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52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從藝品類:面塑
從藝年限:35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墨丹畫廊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郎志祥
徒弟:2
瀏覽次數:10796
王美,1970年出生于山東濰坊諸城,北京“面人郞”第三代傳人?,F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市兩級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華商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現在面塑作坊已遷入濰坊市十笏園文化城內。
自幼天資聰穎,愛家族熏陶喜愛面塑藝術,跟隨姑父郎志祥(北京“面人郎”郎紹安的長子)學習面塑,得以真傳。從事面塑藝術近三十年,在繼承與發展傳統面塑工藝的同時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獨特配制的面塑秘方,解決了傳統面塑不易長久保存、變色、開裂的難題。作品以歷史人物、神話、戲曲故事為主,面塑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在傳承發展方面,曾多次走進高校,教授傳統面塑制作技藝。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和榮譽30余項,多家新聞媒體和電視臺采訪報道,并隨中國文化藝術團到韓國釜山做文化交流,受到國外友人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譽,釜山電視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報道。
1992年作品獲首屆農民藝術節一等獎;
2005年在濰坊市工藝美術設計大賽獲優秀設計獎;
2009年獲第二屆文展會銀獎;
2011年4月作品獲第四屆文展會金獎;
2011年9月在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山東民俗文化博覽會獲金獎;
2012年9月獲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間民俗藝術展演最佳作品獎;
2012年10月《穆桂英》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榮獲“宜景宜人杯”山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3年4月在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銀兩個獎項;
2013年5月被濰坊商業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被濰坊醫學院聘為校外指導老師。
2013年被中國文聯評為中國“最愛歡迎的民間藝術家”。
2013年10月獲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全新獎金獎;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領軍人物”稱號?! ?/p>
2014年第三屆中國大連文博會獲銀獎;
2014年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2015年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評為“中國十佳民間藝人”;
2016年1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6年“好客山東”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評展獲銅獎。
2016年6月面塑《放風箏》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2012年12月被濰坊市經信委、濰坊市輕工企業聯社、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被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榮譽稱號。
2013年5月被濰坊商業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被濰坊醫學院聘為校外指導老師。
2013年8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3年10月杭州第五屆中國民間藝人節被中國文聯評為“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
2014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領軍人物”稱號。
2014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評為“中國十佳民間藝人”。
2016年1月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6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拔尖人才”稱號。
2018年5月在2018年全市工美非遺文化系列活動中,被市輕工行辦、濰坊傳媒網、濰坊工藝美術協會評為“非遺濰坊·經典工美”實用人才。
2019年5月被濰坊市總工會授予“濰坊金牌工匠”(全市10名)。
濰坊工藝美術協會理事、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華商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
1992年《寶黛讀西廂》在首屆農民藝術節獲一等獎,北京日報作了報道。
2002年齊魯晚報、濰坊晚報對其作品作了整版報導。
2004年3月隨中國文化藝術團到韓國釜山做文化交流,受到國外友人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譽,釜山電視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報道。
2005年首屆濰坊工藝美術設計大獎賽獲優秀設計獎。
2006年4月風箏會期間在風箏博物館,江澤民等國家領導人觀看了其面塑表演,并給予一致好評。
2006年7月應邀到韓國漢城做文化交流,漢城電視臺、濰坊電視臺做了全程跟蹤報導。
2006年10月濰坊電視臺直播濰坊欄目對王美及其作品做了專題報導。
2008年《濰坊日報》對其作品做了專題報導。
2009年《穆桂英》獲中國第二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民間藝術展銀獎。
2011年4月《嫦娥奔月》獲中國(濰坊)第四屆文展會民間藝術展金獎。
2011年9月《穆桂英》獲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民俗文化博覽交易會金獎。
2012年4月《穆桂英》評為中國(濰坊)第五屆文展會“觀眾最喜愛的民間藝術精品”。
2012年9月《麻姑獻壽》獲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間民俗藝術展演最佳作品獎。
2012年10月《穆桂英》獲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金獎。
2013年1月濰坊電視臺直播濰坊欄目做了專題報道。
2013年4月第六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節面塑作品《穆桂英》、《楊貴妃》分獲金獎和銀獎。
2013年10月獲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全新獎金獎。
2014年1月濰坊電視臺圖文頻道做了專題報道。
2014年第三屆中國大連文博會獲銀獎。
2014年第六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榮獲金獎。
2015年4月面塑作品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好客山東”全國桃文化旅游商品評展獲銅獎。
2016年4月面塑《風箏情》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中榮獲金獎。
2016年6月面塑《放風箏》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2017年4月創作的面塑《放風箏》作品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8年10月榮獲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泥面塑大賽第二名。
永結同心 尋梅
天女散花 貴妃
獻壽圖 白蛇傳
穆桂英 觀音
面塑欣賞
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作品2013.4.14
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作品2013.4.14
捏世間萬物 塑古今英豪 面塑藝人—王美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9-05-17 09:24:37
(記者 徐梅娟)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歷史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傭”和漢朝的“傀儡”,經過幾千年傳承和經營,面塑藝術已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瑰寶,其文化源遠流長。
5月9日,記者來到王美面塑工作室,一進門一張工作桌,幾把簡單的塑料刀,幾塊色彩斑斕的面團便映入眼簾,王美作為“面人郎”第三代傳人,1970年出生在諸城市,自幼受家族影響接觸到面塑技藝,17歲便跟隨姑父郎志祥(郎紹安的長子)去北京進一步學習,她通過揉、搓、捏、切等嫻熟的技法,普通的面團在面塑藝人王美靈巧的雙手中便轉眼變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王美在繼承與發展傳統面塑工藝的同時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她歷年來獲得獎項和榮譽不斷,國家級獎6項、省級獎13項、市級獎18項。
獨創面塑秘方 形神具備皆“生魂”
從事面塑藝術三十余載,王美一直致力于面塑的創新工作,她首創群組與單個人物、配景自由組合的制作方法,使作品既可局部展示又可多件作品自由組合成大型活動場景,并且在傳統面塑制作技法的基礎上,還獨創了搓刮技法,以此技法制出的花草、衣邊、綠地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傳統面塑本身最大的弊端就是不易長期保存,變色、開裂情況更是屢見不鮮,王美的作品大多以歷史人物、神話、戲曲故事為背景,一旦面塑本身發生變化便十分可惜,就此王美在繼承和發展傳統面塑工藝時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配制的面塑秘方,成功解決了傳統面塑不宜長期保存、變色、開裂的難題?!懊嫠芗妓嚤旧硇枰幸欢ǖ拿佬g功底,在色彩搭配上更要下足功夫,一個面塑人物的誕生需要大約10天時間,在這十天內我必須時刻關注并不斷完善,最后裝盒,這才敢把作品放心的交到他人手里,畢竟這一保存就是好幾十年,不敢有任何疏忽的?!蓖趺缹τ浾哒f。
對于一個沒有美術功底的人來說,王美付出了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努力,從起初的每天重復練習人物身體部位,不懂就自己翻書查閱,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穿街走巷走過無數家圖書館,翻遍了美術、歷史等各類書籍,只為做出一個完美的作品,到現在自己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還給每一件作品賦予了“靈魂”,此番經歷實屬不易?!吧洗挝易隽艘粋€人物給我姑母看,她看到后說我的作品發生了變化,還不斷念叨以前也沒這么教過你??!”王美笑著對記者說。
傳承面塑技藝 指尖藝術常駐人間
王美為了更好的傳承面塑技藝,數次應邀隨中國文化藝術代表團到韓國釜山、首爾做文化交流與講座,并到全國各大城市巡回展演,受到了國外友人的歡迎和高度贊譽。后來接觸到教育領域,與各大、中、小學聯合辦學。并被聘為山東工業技師學院、濰坊商??妥淌?;同時還擔任青島市實驗小學,濰坊醫學院,新華中學,濰城實驗小學等近十所學校的面塑指導老師,為面塑藝術走進校園首開先河。
記者細心的發現做面塑的面團用塑料布鋪蓋,并在上面鋪了一條濕毛巾,王美從塑料布下拿出面團對記者說:“濕毛巾是我用來防止面團開裂的,這能達到一定的保濕效果,在制作之前我還會涂上手油增加面團潤滑度?!闭f著她又找出工具盒,“這是我姑父30年前留下做面塑的工具,我一直保存著不舍得丟掉?!庇浾甙l現,以前的工具是剪刀、小刀等,都有著鋒利的刀刃,而現在的工具都是有機玻璃制作而成,有著尖銳的尖子,都是容易受傷的工具,“我們做這一行時間久了難免會有傷害,自己多加注意就好了,想要收獲總是要有付出的?!蓖趺勒f。
記者在工作室看見有前來求教的學生,王美都會手把手悉心教導,學生們也聽得入神,場面十分溫馨?!懊嫠芩囆g在我心中是瑰寶,她適合熱愛面塑的孩子,只要孩子有興趣投入并堅持就一定會有收獲的。我的女兒也選擇了美術專業,對我的工作十分支持,我很欣慰?!蓖趺佬χ鴮τ浾哒f。
來源:濰坊文化產權交易中心 2019-04-19 19:28
王美,1970年生于山東濰坊諸城,北京“面人郎”(即郎紹安)第三代傳人、高級工藝美術師。自幼學習面塑技藝,從事面塑藝術三十余載。獨特配制的面塑秘方,解決了傳統面塑不宜長期保存、變色、開裂的難題。
在繼承與發展傳統面塑工藝的同時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榮獲中國十佳民間藝人、中國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省市兩級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面塑界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作品以歷史人物、神話、戲曲故事為主,面塑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曾榮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30余項。從事面塑藝術以來,一直致力于面塑的創新與傳承等工作,到全國各大城市巡回展演,數次應邀隨中國文藝術代表團到韓國釜山、首爾做文化交流與講座,受到國外友人的歡迎和高度贊譽。為了更好的傳承面塑技藝,與各大、中、小學聯合辦學。被聘為濰坊商??妥淌?,同時也擔任青島市實驗小學,濰坊醫學院,新華中學,濰城實驗小學等近十所學校的面塑指導老師,為面塑藝術走進校園首開先河。歷年來榮獲國家級獎7項、省級獎13項、市級獎18項。
匠人風采
1992年,北京市首屆農民藝術節獲一等獎。
2011年,第四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獲金獎。
2011年,中國第四屆文化藝術展獲金獎。
2012年,中國第五屆文化藝術展獲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精品。
2012年,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間民俗藝術展演獲“最佳作品獎?!?/p>
2012年,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p>
2013年,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獲“金獎”。
2013年,第五屆中國民間藝人節被評為“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
2014年4月,被授予濰坊工藝美術面塑界“領軍人物”榮譽稱號。
2014年,山東省民俗文化博覽會獲銀獎。
2014年10月,第六屆中國工藝品博覽會獲“金獎”。
2014年10月,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4年10月,中國大連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并獲“銀獎”。
2015年4月,好客山東全國桃文化節獲“銅獎”。
2015年4月,獲首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2015年10月,被授予“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稱號。.
2015年10月,被選拔為第三批“齊魯文化之星”。
2015年12月,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設計創新獎。.
2016年1月,被評為第二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2016年4月,獲第二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2016年6月,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銀獎。
2016年8月,獲第六屆中工美“鄉土獎”銀獎。
2016年9月,被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泥面塑大賽聘請為評委會委員。
2016年12月,被授予“濰坊市巾幗崗位標兵”。
2016年12月,被授予“濰坊市能工巧匠”。
2017年1月,被授予“濰坊市巾幗大師” 。
2017年4月,獲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金獎。
2018年10月,榮獲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泥面塑大賽第二名。
面塑作品《楊貴妃》
面塑作品《穆桂英》
面塑作品《麻姑獻壽》
貼民心、接地氣,濰城區新時代文明傳習工作蓬勃開展
發表時間:2018-08-03 來源:濰坊文明網
近日來,濰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新時代文明傳習中心建設試點工作要求,堅持高標準定位,精心組織,迅速行動,全區新時代文明傳習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有序高效推進,各基層新時代文明傳習所通過“消夏晚會”“爺爺奶奶一堂課”“消防安全傳習”“暑假公益課堂”“傳承面塑技藝”“我的家風家訓”等形式,將飽含正能量的精神食糧傳遞到基層,參與群眾達3000多人次,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7月24日上午九點,人民商城社區特別邀請了北京“面人郎”(即郎紹安)第三代傳人王美為大家帶來一堂精彩的面塑課堂,王老師曾榮獲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十佳民間藝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面塑界領軍人物等榮譽稱號。
課堂上,王老師用小小的黏土制作出各種各樣精美的花朵,運用捏、卷、貼等不同技法,向孩子展示面塑的魅力。不同于傳統面塑,王老師運用超輕黏土來替代傳統面泥,操作簡單方便,孩子易上手,容易獲得成就感。
↑這是王老師的面塑作品《天女散花》,太精美了
這次妙手生花之旅,孩子們不僅了解到了面塑的知識,也在制作花卉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動手的樂趣,更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帶來的無限魅力。
濰坊市巾幗大師王美:將面塑藝術發揚光大
來源:齊魯網 作者:李楊 2017-03-09 08:42:03
編者按:女人是不分季節綻放的花朵,清香淡雅,妖嬈多姿;女人是拼殺在職場上的鏗鏘玫瑰,巾幗不讓須眉;女人是乖巧的女兒、賢惠的妻子、慈愛的母親,是每一個家庭的核心靈魂。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山東廣播電視臺濰坊站特推出“靚麗半邊天,巾幗展風采”系列報道,展示各行業女性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弘揚時代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
齊魯網濰坊3月9日訊(記者 李楊)3月7日,濰坊市舉辦全市慶“三八”暨“巾幗心向黨·揚帆新征程”行動大會,王美等10人被評為“濰坊市巾幗大師”。作為北京面人郎的傳人,王美已從事面塑藝術研究長達30年?;仡欉@30年里的酸甜苦辣,王美覺得面塑藝術可以將世間萬物惟妙惟肖地生動展現出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面塑藝術將更具生命力。
17歲開始學藝 藝術大師也曾迷茫過
30年前,王美剛剛17歲。她的姑父郎志祥將她從農村帶到北京學習面塑。在王美看來,當時姑父和家人可能就是想教給她一門謀生的手藝,但性格沉靜的王美卻一頭扎進了面人堆里無法自拔。在北京這2年里,王美除了吃飯、睡覺外,幾乎整日與面人為伴。吃過早飯,姑父給她準備好素材,并留下“作業”。然后,王美就按照姑父所教的技法和要求,一步一步地制作面人。
一次做不好,就做兩次、三次……心思沉靜、善于思考和鉆研的王美漸漸迷上了面塑。有時為了一個造型,她會琢磨好幾天;有時白天想得多了,在夜里她還夢見自己做面人。如今回想起來,王美覺得正是自己當初那種不屈不撓、用于鉆研的韌勁,才使她敲開了面塑藝術的大門,步入了這如詩如畫的民間藝術殿堂。
1992年,從北京學成歸來的王美回濰坊創業打拼。從一個默默無聞、毫無名氣的新人開始,她憑借精湛的技藝在面塑界慢慢打出了名氣。郎派面塑以做工精細著稱,面人顏色鮮艷、形象鮮活,深受群眾喜愛。王美不滿足于現場的作品和技藝,她向著更精、更細、更美的方向創新努力。就在這時,一邊忙著鉆研面塑藝術,一邊還要照顧家庭、相夫教子,王美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猶豫不決。她開始彷徨——要靠面塑賺錢養家還為時過早;若一心鉆研面塑,家庭該怎么兼顧?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丈夫給了她最大的支持——“堅持下去,別放棄!”
有了丈夫的大力支持,王美心里頓時充滿了勇氣。盡管當時全家收入并不高,但王美硬是要緊牙冠挺了過來。據她回憶稱,在這最難的幾年里,她的面塑技藝得到了大幅提高。生活給了她嚴峻的考驗,也給了她內心最深刻的磨練。王美對生活和藝術有了另一番獨特的理解。這段經歷讓她今后的作品不但行美,而且神美,更具有藝術感染力和親和力。
四處講學 堅持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如今,王美的名氣越來越大。當她實現了別人眼中的“名利雙收”時,王美仍堅持在繁忙工作之余到各個學校收徒講學,傳授面塑藝術。每周,她都會到濰坊商校親自授課,手把手地教學生制面、上色、塑型。盡管時間有限,但王美希望憑一己之力,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近距離接觸面塑、認識面塑、喜歡上面塑。除了商校之外,王美還不定期地到其它中小學去開班授課,無償將面塑藝術的基本技法傳授給孩子們。
在王美看來,孩子們通過學習面塑不僅能快速認識這門藝術,而且還能培養沉靜的性格,利于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她希望孩子們都能在心底里培育一種潛在的“工匠精神”,用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從容面對人生中的各種挑戰,最終走上成功之路。
如今,王美在文藝界已功成名就。她先后被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十佳民間藝人……在今后的藝術之路上,王美希望她能帶動更多人走近面塑、接觸面塑,將來通過自己大型系列藝術展覽,讓面塑藝術在民間遍地開花、結出碩果。
面塑藝術簡介
1、面塑起源。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作為儀禮,歲時等民俗節日中饋贈,喜慶,裝飾的信物或標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和經營,可謂是歷史源遠流長,早已成為中國民間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京面塑,其特點小巧逼真,人物表情細膩傳神,服飾飄逸,質感豐富;做工精巧,色彩鮮艷,作品造型生動形象,栩栩如生。
2、面塑特點。面塑藝術的特點是“一印、二捏、三鑲、四滾”,還有“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面塑體積小、便于攜帶,又經久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游者喜愛,是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
3、面塑分類。面塑按其使用功能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專用于收藏的面塑,另一類是可以食用的面塑。用于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鹽、防腐劑及香油等制成,而用于食用的面塑則用澄粉、生粉等制成。
4、面塑差異。面塑的珍貴性在于純手工藝品,同一種工藝品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在定做時,不能保證顏色、造型和樣品圖片百分百一致,但一般人不理解。不能拿手工藝品與機器生產的塑料品相比較, 但藝人的手藝絕不會讓您失望。藝人制作的面塑中因含有特殊的成分,其作品可以保存較長時間不會干裂。
2016-08-29 09:45:00 作者:陳靜靜 來源:濰坊晚報
關鍵詞: 王美 面塑藝術 面塑作品 創作 傳承人
[提要]剪子、切刀、鑷子、竹棍,幾件簡單的工具,通過搓、捏、切、壓、剪等幾個簡單而嫻熟的動作,普通的面團便在王美手中變成了一個生動傳神的王熙鳳。王美介紹說,她做面塑用的面就是普通的小麥面粉,只不過在普通的面粉中加入江米面,并做進一步的細加工,加工好的面泥黏性更大、柔韌性更強。
剪子、切刀、鑷子、竹棍,幾件簡單的工具,通過搓、捏、切、壓、剪等幾個簡單而嫻熟的動作,普通的面團便在王美手中變成了一個生動傳神的王熙鳳。王美是我市著名的民間面塑藝人,她的面塑作品別致生動,手法多樣,表現出細膩傳神的藝術效果,廣為人們喜愛。從17歲開始,王美遠赴北京跟自己的姑父學習面塑藝術,如今從事面塑創作已29年。8月25日,記者走進王美的工作室,探尋她的面塑人生。
傳承
跟姑父學了五年
25日,記者走進奎文區大虞文化村內王美的工作室。室內靠窗位置擺放著一張長桌、一把椅子和十幾塊不同顏色的面泥,這就是王美做面塑的基本配置。
王美手中即將完成的紅樓夢人物王熙鳳面塑作品十分傳神,雖然只有手掌大,但制作十分精致。王美取出一點藍色面泥,在手掌中輕輕一搓,面泥立即變成一小條絲帶,然后用小鑷子夾住輕輕一繞、一壓,絲帶便如在風中飄揚,整個人物也更加神采奕奕。
王美是諸城市賈悅鎮人,她的師傅就是姑父郎志祥,而郎志祥的父親是北京有名的“面人郎”郎紹安,王美是“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之前逢年過節,遠在北京的姑父都會回老家做面塑送給孩子們,看到普通的面團在姑父的手里千變萬化,被捏成各種形狀的面人,王美愛不釋手。那時,王美就已經對面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王美繼承了郎派風格,面塑以人物為主,所塑古代仕女尤其出彩。
1987年,當時17歲的王美到北京正式跟著郎志祥學習面塑制作技藝,一學就是5年。王美說,在學藝的那5年里,她每天都待在家里與面泥為伴。因為沒有美術基礎,王美邊補課邊學面塑,僅用一個月就基本學會了“做臉”。
王美說,學的過程非??菰?,她也曾經想過放棄,有時會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不是做面塑的料。實際上,王美僅用了半年就完成了第一部作品“黛玉葬花”,后面4年多是一個磨煉的過程?!皩W習一門手藝,真的是慢工出細活?!蓖趺勒f,當時學了一年就覺得自己可以了,沒想到回家過了個年就又忘了,想做好得不斷地學習、練習。
“姑父是個嚴格的人,對我要求很高,只要有一點不好就會批評我?!蓖趺勒f,那時候年紀小,心里覺得委屈,其實要不是姑父這么嚴格,自己也不會取得現在的成就。
創新
解決了開裂和褪色的難題
在王美的工作室內,有一個一人多高的玻璃櫥,里面保存著她的部分作品,穆桂英面塑、古代侍女面塑等都惟妙惟肖。
玻璃櫥對面擺放著“踏春”、“惜春作畫”和“風箏情”三組大型面塑,所有的作品都是色彩鮮艷、神采動人,這就是王美首創的群組與單個人物、配景自由組合的制作方法,作品既可局部展示又可多件作品自由組合成大的活動場景,在傳統面塑制作技法的基礎上,獨創了搓刮技法,以此技法制出的花草、衣邊、綠地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王美告訴記者,“惜春作畫”已保存了二十多年,依然非常完好,沒有褪色、開裂的情況?!斑@組面塑保存多少年都沒問題?!蓖趺勒f。
以前,面塑開裂、褪色是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很多好的面塑作品因為失水開裂而報廢。從開始學面塑時,這個問題就一直困擾著王美。1992年,王美學成回到濰坊,開始獨立制作面塑,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專心研究實踐,終于配制出面塑秘方,成功解決了傳統面塑不宜長期保存、變色、開裂的難題。
王美介紹說,她做面塑用的面就是普通的小麥面粉,只不過在普通的面粉中加入江米面,并做進一步的細加工,加工好的面泥黏性更大、柔韌性更強。
“配料的過程并不復雜,但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練出‘手感’。制作好的面粉上屜蒸半個小時,再加入蜂蜜、甘油,這是為了提高面團的可塑性,讓它更黏更柔韌?!蓖趺勒f,面團揉好后就可以上色了,顏料是畫畫用的水粉。最后一步便是將加好顏料的面團用塑料袋包起來,放置兩三天,讓顏色充分浸入到面團里。
傳神
穆桂英面塑人物巧奪天工
面塑看上去并不復雜,但是制作一個面塑至少需要十幾道工序。幾塊普通的彩色面團,三五把不起眼的塑刀,幾根堅硬的竹棍,通過王美靈巧的雙手搓、捏、切、壓、剪等,巧奪天工的面塑人物就誕生了。
王美說,所有面塑的真諦都在精雕細琢里得以體現,它經久耐存,俗得可愛,卻又雅得可敬?!耙粋€面塑做得好壞,主要就看是不是用心,是不是下了工夫?!蓖趺滥闷鹉鹿鹩⒌拿嫠苷f,這是比較費工夫的作品,幾乎花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只見穆桂英身著紅色戰袍,揮舞長槍,神情堅定,動作勇猛,十分生動傳神。
“每一件面塑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你做的是同一個人物,但你在做這個面塑作品時的環境、心情不同,作品自然也不同,這也是面塑作品的魅力所在,這里的每一件面塑作品都凝聚著我的心血?!蓖趺勒f。
經過王美之手塑出的各種人物形象,如穆桂英、孫悟空、林黛玉等,既可以買給孩子作玩具,也可擺在家中當做一件裝飾品。
因為長時間坐著,低頭凝神做面塑,王美落下了嚴重的頸椎病?!扒皫滋靹側ケ本┳隽耸中g,醫生說我的頸椎已經沒有了生理性彎曲?!蓖趺勒f。
如今,王美在做面塑時,也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休息,但每當拿起面團、捏起面塑時,她就忘了時間,通常一坐就是半天的時間,完全沈浸在創作的充實之中。
推廣
為面塑藝術進校園開先河
自從17歲拿起面團的那一刻起,王美就再也沒有放下,今年已經是第29個年頭?!皼]有什么別的原因,就是喜歡?!蓖趺勒f,作為“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她希望能將面塑藝術傳承下去,希望面塑能走進更多年輕人心中。
“每次去學校,很多小孩子和高校的年輕人都對面塑非常感興趣,愿意去學,而且不少年輕人能用心去創作面塑,這一點讓我感到非常欣慰?!蓖趺勒f,只要年輕人喜歡,她就覺得特別有成就感,說明面塑藝術有生命力,這就是一種傳承。
為了普及面塑藝術,王美把面塑藝術帶進了幼兒園、小學和高校甚至國外,為面塑藝術的傳承做努力。她曾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鄭州、長沙、廣州、大連等地參加文化產業與民間工藝聯展,獲得國家級獎4項、省級獎10項、市級獎12項。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傳承人,王美為濰坊面塑走向全國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為面塑藝術走進校園開先河,讓大家對面塑藝術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助面塑藝術走向世界。
濰坊市面塑藝人王美榮獲“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獎項
來源:濰坊晚報 作者:張帆 2015-11-21 14:30
面塑作品在民間藝人節上大放異彩
11月14日,剛剛參展回來的王美正在工作室里專心制作新的面塑人物。王美說這次有幸參加此次民間藝人節,她感到非常榮幸?!皝碜匀珖陌儆辔凰嚾司鄣揭黄?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蓖趺勒f。
據了解,由中國民協主辦的中國民間藝人節,是國內民間文藝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家級文化盛事,來自全國各地的民間藝術家將角逐全國民間文藝領域最高獎——山花獎。在此次民間藝人節上,王美憑借《惜春作畫》和《穆桂英》兩個作品,獲得了“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獎項。王美說,我市的濰縣年畫藝人張運祥此前也獲得了此獎項,她是獲此獎項的第二人?! 断Т鹤鳟嫛啡〔挠凇都t樓夢》,惜春擅長繪畫,在元春省親之際,賈母命其畫《大觀園行樂圖》。在王美的面塑作品中,惜春坐于中間繪制圖畫,賈寶玉、林黛玉等人圍在周圍閑坐觀畫,每個人物都生動傳神。而另一件作品《穆桂英》則是展現了穆桂英掛帥的颯爽英姿,穆桂英身披紅色戰袍,手拿令旗,目視遠方,非常霸氣。
塑造人物各有特點,深受觀眾歡迎
談起這次參加中國民間藝術節的感受,王美說許多外地人也非常喜歡面塑這項民間技藝?!白髌窋[出來之后,拍照的人絡繹不絕,大家都驚嘆面人居然做得這么精細?!蓖趺勒f,她塑造的面塑人物都非常有特點,人們一看就能知道這是什么人物。王美說這次展覽上,她帶去了《四大美女》的面塑人物,不少小朋友不但一眼就認出了,還能根據人物的造型特點喊出對應的名字。
王美說,這次參展有一位來自杭州的面塑愛好者讓她印象深刻?!皬牡谝惶靺⒄顾蛠砜次业拿嫠茏髌?在為期一周的展出時間里,他天天都來?!蓖趺勒f,這位市民讓她感覺到面塑技藝在民間還是非常受歡迎的?!霸S多人第一次接觸面塑,就是街邊藝人捏的小面人,這些兒時的回憶讓人們對面塑有了不一樣的感情?!蓖趺勒f。
作品多以傳統題材為主,將繼續傳承下去
王美告訴記者,她的作品一直以傳統題材為主,神話故事、歷史事件、文學作品等都是她作品創作的取材寶庫。王美認為面塑作為一項民間傳統技藝,它更適合駕馭傳統的題材?!巴ㄟ^傳統題材的創作,讓歷史人物、神話人物等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面前,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蓖趺勒f,很多人認為面塑沒有什么觀賞性,但是不少人在看過王美的面塑作品后,都對面塑有了新的認識?!安簧偃俗钪庇^的感受,就是面塑居然也可以這么精細?!蓖趺勒f,她想通過自己的作品,改變人們對于面塑這門民間技藝的看法。
王美現在帶著她的面塑技藝,主動走出去參加展覽,也將這項技藝帶進了校園?!昂⒆觽儗τ谶@項技藝還是非常喜歡的,每次上課氣氛都很活躍?!蓖趺勒f她還會繼續把這門民間技藝發展下去,讓更多人感受到面塑的獨特魅力。(記者 張帆)
2015/11/14 19:40:07 來源: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11月14日訊 一團面經過揉、搓、捏、切之后,便塑造成各種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人物形象,這樣的面塑手藝已在民間流傳已久,俗稱“捏面人”。濰坊民俗藝人王美癡心研究此項技藝已經28年時間,她所捏造的面塑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受到不少收藏家的青睞。
日前,王美憑借作品《惜春作畫》和《穆桂英》在“第六屆中國民間藝人節”上獲得了“中國十佳民間藝人”的稱號。這是他在2013年獲得“中國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之后的又一國家級獎項。
作品《惜春作畫》
作品《穆桂英》
“面人”擷得“中國民間十佳藝人”大獎
記者了解到,“中國民間十佳藝人”獎項是由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中國文物學會聯共同頒發的國內民間文藝界規格較高的國家級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 14日上午,記者來到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見到了剛剛領獎歸來的王美。談起這個獎項,王美說,“原本只是本著重在參與的心態參加的,沒想到作品能在全國那么多工藝精品中獲得這么高的認可,也肯定了我數十年來堅持的成果”。
在“第六屆中國民間藝人節”上,王美不僅擷得了大獎,其作品也十分受全國各地民俗收藏愛好者的歡迎?!白鲎屛矣∠笊羁痰氖且粋€50歲左右的男子,因為想買《金陵十三釵》這個作品,每天都會都會前來我們展柜,看我不舍買賣就挑一個喜歡的其他面塑買走,然后第二天再繼續來?!蓖趺勒f,雖然不舍得,但最終還是將作品賣給了那名男子,當看到男子抱著作品珍惜的樣子時,她也為作品受到別人認可而感到十分高興。
作品《金陵十三釵》
17歲接觸面塑 鐘愛捏造古典人物
談起接觸面塑的經歷,王美說,她的面塑技藝是跟自己的姑父學的,她的姑父名字叫做郎志祥,而郎志祥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面人郎”郎紹安,這么算下來,她是“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
“當時跟著姑父去北京學習面塑的時候,只有17歲。剛學的時候就覺得面泥在手里根本不聽話,很多看起來很簡單的步驟,操作起來都非常困難”。后來,王美跟著姑父一學就是五年時間。1992年,王美離開北京回到濰坊,開始獨立制作面塑作品。由于從小喜歡看《紅樓夢》等古典書籍,獨立制作的面塑后,王美的作品開始日漸趨向于傳統題材。王美認為,傳統題材是經久不衰的,而且她通過實踐驗證,這種題材更受大多數人的喜愛。
談起制作過程,王美坦言,塑造經典人物的要點和難點在于構思和神態的把握?!氨热纭赌鹿鹩ⅰ纺莻€作品,就要從神態、著裝、面部細節等多個方面去塑造她的霸氣”。王美說,她的每一件作品,從構思到成型,少則需要一個月,多則需要半年的時間,其中一大部分的時間是用在了構思上面?,F在只要一空閑下來,王美就是捧起一本書,仔細研究里面的人物性格和表態,為下一次的作品做準備。
堅持面塑制作28年 希望手藝得到傳承
從17歲到45歲,王美一生最好的時光都用在了面塑的研究制作中。她表示,雖然也遇到過很多困境,但是一直不舍得放棄?!疤貏e是孩子小的時候,沒有人照顧孩子,而這一行當時的形勢又比較蕭條,當時有想過放棄,但是在家人的鼓勵下,還是堅持了過來?!蓖趺勒f,現在讓她感到欣慰的是,女兒對面塑這個工藝的興趣非常濃厚,而且還能經常自己創作一些現代時尚的人物造型。
談起手藝的傳承,王美說,最大的擔心就是不能將這門傳統手藝發揚下去。雖然如今面塑行業日漸得到社會的認可,但是能靜下心來學習和研究這門手藝的人還是為數不多,據她所知,濰坊從事面塑工藝制作的手工藝人僅有十位左右。如今,為了傳承技藝,王美在濰坊市區的兩所小學開設了“面塑制作”的課程,她說開設課程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們了解這門技藝,并從小培養孩子們對這門技藝的興趣 。
2014-07-11 17:02:30 來源: 濰坊晚報
王美拿著她制作的穆桂英面人。
幾塊各種顏色的面,幾個有機玻璃做成的工具,一張平面桌子,是濰坊市44歲工藝美術家王美的“標準配置”。從17歲開始,王美遠赴北京跟自己的姑父學習面塑藝術,如今從事面塑已27年。7月10日,記者來到奎文區宏偉南區小區王美的家中看到,王美饒有興致地捏起了“大力神杯”。她說:“只有緊跟時代潮流,面塑工藝才能長遠地發展下去?!?br/>
學藝五年,沒少挨師傅的批
7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奎文區宏偉南區小區王美家中,王美穿著樸素,人也非常和藹。
記者在王美的工作室看到,桌子上擺著二十多個已捏好,還沒來得及上罩的古代仕女面塑。
記者進門之前,她正準備捏一個“大力神杯”?!白罱欢螘r間,世界杯最火了,我尋思捏個大力神杯或球員送給愛足球的朋友?!蓖趺勒f,十幾年前,一位客戶曾請她捏了一套關于世界杯的主題面塑,這次她決定再嘗試一下。
王美首先取出了適量的黃色面泥,不斷地揉、搓、壓,只見這塊面泥在她手中不斷變換著形狀,不到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一個大力神杯的雛形出現在了記者面前。
據了解,王美是諸城市賈悅鎮人,她的面塑技藝是跟自己的姑父學的,她的姑父名字叫做郎志祥,而郎志祥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北京“面人郎”郎紹安,這么算下來,王美是“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
1987年,當時17歲的王美來到北京,正式開始跟著郎志祥學習面塑制作技藝?!斑@一學就是五年?!蓖趺勒f,回憶當初學藝的過程,她現在還記憶猶新。這個東西看上去簡單,實際操作時就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霸诠酶傅氖掷?一塊面泥能輕易地變化出各種形狀,捏什么像什么,可到了我手里才發現,這個面泥根本就不聽話,捏什么都不像?!蓖趺勒f。
王美說,那時候沒少挨姑父的批?!澳菚r候年紀小,心里覺得委屈,其實要不是姑父對我這么嚴格,我不會取得現在的成就?!蓖趺勒f。
推陳出新,制出不開裂的面泥
1992年,王美離開北京回到濰坊,開始獨立制作面人。王美說,捏面人的關鍵在于前期的配料,只有好的材料才能捏出好的面人?!皞鹘y面塑作品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干裂、掉色,沒法長期保存?!蓖趺勒f,自己經過揣摩,獨自配置了面塑秘方,成功解決了傳統面塑不宜長期保存、變色、開裂的難題。
王美說,她做面人用的面跟普通的面差不多,只不過將普通的面做進一步的細加工,加工好的面黏性更大、柔韌性更強?!芭淞系倪^程并不復雜,但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才能練出‘手感’。就像平時蒸饅頭一樣,放多少堿、揉多長時間、揉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經過長期的實踐磨練出來的?!蓖趺勒f。
制作好的面粉上屜蒸半個小時,再加入蜂蜜、甘油?!斑@是為了增加面團的可塑性,讓它更黏更柔韌?!蓖趺勒f,加入佐料后再揉面,直到面團發亮。面團揉好后,就可以上色了,顏料是畫畫用的水粉。最后一步便是將加好顏料的面團用塑料袋包起來,放置兩三天,讓顏色充分浸入到面團里。
凝聚心血,每件作品都是她的孩子
“一個面人做得好壞,主要就看是不是用心,是不是下了功夫?!蓖趺滥闷鹨粋€穆桂英的面人說,這個穆桂英面人,是她最近一段時間比較滿意的作品。記者看到,整個面人做得非常生動,頭發、裙擺上的每一條絲線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傳神。
幾塊普通的彩色面團,三五把不起眼的塑刀,幾根堅硬的竹棍,通過雙手靈巧地搓、捏、切、壓、剪等,巧奪天工的面塑人物就誕生了。
“每一件面塑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哪怕你做的是同一個人物,但你在做這個面塑作品時的環境、心情不同,你做出來的作品自然也不同,這也是面塑作品的魅力所在,這里的每一件面塑作品都凝聚著我的心血?!蓖趺勒f,每當捏成一個面塑時,她心里都非常驕傲和自豪。在她心里,這些面塑作品就是她的孩子。
◎擔心
沒人傳承技藝
王美告訴記者,她最大的擔心就是不能將面塑好好地傳承到下一代。
“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踏實地學習了,學習面塑是一個很漫長和枯燥的過程?!蓖趺勒f,“之前也曾參加過民間藝術進校園活動,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面塑,也給一些特別想學的學生留下了聯系方式,可后來都沒有再聯系我的了?!?趙春暉鄭波)(完)
面塑:讓面團幻化眾生百態
2014-01-03 作者: 來源:大眾日報
□王佳聲 報道 幾塊普通的彩色面團,在王美手中就變成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
□編者按:
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是人民大眾創造的豐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富有濃重的鄉土生活氣息和地域民族特色。然而,當下市場萎縮、傳承后繼乏人的現狀,讓許多技藝正從人們的視野中淡出,如何挖掘和保護好這些瀕臨失傳的技藝,愈發引起社會關注?!稙H坊新聞》今起推出“探訪鳶都指尖上的技藝”系列報道,以期喚起讀者對濰坊當地傳統手工技藝的記憶,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都鎮強 王佳聲
本報通訊員 王成波 李 碩
面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食材,大都用來做饅頭、面條、包子。但面粉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用途,比如可以制作成精美的工藝品——面人。
三五把不起眼的塑刀,通過搓、捏、切、壓、剪等幾個簡單而嫻熟的動作,幾塊普通的彩色面團,便在王美手中變成了栩栩如生的面塑人物。
面塑藝術家王美家住奎文區濰州路街道,從事面塑藝術27年來,幾乎每天都制作面塑,樂此不疲。
2013年12月30日,王美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開始了面塑的準備工作——揉面?!皩⑵胀娣酆徒酌姘凑毡壤旌?揉成面餅后上鍋蒸,待蒸熟后,再揉入顏料?!蓖趺肋吶噙厡τ浾哒f。
“做一個面塑造型,要有數十道工序。從面的制作到顏色的調配再到人物形象、服裝服飾的搭配,每一步都相當繁瑣?!蓖趺酪云涠啻潍@獎的面塑作品《穆桂英》為例說,“這個人物光構思形象就花了我十幾天的時間?!?/p>
記者看到,“穆桂英”從面部表情到發飾,到服裝上的花紋,再到背旗,甚至還有手部的動作,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
作為我國傳統文化藝術門類之一,面塑俗稱“面人”或“江米人”,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俑”和漢朝的“傀儡”。由于內容上取材多為傳統民間故事,人物造型占的比例比較大,因而又稱為“面人”。
“天津泥人張,北京面人郎?!焙笳哒f的著名的面塑藝人朗紹安就是王美的姑父。王美回憶說:“小時候,姑父和姑姑來濰坊探親,當我看到姑父把幾塊面團揉搓后,很快就變成了小動物,當時就感到很新奇、很好玩?!?/p>
1987年,王美高中畢業后就去了北京,師從郎紹安的長子郎志祥,開始學習郎派面塑。郎派面塑在初期之所以可以很快地取勝于諸多同行,在于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色彩艷而不俗,造型一絲不茍,人物動態文靜高雅。王美繼承了郎派風格,面塑以人物為主,所塑古代仕女尤其出彩。
例如,王美的作品《惜春作畫》取材于《紅樓夢》,惜春善繪畫,受賈母之命,畫《大觀園行樂園》,寶玉、黛玉、寶釵等在一旁閑坐觀畫,每個人物都塑造的生動傳神。這件作品為王美在2013年第五屆民間藝人節上贏得了“最受歡迎的民間藝術家”稱號。
受工藝復雜、效益低、無法成規模生產等因素影響,面塑也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窘境。其中,當初與王美一起學習面塑技藝的4個人,目前僅剩2個人還在從事面塑行當?!白雒嫒艘膊豢赡苜嵈箦X,主要還是自己喜歡?!蓖趺栏锌卣f,能夠堅持從事傳統手工藝的人太少了。
在她看來,如今雖然市面上也經常出現從事面塑的藝人,但有的面塑作品很是粗糙,“從作品看僅僅還是學到了皮毛,并沒有深入系統地學習?!?/p>
“民間工藝應該從小做起,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這種手工藝?!蓖趺勒f,比如讓面塑藝人走進校園,給學生們提供無償學習面塑的機會。去年5月13日,王美就跟隨多名民間藝術大師走進濰坊商校,在學校舉行了一場民間文藝展覽。
與此同時,王美也開始主動走出去,通過參加展覽、展會等途徑,宣傳面塑技藝。2013年她去了北京、貴州、昆明、濟南等多個地市傳播面塑藝術?!懊看伪硌?我的展位前總是圍滿了觀眾,說明人們還是很喜歡這門傳統技藝的?!蓖趺佬牢康卣f。
王美將面塑注入鮮活的生命
2011年7月 29日,北京的上空下著細細的小雨,我們記者一行來到位于在八達嶺長城天地舉辦的“2011長城天地民間藝術展”的展覽現場,本次展覽匯聚了多種民間工藝品。在展廳入口處,來自山東濰坊的面塑藝術家、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王美,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將自己的情思融入在一件件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面塑藝術作品中。
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王美
面塑,俗稱“面人”或“江米人”,它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的“俑”和漢朝的“傀儡”。在宋朝的《東京夢華錄》、明朝的《宛平雜記》、清朝的《楊州畫舫錄》中均有面塑藝術的記載。
王美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北京華商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會員。天資聰穎,酷愛藝術,自幼跟隨家師學習面塑,得到師傅真傳。從事面塑藝術二十余載,對面塑藝術潛心研究,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作品以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為主,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姿態各異、巧奪天工,觀其作品美不勝收,其面塑作品有極強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
采訪時間正好是周末,長城天地也迎來了客流高峰,小小的面塑作品也成了搶手貨。王美說,來到這里參展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作品還是很受游客喜歡的,現場也為顧客塑一些作品。在做的過程中,王美還不斷的與顧客進行溝通,解釋面塑的創作過程及淵源。經過面塑藝人長期摸索,現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變形、不褪色,因此為旅游者喜愛,成為了饋贈親友的紀念佳品。春節有的地方民間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對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禱,是追求豐衣足食,萬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體現。還有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墳祭祖,饋贈親友,面塑使習俗成為一種充實的文化,習俗又為面塑的發生和發展提供土壤和空氣,最終使民藝和民俗成為一種文化整體。在歲時節令風俗中面塑充當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在人生各個展現生命意義的儀式中,面塑更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王美的講解讓游客聽得津津有問,大大增加了游客對面塑的認識。
王美面塑作品
現場中記者目睹了王美制作面人的神奇過程,幾塊普通的彩色面團,三五把不起眼的塑刀,幾根堅硬的竹棍擺在一旁,通過雙手靈巧的搓、捏、切、壓、剪等輕巧嫻熟的工作,巧奪天工的面塑人物就這樣誕生了,別說這鼻子、嘴巴還真是挺像的,讓人驚嘆的是人物的衣服,裙擺飄飄,單純袖口上融入了多種顏色和圖案,給人的感覺仿佛是刺繡上去的,一塊毫不起眼的面團像突然注入了鮮活的生命一樣。雖然這些作品的尺寸差不多在十厘米左右,他們栩栩如生的形態感染著每位參觀的游客。
現場有許多參觀者問“一般的面塑作品需要多長時間?”,王美解釋說這個要看作品的精細程度,像造型簡單、卡通的人物作品二三十分鐘就能完成,像一些復雜的人物作品、衣冠豐富點的作品要幾天才能完成。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面塑的要求在一步步提高,所以在制作的工藝上不斷提高,作品素材需要不斷創新,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王美面塑作品
多年的面塑生涯,使他的作品精細的構思和絕妙的制作工藝渾然一體,也因此多次參加省、市、區舉辦的展覽活動。作品“寶黛讀西廂”在全國首屆藝術節上獲一等獎。2004年3月,隨中國文化藝術團到韓國釜山做文化交流,受到國外友人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譽,釜山電視臺做了現場直播。2005年,面塑作品在首屆濰坊工藝美術設計大賽中獲優秀設計獎。2009年,面塑作品《穆桂英》獲第二屆文博會金獎。2011年,作品《嫦娥奔月》獲第四節文展會金獎。
王美面塑作品
采訪中王美告訴記者,自己能夠堅持這項工藝,得力于家人的支持。前幾年由于自己整天沉迷在面塑工藝中,自己感覺愧對自己的孩子,將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專門負責孩子的起居,但是一直沒有放棄制作面塑。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現在是高一的學生,“媽媽您的面塑制作技藝是不能丟的,希望你再重新做起來”,孩子的這一番話打動了她,現在的她不斷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王美告訴記者,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將面塑這種民間藝術繼續傳承和發揚下去。
面塑姊妹花
2008年3月28日
王美正在展示面塑作品古裝人物
“天津泥人張,北京面人郎?!焙笳哒f的就是著名的面塑藝人朗紹安。作為“面人郎”第三代傳人,王美和自己的姐姐王琴,均是我們濰坊人。
3月20日,風箏博物館二樓的面塑展示區,在眾多游客驚奇的目光里,王美靜靜地坐在那兒,案臺上,擺滿了各種顏色的材料。她手指靈巧地從黑色面團上揪下一點,輕搓幾下,貼上,很快,光禿禿的面部,一對細細的柳葉眉出現了。再揪一點紅色面團,揉,搓,輕點,于是有了一個櫻桃小口……一雙靈巧的手在各色面團間穿梭,不大會兒功夫,記者面前便出現了一個面貌清秀的仕女的臉。王美說,根據設計需要,還要一點點加上頭發、服飾,頗費功夫。
王美姐妹師從自己的姑父郎紹安的長子郎志祥。郎派面塑選料考究、做工精細、色彩艷而不俗,造型一絲不茍,人物動態文靜高雅。她們姐妹完全繼承了郎派風格,面塑以人物為主,所塑古代仕女尤其出彩。
王美介紹說,面塑所用的面是用普通面粉和江米面按照比例混合而成,用水和好上鍋蒸熟。而做一個面塑造型,細說起來要有數十道工序。從面的制作到顏色的調配到人物形象、服裝服飾的搭配,每一步都非常繁瑣?!白鍪裁茨甏娜司鸵鍪裁茨甏陌l型。如果是女的,要加發飾,男的是戴帽子還是扎方巾,這都要考慮。頭這部分做完了放在一邊,開始做身子。先是做軀干,身體的骨骼結構要做到位,不然人就變形了。然后開始加衣服、上服飾等等?!?/p>
這么復雜的工序,要使用的工具卻非常簡單。一個有機玻璃的撥子,幾把篦梳和剪刀,幾枝堅硬的竹棍或葦稈,通過雙手靈巧的搓、捏、團、擦、撥等動作,瞬間便創造出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裙裾飄飄的仙女、笑態可掬的老壽星……一個個造型優雅自然,表情生動傳神,栩栩如生,呼之欲動,似乎那本來不起眼的一小面團兒忽然間被注入了生命,令人陡生愛憐之情。
可能就是因了這份生動,王美才這么執著地喜歡上了面塑藝術。從1987年開始學習到現在,從一個17歲的豆蔻少女到已是一個初一學生的媽媽,二十多年過去了。王美說自己喜愛面塑的心始終沒有改變。
王美說,面塑是個純手工的活兒,最需要的就是靜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原來和姐姐開過一個店,但人來人往的,沒辦法靜下心來創作作品,后來還是關掉了。即使這個展臺,她也是在風箏會、五一、十一這些旅游旺季過來,大多數時候,還是躲在家里搞創作。
同大多的民間工藝品一樣,面塑也因純手工、效益低、難以形成規模生產,面臨后繼乏人的窘境?,F在濰坊專門搞面塑的只有她和姐姐王琴,北京著名的“郎派”傳到了第三代,只有三四個傳人。王美告訴記者,其實喜歡面塑的人真不少,像過年的時候,市里在世紀泰華搞了一次民間藝術展覽,她的展臺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尤其是孩子特別喜歡。但現在的人都比較浮躁,沒幾個能耐得這份寂寞。她和姐姐都還很年輕,傳承的事情可以慢慢來。
日報記者程愛華/文王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