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52 歲
技術職稱:高級工藝美術師
榮譽職稱: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紅絲硯及硯雕,石雕
從藝年限:23年
單位及職務:昌邑市鳳海石雕廠 經理
所屬地區:昌邑市
師承:劉克唐
徒弟:
瀏覽次數:8253
孫風海,字百川,齋號問硯坊。男,生于1970年。山東濰坊昌邑市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魯硯協會常務理事,昌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1987年至1996年在供銷系統任團支書、教育干事、文書、辦公室主任等職。
1996年至今,從事石雕、硯雕工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制硯藝術家劉克唐先生入室弟子。工書畫及篆刻藝術。其硯雕作品題材新穎、構思巧妙、雕工精致,既有傳統硯雕韻味,又有創新的時代氣息,形成了繼承傳統精粹且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
作品多次參展獲獎和媒體報道。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徐公石《如意硯》榮獲金獎。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紅絲石《嫦娥硯》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銀獎。金鵲墨玉石《漢唐遺風》榮獲“光華杯”全國工藝美術大賽銀獎。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展,淄石《業精于勤硯》獲山東工藝美術“魯繡杯”現代工藝美術創意金獎。紅絲石《瓜瓞硯》獲“魯王工坊杯”,山東工藝美術新人展銀獎。松花石《龍龜獻瑞》獲十藝節“神龍杯”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新金獎。多家電視臺、報紙做過專題采訪、報道。發表論文有《硯臺收藏價值之我見》、《觀魯硯品文化》、《碑石雕刻及修復技藝》等。
2013年8月被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14年10月被評為第四屆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5年12月被評為濰坊市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2016年1月由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專業技術職稱。
2018年6月昌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副會長。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魯硯協會常務理事。
2012年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徐公石《如意硯》榮獲金獎。
2012年第十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紅絲石《嫦娥硯》榮獲工藝美術銀獎。
2012年《漢唐遺風》組硯獲“華光杯”全國工藝美術大賽銀獎。
2012年緇石《業精于勤硯》、紅絲石《瓜瓞硯》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覽會中分獲山東工藝美術“魯繡杯”現代工藝美術創意金獎和“魯王工坊杯”山東工藝美術新人展銀獎。
2013年作品《龍龜獻瑞》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神龍杯”山東工藝美術設計創意創新金獎。
濰坊電視臺、濰坊日報、昌邑電視臺多次報道。
第七屆中國(濰坊)風箏產品博覽會暨第二屆工藝美術節動員會合影2014.3.6(濰坊君尚假日賓館)
魁星點斗硯背
魁星點斗硯面
甲骨風韻硯面
孫風海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2014-12-10中華端硯城
孫風海,字百川,又名鳳海,齋號問硯坊,1970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魯硯協會常務理事,昌邑市民間藝術大師,昌邑市群眾文化帶頭人。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制硯界領軍人物、著名魯硯大師劉克唐先生。孫鳳海自幼酷愛書畫,從事硯雕、石刻工作20余載,他刻苦鉆研繪畫、書法、文學、地質等知識,師古而不泥古,在傳承和弘揚魯硯“因材施藝、妙思巧構、以文導題、刀筆并茂”的傳統制硯理念的基礎上,出新意于法度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不斷突破傳統硯雕藝術表現手法的束縛,開創了現代硯雕藝術風格之流派,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硯雕技藝,再現了魯硯作為“文人硯”的獨特藝術風貌。他常說,一方硯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生命。正是憑借對硯雕藝術和硯文化的不倦追求,造就了他簡約大氣、穩重高雅的藝術風格。從1992年開始制作第一方硯臺開始,歷經22年夜以繼日的雕琢,他制作出紅絲硯、砣磯硯、田橫硯、徐公硯、紫金硯、金星硯等有代表性的魯硯精品,每一方硯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都有他精心題寫的硯銘,硯銘又根據硯的不同材質和雕飾選擇不同的字體書寫,硯和硯銘的完美結合造就了硯的深邃的文化內涵,為發揚光大古老的魯硯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
孫鳳海將儒、釋、道、易人生處世哲學和詩、書、畫、印傳統文化藝術以及時代精神完美融合于硯中,賦予硯石以生命,經百年傳世而不衰,創造性地制作出“漢唐遺風”和“銅雀風韻”等反映中國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系列硯,并正在著手制作一套反映魯硯各個硯種雕刻技藝和文化特征的系列硯,填補了魯硯系列硯硯種的空白,傳承和弘揚了魯硯悠久豐厚的文化內涵,得到業界的高度贊譽。劉克唐先生給予高度評價,在其制作的一方“徐公硯”上欣然題下了“徐公真君子,溫潤似玉質,鳳海所制硯,形正亦可喜”的硯銘。
辛勤耕耘終有收獲。2012年,作品《徐公硯如意硯》在中國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評比中榮獲金獎;《漢唐遺風》硯榮獲“華光杯”全國工藝美術大賽銀獎;作品《業精于勤》、《瓜瓞硯》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和“魯王工坊杯”山東省工藝美術新人獎銀獎;《嫦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銀獎”。2013年,作品《石鼓硯》和《銅鏡硯》在“中國(臨朐)魯硯精品展”中,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作品《龍龜獻瑞硯》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2013第五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暨時尚家居用品博覽會上榮獲“神龍杯”山東省工藝設計創新獎“金獎”;2013年8月,被評為“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2014年4月,孫鳳海被濰坊市輕工行辦、市工藝美術協會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硯雕界領軍人物”,其作品榮獲第二屆濰坊工藝美術節金獎;2014年9月,先后榮獲“昌邑市民間藝術大師”、“昌邑市群眾文化帶頭人”等榮譽稱號,2014年10月,被評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近年來,為總結和推廣魯硯制作技藝的創新,孫鳳海潛心向學,筆耕不輟,先后撰寫了《觀魯硯品文化》、《硯臺收藏價值之我見》、《碑石雕刻及修復技藝》等多篇魯硯及魯硯文化鑒賞方面的學術論文,為魯硯的研究提供了理論指導。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各級電視臺和媒體的宣傳報道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孫鳳海:
靜聽石語 “硯”精于勤
2014年02月28日
硯,作為文人書案前一生相伴的用具,被賦予了極高的文化內涵,魯硯最早見于西漢,唐宋時與“端”“歙”“洮”并稱中國四大名硯。魯硯的材質有紅絲石、淄石、金星石、砣磯石、徐公石等,多達20多個硯種。魯硯的魅力在于硯“有自然材質之美,后天人文之工”,強調石料的天生自然形態,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質美感,點綴詩文、書畫等中國文化精髓來增添作品的文藝情懷。
自古以來,魯硯的賞玩之風甚熾,硯癡硯迷亦不在少數,孫鳳海就是其中一位。
初見孫鳳海,他身材高大,皮膚黝黑,一雙手厚實有力,一塊塊堅硬的石材,經他的雙手,變成了一塊塊文化氣息深厚的硯臺。在他的工作室里,記者被數十方硯臺圍繞,仿佛進入了一個清新雅致的傳統文人世界:古樸的古琴,典雅的寶瓶,繚繞的云霧,潺潺的溪流,梅蘭竹菊吐露清芬……從1996年開始制作第一方硯臺開始,孫鳳海歷經17年夜以繼日的雕琢,制作出紅絲硯、砣磯硯、田橫硯、徐公硯、紫金硯、金星硯等有代表性的魯硯精品1000多方,每一方硯都有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精心題寫的硯銘,硯銘又會根據硯的不同材質和雕飾選擇不同的字體書寫,硯和硯銘的完美結合造就了深邃的文化內涵。
孫鳳海的藝術靈感,來自他扎實的生活底蘊。這個出生于1970年的典型山東漢子來自昌邑圍子,他自幼酷愛書畫,鉆研繪畫、書法、文學、地質等知識,他師古不仿古,苦心孤詣,埋頭實干,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硯雕技藝。他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硯雕藝術表現手法的束縛,開創了現代硯雕藝術風格流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制硯界領軍人物、著名魯硯大師劉克唐見了他的硯后,迫不及待地將其收歸門下。
近年來,在劉克唐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孫鳳海走遍了省內的硯石產地,對各個坑口進行了詳細考察,并結合硯石產地的縣志、史志等歷史文獻資料挖掘出多個史上有記載而今失考的諸如紫金石、杏山石、冰紋石等魯硯品種,對重塑魯硯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作出了積極貢獻。
孫鳳海常說,一方硯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生命。在別人眼中不起眼的石材,甚至是廢材,在他的手中重新煥發了生命力。例如作品《業精于勤》(如下圖),原是一塊略有瑕疵的黑色淄石,邊緣處有一塊豎長型青綠色的“石病”,對于一塊完整的硯臺來說,這塊“石病”是一處無法磨墨的“疤痕”,而孫鳳海卻巧妙地利用它原來的形狀,將它雕成一張豎立的古琴,在硯池左面又雕了一片葉子,硯名取“葉”和“琴”的諧音:“業精于勤”,整塊硯臺溫潤如玉,富有文化情趣和內涵,成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辛勤耕耘終有收獲,2012年,孫鳳海的硯雕作品《嫦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銀獎”,作品《業精于勤》、《瓜瓞硯》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分別榮獲大獎。作品《徐公硯如意硯》在中國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評比中榮獲金獎。
孫鳳海除了在硯雕方面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外,還涉獵石雕、木雕、玉雕、書法、繪畫等多個藝術門類,其中以石雕和碑刻成就最為突出。在他的書房兼工作室里,除了硯臺外,空間都被書架和厚厚的書籍占據,“這個時代很喧囂,我用讀書和雕刻,來努力尋找內心真正的安寧?!睂O鳳海說。 記者陳文
濰坊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魯硯藝術傳承人孫鳳海
孫鳳海,男,圍子太平人,1970年生,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制硯界領軍人物、著名魯硯大師劉克唐先生。自幼酷愛書畫,從事硯雕、石刻工作20余載,他刻苦鉆研繪畫、書法、文學、地質等知識,他師古不仿古,苦心孤詣,埋頭實干,融漢唐遺風之意境,銅雀遺風之神韻于硯雕中,匠心獨具,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硯雕技藝。其作品突破了傳統硯雕藝術表現手法的束縛,開創了現代硯雕藝術風格之流派。他常說,一方硯臺,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生命。正是憑借對硯雕藝術和硯文化的不倦追求,造就了他簡約大氣、穩重高雅的藝術風格。辛勤耕耘終有收獲。2012年,他的硯雕作品《嫦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榮獲“中國工藝美術銀獎”,作品《業精于勤》、《瓜瓞硯》在第四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魯繡杯”山東省工藝美術現代創意獎金獎和“魯王工坊杯”山東省工藝美術新人獎銀獎,作品《徐公硯如意硯》在中國濰坊第五屆文化藝術展示交易會評比中榮獲金獎。本人多次受到濰坊電視臺、昌邑電視臺的關注宣傳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從1996年開始制作第一方硯臺開始,歷經17年夜以繼日的雕琢,他制作出紅絲硯、砣磯硯、田橫硯、徐公硯、紫金硯、金星硯、松花硯等有代表性的魯硯精品1000多方,每一方硯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都有他精心題寫的硯銘,硯銘又會根據硯的不同材質和雕飾選擇不同的字體書寫,硯和硯銘的完美結合造就了硯的深邃的文化內涵,為發揚光大古老的魯硯藝術做出了突出貢獻,難怪劉克唐先生慧眼識英才后,就迫不及待地將其收歸門下。他的多個作品被諸多國內制硯大家、書法名家廣泛認可與收藏??梢哉f,孫鳳海先生的硯雕藝術、硯文化研究和古硯鑒賞水平已然出神入化,達到相當高的藝術水準,這是他17年如一日不懈努力和忘我追求的結果。
近年來,在劉克唐先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孫鳳海走遍了省內的硯石產地,對各個坑口進行了詳細考察,并結合硯石產地的縣志、史志等歷史文獻資料挖掘出多個史上有記載而今失考的諸如紫金石、杏山石、冰紋石等魯硯品種,對重塑魯硯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做出了積極貢獻。
孫鳳海除了在硯雕方面有很高的藝術造詣外,還涉獵石雕、木雕、玉雕、書法、繪畫等多個藝術門類,其中以石雕和碑刻成就最為突出。他在太平村經營一家石雕廠,為鄉里鄉村雕刻碑刻,憑著精湛的技藝,誠信的服務,贏得了社會的信賴和廣泛贊譽。他憑借在古碑修復上的豐富經驗、高超技能和行業聲譽,曾被邀請主持修復河南大相國寺和曲阜孔廟的部分古碑刻;先后主持修復和復制昌邑境內山陽王氏祖碑、光祿大夫王錫福碑、進士張殿棟碑、朝議大夫姚文瀚碑、世襲云騎尉姚棣華碑、登仕郎董光五碑及張遷碑等重要歷史名人的碑刻,發掘保護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和文物考古價值的碑刻,為保存和研究昌邑地方歷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