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5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石雕石刻,青州石雕
從藝年限:29年
單位及職務: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傳習所 所長
所屬地區:青州市
師承:
徒弟:6人
瀏覽次數:9149
孫鼎萬,從事石雕工作20余年,尤其對佛教造像情有獨鐘。2007年成立“萬鼎佛像石刻藝術中心”,
孫鼎萬,1967年4月出生,青州人,世居堯王山右,自號堯王山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級非遺項目青州石雕石刻代表性傳承人,現工作于青州萬鼎佛像雕刻藝術中心。
鼎萬幼承先父教導,熏陶,深愛傳統文化藝術;然迫于家窘諸因,力難企及,竟無學成。喜書畫,臨碑帖,奈何資質愚鈍,進展維艱。羊車嶇路,其行想見;個中甘苦,不盡欲言。常感慨傳統文化藝術若欲有成,實非易事!然每從事、醉心于傳統文化藝術之中,復覺陶情怡性之愉悅,修身煉人之蘊意,不惟其技術所具罩也!
多年努力、探索,于傳統藝術微有心得?,F致力于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之仿制、研究,倍感傳統文化之博大精神;更仰古代大師之聰慧勤懇。我以為,感受古人心作,須在千錘萬鑿之雕刻中親身體會,如此方生同感;再現古人藝術,要于經年累月之實踐中用心味悟,使能接近本真。余欣賞創新,更敬重傳統,若無傳統,豈能創新。古人之智慧非今人傾力追趕所能及;時人之浮躁,得古人藝術思想僅三二。諸君以為然否?
在重視技藝的同時,從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獲取營養與啟發;更求佛道于幽林名剎,與諸寺結殊勝之緣,向各大德高僧虔心求教道、藝之題,每解蒙昧,獲益匪淺。所雕龍興寺佛像風格系列作品,被國內港、澳、臺、日、韓、美等人士請供、收藏?!肚嘀萑請蟆?、《濰坊晚報》青州電視臺、濰坊電視臺多次給予報道,山東電視臺《青州佛像再發現》、東南衛視《佛像迷蹤》、鳳凰衛視資訊臺《投資收藏》等欄目皆有采訪、報道。曾得中央美院教授羅世平先生指導,親聆山東大學劉鳳君先生賜教與鼓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克唐先生蒞臨指導以及書畫美術界老師光臨指教,2009年秋,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長曲盛瑞先生親臨指導,給予高度評價。
從事雕刻工作二十多年,對“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尤為摯愛,盡心力琢刻研究,深有感獲。
1993年—1995年青州石雕工藝廠從事雕刻工作。
1997年—2001年廣州市黃埔區沙浦石雕廠雕刻技師。
2005年--2007年被青州博物館 “龍興寺石刻造像藝術品廠”聘為藝術廠長。指導并親自參與雕刻大型佛教造像十余尊,中、小型造像幾百尊。遠供于海內外,受到好評。
2007年創立青州萬鼎佛像石刻藝術中心。被濰坊市人民政府核實評定為“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青州市人民政府評為“龍興寺造像藝術傳承人”。同年,為中都博物館復制佛教法物金棺、捧真身菩薩造像等。
2008年,為青州泰和寺鐫刻大型石雕作品《千手觀音》(高610厘米)、《佛手》(320厘米)、《泰和通寶》(高995厘米)等等。
2009、2010年為青州廣福寺鐫刻室內大型石雕造像《普賢菩薩》(高630厘米,重達90噸),為山東省內首例,乃至全國亦屬罕見。
2010、2012年受邀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第一、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2012年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頒發“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傳習所”匾牌,并任命為“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傳習所”所長。
2013年,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頒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雕傳習所”牌匾。
主要代表作:佛教法物金棺、捧真身菩薩造像、《千手觀音》、《佛手》、《泰和通寶》等。
山東省濰坊市青州石雕技藝是以青州所采青石為原料,根據所需為建筑物雕刻成陪襯性造像工藝品、生活用品等的一種造像雕刻技藝。青州石雕技藝起源于南北朝初期,距今有1600年的歷史。青州石雕的制作原料為青州玄武巖,俗稱青石。石質細密,既具柔軟性,又抗風化,既光潔如玉,又叩之有金屬之聲。
青州石雕民間藝人在制作作品時首先繪制出平面圖像,然后根據自己的藝術感覺,打制出立體的毛胚。再換用小型的錘子、鏨子,做進一步的粗加工。作品基本成型,改用刻刀,進行細加工。完全成型之后,就是青州石雕技藝最為獨特的拋光處理了。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藝人們發現了可以就地取材的既普通又特殊的拋光材料。一是玉米骨。二是豆秸與谷秸。利用上述材質,可以將所有鏨子以及磨石的細小痕跡,全部清除,但是還不能使作品顯現應有的光潔與光澤。此后還有兩道工序:絲綢拋光與棉花拋光。手持絲綢或棉花,在作品的較大部位,精心摩擦。細小部位即將筷子裹入絲綢或棉花,輕輕打磨,直到將青石的亮度與光感,全部發掘出來。
2007年6月第一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青州石雕石刻代表性傳承人。
2008年6月第一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青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州龍興寺造像雕刻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2年北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 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
2013年3月濰坊市文化強市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組織工作先進個人”。
2013年8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4年1月中共青州市委、青州市人民政府評為“青州市古州文化英才”。
2014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6年1月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6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石雕界領軍人物”稱號。
2007年為中都博物館復制佛教造像、石匣、金棺等。
2008年為青州泰和寺鐫刻大型石雕《千手觀音》610cm、《佛手印》等。
2009年至2010年為青州廣福寺雕造大型石雕《普賢菩薩》630cm寶像,為山東首例。
2010年10月《仿北齊思惟菩薩像》獲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首屆山東手工藝制作大賽二等獎。
2010年4月獲文化部舉辦,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紀念獎。
2010年10月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三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石刻作品《仿北齊思惟菩薩像》獲首屆山東手工藝制作大賽二等獎。
2011年1月《青州佛教造像石刻藝術》文章,于《山東商界.財商》創刊號上發表。
2011年4月濰坊第四屆文展會,濰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作品“仿北齊佛造像”獲民間藝術展金獎。
2012年9月獲文化部舉辦,第二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紀念獎。
2012年9月獲青州市委宣傳部、青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民間藝術展二等獎。
2013年 3月濰坊市文化強市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組織工作先進個人”。
2013年10月石雕造像作品在北京“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展出30天,獲中國工藝美術集團公司頒發的“大眾喜愛獎”。
2013年中國第十屆藝術節所雕刻《思惟菩薩像》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頒發的金獎。
2013.11,接受央視7套《美麗中國鄉村行》采訪報導。同年,接受央視4套《探索發現》之《青州石佛造像》采訪報導。
2014年6月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作品《思惟菩薩像》獲“宜景宜人杯”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頒發的金獎。
2014年10月在第六屆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石雕佛立像》榮獲“花冠杯”金獎。
2015年4月在第八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6年4月石雕作品《菩薩立像》在第九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四屆濰坊工藝美術節獲金獎。
2017年4月石雕《佛坐像》在第五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暨風箏博覽會獲得金獎。
2017年5月《貼金彩繪佛立像》第九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博覽會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4.2.28
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工藝美術節動員會合影2014.3.6(濰坊君尚假日賓館)
青州石雕佛教造像舉世聞名,她的確名不虛傳。山東省青州市博物館館長王華慶告訴新華社記者,考古工作者1996年10月在青州著名佛教寺院龍興寺的遺址附近發掘出600多尊佛教石刻造像,其中絕大部分制作于南北朝時期。這些造像種類繁多,雕刻精美,貼金彩繪保存完好,當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3月又被評為20世紀全國百項重大發現之一。青州佛像出土后曾多次在國外展出,吸引了大批觀眾。
釋迦穆尼像 仿北齊佛立像高110厘米 觀音菩薩像
菩薩半身像高42厘米 千手觀音高610厘米
《思惟菩薩》 《菩薩立像》通高165cm
《仿北魏造像》高50厘米 《紅絲硯背銘》
2015.4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
《仿北齊佛立像》 《仿北齊思維菩薩像》
《仿北齊坐佛像》 《菩薩像》
2010-06-22 15:32
工作狀態 裂裂寒冬何所懼,鐫金鏤石一片心!
余農家子,幼受先父熏陶教誨,熱愛傳統文化藝術,沉浸而不自知,鐘情而無怨悔,十歲時即已幫父親為村民寫春聯,至今三十余載,未嘗一年間斷。村中每有婚喪、嫁娶等事多有我寫帖書幛之舉,既知民俗稱謂等傳統禮儀,深覺民間文化之敦厚綿長。少因家貧,早輟于志學之年,從師于匠木、石雕之藝,以真誠崇敬之心,遍求民間匠師??炭鄬W習,孜孜以求,個中甘苦,言之不盡?,F致力于青州龍興寺石刻佛教造像的雕刻、研究工作,在學習繼承古人的同時,對民間傳統的工藝制作及藝術特色形成了獨到的見解與表現方式,我以為感受古人心作須在千錘萬鑿之雕刻中親身體會,如此方生同感;再現傳統藝術要于經年累月之實踐用中用心味悟,始能接近本真。重視技藝的同時,從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獲取營養與啟發;更求佛道于幽林名剎,與諸寺結殊勝之緣,向各大德高僧虔心求教道、藝之題,每解蒙昧,獲益匪淺。
所雕龍興寺佛像風格系列作品,被國內港、澳、臺、日、韓、美等人士請供、收藏?!肚嘀萑請蟆?、《濰坊晚報》青州電視臺、濰坊電視臺《直播濰坊》、山東電視臺《青州佛像再發現》、東南衛視《佛像迷蹤》、鳳凰衛視資訊臺《投資收藏》等欄目皆有采訪、報道。曾得中央美院教授羅世平先生指導,親聆山東大學劉鳳君先生賜教與鼓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克唐先生蒞臨指導以及書畫美術界老師光臨指教,二00九年秋,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長曲盛瑞先生親臨指導,給予高度評價。
以下為本人雕刻龍興寺佛教造像作品08
繼承民間藝術,發揚傳統文化,是我今生不變的追求!
二00五年曾被青州博物館“龍興寺石刻造像藝術品廠”聘為藝術廠長。期間,指導并親自參與雕刻大型佛教造像十余尊,中、小型造像幾百尊。遠供于海內外,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曾獲北京首屆民間文物仿制品博覽會金獎。杭州藝術品博覽會銀獎等等。多次參加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并引起轟動。二00七年被核實評定為“濰坊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二00七年,為中都博物館復制佛教法物金棺、捧真身菩薩,石匣,佛教造像等。
二00八年,為青州泰和寺鐫刻大型石雕作品《千手觀音》(高610厘米)、《佛手》(320厘米)、《泰和通寶》(高995厘米)等等。
二00九年為青州廣福寺鐫刻大型石雕造像《普賢菩薩》(高630厘米,重達90噸),為山東省內首例,乃至全國亦屬罕見。
二0一0年,大型摩崖刻字《妙法蓮華》即將啟石開鑿。字徑七米余,堪比肩于云門之“壽”;六萬字《法華經》也將為廣福寺北山摩崖增添永久的光輝。
副標題
與廣福寺方丈本悟法師(背景為本人作品)
山東青州:農家院里的石雕家
2009-06-08 11:09:28 來源:濰坊晚報
6月7日,在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陳家車馬村,著名的農民石雕家孫鼎萬(右)在進行現代佛像的雕刻創作。
孫鼎萬今年42歲,出生于藝術世家。他在習書作畫之余,酷愛石雕藝術,尤以雕刻佛像人物見長。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他的石雕作品除熱銷全國各地外,還被日本、美國等國家的知名人士收藏。今年春天,孫鼎萬被濰坊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雕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通訊員王慶和)
孫鼎萬,山東青州人,一九六七年生,世居堯王山右,自號堯王山人。幼承先父教導,熏陶,深愛傳統文化藝術;然迫于家窘諸因,力難企及,竟無學成。喜書畫,臨碑帖,奈何資質愚鈍,進展維艱。羊車嶇路,其行想見;個中甘苦,不盡欲言。常感慨傳統文化藝術若欲有成,實非易事!然每從事、醉心于傳統文化藝術之中,復覺陶情怡性之愉悅,修身煉人之蘊意,不惟其技術所具罩也!
余農家子,幼受先父熏陶教誨,熱愛傳統文化藝術,沉浸而不自知,鐘情而無怨悔,十歲時即已幫父親為村民寫春聯,至今三十余載,未嘗一年間斷。村中每有婚喪、嫁娶等事多有我寫帖書幛之舉,既知民俗稱謂等傳統禮儀,深覺民間文化之敦厚綿長。少因家貧,早輟于志學之年,從師于匠木、石雕之藝,以真誠崇敬之心,遍求民間匠師??炭鄬W習,孜孜以求,個中甘苦,言之不盡?,F致力于青州龍興寺石刻佛教造像的雕刻、研究工作,在學習繼承古人的同時,對民間傳統的工藝制作及藝術特色形成了獨到的見解與表現方式,我以為感受古人心作須在千錘萬鑿之雕刻中親身體會,如此方生同感;再現傳統藝術要于經年累月之實踐用中用心味悟,始能接近本真。重視技藝的同時,從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獲取營養與啟發;更求佛道于幽林名剎,與諸寺結殊勝之緣,向各大德高僧虔心求教道、藝之題,每解蒙昧,獲益匪淺。
所雕龍興寺佛像風格系列作品,被國內港、澳、臺、日、韓、美等人士請供、收藏?!肚嘀萑請蟆?、《濰坊晚報》青州電視臺、濰坊電視臺《直播濰坊》、山東電視臺《青州佛像再發現》、東南衛視《佛像迷蹤》、鳳凰衛視資訊臺《投資收藏》等欄目皆有采訪、報道。曾得中央美院教授羅世平先生指導,親聆山東大學劉鳳君先生賜教與鼓勵,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克唐先生蒞臨指導以及書畫美術界老師光臨指教,二00九年秋,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長先生親臨指導,給予高度評價。
繼承民間藝術,發揚傳統文化,是我今生不變的追求!
二00五年曾被青州博物館“龍興寺石刻造像藝術品廠”聘為藝術廠長。期間,指導并親自參與雕刻大型佛教造像十余尊,中、小型造像幾百尊。遠供于海內外,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曾獲北京首屆民間文物仿制品博覽會金獎。杭州藝術品博覽會銀獎等等。多次參加文化藝術品博覽會并引起轟動。二00七年被核實評定為“濰坊市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007年,為中都博物館復制佛教法物金棺、捧真身菩薩,石匣,佛教造像等。
2008年,為青州泰和寺鐫刻大型石雕作品《千手觀音》(高610厘米)、《佛手》(320厘米)、《泰和通寶》(高995厘米)等等。
2009年為青州廣福寺鐫刻大型石雕造像《普賢菩薩》(高630厘米,重達90噸),為山東省內首例,乃至全國亦屬罕見。
2010年,大型摩崖刻字《妙法蓮華》即將啟石開鑿。字徑余,堪比肩于云門之“壽”;六萬字《法華經》也將為廣福寺北山摩崖增添永久的光輝。
青州石雕藝術
2012-2-24 16:05:15
1996年10月的一天,古城青州如太多的昨日一樣迎來了嶄新的一天,朝陽緩緩升起,薄霧柔曼的披在古城的上方,青州師范學校的操場上機器正在轟鳴,學校正在整修擴建操場。突然,轟鳴的機器停止了運轉,正在忙碌的工人們集中奔向操場的北端。怎么回事?很快,人們就反應過來,原來正在施工的工人們發現了一個地下窖藏,隱約間已有石像露出。很快,青州師范學校操場上發現眾多石雕佛像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就傳遍了古城,傳遍了中國,震驚了世界。這一發現,也使青州石雕工藝真正走向了世界。
青州石雕工藝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從大型的摩崖石刻造像到宏篇巨幅的題記碑刻,所有作品,雕制精細,線條流暢,品相光潔如玉,造型準確生動,無一不彰顯出青州石雕技藝者的妙思智慧與高超技藝。早在一千多年前,來自全國各地的石匠們就帶上厚重的行囊,滿懷對青州石雕技術的渴望,不遠千里來到青州,為的就是學習青州石雕師傅們高超的石刻技藝。
青州山石為玄武巖,石質細密,既具柔軟性,又抗風化,既光潔如玉,又叩之有金屬之聲,作為雕刻材料,屬于品質優良的上乘材質。自一千六百年前的南北朝開始,青州一帶就有眾多石雕藝人,就地取材,為建筑物雕刻陪襯性工藝品,以及各種生活用品。其作品,門類眾多,形式各異,而且雕刻細膩,造型生動,既服務于人們的生活需要,又給人以審美愉悅,同時具有了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青州石雕工藝的深刻內涵和獨特風格。
自古至今,青州石雕就占據著顯著的地位。明衡王府牌樓,門前巨型石獅,云門山石刻大“壽”字,鄭道昭摩崖題詩,萬年橋二十四孝石刻等等,青州石雕既有實用價值又有藝術魅力,充分展現了青州石雕藝人的獨特技藝。
青州的石雕藝人們慢慢的傳承、發展著技藝。到南北朝中后期,特別是北魏(公元386——534)、北齊(公元550——577)時期,青州作為一個名城、絲綢之路的海上發源地,佛教文化開始在青州廣泛傳播,人們開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量的建寺開窟,造像拜佛。因為佛教的興起,青州的石雕工藝也開始以雕刻佛像為主,成為青州佛教造像的主要力量,為諸多寺院雕刻佛像,雕刻技藝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并且留下了一件件令人驚嘆不已的石雕藝術杰作。
青州巨佛,全長兩千五百米,據專家馮蜂鳴先生考證,是一千四百年前由人工借助天然之力雕鑿而成。如此巨大、精美的的石雕藝術作品,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文化奇跡。據考證,這座青州巨佛,就是青州藝人的石雕作品。此后,青州人又在云門山、駝山上,共雕刻佛像近千座。這些傳神的形象、合理的布局、細膩的刀法,俱都表現了青州石雕工藝獨特的技藝品格。
更值得青州人驕傲的就是1996年在青州師范學校操場上出土的震驚世界的400多尊龍興寺佛像,這400多尊佛像創造了被西方學者稱為“改寫世界雕塑史”的輝煌業績。這些造像真實再現了青州的石雕技藝,全部雕像細膩傳神、形態莊嚴、高雅瑰麗,風格獨異,或莊嚴、或慈悲、或欣喜、或沉靜、或含笑、或冥思,人物塑造機巧,達到了極至。雕刻藝人在簡潔的石雕藝術形象中,刻繪了諸多人物的氣質、風度、心靈,以及難以用語言訴說的精神境界,既體現了菩提思物之情,又有常人生動之貌。龍興寺佛像,從而被稱為“國寶”、“改寫世界雕塑史的重大發現”,并被評為當年度“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和“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重大發現之一”。龍興寺佛像,先后應邀到香港、日本、美國、英國、瑞士、德國等地展出,均獲得巨大成功,由此可以想象到青州雕刻技藝以及藝術匠師們的獨運慧思,皆為世人所折服。
青州的石雕技藝既有北方敦厚、素樸、豪放的人文特質,還受出到不同地區不斷交流的影響,于海南諸國特別是柬埔寨流行的造像風格有些相似。佛像造像中,光潔的肌體、平滑的衣裙能使人感受到體內筋肉的輕微起伏變化,潤澤的肌膚、舒緩下垂的線條,使造像在疏剪平淡中流露出內在的氣質。青州的石雕造像雖沒有大的動姿,卻仍然可以體察到其內在的活力,在自然而寫實的的雕刻手法中,使人物形象更具現實感,明潔感人,集南北風格于一體,融東西文化在一方。
青州石雕工藝除了具有精湛的雕刻技藝以外,還具有一項特殊的拋光工藝。有人做過實驗,在沒有電動拋光機械的古代,除了青州石雕匠人精湛的技藝以及特殊的拋光工藝,要想制作出佛像面部這樣光潔潤滑的藝術效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青州石雕工藝的拋光處理細膩、考究,具有嚴密的步驟性和科學性,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就地取材、完善工藝,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青州石雕藝術拋光工藝。其過程循序漸進,先用粗砂磨起,最后采用最具柔性的絲綢與棉花,從而加工出令人不可思議的具有光澤的石雕藝術品,同時也營構了現代科技難以達到的石雕藝術境界。
青州石雕工藝的傳承人孫鼎萬不僅傳承、發揚了精湛的雕刻技藝,還對青州獨特的拋光工藝具有獨到的見解。他說:“現代化的電鋸、電鉆、電砂輪、電布輪等先進工具,對于制作石雕藝術品,無疑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加工過程中,由于機械對手工的取代,使得藝人的整個創作過程,獲得了簡化,從而削弱了藝人與其作品的交流,也淡化了藝人對創作的身心投入。同時,電動機械刻制的線條,過于規則,猶如國畫創作中的直線用尺子、弧線用圓規一樣,致使作品的藝術神韻,受到極大的減損。最重要的是青州石雕的拋光工藝?,F在的電鉆、電砂輪、電布輪等,雖然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拋光效果。但是,這些機械拋光的機械痕跡,在后期的進一步加工制作中卻無法消除。因此,青州石雕工藝的科學性,是現代工藝所難以取代的?!?/p>
孫鼎萬還遺憾的提及,過去的青州石雕還有高超的貼金技藝。利用特殊的粘合材料,將薄如紙片的金箔,貼上佛像。令人痛心的是,這種非凡的貼金技術已經失傳了。至今也無法挖掘出當年貼金使用的是何種粘合材料。
青州市委、市政府為了保護石雕工藝這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保護措施。先后投資近百萬元對具有掌握傳統石雕工藝的藝人采取扶持、支持或幫助等措施,使他們進一步總結、使用、傳承傳統技藝,并幫助他們開發市場,使他們的作品引起消費者的關注,力爭讓更多的人接受以傳統工藝制作的新型作品。目前,青州市從事傳統石雕藝人,已由前幾年的二三人,發展到十余人,石雕作品的種類,也比過去有所增加。
青州石雕工藝的歷史價值,在于完好地傳承了一千六百年的歷史文化與歷史技藝;其藝術性,是青州石雕藝人對于青石的特殊感悟與對石雕藝術獨特的審美觀念,他們沒有受到現代理念的沖擊,可以原汁原味地再現古代石雕的藝術張力與其魅力;其科學性,在于全面地把握了青石的特質,準確地找到了青石加工的各類工具。青州石雕工藝,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從而也被西方學者稱為“改寫世界雕塑史的完美工藝”。
盛世收藏網
山東省青州市龍興寺石刻造像仿制品
2010-1-7 01:44
山東省青州市龍興寺石刻造像藝術品廠
主要產品:石刻佛像;石雕工藝
公司簡介:1996年10月,青州龍興寺窖藏石佛造像出土,這批造像跨越北魏至北宋,佛像雕刻之精美,貼金彩繪保存之完好實屬罕見,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后又被評為中國重大二十世紀百項發現之一,從而確立了古青州在中國佛教考古史上的重要地位。出土的佛像精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后,被專家們譽為可以改寫世界雕塑史的杰作。 佛像出土后不久,為“解讀”古人的傳統技藝并使其繼續發揚光大,青州龍興寺石雕佛像藝術研究所立即致力于仿古制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我國的佛教造像在北魏至唐代到達頂峰后從宋代逐漸衰弱,經過張中興等人四年多的不懈努力,仿古雕刻制品研究開發終獲成功,斷了近千年的“線”被重新連接。據介紹,該仿制工藝相當復雜,選取的石料是與出土的佛像相一致的青州特產“十三層白”,為防止石料在現代化開采時被震出“驚紋”而完全靠手工開采。雕刻一件作品需十多道工序,僅佛像的面部 就要花去雕刻師20多天的時間。為達到形神兼似的效果,造像的做舊處理遵古復古,彩繪選用礦物顏料,貼金部分則是用純金制成,完全達到其仿真的效果。
青州佛像仿古制品在京拔頭籌
09:14 生活日報
本報青州訊?。ㄍㄓ崋T 李和香 記者 劉英)近日,由中國文物學會在京組織的首屆文物仿制品及民間工藝品展會上,青州龍興寺佛像仿古制品博得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并一舉獲得大會頒發的文物仿制品金獎。
1996年10月,青州龍興寺窖藏石佛造像出土,這批造像跨越北魏至北宋,佛像雕刻之精美,貼金彩繪保存之完好實屬罕見,被評為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佛像出土后不久,青州龍興寺石雕佛像藝術研究所立即致力于仿古制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據了解,我國的石雕佛教造像在北魏至唐代到達頂峰后從宋代逐漸衰弱,經過青州龍興寺石雕佛像藝術品廠廠長張中興等人四年多的不懈努力,仿古制品研究開發終獲成功,斷了近千年的“線”被重新連接。
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石佛造像文物仿古制品榮獲全國金獎
日期:2004-12-07 10:16
日前,由中國文物學會在北京組織的首屆文物仿制品及民間工藝品展會上,青州龍興寺窖藏出土石佛造像文物仿古制品榮獲全國金獎。
萬鼎佛像雕刻藝術中心
孫鼎萬,山東青州人,一九六七年生,世居堯王山右,自號堯王山人。
“余經多年努力、探索,于傳統藝術微有心得?,F致力于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藝術之仿制、研究,倍感傳統文化之博大精神;更仰古代大師之聰慧勤懇。我以為,感受古人心作,須在千錘萬鑿之雕刻中親身體會,如此方生同感;再現古人藝術,要于經年累月之實踐中用心味悟,使能接近”本真。余欣賞創新,更敬重傳統,若無傳統,豈能創新。古人之智慧非今人傾力追趕所能及;時人之浮躁,得古人藝術思想僅三二。君以為然否?
余即作假古董,偏要冠以趨美之名——仿真,不才詮釋此義為:在感受古人智慧結晶之過程中,遙思古人心語,嘗試與古人對話,去追求真,接近真,逐漸與古人融合,與真融合,而絕非以假充真!
富貴雖非吾愿,溫飽尚望有期。處塵囂紛擾之世,覺清靜無為難矣;若不為寒門烏雀有所依,又何須違心從眾競乞食!淺陋之語,實乃心聲,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