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女
年齡:41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諸城派古琴
從藝年限:16年
單位及職務: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主任 諸城派古琴傳習所所長
所屬地區:諸城市
師承:劉赤城、高培芬、茅毅、張子盛等
徒弟:封雯軒等學生一千余人
瀏覽次數:9119
姜燕,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主任,諸城古琴協會秘書長,諸城派古琴傳習所所長,諸城派古琴市級傳承人。先后師從劉赤城、高培芬、茅毅、張子盛等諸城派古琴大家。
“為了不讓諸城派古琴這朵奏響百年燦爛樂章的奇葩成為絕響,自2006年跟隨劉赤城老師開始學琴的,并參與了進行的普查保護工作,對已故前輩琴家的錄音資料進行整理和保存、對傳世歷代古琴進行修復和保存、進行古琴打譜和古曲整理研究等。
姜燕所師從的劉老師就是現在安徽梅庵琴社社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赤城。他五歲隨其父著名國畫家、古琴家劉嵩樵習琴,8歲即登臺演奏《風雷引》、《平沙落雁》等曲。后來,他受業于徐卓門下,繼承了諸城派古琴的全部曲目。
封雯軒今年15歲,跟隨姜燕學習古琴已經四年,年紀不大的她已經成為諸城派古琴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像封雯軒一樣,現在跟隨姜燕學習古琴的人越來越多。她常年舉辦免費培訓班,逐步擴大和滿足古琴愛好者的需求,現在諸城市古琴學習出現的“熱潮”學員已達一千余人。姜燕為諸城派古琴這一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正在努力貢獻著……
2015年12月第四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4年8月在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邀請賽中彈奏的諸城派代表曲目《搗衣》榮獲彈撥樂(古琴)青年組金獎。
諸城信息港
“80后”諸城派古琴傳承人姜燕 9年琴路再獲肯定
2014-09-19 13:59:48 文章來源:諸城信息港 作者:王玉鳳
本網9月19日訊 8月底,2014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邀請賽成績揭曉,諸城派古琴(第四代傳人)市級傳承人姜燕憑借彈奏的諸城派古琴代表曲目《搗衣》榮獲彈撥樂(古琴)青年組金獎,這無疑是對她9年努力的又一次肯定。9年間,從不會到會、從會到精、從學到教,她一路彈奏,一路沉淀,在不斷提高自己琴技的同時,不忘傳承諸城派古琴的責任。
藝術中轉 因工作與古琴結緣
姜燕出生于1981年,大學時主修古箏,參加工作前,從未與古琴有過交集。2006年,姜燕考入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因工作需要,入職不久就被安排拜劉赤城為師學習古琴彈奏,從此與古琴結緣。當時,學古琴對姜燕而言,古琴是既神秘又陌生,彈琴僅僅是一項工作任務。
同年9月,姜燕經引薦師從諸城派古琴國家級傳承人劉赤城學習古琴彈奏。劉赤城是諸城派古琴的第三代傳人,采用“口傳心授”的傳統方式進行授課。一到上課時間,劉老師就與姜燕進行對彈,無書棄譜,一句一句地教,姜燕則靠死記硬背及多年扎實的練耳基本功逐句逐句地學。一個月下來,姜燕雖然只學會了兩首曲子,卻逐漸喜歡上了古琴。
為了方便上課,姜燕當時租住在劉老師琴社附近的一個小旅館內,上課之余就在旅館內反復練琴。姜燕說,那時候才知道,彈古琴要比彈古箏辛苦很多。彈古箏時有義甲可以保護手指,但古琴卻要用指甲直接碰觸琴弦,“肉甲參半”是最理想的狀態,練久了難免受傷。加上初學缺乏經驗,只用蠻力彈琴,姜燕的手上很快就磨出了水泡,繼而是血泡。劉赤城的夫人實在看不過眼,心疼姜燕,就用布料為她做了指套保護手指。但隔著指套彈奏出的音色低沉,影響琴音的美感,于是姜燕果斷摘了下來,咬著牙繼續訓練。
深受觸動 為責任重拾琴藝
2007年和2008年,姜燕結婚生子,人生邁入了新的階段,隨之而來的種種大事、瑣事讓她無暇他顧,學琴被迫中斷,琴藝停滯不前。2008年10月參加文化展會時的一次經歷,又將她重新拉回了練琴的軌道。
當時姜燕接到任務,到濰坊——青島文展會上演奏,不少古琴愛好者到場參觀,其中幾位當場指出了姜燕彈奏的不足之處,這讓姜燕感到有些難堪,但還是虛心地接受了他們的意見并進行了交流。與琴友交談過程中,姜燕發現當時青島人的文化嗅覺已經比較敏銳,很多人對古琴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作為古琴發祥地之一的諸城,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種古老的樂器,甚至連古箏與古琴都區分不開,更不知道古琴最早還是起源于諸城。這讓姜燕意識到,不僅自己的琴藝需要繼續提高,作為文化工作者,還應盡自己的力量推動古琴在諸城的普及,讓更多人了解諸城派古琴在中國古琴史上的重要位置。
姜燕與劉赤城老師合影
從那之后,姜燕幾乎每年都要抽時間去找劉赤城老師學習古琴彈奏。因為劉赤城琴藝精湛,彈奏比較隨性,教學方式傳統,對于初學者是很大的挑戰。為了夯實基礎,2010年姜燕又到北京找到中國古琴學會秘書長、著名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學習學院派的彈奏方式,從減字譜和基本指法開始規范學習。學會識減字譜后,姜燕便開始嘗試著將《梅庵琴譜》上的減字譜轉換成簡譜(即所謂的打譜),對照簡譜節奏背譜,果然,學琴的效率就有了很大提高。
天道酬勤 為傳承“立己達人”
天道酬勤,經過多年苦練,姜燕開始逐漸在一些大型比賽和文化活動中嶄露頭角。2012年初獲得中國藝術節器樂比賽古琴演奏組銀獎和揚州古琴邀請賽銀獎,還曾在中國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中央電視臺“愛電影·送學行動”以及2014年諸城市春節聯歡晚會等活動中進行演奏,并于2013年邀請中國古琴學會領導及日本音樂家,成功舉辦“舜風流韻”古琴音樂會。今年8月,姜燕以一曲難度較高、指法復雜的諸城派名曲《搗衣》摘得2014中國(國際)民族器樂藝術節邀請賽的桂冠,得到了中國古琴學會會長朱晞的好評,他說這才是真正的諸城人彈奏出諸城味的《搗衣》,山東婦人聊天搗衣之場景體現得淋漓盡致。此次是截止目前她獲得的最高級別的獎項。這些,都與她多年的努力密不可分。
如今,姜燕的主要工作就是練習、教授、普及古琴,定期到明誠小學、實驗小學和文化路小學等學校授課,并且在文化館免費開設古琴培訓班,面向成人授課。姜燕說,她在教授的過程中經常遇到練琴刻苦的學生,看到他們對古琴的熱愛和那股執著勁兒,她就非常感動,努力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推動古琴在諸城的普及。
9年時間里,彈奏古琴已經從一項工作變成了姜燕生活的一部分。她說,接觸古琴后,自己的個性也悄然發生著變化,由活潑變得文靜,心態也更為平和,身處凡塵俗世,不免有諸多困擾,在琴音中神交古人,讓心境如水般流淌,才能尋得一份心靈的慰藉。
諸城派古琴市級傳承人免費培訓千余人(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2014-05-28
姜燕在現場演奏。
晚上,在舜風文化會館舉辦的這場名為“舜風古韻”的諸城古琴雅集上,《流水》、《平沙落雁》、《長門怨》等曲目在諸城古琴名家姜燕的演奏下,抑揚頓挫的旋律、清雅悠遠的意境讓聽眾陶然忘我。據了解,諸城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之一,而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發展,形成了如今的諸城古琴流派。
諸城派是古琴藝術著名流派
姜燕,諸城市古琴研究中心主任,諸城古琴協會秘書長,諸城派古琴傳習所所長,諸城派古琴市級傳承人。先后師從劉赤城、高培芬、茅毅、張子盛等諸城派古琴大家。據姜燕介紹,諸城派古琴是中國古琴藝術的著名流派之一,相傳早在4000多年前,出生于諸城諸馮村的虞舜就善于制琴、彈琴?!抖Y記·樂記》載:“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敝T城既是“諸城琴派”的故鄉,又是中國古琴的發源地之一。諸城派古琴形成于19世紀中葉,歷經幾代琴家的探索、交流、吸收、發展,形成了一個具有諸城特點、風格、技巧和特有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
諸城派古琴以《長門怨》、《秋風詞》、《關山月》為獨有曲操。琴譜有王冷泉輯《琴譜正律》,載琴曲21首;王既甫、王心源、王秀南祖孫三代相傳的《桐蔭山館琴譜》,載琴曲16首;王露輯《玉鶴軒琴譜》,載琴曲30首;王賓魯傳《梅庵琴譜》,載琴曲14首。
姜燕說:“諸城派古琴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溥長(既甫)、王雩門(冷泉)、王作禎(心源)、王露(心葵)、王賓魯(燕卿),人稱‘諸城琴史五杰’王心凌和王賓魯,曾分別擔任過北京大學和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的古琴導師?!?/span>
“諸城已故的著名琴家大都是由王溥長、王雩門二人分別傳授下來的。王溥長一支后有王作禎、王露和王熙麟,王雩門一支有王賓魯?!苯嗾f,諸城派古琴最初的傳播是在諸城境內,從王溥長的第三代傳人和王雩門的第二代傳人起,諸城派古琴開始在全國傳播。
常年舉辦免費培訓班
“我是從2006年跟隨劉老師學琴的,他才是真正的大家?!苯鄬τ浾哒f,“為了不讓諸城派古琴這朵奏響百年燦爛樂章的奇葩成為絕響,我們從2006年起著手進行普查保護,對已故前輩琴家的錄音資料進行整理和保存、對傳世歷代古琴進行修復和保存、進行古琴打譜和古曲整理研究?!?/span>
姜燕所師從的劉老師就是現在安徽梅庵琴社社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赤城。他五歲隨其父著名國畫家、古琴家劉嵩樵習琴,8歲即登臺演奏《風雷引》、《平沙落雁》等曲。后來,他受業于徐卓門下,繼承了諸城派古琴的全部曲目。
封雯軒今年15歲,跟隨姜燕學習古琴已經四年,年紀不大的她已經成為諸城派古琴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像封雯軒一樣,現在跟隨姜燕學習古琴的人越來越多?!拔覀兂D昱e辦免費培訓班,逐步擴大免費培訓班額,滿足古琴愛好者需求,現在已經有學員一千余人?!敝T城市古琴學習出現的“熱潮”,讓姜燕感到欣喜,更讓以楊汝潤為代表的幾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者感到欣慰。
>>>心聲 沒有傳承,便沒有傳統音樂的延續
據記者了解,2006年,諸城市成立了諸城古琴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古琴的教學與傳承。之后,相繼設立了市文化館古琴培訓中心、諸城市名人館古琴展示廳 、實驗中學古琴培訓基地、明誠學校古琴培訓基地、文化路小學雪堂古琴培訓基地等傳承保護場所。
2013年8月,山東諸城古琴協會成立 。作為有效整合諸城古琴藝術愛好者資源、統籌協調古琴藝術傳承發展的民辦非企業組織,諸城古琴協會為古琴愛好者定期舉辦琴者雅集、古琴展演等活動,邀請古琴名家前來授課提高演奏水平搭建良好平臺。
“古琴技藝的傳授講究師徒間口傳心授,這至今都是古琴教授的傳統。當然我們也會不斷加強科研創新,購進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這樣會更好地起到傳授效果。2010年8月,諸城派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從中國古琴的發源地,到諸城琴派的故鄉,諸城與古琴的緣分延續了千百年。沒有傳承,便沒有傳統音樂的延續,現在能做這樣一份工作,我感到倍感欣慰和自豪?!苯嗾f。
文/圖 記者 王清凱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