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81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核雕,微雕
從藝年限:71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市濰城區向陽刻字部
所屬地區:濰城區
師承:都蘭桂
徒弟:李曙光、王照烽、劉文虎、都淑敏、李水海、李書卿、劉波、韓永義、李建剛、宋紅波、王坤、于兵、王慶波、吳增高、湯善月、辛國華。
瀏覽次數:10919
都傳恭,1941年6月出生,山東濰坊濰城人,濰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都蘭桂之孫)。清朝末年,曾祖父都渭南學藝于宮庭核雕名匠張大眼,后傳于子都蘭桂,都蘭桂又傳于:都洪英、于學修、考功卿、都傳恭。
他從9歲開始跟祖父都蘭桂學習書法、繪畫、核雕、篆刻等,下學后就工于濰坊嵌銀廠,并在“山東省工業干部學?!惫に嚸佬g班進行過深造,后專業從事刻字、核雕,為一生從藝。
現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十大民間藝術師、中國文藝終身杰出藝術家、國家省市三級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濰坊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世界木刻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誼會員、山東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濰坊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從藝六十多年,除個人得到了巨大榮譽外,應在推動濰坊核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上作出了特別貢獻,值得大家特別是晚輩們的尊敬。一是堅守嫡傳重任。為弘揚濰坊核雕的發展,積極謀劃和行動,打起并高舉“都氏核雕”這面嫡傳大旗來影響和號召,其推動作用極為明顯,并將長期發揮作用。二是注重對外推廣。前些年,搞核雕的沒有幾個人,正是他們不懈努力,跑北京、赴杭州、到濟南、去青島,哪里有展會,他們都主動參展獲獎,擴大影響,為有今天濰坊核雕的大發展立了戰功,值得敬佩。三是傳承更值得肯定。弘揚濰坊核雕,讓其不斷發揚光大,很重要的途徑就是帶徒傳藝,一個好師傅一生真正能帶出三倆個好徒弟就不易了,可這一代核雕老前輩身感責任大,都花費了大氣力、下了真功夫培育了十幾個或者二十幾個好弟子?,F在這批弟子都是濰坊核雕發展強大的中堅力量和接班人,他們在業內也都作出了巨大成就,老前輩、老師傅們對此都感到十分滿意和無比欣慰。正是老前輩們和新一代的努力,才使得濰坊核雕有了今天局面,實現了大的發展。
主要代表作有:《百萬雄獅過長江》、《十八羅漢》、《梁山一百單八將》、《四大名著》、《九美鬧龍舟》、《十美采蓮》、《西湖聯韻》、《九龍戲水》等核舟核墜?,F已雕刻作品上萬件,其中精品上千件。其作品曾獲多項大獎并被國內外友人收藏,多次被國內新聞媒體報道,其中《孔子山林施教圖又名東方文化之源》、《八仙》被山東省非遺保護中心所收藏。
傳承譜系:
濰坊都氏核雕起源于清末。清朝末年,都傳恭曾祖父都渭南學藝于宮庭核雕名匠張大眼。
第一代:都渭南(都傳恭曾祖父)。
第二代:都蘭桂(都傳恭祖父)。第一批國家級老藝人,授國務院津貼,在1915年作品“馬拉轎車”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民國23年獲鐵道部超等獎、先進生產者兩項獎項;1955年授山東省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其作品贈毛澤東主席和蘇聯友人伏羅希洛夫手杖各一根。 卒于1960年,享年79歲。其代表作有: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八仙過海、百壽圖、馬拉轎車等。
第三代:都傳恭。
第四代:都淑敏(都傳恭五女兒)及其他弟子們。1974年生,現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其代表作有:弄玉吹簫、馬拉轎車、赤壁懷古、福祿萬代、盛世和諧、漁家人等。
2003年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6月中國、省、市三級文聯、中國、省、市三級民協分別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和“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2010年2月第二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核雕代表性傳承人。
2013年1月市委市政府頒發的首屆濰坊市民間藝術大師。
2014年4月被濰坊市輕工行辦、濰坊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授予“濰坊工藝美術核雕界領軍人物”。
2015年榮獲“十二五”山東省工藝美術行業技藝文化傳承獎。
2017年4月由濰坊市輕工行業辦公室、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核雕四元老技藝傳承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濰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都蘭桂之孫),現為世界木刻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誼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1982年核雕作品“系列花籃”獲山東民間工藝品一等獎。
2003年作品“十美采蓮”、“古代轎車”、“十八羅漢”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展一等獎。
2005年8月24-28日于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作品“乾隆下江南”獲十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5年10月27-31日于杭州浙江世貿中心,核雕《蘇子游赤壁》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西博會”銀獎。
2005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發展是硬道理”獲濰坊市藝術創作二等獎。
2006年6月16-18日于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赤壁賦”獲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民俗文化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11月25-29日于青島福泰廣場會展中心,作品獲“第三屆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金獎。
2006年11月在“第三屆中國青島藝術博覽會”上獲中國文藝杰出成就獎“書畫藝術金獎”,終身杰出藝術家。
2008年11月6-10日于杭州和平國際會展中心,核雕《百萬雄獅過長江》在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獲銀獎。
2010年在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傳承人展示活動中榮獲傳承人展示紀念獎、第十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
2011年7月于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第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作品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2年9月第九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俗藝術節《百萬雄獅過長江》獲最佳作品獎。
2012年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十八羅漢伴佛祖》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2012年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百萬雄獅過長江》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創新獎銀獎。
2013年4月首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百萬雄師過大江》、《十八羅漢會靈山》分獲金獎和銀獎,并獲本節最高獎項藝術成就獎。
2014年4月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獲金獎。
2015年4月第三屆濰坊工藝美術節核雕作品獲金獎。
2016年6月核雕《百萬雄獅過長江》在中國創新設計文化展暨中國(青島)工藝美術博覽會上榮獲“青藝杯”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大賽金獎。
祖父都蘭桂作品《漁翁得利》與《馬拉轎車》
十八羅漢伴佛祖 八仙慶壽赴瑤池
十八羅漢 孔子山林行教圖(材質大山核桃)
亁隆下江南
蘇子游赤壁
《核片鑲嵌欣賞鼻煙壺》核片圖以“中國四大美女”為主
四大名著
九美鬧龍舟
亁隆下江南
都傳恭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來源:山東省輕工集體企業聯社網站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核雕藝術專家,濰坊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現為世界木刻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聯誼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學會理事,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
都傳恭系濰坊核雕老藝人都蘭桂之孫。都蘭桂作品曾于1915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23年獲民國鐵道部“鐵路沿線出產貨品”超等獎。建國后,都蘭桂作品被毛澤東、蘇聯友人伏羅希洛夫等國家領導人收藏,作品多次被選定為國家領導人出訪贈送禮品之一。
都傳恭精作品有“百萬雄師過大江”、“乾隆下江南”、“九龍戲水”、“十八羅漢”、“梁山一百單八將”等。其中2003年“十八羅漢”、“十美采蓮”、“古代轎車”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展評會一等獎。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5年“蘇子游赤壁”獲全國工藝美術大師“西博會”銀獎;2005年“乾隆下江南”獲一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2006年“赤壁賦”獲山東國際“文博會”一等獎;2006年“九龍戲水”獲中國藝術家杰出成就獎“書畫藝術金獎”。2007年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
方寸之間盡顯百態—濰坊核雕
來源:濰坊市文化館 2018-01-08
山東省濰坊核雕刻始于清代中葉,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是以桃核為主,巧妙的利用桃核上的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麻紋,雕刻出栩栩如生的景物形象,如馬拉車、核舟、器皿、首飾、人物、動物、花鳥魚蟲等立體造型,有深有淺的浮雕形式,刻化歷史人物、神話故事、現代人物、工農兵形象、人名、吉語印章等內容,如水滸故事、紅樓人物、馬拉轎車、十美采蓮、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百萬雄師過大江、沙家浜、紅燈記、鹿鶴同春等。濰坊核雕技藝是一種精湛的微雕工藝,為濰坊的特種工藝之一,在全國民間工藝中獨樹一幟。濰坊核雕作品主題突出,概括性強;觀賞作品,玲瓏剔透;把玩作品、渾樸亮麗;佩帶作品,相得益彰;核雕印章別具風格。
都傳恭—《九美鬧龍舟》
濰坊核雕觀賞性強,用桃核的自然形紋,雕成鳥、獸、蟲、花、魚、人物等直觀形象,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亦可用來裝飾,經民間藝人雕刻而成的扇墜、念珠、耳環、手串、紐扣等,既蘊含著大吉大利的福意,又有點綴裝飾的效果;同時,鬼斧神工的核雕精品成為核雕愛好者的珍藏品。
都蘭桂—《馬拉轎車》
核雕藝人都蘭桂的作品《馬拉轎車》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最優等獎牌,名揚中外。周總理親自派人來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把濰坊核雕作品作為國禮送給國際友人。
都傳恭刀刻不輟精品頻出
2014年11月24日
都傳恭在工作室
都傳恭核雕作品《百萬雄師過長江》。
作品《盛世富貴杯》。邢順建 供圖
都蘭桂之孫都傳恭自9歲起便跟隨爺爺學習核雕手藝,距今已有65個年頭了。作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都傳恭可謂是名滿天下。11月13日,記者來到了濰城區于河街道都家村,見到了都傳恭老人,都傳恭告訴記者,當年為了宣傳核雕,他曾經自掏腰包,全國各地參加展覽,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核雕。如今,年過七旬的都傳恭最盼望的是核雕手藝能夠后繼有人,代代流傳。
雕刻技藝精絕,54名梁山好漢活靈活現
11月13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了濰城區于河街道都家村,見到了今年74歲的都傳恭,當天都傳恭頭戴八角帽,身穿合體的冬裝,雖然已年過七旬,但身體十分硬朗,精神狀態也不錯。得知記者到來后,熱情質樸的都傳恭還特意騎著一輛三輪車,在大路上等候為記者引路。
走進大門,迎面便看見了都傳恭的雕刻工作室。這間工作室,是他核雕的世界,《百萬雄師過長江》《蘇子游赤壁》《乾隆下江南》《十八羅漢》《梁山一百單八將》《四大名著》《九美鬧龍舟》……每一件作品都雕刻得精美絕倫,讓人愛不釋手。
都傳恭熱情地給了記者一把放大鏡,并把他多年珍藏的作品悉數擺到了記者的面前。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上,記者通過放大鏡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地雕刻了54個梁山好漢,姿勢不一,神態各異,不可思議的是,每個人物都雕刻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連人物的眉毛、胡須都清晰可見,技藝之精讓人嘆為觀止。
在《百萬雄師過長江》上,雕刻了18名解放軍指戰員的英雄群像,指揮員手拿望遠鏡,眺望大江對岸,司號員手持軍號吹響了沖鋒號,戰士們或射擊或裝彈,老艄公奮力劃槳……“這些還不算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船上的錨鏈?!倍紓鞴б贿呎f著,一邊指向船上的錨鏈,記者發現,船上的錨鏈全是從桃核上刻下來又套上去的,每個錨鏈環都細如發絲,環環相扣組成一條錨鏈,看不出人工斧鑿的痕跡。
從小性格沉穩,9歲起便跟隨爺爺學藝
都傳恭從9歲開始跟隨爺爺都蘭桂學習核雕技藝以來,距今已有65年了,爺爺都蘭桂從小隨父學藝,所刻核雕布局簡練,樸實大方,“在爺爺手上,核雕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他雕刻的核雕做工精細、玲瓏剔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曾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倍紓鞴Ц嬖V記者,爺爺都蘭桂一生研究核雕,精品核雕《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均以精細著稱。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60年10月逝世。
都傳恭說,在自己還只有六七歲的時候,便經常跟在爺爺身邊,看他拿著小刀在桃核上雕刻,長期耳濡目染下,自己便對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那個年代,人們的溫飽都不是易事,但是爺爺都蘭桂卻靠著核雕的手藝讓一家人吃飽了飯?!澳莻€時候爺爺給別人個核雕,對方就算沒有錢,也會給爺爺幾個煎餅作為酬謝,我們小時候就是靠著爺爺帶回家的煎餅生活的?!倍紓鞴Щ貞浀?。
都傳恭9歲那年,都蘭桂把他叫到跟前,問他愿不愿意學習核雕,早已對核雕興趣濃厚的都傳恭,想也沒想便答應了。正式學習核雕后,都傳恭就需要把繪畫、書法、雕刻等技藝一并練好?!靶r候我便很能沉住氣,別的孩子來叫我玩,我寧愿在家練書法,也很少跑出去?!倍紓鞴Ц嬖V記者,他能有今天的成績,與從小養成的沉著穩重的性格密不可分。
不丟家傳手藝,自掏腰包全國各地參展
從小跟著爺爺學習,都傳恭慢慢練就了一手出神入化的核雕手藝。然而,都傳恭20歲那年,核雕市場不景氣,一件核雕賣不了幾個錢,為了維持生計,都傳恭先是到濰坊嵌銀廠工作,后來又做一些刻章的生意。盡管如此,都傳恭從沒有放棄過核雕這門手藝,也從來沒有斷過將核雕發揚光大的念頭。
等到都傳恭年過五旬時,兒孫承歡膝下,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不用為生活發愁了,可都傳恭想讓核雕發揚光大的念頭卻越來越強烈。都傳恭感慨:“核雕畢竟是咱們都家傳下來的手藝,別人可以不著急,我不能不急啊?!?/span>
怎么才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核雕這門手藝呢?都傳恭想到了一個最見效卻也最辛苦的方法——前往全國各地參展。北京、南京、天津、沈陽、廣州……哪有大型的展覽會,都傳恭便會千方百計帶著自己的核雕前去參展。一開始,核雕作品銷售情況并不樂觀,經常一場展覽會下來,掙的錢還不夠參展費的,都傳恭自己還要搭上路費、住宿費和印刷費。時間長了,核雕作品越來越受到認可和關注,都傳恭這個“賠錢賺吆喝”的狀態才慢慢改善。
如今,都傳恭的作品已風靡全世界,經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核雕愛好者打電話咨詢或登門拜訪,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工藝美術珍品。如今,都傳恭的核雕作品已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六十余年創新不斷 核雕作品屢獲大獎
都傳恭研究核雕60余年,不但將傳統的民間核雕技藝傳承下來,而且創新性地將核雕鑲嵌在各種紅木上,制成小屏風、紅木百壽杖、鼻煙壺等。其《九龍戲水》《十八羅漢》《乾隆下江南》等作品屢獲大獎。都傳恭告訴記者,他還創造性地將核雕鑲嵌到鼻煙壺上,做出了《四大名著》等一系列精美作品。
如今,都傳恭的核雕技藝早已名滿世界。1982年,都傳恭憑作品《系列花籃》獲得了山東省民間工藝品展一等獎。2003年他的《十美采蓮》《古代轎車》《十八羅漢》核雕作品獲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展一等獎,他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5年《蘇子游赤壁》獲全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西博會”銀獎,同年《乾隆下江南》獲第十二屆“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發展是硬道理》獲濰坊市藝術創作二等獎。2006年《赤壁賦》獲山東國際文藝博覽會一等獎,同年又獲“中國藝術博覽會”金獎,2006年都傳恭獲中國文藝杰出成就獎“書畫藝術金獎”、終身杰出藝術家。2007年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山東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和“濰坊市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雖然獲得了如此多的榮譽,但都傳恭仍堅持戴著具有放大功能的特制鏡從事雕刻。然而由于年事已高,工作時間長了,就會感到精力不濟。老人說他膝下有6個女兒,只有老五都淑敏跟著他學雕刻。老人期盼核雕這門技藝能好好傳承下去,“這門手藝一定要傳承下去,萬萬不能失傳了?!倍紓鞴дf。
走近濰坊民間藝術大師都傳恭
妙手神工:方寸核雕展絕技
2013年02月01日
Δ都傳恭在進行核雕創作
本報記者 侯江宏 王瑩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鄙⑽募椅簩W洢的《核舟記》曾描述了一件精巧的核雕——“蘇子游赤壁”。他用生動的筆墨記述了明代奇巧藝人王叔遠,曾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雕刻出“蘇東坡泛舟游赤壁”的情景: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飲茶對詩,一船工執櫓,一小童燒水……人物栩栩如生,足見雕刻者技藝之精湛。濰坊當代核雕大師都傳恭,其作品《百萬雄師過大江》堪與王叔遠的作品相媲美。
Δ繼承
研刻絕技六十年
在濰城區于河街道的都家村,記者見到了山東濰坊都氏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都傳恭,他正在窗下的書桌前潛心雕刻著。
他告訴記者,濰坊核雕起源于清末,與濰坊的嵌銀、年畫、風箏等齊名,都是國之瑰寶。清朝末年,諸城的核雕藝人張大眼到北京宮廷進獻所刻朝珠、佛珠等,受到慈禧太后的褒揚,名噪一時,年老回歸故里后,收下了濰縣都家村的都渭南為徒弟并傾囊相授。
后來,都渭南又把絕技傳給了兒子都蘭桂。都傳恭的祖父都蘭桂將核雕技藝進一步發展,其雕刻作品《古代轎車》,曾于1915年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建國后,其作品多次被選定為國禮。都傳恭從9歲開始,就跟隨祖父都蘭桂學習書法、繪畫、篆刻等。后來,漸漸對核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都傳恭對核雕研究六十余年,不但將傳統的民間核雕技藝傳承下來,而且創新地將核雕鑲嵌在各種紅木上,制成“小屏風”、“紅木百壽杖”、“鼻煙壺”等。其《九龍戲水》、《十八羅漢》、《乾隆下江南》等作品屢獲大獎,他曾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
Δ創新
稀世珍品銷海外
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18名解放軍指戰員的英雄群像,指揮員手拿望遠鏡,眺望大江對岸,司號員手持軍號吹響了沖鋒號,戰士們或射擊或裝彈,老艄公奮力劃槳……都老的這件精品力作《百萬雄師過大江》,其構思之精巧、布局之嚴謹、神韻之豐滿、氣勢之非凡,讓人嘆為觀止。
老人說,核雕不同于其他雕刻,核雕是民間微雕工藝,是在較小的果核上表現出復雜的題材,要求雕刻者手法細致入微。就拿《百萬雄師過大江》這件作品來說,僅僅船上的小掛件——錨鏈的制作工藝就極其復雜,因為雕刻錨鏈需要先從核桃上取下一小條核桃片,再從取下的薄片上進行雕刻,需將其雕刻成環環相扣,一旦正在雕刻的錨鏈中有一環斷裂,一切前功盡棄。
如今,都傳恭的作品已風靡全世界,經常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核雕愛好者打電話咨詢或登門拜訪。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位名叫海波的美國人在風箏節期間專門拜訪,他說自己的祖父曾收藏過都蘭桂的作品,他本人希望能買到都傳恭的核雕作品《百萬雄師過大江》。都傳恭看到海波對于核雕如此摯愛,就將作品賣給了他留作收藏。
如今,為了方便來自全球各地的核雕收藏愛好者,都傳恭建立了自己的核雕網站,供大家鑒賞購買他的核雕作品。
Δ心愿
期盼技藝永傳承
都老說,作為一個核雕藝人,必須具備繪畫基礎,但光有繪畫技巧未必就能刻得好,還得懂書法、會篆刻、善構思、巧布局,更要有悟性,缺一樣都很難雕刻出精品。
因為核桃體積小,且有凹凸的紋路,不易在其上面描繪要雕刻的畫面內容,因此要求核雕者手中一拿到山核桃,頭腦中就能根據紋路浮現出要雕刻的內容或人物,進而展開雕刻。
如今年事已高的都傳恭,仍堅持戴著具有放大功能的特制鏡從事雕刻,但長時間創作,就會感到眼睛酸澀疼痛并伴有流淚等不適,所以每天只能工作半天。老人說他膝下有6個女兒,只有老五都淑敏跟著他學雕刻。老人期盼核雕這門技藝能好好傳承下去,所以他對前來學藝者,都毫無保留地傳授,希望能挽救這面臨失傳的技藝。老人現收徒20人,但絕大多數都有各自的工作,核雕僅為個人愛好,沒有專門搞核雕研究的。
老人說,其中四位徒弟,不僅學得他的核雕技藝,更是融入了他們各自的創新,為核雕技藝注入了新的活力。老人期許他們能在核雕藝術上大展宏圖,帶領核雕這一民間傳統技藝走向世界,開辟出更為廣寬的發展空間。
2012-07-03 作者 :博古架 來源 :唐人居
濰 坊 核 雕
山東濰坊核雕大約始于清末,并于本世紀初時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獎。它主要是用桃核為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的自然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如山水、花鳥、人物及車船、首飾印章等優秀作品。核雕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它用桃核、杏核等為原料,精雕細刻而成。由于它體微藝精,被人譽為“鬼工神技”。在國際上,外國收藏家視如珍寶,愛不釋手,千方百計而得之。
溯源
追溯歷史,核雕藝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核雕藝術晶與玉器、翡翠等串在一起。作為當時人們身上的裝飾佩物,有的還做扇墜、佛珠、捻珠等,而風行一時, 一些達官貴人非常欣賞。在民伺百姓中,核雕也極為流行,有的把它當作信物,如山東膠東地區男女傳情時,女贈男用荷包,男贈女則常用核雕晶,也有用它掛在身上“避邪”。
明代著名散文《核舟記》所記述的核雕珍品生動祥細地描述了當時常熟藝人王叔遠在一枚桃核上雕刻蘇東坡乘船泛游赤壁的情景,我們從中可以領略核雕藝人奇巧無比的技藝。王叔遠在不足一寸的桃核上刻出了蘇子游赤壁”的小船,蘇東坡、黃庭堅,佛印和尚三人在船頭賦詩、品茶、飲酒,一船工執櫓,一小童燒水,活門活窗,小窗上刻有《赤壁賦》中名句組成的對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span>
代表人物
濰坊的核雕,與嵌銀、仿古銅、年畫、銅印,風箏齊名,都是工藝晶之最,國之瑰寶。清朝末年,山東濰坊諸城縣著名核雕藝人張大眼在北京宮延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時,其人各噪一時,年老回家授徒山東濰縣都家村都渭南。
到了近現代,由于核雕藝人的地緣關系,民間藝人都渭南把絕技傳給兒子都蘭桂。民國年間,1915年,都蘭桂與核雕愛好者丁懷曾獲得“萬國博覽會”巴拿馬獎章,都蘭桂刻“馬拉古代驕車”,丁懷曾報表簽名。都蘭桂得獎牌。1923年在全國鐵路沿線生產貨品展覽會上獲超等獎。他一生研究核雕技藝,其中精細作品有“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刻“百萬雄師過長江”核舟贈毛主席。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56年被評為先進生產者,當選為濰坊市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卒于1960年。
核雕老藝人都蘭桂一生積極創作,為核雕藝術的發揚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授徒二人:考功卿、都傳功。使核雕藝術得以延續至今。
2010-05-17 11:30:00 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1851年,廣東商人徐榮村把經營的“榮記湖絲”送往英國參加在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獲得金獎,把中國與世博會的淵源鎖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國官方和民間商人幾乎參加了歷屆世博會,留下了許多像茅臺酒香贏世博這樣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在即,回眸歷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那些和山東有關的世博往事……
![]() |
都蘭桂和徒弟考公卿 |
![]() |
核雕典型作品:馬拉轎車等 |
1851年,廣東商人徐榮村把經營的“榮記湖絲”送往英國參加在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博會,獲得金獎,把中國與世博會的淵源鎖定在了最初,此后,中國官方和民間商人幾乎參加了歷屆世博會,留下了許多像茅臺酒香贏世博這樣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在即,回眸歷史,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那些和山東有關的世博往事……
折桂巴拿馬
方寸之間,萬千世界。欣賞核雕作品,常常令人發出這樣的感嘆。而早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世博會(即人們熟知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就有這樣一枚吸引眾人目光的核雕作品——
—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雕刻著龍騰虎躍的駿馬,拉著一輛轎車,在強悍有力、衣著樸實的趕車人揚鞭駕馭下,奔馳在大地上;乘車人穩坐車內,面部俊逸,衣冠華麗,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風光。駿馬的蹄、胸、轡頭、套索、串鈴清晰可見,轎車的窗、簾、篷、輪、軸形象逼真,玲瓏剔透,鬼斧神工,最終折服評委獲得金獎。
這件核雕作品《馬拉轎車》就是出自山東濰坊一位年僅30歲的民間藝人——都蘭桂之手。此后,濰坊核雕名揚中外,并在濰坊深深地扎下了根。記者有幸在都蘭桂的孫子、濰坊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都傳恭家中看到了都蘭桂晚年自己重新創作的復制品,確實精巧非常。
濰坊核雕主要以桃核為材料,巧妙地利用桃核上縱橫無序、深淺不定的自然麻紋雕出各種生動的景物形象,如山水、人物、花鳥、車船等立體造型,以及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吉語印章等,作品布局簡練,樸實大方,概括性強,有融天地萬物于方寸之間的精髓。近百年里核雕藝人輩出,精美作品層出不窮,廣為流傳。
早期中國參加世博會,送展主要是通過官方組織和商人報送。都蘭桂是個民間藝人,對于核雕一是喜好,二是養家糊口,光有名氣卻沒個錢勢,照說是沒有門路送作品參加世博會的。都傳恭告訴記者,這中間還有個故事:當時,濰坊當地有一丁姓的大地主,家中的大管家叫丁懷曾,是個核雕愛好者,平素就和都蘭桂交情很好。聽說要組織參加世博會,他就找到了都蘭桂,說:“你能不能刻個桃核?”又說:“其他你都不用管了,就刻好作品,什么填表、交錢的我去干?!本瓦@么著,倆人合伙參加了世博會,都蘭桂的核雕刻技術由此揚名海外。
自此,世博會便對都氏家族有著特別親切的意義。記者臨走時,都傳恭專門叮囑:“你幫我問問,今年世博會還組織民間手工藝人參加么,需要的話我一定去!”而這位現在也已七旬的老人其實已經很少外出奔波表演技藝了。
“感動來的技藝”
由都蘭桂傳徒傳孫開始,這百年來都氏家族對核雕傳播和發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使得濰坊的核雕藝術在全國迅速崛起并超過其他各地,成為濰坊民間工藝的一大瑰寶。而這由都氏家族發揚光大的技藝,其實是感動而來的,極富傳奇色彩。
濰坊核雕藝術的歷史,應該從清朝晚期開始,當時諸城有個藝人名叫張大眼,在北京跟一雕刻朝珠的老師傅學藝,隨后在宮廷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慈禧太后掌朝時,其人名噪一時。后來世事變化,張大眼從京城流落回鄉,賣藝為生。 1880 年,濰坊人都渭南到諸城販賣皮貨,結識了張大眼,見其核雕技藝雖好,但卻難以維持生計,便慷慨解囊予以資助。張大眼十分感激都渭南的幫助,遂把核雕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于他,所以都氏家族的后人說這是“感動來的技藝”。
都渭南回來后就一心撲在了核雕上,廢寢忘食,加以研磨,掌握了雕刻技藝。聰明好學的都蘭桂跟在父親身邊,從小耳濡目染,對核雕也是情有獨鐘,不到20歲時就已經嶄露頭角,雕刻技藝甚至超過了父親。
在都蘭桂的手上,核雕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不但布局簡練,樸實大方,概括性強,而且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后,聲名鵲起的都蘭桂不負眾望,1923年又獲得了全國“鐵路沿線出口貨品”超等獎。
隨著年齡漸長,都蘭桂技藝更加精進,1955 年,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作品多次成為國禮。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派人來到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指示在4個月內刻成7件作品,周總理要帶著出國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領導人。都蘭桂與徒弟考公卿精雕細琢創作了《八駿馬》等7 件作品,受到高度贊揚。1957年,蘇聯領導人來我國訪問,都蘭桂又親自設計布局,和考公卿連雕5件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珍品送上。1960年,都蘭桂病逝于濰坊,享年80歲。
在都蘭桂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還有解放后贈給毛主席和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各一枝的紅木嵌銀手杖,杖頭鑲有“二龍戲珠”的核雕。
奇特的祖孫師徒情
都蘭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別是門婿于學修、義子考公卿、孫子都傳恭。于學修英年早逝,考公卿和都傳恭將核雕藝術繼續發揚光大。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濰坊核雕像濰坊風箏一樣譽滿天下,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工藝美術珍品。
如今,都蘭桂的三個傳人中,除其孫子都傳恭外,其余兩人都已過世。記者日前來到濰坊市濰城區于河街道辦事處的都家村,見到了年已七旬的都傳恭老人。
一般而言,民間技藝多是父傳子、子傳孫??啥际霞易宓搅硕继m桂這一代,卻越過兒子,直接傳給了孫子都傳恭,為什么呢?
都傳恭告訴記者,都是不得已。他說,爺爺都蘭桂是非常有名的民間藝人,可也是一輩子的老農民,核雕這種民間工藝,是“好者好”,喜歡的人當做寶,不喜歡的卻毫不稀罕,靠這個養家就很不穩定。父親手受過傷,便不好刻桃核,從小喜歡書法、繪畫的都傳恭就直接成了爺爺的徒弟。
“我9歲就跟著爺爺學核雕了?!倍紓鞴в浀眯r候,不完成爺爺教學的“作業”就不能出去玩。都蘭桂看著孫子聰明,是塊好材料,便經常說些故事給他聽,教他核雕“不是個糙東西,是好東西”。
現在都家的院子就是當時的原址。都傳恭記得爺爺講,光緒年間糧食收成不好,老百姓沒得吃食,都蘭桂就是靠拿粗刻的桃核跟人換來煎餅養活家里人,后來好不容易才蓋起了三間小破房子。有一年,國民黨一個師長在濰坊駐防,喜好這個,專門派人來買了兩個核雕,給了 40塊銀元,這才修了個大門。都蘭桂跟孫子說,別小看這些民間手工藝,藝多不壓身,還是十個手指,做什么都行,以后有用著的時候。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一屆濰坊風箏節上,一位美國收藏家的孫子帶著爺爺當年收藏的都蘭桂的作品來濰坊尋找傳人。都傳恭摩挲著穿越大洋來到眼前的核雕,仿佛又看到爺爺當年手把手地教他刻桃核。都傳恭沒有讓爺爺失望,他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杰出傳承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是濰坊核雕第三代嫡系傳人,還受邀成為美國國際木刻協會會員。后來,這位美國友人又寫信給都傳恭,希望再收藏他的作品。
都傳恭對核雕研究近60年,不但把傳統的技藝傳承下來,而且對新產品更是發揚光大,創作了“百萬雄師過大江”、“乾隆下江南”、“九龍戲水”、“十美采蓮”、“蘇子游赤壁”等優秀作品。山東文博會期間,他創作的“赤壁賦”被授予一等獎,而現場展示雕刻的桃核小掛件更是一早就被搶購一空,受到人們的喜愛。
但都傳恭也感受到了民間藝術傳承的困境:“我的孩子里就小五學得好些,可是她寫、畫都不如我,年輕人有生活壓力不能專心搞這個?!?/span>
本報記者 王亞楠
核雕傳人都傳恭
濰坊日報 2008年6月6日
如今,談到濰坊核雕,就不能不說都傳恭。因為都傳恭是濰坊核雕祖師都蘭桂的孫子、徒弟。
2008年5月的一天,記者慕名來到了濰城區于河街道都家村,拜訪了67歲的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都傳恭先生。
令人稱絕的核雕
5月20日上午10點,記者走進了濰城區于河街道都家村。都傳恭就住在這個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從大門看,都傳恭的房子和其他村民的房子沒有什么兩樣,可進到里面就不一樣了,他的工作室是核雕的世界:“百萬雄師過大江”、“蘇子游赤壁”、“十八羅漢”等,每一件都雕刻得精美絕倫,每一件都讓人愛不釋手。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核雕精品中,赫然擺放著兩枚“梁山一百單八將”的核雕。記者通過放大鏡看到,在一枚拇指大小的桃核上,竟密密麻麻雕刻了54個梁山好漢,54個好漢姿勢不一,神態各異,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人物的眉毛、胡須都清晰可見,技藝之精絕讓人嘆為觀止。都傳恭說,這幅作品一共兩枚,每枚上面54個梁山好漢,光雕刻一枚桃核,就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可謂是慢工出細活。
在一枚桃核上刻了這么多人物,應該算得上是都傳恭的代表作了吧?不是的。都傳恭指著一邊的“百萬雄師過大江”說,論精細,這個還差不多。在這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刻了18名解放軍指戰員的英雄群像,指揮員手拿望遠鏡,眺望大江對岸,司號員手持軍號吹響了沖鋒號,戰士們或射擊,或裝彈。老梢公奮力劃槳,堅定沉著。作品再現了我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的雄偉氣勢,布局嚴謹,刀法剛勁,果然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而又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都傳恭所說的精細,指的是這枚作品中的錨鏈。經都傳恭指點,記者發現,船上的錨鏈全是從桃核上刻下來又套上去的,每個錨鏈環都細如發絲,環環相扣,而絕看不出人工斧鑿的痕跡,就像是自然長成的。怪不得魏學伊在看了明代藝人王叔遠的核舟后感嘆:“技藝靈怪矣哉!”
王叔遠的核舟記者無緣欣賞,卻有幸欣賞了都傳恭的核舟。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自不必說,讓人稱奇的是,核舟上面的門、窗都是活動的,可以自由地開啟。這時候,除了感嘆,剩下的就是欽佩了。
核雕歷史的傳奇
說起濰坊核雕的歷史,都傳恭如數家珍。濰坊核雕極富傳奇色彩。
都傳恭說,追溯歷史,核雕藝術早在明代初期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鴉片戰爭以后,清朝政治經濟逐漸衰退,在皇宮里的核雕藝人也受到冷落而流散各地。有一綽號叫張大眼的桃核雕刻藝人,從京都流浪到山東諸城以賣藝為生。1880年,濰縣都家村(今濰城區于河街道)的都渭南到諸城販賣皮貨,結識了張大眼。張的核雕技藝雖好,但以此維持生計卻極為艱辛。在張大眼貧困潦倒的時候,都渭南慷慨解囊,張大眼十分感激都的幫助,遂把核雕技藝授于都渭南。都渭南回濰縣后一心撲在核雕上,廢寢忘食,他的技藝興趣,隨時都熏陶著他的兒子都蘭桂。都蘭桂從小隨父學藝,進步很快,不到二十歲,其技藝已超過他的父親。
都傳恭介紹到,在都蘭桂手上,核雕藝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他雕刻的核雕作工精細,玲瓏剔透,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后,1923年,在全國鐵路沿線出產貨品展覽會上,他的作品獲得超等獎。都蘭桂一生研究核雕,精品核雕“百鳥朝鳳”、“文王百子圖”、“百壽圖”等均以精細著稱。1955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之一,1960年10月,都蘭桂逝世。
都傳恭說,爺爺都蘭桂一生授徒三人,門婿于學修、義子考功卿、孫子都傳恭,使核雕藝術得以延續。于學修英年早逝,考功卿和都傳恭將核雕藝術繼續發揚廣大。
后來,考功卿授徒王緒德,師徒二人苦心經營,在核雕藝術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他師徒刻的核舟更是別有風味。
談到自己,都傳恭說自己從小就愛好書法、繪畫,九歲跟祖父都蘭桂學習核雕,后來在濰坊嵌銀廠工作過,以后又在“山東省工業干部學?!惫に嚸佬g班深造,其作品許多為外國友人收藏,現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還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
在考功卿、都傳恭、王緒德等遠近聞名的核雕大師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濰坊核雕像濰坊風箏一樣譽滿天下,成為人們爭相收藏的工藝美術珍品。目前,都傳恭還在不斷創新核雕工藝,發明出了紅木鑲嵌核雕,主要在紅木小屏風、手杖、鼻煙壺等工藝品上鑲嵌上核雕。如今,都傳恭的核雕已經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
民間瑰寶亟需傳承
根植民間的濰坊核雕,在經歷了無數的輝煌和榮耀后,像許多民間藝術一樣,也正面臨著青黃不接的尷尬,都蘭桂、考功卿早已去世,都傳恭今年也67歲了,多年來也一直雕刻不輟,但畢竟歲月不饒人。
都傳恭有6個女兒,只有老五都淑敏跟著他學雕刻,別的都從事了別的行業。除女兒外,都傳恭現在授徒10多人,但絕大多數有自己的工作,核雕只是個人愛好,專門搞核雕的沒有。
都傳恭說,濰坊核雕迫切需要有人來繼承、發揚,但找到合適的繼承人很難。他說,作為一個核雕藝人,必須具備繪畫基礎,但光會繪畫不一定會刻,還得會篆刻,懂書法,善構思,巧布局,缺乏任何一方面,都很難雕刻出出色的作品。尤其是,核雕與玉雕、象牙雕、黃楊木雕等都屬于微雕的一種,大都是半浮雕,半立雕,但核雕的難度更大。為什么呢?這是由于核的表皮有麻紋,這些麻紋不規則地生長,作者必須具備繪畫基礎才能隨著麻紋而刻,更為頭疼的是底麻紋,當你按照明紋構思好、刻好后,底紋又出現了,原先的工作就白干了。
都傳恭認為,上述困難倒是好解決,難的是核雕發展的經濟基礎很難解決。都傳恭說,現在,核雕藝人不少,但精品很少,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靠核雕謀生的藝人,大都雕刻旅游飾品和簡單的把玩品,以此換點生活費,很難沉下心來精心搞創作。青年一輩中核雕技藝的杰出者幾乎找不出,這令人不禁為核雕的發展現狀擔憂。
都傳恭認為,目前濰坊核雕這一民間藝術瑰寶面臨發展困境,政府應加強保護開發力度,像對待濰坊風箏一樣,盡快成立專門機構,對濰坊核雕進行整理、研究、保護、開發,盡快拯救這一瀕臨絕跡的民間藝術瑰寶。
核雕“一百單八將”
日報記者郭保禮文/圖
收藏濰坊核雕正當時
中國文物信息網 2014-04-26
核雕,是以水果之核為原料進行雕刻、加工的藝術。明末清初的筆記小說集《虞初新志》中收錄的魏學洢撰寫的《核舟記》一文,讓后世許多人知曉了這門偉大的“雕蟲小技”,也讓人為“方寸之間有大千世界”的精湛技藝嘆為觀止。核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分為南北兩派,其中北派濰坊核雕歷來以意境和神韻見長。近年來,隨著收藏市場的一再升溫,物美價廉的核雕作品越來越受廣大藏友的青睞。
名聲遠播海外
關于核雕的最早記載可見于宋朝中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在明清時期,這門民間工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清末有個名叫張大眼的藝人,在宮廷因刻朝珠、捻珠、手串、佛珠等名噪一時,后因世事變化流落回鄉靠賣藝為生。1880年,濰坊人都渭南賣皮貨時結識了張大眼,見其核雕技藝雖好,卻難以維持生計,便慷慨解囊予以資助。張大眼非常感激,遂把核雕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于他,從此讓核雕藝術在濰坊扎下了根。
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一枚核雕作品吸引住了眾人的目光:在不足方寸的天地里,雕刻著龍騰虎躍的駿馬,拉著一輛轎車,在強悍有力、衣著樸素的趕車人揚鞭駕馭下,奔馳在大地上;乘車人穩坐車內,面容俊逸,衣冠華麗,似乎陶醉于沿途的大好風光。駿馬的蹄、胸、轡頭、套索、串鈴清晰可見,轎車的窗、簾、篷、輪、軸形象逼真,玲瓏剔透,鬼斧神工,最終折服評委獲得金獎。這件作品就出自都渭南之子都蘭桂之手。從此,濰坊核雕聲名鵲起,世人皆知。
隨著年齡漸長,都蘭桂的技藝更加精湛。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親自派人來到濰坊,了解核雕藝人的情況,并將都蘭桂與其徒弟考功卿精心創作的《八駿馬》等7 件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外國領導人。1957年,蘇聯領導人來我國訪問,都蘭桂又親自設計,和徒弟考功卿連雕5件具有民間藝術特色的珍品送上。當年,都蘭桂被評為國家級老藝人,他的作品多次成為國禮。
都蘭桂一生授徒三人,分別是女婿于學修、義子考功卿、孫子都傳恭。他的徒弟們創作出了“百萬雄師過大江”“乾隆下江南”“西廂記”“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濰坊核雕像濰坊風箏一樣譽滿天下,成為人們競相收藏的工藝美術珍品。2008年,濰坊核雕被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雕工重過材質
收藏核雕的圈內一直都有“材料不貴人工貴”的說法。作為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之一,核雕的選材以杏核、橄欖核、桃核等為主,這些果核本身沒有太高的價值,但經過雕刻師精心加工后,所呈現出的藝術價值讓核雕身價倍增,因此雕工的好壞直接影響核雕的市場價格。
核雕屬于微雕范疇,要在那么小的材質上手工雕刻出各種造型,需要掌握浮雕、圓雕、透雕、線刻、磨制等表現手法,非??简灱紟煹哪芰?,一不小心就會破壞質地較脆的果核,因此成品率不高。從事核雕的藝人,除了要具備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繪畫、書法以及雕刻基礎之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寫實功底,更必須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因為核雕創作的隨意性很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果核紋理和形狀的限制,創作人必須靠豐富的想象將紊亂的果核紋理構思成型。
正因為核雕的工藝要求苛刻,現在的核雕傳人已越來越少。核雕藝人創作時,要有特選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別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別的毅力和獨特的構思。
收藏正當其時
和象牙雕、紅木雕等雕刻作品不同,核雕越是把玩越有價值。其原因是象牙雕件長時間把玩后會越來越黃,失去潔白的本色,對外觀有影響;紅木雕件佩戴或把玩的時間一久,也會慢慢失去紅潤的光澤,顏色會慢慢變黑。相反,核雕經過藏家不斷把玩后,外面的色澤會越來越紅,給人一種通透的質感,有點類似于玉雕飾件的特性。
興盛于明清時期的核雕,真正進入收藏市場并逐步升溫,也不過四五年的時間。目前國內收藏界對核雕的收藏還沒有太多人重視,特別是從這幾年的核雕拍賣市場價格來看,還沒有體現核雕的真正價值。與國外核雕拍賣的高價相比,國內核雕作品價格可以說剛剛起步。不論是桃核雕,還是橄欖雕,單件的市場價格一般在200-400元之間,雕工優秀的作品也很少突破千元大關。這也意味著新介入的藏友,現在還有不少機會在市場上淘到寶。
如果出于投資的目的,藏友可以選擇名家的精品下手,比如馬志勇、王洪波、王蒙等一批濰坊名家的核雕作品。一件雕工精細的核雕,工藝美術大師需要一至四個月才能完成。由于每枚果核都形態不一,其核雕作品也不會有重復,因此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
目前核雕的市場行情已日趨看好??梢灶A言:再過數年,精美的濰坊核雕藝術品一定會受到廣大收藏者的重視,到時的拍賣價格肯定會比現在上升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對于廣大藏友和普通投資者來說,不妨關注一下這一類“偏門”,到濰坊或者拍賣會上去“撿漏”,覓得一兩個雕刻精湛的核雕作品,通過自己的把玩,將來定會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高密
劉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