原料,在紅木器具精工雕刻基礎上、鑲嵌金銀絲而形成作品,此獨特手工技藝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濰坊嵌銀漆器需要經過精細的制作工藝流程:首先是胚胎制作,選擇貴重的紅木,經過鋸、刨、開榫、下卯、雕刻制成各種器具,然后貼上設計圖案,用刀或鏟刻出各類造型,接著用小刀按紋樣刻畫出細槽,將金絲或銀絲鑲嵌在細槽里,用小錘砸緊砸實。再對已雕刻和嵌絲的制品進行反復打磨,之后對器具上色上灰,涂以七遍大漆,把金銀絲上的漆色除去,使鑲嵌到木器里的金銀圖飾顯出古有的本色。
濰坊嵌銀漆器技藝將傳統的雕刻、嵌銀、木工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其中嵌銀藝術采用中國畫的白描形式,所勾勒出的山水、鳥獸、花卉、人物灑脫簡練,明快飄逸,在栗紅、深褐的底色和光亮如鏡的大漆襯托下,更凸顯金絲銀絲流光溢彩的裝飾效果,整個器具更顯珍重高貴,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因其原料為紅木,異常堅固,不易變形,上漆工藝講究,不易褪色,收藏價值極高。
2011年11月山東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濰坊嵌銀漆器代表性傳承人。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2012年作為嵌銀漆器唯一代表應邀參加中國非遺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
2012年參加中國工藝美術雙年大展,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2013.4.24
《中華寶鼎》
《紫檀木嵌銀宮扇》 高63cm 底座30cm扇寬27cm 圖案為“百子鬧春”和“八仙過?!?/span>
參加2012中國非遺成果大展并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網上標價2.6萬元
紅木嵌銀孔子看盤
紅木嵌銀筆筒
鼎 筆架 陳列古玩架
鼎是青銅器的最重要青銅器物種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貯肉類的器具。三代及秦漢延續兩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
筆架亦稱筆格,為擱筆的文房用具。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南北朝時就已有筆架的記載,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
室內陳列古玩珍寶的多層木架。是類似書架式的木器。每層形狀不規則,前后均敞開,無板壁封擋,便于從各個位置觀賞架上放置的器物。
濰坊文展會上將現嵌銀紫檀木宮扇
2012-04-07 11:09:01 來源:濰坊晚報
即將亮相文展會的紫檀木嵌銀宮扇
每年的文展會上都會有濰坊特色紅木嵌銀工藝品和古典家具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2012年4月6日,記者探訪連續參加四屆文展會的濰坊鳶都嵌銀廠得知,今年文展會上,紫檀木嵌銀宮扇、大型立式嵌銀如意、嵌金銀絲的文具八件套和座屏“泰岱旭日”等設計新穎的紅木嵌銀新品將與市民見面。
鳶都嵌銀廠工人們正為參展作品忙碌
6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位于濰坊坊子區濰萊高速立交橋北的濰坊鳶都嵌銀廠。聽說記者要了解參展工藝品的情況,廠長孫凱立即帶記者向車間走去。在通往車間的路上,隨處可見擺放整齊的紅木原材料。孫凱說:“這都是剛剛采購的紅木原料。要經過一段時期的暴曬以后把表皮去掉,中間的芯才是制作紅木制品的原料?!?/p>
一進車間,嘈雜的敲打聲和打磨聲隨之傳來,磨碎的紅木屑和廢料隨處可見。越過打磨車間和雕刻車間,記者來到了嵌銀車間,這里的工人們都在各自忙碌著。廠里手藝最好的女技師周志正在對一個紅木筆筒進行嵌銀工作。只見細若發絲的銀絲和金絲在她的牽引和敲打下,很快就牢牢地固定在了雕刻圖案里,純熟的工藝讓人贊嘆。孫凱介紹說,周志是在制作“文具八件套”之一的筆筒,上面的圖案是仿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花紋,十分復雜細密。該成品將在本屆文展會上亮相。
在另一張操作臺前,記者看到一位女技師正在一張尺寸較大的木板上嵌金絲和銀絲,畫面是生長在險峰的幾棵青松迎著太陽努力地生長。孫凱說:“這也是即將參展的一件作品,是一個高1.7米、寬1.1米的座屏,名叫‘泰岱旭日’。它使用的材料是緬甸花梨木,光嵌銀就要六七天,預計18號之前完工,不耽誤19號參展。因為泰山是山東的象征,所以我們設計制作這個座屏的目的就是向外地人展示山東博大的文化底蘊?!?/p>
海南黃花梨工藝品將亮相本屆文展會
走出車間,孫凱又帶記者來到成品展廳。一進展廳,一陣木材的香氣撲鼻而來,只見展廳里擺放了各式各樣的紅木制品,有浮雕座屏、雕花家具、嵌銀看盤、嵌銀宮扇、嵌銀文房用品以及首飾盒等,真是琳瑯滿目。
在一座立式的大型嵌銀如意前,孫凱介紹道:“這座如意高1.06米,在設計方面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是立式的,方便擺放。它的嵌銀圖案是前程似錦,是即將參展作品之一?!?/p>
隨后,孫凱拿起一把帶有扇座的宮扇介紹道:“這把宮扇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在紫檀木上嵌銀。我們通常見的紅木嵌銀宮扇材質都是花梨木,因為花梨木軟硬適中,特別適合做嵌銀制品。而紫檀木木質較硬,不容易雕刻嵌銀,但是我們克服了這個難題?!睂O凱說,宮扇四周為鏤空雕花,還有部分白色象牙雕花裝飾,宮扇主體兩面都有嵌銀圖案,一面是百子鬧春,另一面是福祿壽,象征著吉祥如意。這件作品需要制作大約一個月才能出廠,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聊起還有哪些珍貴展品將亮相文展會,孫凱又帶領記者來到了他的辦公室,拿出兩件由海南黃花梨制作的工藝品,一件是“李白品茶”筆筒,另一件是一尊彌勒佛擺件。孫凱說:“天然的海南黃花梨已很少了,制作這兩件作品的木材都是我們早年到海南當地農民那里,買的他們從舊房子上拆下來的檁條,這些樹都是長了好幾百年的。因為稀少珍貴,所以也打算帶到展會上去展覽?!?/p>
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源于技師心靈手巧
一個好的設計必然是來源于心靈手巧的設計師,在濰坊鳶都嵌銀廠看到的這些新穎獨特的紅木工藝品也不例外,它們都由廠里資格最老、經驗最豐富的老師傅陳增設計完成。2011年10月,67歲的陳增拿到了“省級非遺項目濰坊嵌銀漆器代表性傳承人”證書。2012年2月5日至15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上,陳增現場展示了紅木嵌銀這門古老的手工藝。在這次展會上,陳增制作的紫檀木嵌銀宮扇和嵌銀絲博古文具榮幸地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目前,這位老師傅正在醞釀新的設計。
孫凱告訴記者,不只是老師傅陳增,他們的年輕女技師周志也是手藝了得。周志曾經于2011年10月,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的邀請去澳門,參加在當地世界遺產盧家大屋舉行的民間藝術展演,并現場展示了嵌銀工藝,吸引了無數參觀者駐足圍觀,她帶去的嵌銀工藝品也很快被搶購一空。
保護非遺手藝,利用生產性保護,將紅木嵌銀這門古老的、具有濰坊特色的手工藝傳承并發揚光大,制作出更多的紅木嵌銀工藝新產品,讓更多人愛上這種精美的工藝品,并由此記住濰坊這個美麗的城市,這是濰坊鳶都嵌銀廠的宗旨,相信這些特色展品必將在本屆文展會上閃現耀眼的光芒。(孫錦)
濰坊嵌銀工藝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來源:濰坊新聞網
濰坊新聞網3月1日訊
近日,由國家文化部等13部委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在北京舉行,展會總結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和做法,展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成果。作為濰坊嵌銀技藝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濰坊鳶都嵌銀廠生產總監陳增應邀參加展會。展會上,陳增制作的紫檀木嵌銀宮扇和嵌銀絲博古文具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據了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以41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為主,從全國精心選取了188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的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類項目參加展覽,邀請了170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場展示精湛技藝,展出的珍貴實物近2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