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45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 市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公冶長的傳說
從藝年限:25年
單位及職務:山東省安丘市
所屬地區:安丘市
師承:
徒弟:
瀏覽次數:8265
孫業華,男,1977年生,山東省安丘市?!?/span>公冶長傳說”非遺項目的濰坊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12月第四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安丘市首屆新年新詩會 青年詩人孫業華深情演唱余光中的《鄉愁四韻》 2015-02-09 22:07:19
大型地方系列叢書《安丘歷史文化叢書》2013年農歷年底攜香面世(公歷2014年01月27日),該叢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整套叢書由《安丘史略》、《文物選萃》、《名人傳記》、《民俗風情》、《景觀攬勝》、《非遺集錦》、《民間傳說》、《景芝酒文化》、《董家莊漢墓》、《庵上石坊》、《渠風流韻》、《歌海拾貝》共12卷組成,第十一卷《渠風流韻》為詩歌集本。
安丘自古至今眾多詩人的代表作品皆赫然在列,其中現今安丘市作家協會有20位詩人的作品入選。他們是:周慶武、潘文杰、潘洪信、韓杞、宋曰禮、趙光榮、呂素玲、李玉明(古體詩);馬擁軍、戴全心、劉學剛、于朝陽、王鳳鳴、王力杰、劉文波、李風玲、孫樹貴、孫業華、劉孝山、李濱(新詩)。
該叢書的出版發行,是對安丘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次總結和集中展示,為記錄與傳承安丘的優秀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安丘人文精神、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安丘民間小故事· 2016-04-22 18:18
孔夫子植樹教婿
又是一年芳草綠??鬃铀寂胄鋈丈?,召子路顏回來議,子路說:“東北有一杞國,一人恐天將塌破,日夜憂傷,何不親往教化一番,路經公冶處?!鳖伝卣f:“南山有一奇木,雄樹開花不結果,雌樹結果不開花,千年相依,古稱公孫樹,俗稱銀杏,葉如銀扇,晶瑩剔透,想他二人,交融甚厚,何不移來送去,祝二人千年好合,永結同心,白頭偕老?!笨鬃宇l頻點頭,“樹木樹人,同樣不易,我創儒術,為教化庶民,千年不止?!?br/>
收拾數日,起程。早有探鳥來報,公冶夫婦甚為興奮,出迎數里等候??讕熗讲坏桨肼?,突降四只蒼鷹從車上扛起兩棵銀杏飛馳而去,直至云霄,師徒愕然,感到“似公冶有不貳之心,不配此寶?!钡扰c公冶夫婦見面,寒暄一陣,公冶見師傅心事重重,偷問顏回,知其經過,哈哈大笑說:“我料此寶已到山中?!北娙朔轿蚬迸c眾鳥交好,恰在此時,眾鷹齊落子長肩頭,喳喳討巧,眾皆釋然。相邀拾級登山,卻真真神仙之所,孔子驚嘆不已。
酒飯過后,孔子持鍬鏟土,挖窩兩個,與公冶夫婦、子路、顏回栽樹澆水??鬃诱f:“此木為萬樹之靈長,陰陽之造化,樹且如此,人當何如?”說得公冶夫婦動容淚下,頻頻點頭,接受教誨。見二人如此,孔子不禁回想自己多年四處講學,屢屢受挫,饑寒交迫,好不容易修成正果,手扶公冶肩頭,語重心長地說:“子長啊子長,栽樹易,教人難,書溫故而知新,樹常育而日壯?!?br/>
子長尊師師傅之言,日育銀杏從不間斷,往事越千年,子長逝后,諸生秉師遺志,對銀杏管護有加?,F在,銀杏高30米,冠幅37.5米見方,堪稱當今樹壽之王。
(摘自濰坊地名故事 郭素森)
網易博客
2012-03-08 11:26:32
我們絕大多數人只知道公冶長懂鳥語的故事,卻極少知道他是如何懂得鳥語的。關于這件事,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在今山東省諸城市錫山子腳下有一個叫公冶場的小村莊??桌戏蜃拥钠呤t中,第十六位就復姓公冶名長,就住在這村莊里。他從小就很聰明,渴望讀書,卻因為家里窮,上不起學,只好趴在村里私塾窗下聽有錢人家的孩子讀書。常常是屋里的孩子沒有學會,外面偷聽的公冶長已經爛熟于心。
他從小就勤勞懂事,非常孝順,從小就懂得孝敬父母,經常幫母親到山上打柴。有一天他在打柴的的路上,遇到兩條蛇在路上交配。這兩條蛇白底子黑花紋,一條黑底子紅花紋,它們一白一黑糾纏在一起,見了人不但毫無避讓,而且,昂首挺頸,搖頭擺尾,神氣快活。他想,這兩條蛇好不知羞恥,怎么好在路上干這事?于是,彎腰從地上拾起一塊石頭,向兩條蛇扔去。他想將它們趕走,不料想這一石頭擊中白花蛇的頭,鮮血頓時從蛇的頭部流了出來,順著脖頸染紅了蛇身。兩條蛇惡狠狠看了幾眼公冶長,瞬間不見了蹤影。
第二天,他打柴又走到當時那地方,猛然間發現路邊多出了一間小茅屋。他感到奇怪,就走過去看個究竟。
屋里坐著一位鶴發童顏的老婦人。老婦人衣華麗,手里握著龍頭拐杖,坐在一張太師椅上。她見到公冶長進來,沉著臉說:“你就是公冶長?”公冶長好生奇怪地說:“婆婆怎么知道我的名字?”老婦人看著公冶長說:“公冶長,你小小年紀,怎么如此歹毒,為了何故將我的女兒的頭部打傷?今天你要是說出個所以然來,老身既往不咎。否則,我一定要向你討個說法。“老婦人的一席話,弄得公冶長丈二和尚莫不著頭腦。他說:“婆婆,此話從何說起?我何時將您女兒頭部打傷?”老婦人說:“你想一想,昨天這時,你在這里遇到里一件事?又做了什么?”公冶長恍然大悟,這才想起昨天之事。他說:“婆婆您是——”老婦人說,甭管我是誰,你只管把事情的緣由說給我聽。“公冶長說:”老婦人暫且息怒,等我把話說完,要怎么著悉聽尊便。”然后,就將昨天在這里看到兩條蛇在路上交配,如此這般陳述了一遍。然后又說這種事在我們人類是傷風敗俗的,不知仙道之規是否容忍這種事發生。我本來是想扔塊石頭警告它們一下,誰知就巧了……”老婦人說:“我是千年蛇仙,在觀音菩薩帳下做一小仙。也很知道你們人類的禮儀道德。那受傷的蛇,是老身的女兒。她做下了這種見不得人的丑事,人人得而誅之。你做得對。自古以來,人仙屬同一處。仙是人的精靈。女媧造人,也規定了做人的根本。仙人的行為應該是人的表帥。常言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那孽障女兒怎么說也是有幾百年道行的神仙,怎么能干出如此荒唐之事?這樣人類如何信服我們?她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幸虧你及時發現并加以制止。否則,讓更多點人發現,影響極壞,沾污了仙家名聲。事情已經明了,你可回了。我也好去處理這件事了。”公冶長告辭。等他走出茅屋,沒邁出兩步,一陣風刮過,扭頭一看,茅屋和老婦人不見了蹤影。眼前仍然是空曠的原野。
第二天,他又走到這里,茅屋又出現了。老婦人站在門口等他。她說:“按照仙規道律,我女兒的荒唐行為極大地了違背了仙家的律法。我已經將她處死。感謝你主持正道,及時發現并擊石警示,沒有聚成大錯。保全了蛇仙家族的名譽。為了答謝你,我將自己女兒的蛇膽取出交給你。有了它,猶如給你按上了千里眼,順風耳?,F在你把它吞下,一來可以百病不侵,二來可以聽懂禽言獸語。你就可以隨時知道鳥禽之間發生的事,以便替天行道。也能像獵人海力布那樣,從禽獸語言中得知將要來臨的天災人禍,擔起確保一方平安的重任。”說完就不見了。“
公冶長吞下蛇膽,頓覺耳聰眼明。從此,禽言獸語,入耳就懂。才有了“公冶長、公冶長,家前有只好肥羊的傳說……”這是后話。
諸城大地人才輩出,不少傳奇人物閃耀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在2500多年前的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傳說他能夠聽懂鳥語,并因此而獲罪入獄,同樣因為懂鳥語而被無罪釋放甚至為國家立功,他就是公冶長。他深受老師孔子的賞識,并最終娶了孔子的女兒為妻。
路見不平偶得神技
公冶長
關于公冶長,最為神奇的傳說就是他懂鳥語。那么他是如何懂得鳥語呢?這里面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一天,公冶長上山砍柴,發現山上兩條大蛇,一條是白蛇,一條是花皮蛇,兩條蛇正嬉戲交纏,公冶長知道 ,這兩條蛇并非夫妻 ,因為公冶長每次上山砍柴的時候都會遇到白蛇和他的丈夫黑蛇在一起。
現在看到黑蛇不在,白蛇就背著丈夫和一條花皮蛇在一起,公冶長覺得白蛇不應該,于是就拿起斧子把花皮蛇打跑了,白蛇因上前掩護,也受了傷。做完這一切,公冶長就砍柴回家去了。
天黑的時候,黑蛇回到了山洞里,發現離開的時候妻子白蛇好好的,現在卻受了傷,身上還有血跡,于是忙問妻子白蛇發生了何事。白蛇委屈地說:“我在山上玩耍,被山下的公冶長拿著大斧子砍傷了!”黑蛇一聽惱怒地說:“太過分了,無緣無故傷害我的妻子,我今夜非到公冶長家把他的頭砍下來為我妻報仇!”說完就下山去找仇人公冶長了。
此時,公冶長已經吃罷晚飯,正在同老母親講述在山上用斧頭砍花皮蛇的故事。沒想窗外黑暗的墻根處正蟄伏著來報仇的黑蛇,只聽公冶長說道:“你不知道 ,這條白蛇平時遇見的時候都和黑蛇一起,看著夫妻挺好的,沒想到竟然趁黑蛇不在就和一條花皮蛇糾纏。我一怒之下就把那條花皮蛇打跑了,白蛇來阻擋,不小心也砍傷了那條白蛇?!焙谏呗牭竭@里已無意再聽下去,轉身就往回走。
回到了自己的洞里,黑蛇將妻子叫了起來,問起她受傷的緣由,白蛇吞吞吐吐說不出來,黑蛇拿著大刀指著自己的妻子氣憤地說:“你竟然如此不知羞恥!枉我還如此深愛你,我真是瞎了眼!”一怒之下將自己妻子的頭砍了下來,然后坐在洞里,好久沒有吭聲。待了一會兒,黑蛇自言自語地說:“公冶長幫我懲處了那可恨的花皮蛇,我一定得報答他的情?!碑斖?,黑蛇就給公冶長托了一夢。
當夜三更時分,黑蛇拿起自己白蛇的頭,掛在了公冶長的門上。而此時公冶長正在做夢,夢中他遇到了一位老漢,老漢告訴他,他家的門上有一塊肉,必須在五更天的時候把肉吃掉,吃掉后,往后就能懂鳥語了。公冶長一夢醒來,正是五更天,公冶長想起自己做的夢,起床把門打開,一看竟然真的在門上掛著一塊肉,想起夢中之事,公冶長就一口吃了下去。
從此之后,公冶長就真的能聽懂鳥語了。
得罪烏鴉獲罪入獄
懂得鳥語為公冶長帶來了很多方便,它可以通過聽鳥語而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情,而公冶長也因為懂得鳥語,不小心得罪了烏鴉獲罪入獄了。
有一天,公冶長正在家中閑坐,突然有一只烏鴉飛過來在公冶長的耳邊叫個不停。公冶長一聽,烏鴉叫的是“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虎吃羊,你食肉,我食腸?!惫遍L聽后,就跟著烏鴉進了山里,果然有一只已經死去的大肥羊。
公冶長于是用長麻繩將羊拖到了家中,他把肥羊收拾了一番,然后把羊肉煮熟同家人一起吃掉了,可是他忘記了烏鴉的話,吃完羊肉后,他把腸子埋了,然后睡了個長長的午覺。烏鴉來了之后,發現公冶長不但忘記諾言沒有給它留出腸子 ,吃完了美味的羊肉后竟然還在呼呼睡大覺 ,于是烏鴉很生氣,認為公冶長不夠朋友,心里十分氣憤公冶長進而懷恨在心,就想報復他。
時隔不久,這天公冶長正在山上打柴 ,突然烏鴉又說:“公冶長、公冶長,北山有只死綿羊,你吃肉我吃腸?!惫遍L聽后,以為又和上次一樣,就按著烏鴉所說,去了北山 ,想著這次干脆在山上將羊處理好再拿回來,于是上山的時候將刀都帶好了。
到了北山上,公冶長在很遠的地方便發現一堆人圍著看什么,他以為又是一只死綿羊,恐怕被別人拖去,就喊:“你們別動,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當他走近一看,躺在那里的不是死綿羊,原來是一個死人 !公冶長這才知道 ,他不但被烏鴉騙了,還被烏鴉陷害了。公冶長百口莫辯,圍觀的人們看到他竟然握著刀,又承認自己是兇手,便把他捆了起來,送到縣衙。公冶長就這樣因無意間得罪了烏鴉而鋃鐺入獄了。
殺人罪乃大罪,公冶長被綁送到官府,縣太爺就得提審。
這位縣太爺姓胡名判,此人審案,一向不明不白,糊里糊涂,他認為誰有理誰就有理,冤枉人再喊冤枉也是枉然。這會兒,他正在老婆面前吹捧自己,衙役來報,抓著了一個叫公冶長的殺人兇手,他便立即升堂。
公冶長被帶上堂來,胡判劈頭就問:“犯人公冶長,你為何行兇殺人,快如實招來!”
因為沒有殺人,公冶長堅決不承認山上的死人是自己殺的,“草民未曾殺人!”公冶長回道,并將自己的如何聽得懂鳥語、如何受了烏鴉的幫助、如何與烏鴉反目成仇受了烏鴉的陷害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縣太爺。
可縣太爺哪里肯信!胡判“啪”地一拍驚堂木:“大膽刁民,你竟敢胡亂編造,欺騙本大人,不動大刑,諒你不招!”說完就命衙役對公冶長施加酷刑。
可憐公冶長忍受不了,只能違心招供,胡判讓他畫了押,公冶長隨即被打入死牢。
懂得鳥語待罪立功
胡判就這樣糊里糊涂地定了案,并很快上報了朝廷。沒多久,上面便下了批文,公冶長行兇殺人,理當償命,判為死刑,到八月中秋問斬。
死刑越來越近了,一日,知府奉旨下來復查案件,當審閱到公冶長殺人一案時,認為證據不足,疑點重重,又聽胡判說了審案經過,更加懷疑,于是,決心重審此案。
知府命人將公冶長從死牢里提出來,問公冶長:“公冶長,有人告你行兇殺人,你服也不服?”
公冶長回道:“草民實在是冤枉!”于是又將能聽得懂鳥語、烏鴉兩次叫他之事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知府聽了,皺起了眉頭,沉思了一會,忽然計上心來。
縣衙的屋檐下有窩小燕子 ,知府叫其他人退下去,獨自把窩里的幾只出殼不久的小乳燕掏出來,然后把它們放到抽屜里,母燕見他拿走了自己的孩子,叫個不停。
知府命人將公冶長帶過來,對他說:“公冶長,說你能聽懂鳥語,你聽聽這是燕子說的是啥?”
公冶長聽了一會,說:“老爺,燕子在說知府啊,知府啊,我與您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也沒有惹您生氣,您為何把我的孩子們鎖到抽屜里?”知府一聽,公冶長竟然說對了。
可是知府仍舊非常謹慎,雖然基本能判定公冶長能懂鳥語,但那只烏鴉已經飛走,仍然無法完全擺脫公冶長的嫌疑。于是公冶長暫時還是被關押到了大獄里。
一天,一只鳥兒在監獄的窗口上“嘰嘰喳喳”地叫了起來,它對公冶長說:“公冶長,公冶長,齊人領兵侵我疆,沂水濱、沂山傍,當去御之莫彷徨?!惫遍L立即要求求見知府,并將此事告訴了知府,知府私下里已相信公冶長懂鳥語,事關重大,知府隨即報告國君。
魯國國君雖然聽到這個故事后將信將疑,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急忙派兵前往,果然齊兵在沂水濱、沂山傍來侵,魯王派奇兵突襲,將齊兵打得落花流水。
魯王這才相信公冶長通鳥語是真的,于是立即下旨將公冶長從牢獄中放出,并大加賞賜,還欲封其為大夫,公冶長覺得因識鳥語而得利祿是羞恥,謝絕了國君的好意。
而那糊涂縣太爺胡判,因審案屢屢出差錯,也被革去官職,回家為民。
娶孔子女兒為妻
公冶長懂鳥語的一系列故事雖然都是傳說,但歷史上公冶長是孔子的弟子 ,為七十二賢之一 ,名列第二十。而孔子最終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這個諸城的窮小子 ,當然不是因為其懂鳥語,雖然公冶長自幼家貧,但他勤儉節約,聰穎好學,博通書禮,德才兼備,終生治學不仕祿,深為孔子賞識。
公冶長一生治學,魯國國君多次請他為大夫,但他一概不應,而是繼承孔子遺志,教學育人,成為著名文士。公冶長出身貧寒卻鉆心讀書的刻苦耐勞精神、終生埋頭書禮而不出仕的清高風度,對于以后的東武學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論語》第五篇便名為《公冶長》,本篇共二十八章,內容以評論人物為主。所評既有孔子門徒,也有其他歷史人物。從中可以看出:孔子對“仁”的要求相當高,絕不輕易以“仁”許人。
《論語》公冶長篇是這樣記載的: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léi xiè,捆綁犯人的繩索)之中,非其罪也?!币云渥悠拗?。意思是,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被關在牢獄里,但這并不是他的罪過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作為公冶長的老師,孔子對公冶長有全面了解??鬃幽馨雅畠杭藿o他,那么公冶長至少應具備仁德。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學生提出的要求。
公冶長和八哥鳥傳說
孔老夫子的七十二賢中,有個識鳥語的,這個人是個打柴郎,復姓公冶,名叫長。公冶長家里只有母子二人,十分貧寒。他從小就很聰明,經常跟母親到山上打柴。有一天母親生病,不能上山打柴,可是家中又無米下鍋,小小年紀的公冶長心里很難過,他就背著母親,拿著砍刀和繩子偷偷地上山去了。
公冶長自己來到山上,感到很孤單,心里有些害怕,不由得就哭起來??蘼曉絹碓酱?,驚動了山上的小鳥,都嗡嗡從遠處飛來,落到公冶長的身邊。公冶長看著不知道從哪里飛來的這么多花花綠綠的鳥,感到很奇怪,這時有一只羽毛烏黑的鳥在說:“你哭啥?你哭啥?”小公冶長更納悶了,心想:鳥怎么還會說話呢?因此就說:“你是什么鳥,怎么也會說人話?”“我叫八哥,生來就會說話?!惫遍L心想:鳥能學人說話,那么說,人也能學鳥說話了。這時八哥又問:“你叫什么名字,為啥在這里哭啼?”小公冶長就把自己的名字和母親生病以及到山上打柴害怕的事告訴了八哥。八哥和其它的鳥聽了后,都覺得小公冶長怪可憐的,然后齊聲說:“我們大家同你做伴幫助你揀柴?!毙」遍L聽了很高興,他也不害怕了,就和鳥一起拾起柴來。 他一邊拾柴,一邊看著這群鳥叨著一根根柴棒朝他身邊堆,不一會,就堆成一座小山。公冶長用繩子捆好柴禾要回家,這時八哥不知從那里叨來一串花生,給小公冶長,叫他帶回家給母親治病。小公冶長很感激,背著柴,提著花生,戀戀不舍地離開這群鳥,回到家時,天快黑了,母親問他去哪,到這么晚才回來。他就把上山的事講給母親聽,善良的母親將她緊緊地抱在懷里,不由一陣心痛,接著就大串大串的淚珠落在小公冶長身上。
從此以后,小公冶長每天都到山上打柴,經常和這群鳥玩,還常常學著鳥的叫聲,這樣時間長了,小公冶長不知不覺竟學會了鳥語,懂得了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