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男
年齡: 歲
技術職稱:
榮譽職稱: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國家級傳承人
從藝品類:濰坊風箏
從藝年限:年
單位及職務: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退休
所屬地區:奎文區
師承:胡景珠
徒弟:20余人
瀏覽次數:7208
韓福齡,字梅五,漢族,1934年9月-2019年,享年85歲,濰坊市奎文區人,在世從藝73年,濰坊亞星化學股份有限公司退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制作技藝(濰坊風箏)代表性傳承人,濰坊市風箏協會副秘書長,濰坊風箏藝術研究交流協會首席顧問,濰坊十大風箏明星,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七歲學習扎制風箏,1948年師承“濰坊龍頭蜈蚣風箏”創始人胡景珠扎制“龍頭蜈蚣風箏”,并得以真傳,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扎制藝術風格。研制成功了不需懸掛任何飄帶類平衡物的硬翅足球風箏、紫荊花風箏和創新型飛機風箏。他的龍頭蜈蚣風箏被風箏界稱為“韓派蜈蚣”。從事濰坊風箏的研究與制作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參加歷屆風箏會,榮獲金、銀獎幾十次,多次獲得最高獎,榮獲歷屆濰坊市風箏明星。多次到國內外介紹濰坊風箏,2011年,榮獲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等稱號。
1985年他應邀出訪新加坡,所攜巨龍轟動異國,被稱為世界上最精最長的風箏。1990年應邀參加意大利國際風箏賽,參賽的龍頭蜈蚣和鳳凰風箏,榮獲意大利國際最高獎—金風箏獎,為濰坊風箏界贏得了國際大賽的最高榮譽?! ?/p>
韓福齡在技術上從不保守,注重技藝傳承,在濰坊當地已有好多徒弟,還有省外的寫來長信請教,他立即回信,并繪制了詳細的圖紙,其中一個江西的現在已是江西省風箏協會的理事,并帶著扎制的風箏多次參加濰坊國際風箏邀請賽還獲得了很多獎項。另外,經常受市風箏辦公室的委托,到學校為學生上風箏扎制課,還經常上電視節目,為觀眾講解風箏扎制的基礎知識。目前,韓福齡在省內外有二十多名徒弟,都是風箏界的杰出人物,為風箏技藝的發揚光大做出了重大貢獻。
1989年被濰坊市政府授予“風箏明星”稱號。
2005年5月首屆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
2007年6月第一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濰坊風箏代表性傳承人。
2008年6月第一批濰坊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濰坊風箏代表性傳承人。
2009年5月26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1年山東省傳統技藝大師。
2012年10首批濰坊民間藝術大師。
2013年1月授予首屆(濰坊)國際風箏工藝大師(一級)。
現在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風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濰坊市風箏協會副秘書長,濰坊風箏藝術交流協會首席顧問。
1984年至1986年扎制的《龍頭蜈蚣風箏》獲三連冠。
1990年6月意大利國際風箏節代表中國《龍頭蜈蚣風箏》、《紅金魚風箏》榮獲該賽事承辦以來的最高獎“金風箏獎”金質獎牌。
2000年《龍頭蜈蚣風箏》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銅牌。
以上獲獎僅列舉幾項,實際每年都有金銀銅鐵花花綠綠的風箏獎牌進賬。
發布日期:2014-09-12 08:53:07
中國網山東頻道濰坊9月12日訊(張瑞杰) 初見韓福齡老人,就被他的熱情所感染。這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風箏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國際風箏一級工藝大師,為我們講述了他與風箏的故事與情緣。從韓福齡老人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他精湛的手工技藝、細膩的畫工筆觸,還看到了他那顆為“濰坊風箏”的傳承與推廣默默奉獻的心。
韓福齡老人展示放飛“蝴蝶”風箏
韓老的“鳶飛齋”
意大利18K金“金風箏獎”
“仙鶴童子”風箏
上世紀80年代 楊家埠風箏代表人物楊同科拿著韓福齡的“仙鶴童子”為濰坊工藝美術研究所的人講解
硬翅創新風箏
曾經高端老絕活 沉寂多年迎良機
濰坊“城派風箏”又將粉墨登場
2012年08月16日
78歲的韓福齡拿著自己剛制作完成的城派風箏代表作“鷹” 正在專心制作城派風箏的李進浩
繪制精美的城派風箏,集書畫印于一體,“雅”之意盡顯
本刊見習記者 王政愷文/圖
現在絕大多數人一提起濰坊風箏也馬上會想到楊家埠,但作為濰坊民間工藝品的代表作,風箏絕不僅僅只是楊家埠風箏。除了楊家埠風箏所代表的“鄉派風箏”,濰坊傳統風箏還有極為重要的一個代表流派——“城派風箏”。
而“城派風箏”是老濰縣以十笏園為核心的雅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多采用真絲材質,由畫家工筆繪畫,并留有印章,再加上精巧細致的扎制,屬于和書畫一樣能夠登大雅之堂的工藝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目前由于種種原因,真正代表濰坊風箏精華的“城派風箏”處在不為人知,市場價值遠未得到發掘的狀況。
據《財富周刊》記者了解,十笏園文化街區重點打造的“山東工藝文化城”將辟出專區,對濰坊真正的文化精華進行資源整合、保護開發,濰坊風箏的高端產品——“城派風箏”將得以閃亮登場。
城派風箏“雅”為先
傳統濰坊風箏可以分為城市一派和農村一派。城派風箏的分布基本上都在濰城十笏園周圍,當年濰坊的一些著名畫家如郭蘭村、郭味渠等都在十笏園附近居住。
“那個時候,老濰縣城文人愛好風箏,特別是以前有些大門頭(商號)的老板都喜歡放風箏。扎得最大的風箏都從以前的城門樓子的門里出不來。人要從城墻里面用繩子拉上去放下來,拉到白浪河河灘邊去放?!弊鳛闉H坊風箏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年78歲的韓福齡是城派風箏的帶頭人。
作為鄉派風箏的代表楊家埠風箏,相比城派風箏區別很大,“現在楊家埠風箏已經很難看到真正的原來楊家埠正宗的硬翅風箏了。楊家埠風箏基本上都是半印半畫,實際上都是用木版印出畫面,然后再手繪上色?!表n福齡邊說邊拿出當年他參與編寫的有關濰坊風箏的書籍翻著,“而且制作材料也不相同,傳統的城派風箏都是使用真絲材質的絲絹糊制風箏,而鄉派風箏大多使用宣紙來糊制風箏?!?/p>
楊家埠風箏采用家庭作坊式的制作方法?!耙郧霸跅罴也?冬天農閑時節,村民扎制下大量的風箏骨架,成捆的摞在自家房子的屋頂里(農村房子一般都是尖頂,屋內帶有橫梁,橫梁上的內部空間可用來儲物。)或吊在屋內橫梁上。忙完了這些,農民就開始印木版年畫,如灶王爺、門神等;印完了年畫,剩下的顏色和紙再印大量的風箏畫面。等到過年賣掉年畫,就開始糊風箏。到了清明的時候,村民就用竹竿挑一摞風箏去賣?!?/p>
不同于鄉派風箏的批量印刷制作,城派風箏更加講究藝術的獨特性。從風箏骨架的設計到制作,從風箏畫面的構思到繪制,無一不透射著老濰縣的“雅”。這種“雅”風箏,也造就了濰坊風箏在我國民間藝術中獨特的藝術地位。
早期,城派風箏大都是合作完成——風箏手藝人負責扎制,畫家負責繪圖,這也是城派風箏能夠名噪一時的根本原因?!巴膺叺娘L箏你找個畫家給你畫風箏,他不給你畫,覺得掉價。咱濰坊有個最大的特點:在濰坊知名的畫家照樣能給畫風箏?!表n福齡如數家珍地說起那些為風箏繪制的畫家,“像陳壽榮,人物、花卉、山水都能畫,字也寫得非常好、篆刻也很好。再比如郭蘭村,他擅長工筆人物畫。在他們家,弟弟負責扎制風箏,他來給風箏繪畫。而民國后期的以畫人物為主的著名畫家張國干也善于畫風箏?!?/p>
并且城派風箏題材上更加廣泛,多為文人雅客、大戶人家、商賈們喜聞樂見的各類題材。而楊家埠風箏多以年畫題材為主,更加貼近農民生活,鄉土氣息濃厚。
原汁原味老絕活
風箏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傳說是魯班發明。當時由于戰爭需要,古人以鳥為形、以木為料,制成可以在空中飛行的木鳶,隨著絲織業的發展和造紙的發明,到了唐宋,開始向民間娛樂轉化。濰坊放風箏,從宋代開始流行,明代更加普及。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是濰坊風箏的繁榮時期,并且成為皇家欽點的貢品。
風箏制作手工藝的傳承到現在,仍然保留著當年的技藝。作為韓福齡的入室弟子,現年28歲的李進浩繼承了這門擁有悠久歷史的手工技藝?!皞鹘y風箏的制作過程十分講究——扎得時候要想到糊,糊得時候要想到畫。扎、糊、畫是連貫的,一氣呵成?!?/p>
“像‘仙鶴童子’這風箏,從制作到完成要一周的時間。這件風箏的骨架設計是完全按照傳統式樣,按我現在的速度扎制需要兩天。最難同時也是最復雜的步驟是手繪。城派風箏都是工筆畫,繪畫工程要求非常細致,而且一件風箏的繪制不是一遍能夠完成的,至少需要來回繪制五遍?!?/p>
而早期利用這種技藝制作而成的城派風箏,用來賣的很少,一般都是文人雅客、大戶人家自己手繪各類工筆畫,供自己賞玩或當作擺設。
隨著濰坊國際風箏節的舉辦,現在的濰坊風箏無論從樣式還是制作技藝上都發生了轉變?,F在的濰坊風箏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風箏,采用的都是手工扎制的骨架,包括傳統的龍頭蜈蚣、鷹、金魚、蝴蝶等式樣,不管是手工繪制還是機器印刷的風箏畫面,都算作這類;二是現代風箏,也稱作歐式風箏,這種風箏多為三角、菱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多采用布料糊制風箏,骨架的材料也大都采用塑料制作,具有攜帶方便、易于放飛、制作非常簡單等特點。
傳承斷層心堪憂
城派風箏制作費工費時,創作時間長,導致成品數量低;如果想出新品精品更難,而且成品價格賣不上去,風箏手工藝人們如果單純靠風箏很難維持生計。
說起城派風箏的現狀,韓福齡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像這樣的一只硬翅風箏,找一個年富力強、有一定基礎能扎得了的藝人扎制,起碼也得兩到三天才能扎起來。就拿三天來說,現在就是干建筑的工人,差不多也要100塊錢一天。按照三天來算,工時費就要300塊錢,再算上繪制的中國畫的價值以及各種成本,基本上一只風箏要賣到500元才達到合理的價格。但市面上這樣的風箏不可能賣到500塊錢,基本上都是批量生產的風箏占據主要市場。而且市場上也沒人認可,導致這樣精工扎制的風箏,市面上也沒有賣的?!?/p>
李進浩已經在地一大道經營了3年,對濰坊風箏產業的這種變化十分清楚,同時也很無奈,“以前在濰坊沒有這么多高樓大廈,很多像我這么大的孩子都很喜歡放風箏,有很多地方風箏,很多人喜愛風箏?,F在濰坊玩傳統風箏的人數逐年下降,而其他地域像北京,則是日漸興盛?!?/p>
“現在很少有人懂城派風箏,作為工藝品,城派風箏的價值被低估?!爆F在濰坊市場上,充斥著大量廉價的風箏,對這樣的形勢李進浩認為,“現在的濰坊風箏處于牟利階段,大多數風箏都是商品風箏,大規模的擴張、出量,以量取勝。一個風箏利潤在5毛、一塊,幾個月時間就能獲取幾十萬的利潤?,F在濰坊風箏市場的大形勢就是這樣?!?/p>
“現在像我這個年紀的已經沒人在做傳統手工風箏?,F在用風箏養家糊口很難,已經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干這行。在北京一只手工制作繪畫的沙燕,能賣到500—600元,如果是名家,和老師(韓福齡)同樣級別的,至少賣到5000—6000元;而在濰坊同樣是我們手工制作繪畫的沙燕,只能賣10多元?!?/p>
如此巨大的價格差異,也反映出現在濰坊傳統風箏藝人的艱難現狀?!岸椅椰F在也很擔心,以后誰去學這門手藝。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保留下傳統風箏的制作圖紙、繪制圖樣,讓后人能夠看到這些先人們的智慧?!?/p>
登堂入室新出路
“在濰坊買風箏的人,本地和外地各占一半?!崩钸M浩說道,“男女老少都有,有學生送老師的,有送外地親戚的,有外地旅游的游客買紀念品的。專門定做的很少,大都買的是100元內的風箏?!?/p>
“實際上外地客商很看好濰坊風箏。但來到濰坊后發現,沒什么可買的。清一色都是批量生產的,失去了手工制作的獨特美感。當作掛件擺設不好看,又有一股油墨味很刺鼻。制作工藝很低劣,買回去實在拿不出手?!?/p>
“現在,城派風箏基本上都裝裱成為高檔工藝品,成為一件欣賞品?!崩钸M浩一邊取下放在展示柜中的裝裱精美的手工繪制的城派風箏一邊說,“現在樓房密集了,很少有人會放風箏了。但是大家都有兒時的回憶,喜歡風箏。針對這些懷舊的人,我就推出了這樣裝裱精美的風箏,不僅美觀,而且保存時間還長?!?/p>
發展需要創新。龍頭蜈蚣風箏是濰坊風箏的代表作,韓福齡在繼承傳統龍頭蜈蚣風箏“劈腦”制作技藝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出“鼓腦”制作技藝。這一制作技藝的應用,使龍頭蜈蚣風箏顯得更為威武,栩栩如生,更富神韻;而且韓福齡更是獨創了“紅龍”這一龍頭蜈蚣風箏的新樣式。這樣的設計令龍頭蜈蚣風箏蜚聲海內外。
民俗精品只有走進大雅之堂才有出路。韓福齡和李進浩看到了城派風箏發展的同樣的一條道路,“我認為濰坊的手工藝品必須走向高端,如果只是低端走量,漸漸的這些傳承的手工藝就會消失,最后也就走死了?!?br/>
濰坊風箏藝術家韓福齡match
2011年04月20日 00:05:10
上午在“浮煙山”萬人放飛場上,風箏尋夢與濰坊風箏藝術家、工藝美術師韓福齡先生親切合影。
上午在“浮煙山”萬人放飛場地有幸見到濰坊風箏藝術家、工藝美術師韓福齡先生。陳玉林會長舉起大拇指說:你和韓福齡先生真有緣呀!能在幾萬人放飛場地上碰見,韓先生在濰坊可是風箏明星哦!要好好請教。
我和韓福齡先生各互換了名片,對韓先生說:人生如箏,風箏尋夢!夢圓之旅,感恩于您;點滴教誨,銘刻在心!誠請賜贈風箏尋夢心語珍言!萬分感謝!把自己尋夢之旅的故事敘述了一番。韓先生對我所講的話非常贊同,韓先生說:回北京后一定要替我向孔祥澤先生問好,我倆35年沒有見面了,我非常想念他。剛才聽了你風箏尋夢故事非常的精彩。生活就是要腳踏實地的做好自己本分的一個長期過程,夢想是每個人都有的必需物,在夢想面前,實現夢想的人會說:“夢想是五彩斑斕的,因為自己的夢想,才有了現在的成就”;相反失敗的人會說:“自己應該面對現實,腳踏實地的做自己現在的事情”所以有沒有夢想,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取決自己。因為夢想的成功與否都影響著你的一生,最好的就是帶著現實的夢想,腳踏實地的充滿信心去一步步去接近,這樣你才能去實現你的夢想。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不應該錯過機會,一定要堅持下去...
您對先生的問候我回京后一定帶到,先生也很想念您。
撥通電話把手機遞給了先生,看著兩位風箏老人通話的表情是那樣親切和溫暖。
濰坊風箏藝術家、工藝美術先生為風箏尋夢贈言:希望尋夢 越尋越廣
“風箏明星”韓福齡為風箏會扎了兩只“望天魚”
來源:濰坊新聞網 2011年03月22日
韓福齡老人說,他扎的“望天魚”風箏既能拆卸還能折疊。
濰坊新聞網訊 近日,濰坊國際風箏會辦公室向歷屆“風箏明星”發出了征集優秀作品的邀請函。一直以扎制傳統龍頭蜈蚣風箏而聞名的韓福齡老人,今年特別扎制了兩只名為“望天魚”的軟翅風箏準備參賽,該風箏可以拆卸折疊,便于攜帶。,記者慕名來到韓福齡老人家中,對他扎制的風箏先睹為快。
新扎的風箏能拆折
當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了奎文區濰柴宿舍區韓福齡老人的家。一進門,就像進入了風箏的世界,墻壁四周、門框上方擺掛的全與風箏有關:五顏六色的風箏,各式各樣的獎牌,在國內外放飛時的照片……
記者注意到,沙發上方掛的是一只嶄新的金魚風箏。這是一只軟翅風箏,色彩鮮艷,造型逼真。魚頭頂部的一對眼睛不時泛著金光,更是增添了幾分靈氣?!斑@是我扎的準備今年參賽的風箏,它是一只組合風箏,可以拆卸,折疊起來體積很小,便于攜帶?!表n福齡老人邊演示邊介紹。
韓福齡說,他愛好養金魚,養了有十多年,曾養過望天魚、水泡魚、龍睛魚等,這次做的就是“望天魚”?!巴祠~最漂亮的地方在于它的眼睛,我在風箏眼睛上貼了金片,非常好看?!表n福齡撥動著風箏的眼睛說。
“因為老伴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絕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了照顧老伴身上,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干。這只風箏從選竹子,一直到畫圖紙、劈條、刮條、煨彎、扎架子、糊、繪畫共用了一周時間?!表n福齡如是說。
談話間,韓福齡從房內取出一只半成品金魚風箏、調色盤和毛筆。他告訴記者,這是他做的第二只望天魚風箏,骨架已扎好,魚肚子鼓面的輪廓線也已畫好,昨晚剛剛開始上色。韓福齡老人邊畫著邊對記者介紹說,“等這只做好后,兩只一起試放,完全沒問題!今年參賽,就用它們了!”老人自信地說。
七歲放飛首只自制風箏
“童年時我就喜歡上了扎制風箏。7歲那年,放飛了自己扎制的第一只風箏——八卦風箏,從此與風箏結下了不解之緣?!表n福齡說。
后來,韓福齡有幸認識了著名的風箏藝人胡景珠??臻e時他經??春显骑L箏。15歲那年,在胡老的指點下,他扎成了直徑15厘米、長36節的蜈蚣風箏并放飛成功。此后,胡老便把風箏扎制的技藝傳授給了他。
韓福齡老人告訴記者,他曾多次代表國家、代表濰坊到各地參賽,尤其自1984年我市開始舉辦國際風箏會以來,他一屆沒拉下。
1982年,國家輕工業部在天津舉行“中國首屆風箏放飛比賽”,韓福齡成為濰坊參賽代表選手中的一員,他制作的龍頭蜈蚣風箏獲得了全國龍式風箏一等獎。當時的各大報紙競相報道,稱之為“韓公好龍”。次年,韓福齡又與時任市風箏協會理事長的孫立榮老先生一道,應邀去新加坡作風箏放飛表演,所攜的百米巨龍,在異國引起轟動,獲得金獎。1983年,韓福齡老人代表中國參加新加坡國際風箏大賽,他扎制的龍頭蜈蚣風箏獲得最高獎,也是我市首次獲得的大獎,現如今在博物館里擺放著。1984年,濰坊市開始舉辦濰坊國際風箏會,他又是幫忙聯系國內外風箏愛好者參賽,又是指導參賽選手扎制。他親自扎制、放飛的龍頭蜈蚣風箏,長達100多米,還獲得了一等獎,被譽為是“最美、最長、最精致的風箏”……為了提高濰坊的風箏扎制水平,1998年,韓福齡受市風箏辦公室的委托,為風箏技校的學生講課;在電視臺做節目,為觀眾講解風箏基礎知識,帶出了一批又一批新人。
如今,韓福齡老人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濰坊市風箏明星”、“工藝美術大師”等榮譽稱號。
對傳統風箏情有獨鐘
比起一些創新品種的風箏,對于韓福齡來說,他深愛的是傳統的扎制風箏?!斑@多年來,我做的龍頭風箏、仙鶴童子、雷震子等,都是濰坊的傳統風箏。包括鷹,雖然什么做法都有,可是我做的鷹風箏線是拴在鷹嘴里,這種做法可是標準的濰坊傳統做法?!表n福齡介紹說。
“我77周歲了,精力有些不支,但只要一扎起風箏來,便來了精神……”當談及今后的打算時,韓福齡感慨道,他最大的愿望是盡快將兩只半成品的傳統風箏扎制完成,一只是自去年4月份開始扎的擁有50多個腰節、長10多米的龍頭蜈蚣風箏,現在骨架已做好;另一只是名為仙鶴童子的風箏,兩年前開始動工,如今也正在扎制中。(韓健飛 賈寧)
齊魯文化名人網上展示
濰坊風箏制作技藝傳承人——韓福齡
一、個人信息
韓福齡,男,漢族,1934年出生,濰坊人,系濰坊風箏制作技藝傳承人;現任濰坊市風箏藝術交流協會首席顧問、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二、從藝經歷
韓福齡一九三四年秋出生在老濰縣東關后門街。讀四年級的時候父親生病去世更加貧困的生活逼迫韓福齡退學了,從此在那些搬著煙盒子賣煙卷的人群里多了一個孩子的身影。韓福齡與其他土生土長的濰坊孩子一樣從小就喜歡風箏,聽奶奶說闖關東去了海參崴就沒了消息的爺爺會扎很好的風箏。韓福齡扎第一只風箏的時候只有七歲,他把不同尺寸的竹子按風箏的樣子扎制在一起,糊上紙涂上鮮亮的顏色,一只漂亮的八卦風箏就扎好了。他拿來奶奶縫衣裳的棉線,跑到后門街姚家大門旗桿垛子前那個小廣場上放飛,看著自己扎的風箏飛上藍天上心里可高興了。
白浪河保安橋頭有個擺攤賣煙末的,得空的時候就很專注的扎風箏。這擺攤的人姓胡。他就是濰坊著名的風箏扎制高手先生。福齡每次賣煙走到這里就蹲下來看先生扎風箏。先生很喜歡這個賣煙卷的小孩,一邊扎風箏一邊講一些風箏的故事給福齡聽。
先生為了扎制逼真的風箏,他把捉來的蜂子和天牛用針扎在墻上,按它們身體的比例來扎?!胺渥印钡纳碜邮莾山氐?,中間有細腰相連,他把“蜂子”的頭扎好后,再用一根細細的有彈性的彎曲的竹子固定在前身上,這只蜂子風箏,在天上飛來飛去就像真的一樣。先生扎的龍頭蜈蚣風箏是最好的,那柔軟的竹片在先生手里彎來彎去,小竹片慢慢的變成了龍頭,那分叉的龍角,圓圓的會轉動的大眼睛,劈腦的龍王鼓腦的龍婆活龍活現的呈現在眼前。福齡把扎龍頭的圖樣記在心里回到家翻來覆去的琢磨著扎,一條像模像樣的雛龍終于扎成了。福齡將扎好的龍頭風箏拿給先生看,先生很佩服小伙子的水平,親自動手把風箏的龍頭調整了一番,他們來到白浪河沙灘上,牽著風箏跑啊跳啊順著風把這條三十幾節的風箏放到了藍天上。這是韓福齡扎的第一只龍頭蜈蚣風箏。胡景珠師傅高興的在這一天收他為徒,他是先生唯一的徒弟。這一年韓福齡十五歲。從此師徒倆經常在一起扎風箏,述說扎風箏的要領和訣竅,師傅把扎風箏的技術全教給了他。胡師傅是位聰穎靈巧、對風箏極感興趣的他一年四季潛心研制風箏,卻不以賣風箏為業。一九六零年春天胡景珠師傅的一條“龍頭蜈蚣”風箏參加墨西哥城的風箏表演非常成功曾引起很大轟動。五十年代政府經常組織群眾在元宵節搞一些傳統的耍龍燈跑旱船的民間娛樂活動,有一年城關撞鍾院的龍燈隊舞著他們龍霸道的打著滾從后門街西頭直接舞到了街東,引得看龍燈的人們陣陣喝彩。這讓后門街的人們很沒面子,后門街街道領導組織胡景珠師傅帶著徒弟和一幫扎風箏的趕制了一條巨龍,讓迫不及待的年輕氣盛膀大腰圓的后門街男人們擎著這條龍披掛上陣一陣狂舞,鞭炮鑼鼓吶喊助威大大地抖了后門街人的威風。
三、代表作及其藝術風格
經過幾十年的學習,韓福齡總結師傅的經驗并借鑒各家之長,使風箏扎制技藝不斷提高。其代表作有飛機風箏、鷹風箏、龍頭蜈蚣風箏、仙鶴童子風箏等。他扎的風箏造型優美、色彩鮮明、起飛平穩、富有濃重的鄉土生活氣息。
韓福齡扎風箏跟師傅一樣從來不賣。濰坊自古以來扎風箏的門派很多,他總結師傅的經驗,注重借鑒各家奧妙之處使扎制風箏技藝不斷提高。他扎的風箏造型優美、扎工精巧色彩鮮明起飛平穩、富有濃重的鄉土生活氣息。如象征吉祥如意的祥瑞蝙蝠、仙鶴童子,以民間神話傳說為題材的嫦娥奔月、八仙過海、麻姑獻壽,或是寓意喜慶和對稱圖案的喜壽、八卦、七星等。他扎的風箏起飛的很好:風箏的左右對稱不一定就一定平衡,兩側上竹子粗細彈性不同也會不平衡,風箏放飛時,竹條粗或彈性小的一邊受風的阻力較大,竹條細彈性大的一邊受風的阻力則較小,風箏會向阻力小的一邊傾斜,制作的風箏左右必須對稱平衡,竹條的彈性感覺力量不一致時,要將彈性較強一邊的竹條加以修細,直至兩端彈性相等為止。風箏各面承受阻力的大小分為硬面和軟面:硬面承受風力使風箏飛揚;軟面卸掉風力使風箏平衡與穩定。硬面就是風箏完全被骨架圍住的地方,因為缺少彈性受風不變形阻力較大能承受風力使風箏飛揚:軟面就是沒有被骨架圍住的部分,如蜻蜓、蝴蝶風箏沒被竹條封閉的翅膀部份,遇風時風箏軟面會變成斜面把風泄掉,起到使風箏平衡與穩定的作用。這些年來他扎的風箏全面繼承了胡氏風箏的特點。韓福齡扎的風箏造型生動立體感強:他在扎制老鷹風箏時,不僅考慮到放飛,還考慮到作為藝術品的效果。為了突出鷹的雄姿,把鷹頭扎的微向前傾,顯出它那兇猛的性情,兩只眼睛炯炯有神,彎曲的鷹嘴恰恰是拴腳線的地方。韓福齡扎制的胡派龍頭蜈蚣風箏從師傅創下第一以來一直保持不敗的紀錄。他的龍頭蜈蚣風箏色彩艷麗構圖布局用對比強烈明快的顏色濃抹,這種獨特的繪畫形式使風箏放飛于空中時形象格外逼真,具有極好的空間觀賞效果。不論長達百米的巨龍,還是小的直徑只有寸余長幾十厘米的袖珍龍都可以放飛到籃天上,那搖頭擺尾叱詫風云的威風勁,隱隱可見雷鳴電閃之勢。韓福齡在胡氏風箏的基礎上,對龍頭蜈蚣能轉動的眼睛進行了改進,使其在叱詫風云時霸道十足龍睛轉動不停,在放置不動時眼睛正視前方使其具有安逸祥和的美感。風箏的繪畫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為了使風箏漂亮美觀,他除了全部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外,還請濰坊的書畫家們設計繪畫一些風箏作品,意境美妙的“八仙過?!薄霸S仙游湖”“仙鶴童子”等就是他請當時家居青島的濰坊著名書畫先生畫的。韓福齡用工筆寫意法畫風箏,以美觀為準則,仕女童叟神仙鬼怪都畫得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個人風格于眾迥然不同。風箏是供人們觀賞的藝術品是一幅活的立體的畫。風箏的繪畫藝術給人們提供的欣賞價值不低于其放飛效果,這在韓福齡扎制的風箏上都能體現出來。他認為扎風箏是件很嚴謹的事,當題材選好后他總是先仔細的琢磨一下,打好腹稿畫出圖紙然后才開始動手制作,中間還要做幾次修改。
四、藝術成就
濰坊每年春天都要舉辦國際風箏會,每屆風箏會上都有韓福齡和他的風箏參加比賽表演的身影。一九八四年濰坊成功的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風箏會,來自五湖四海的風箏愛好者帶來的各式各樣的風箏一起在藍天上翱翔,藍藍的天空成了風箏的海洋。風箏賽場上競技角逐激烈,韓福齡扎制的龍頭蜈蚣風箏穩獲冠軍。這第一把交椅他穩穩的一坐就是三年。一九九零年意大利舉辦國際風箏會韓福齡代表中國參加,還是那威風凜凜的龍頭蜈蚣風箏擊敗了所有參賽對手,榮獲金風箏金質獎牌。此舉在意大利風箏愛好者中引起很大轟動,意大利報紙和電臺電視臺紛紛進行了報道。胡氏風箏為中國爭了光,濰坊在國際上更加名聲大振。
韓福齡現在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身板硬朗結實。已退休的他是閑不住的,當地的外地的一些風箏愛好者常來和他聯系扎風箏放風箏的事。他每天都堅持創作風箏扎制風箏,家里的風箏越來越多。他每年都要帶領廠里的一幫人扎制傳統風箏和新式風箏參加國際國內的風箏比賽,每年都有金銀銅鐵花花綠綠的風箏獎牌進賬。
韓福齡現在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風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濰坊風箏藝術交流協會首席顧問。關于風箏的事先生有自己的看法。風箏在濰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前后放風箏是濰坊人的傳統風俗,也是濰坊人最喜歡的一項運動,好多人家都要扎風箏,春暖花開的時候人們喜歡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濰坊是手工業城市,絲綢、繡花、嵌銀漆器、木版年畫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濰坊風箏的制作者多數是農民和手工藝人,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制作自己的風箏,造型和色彩帶有濃烈的鄉土味風格粗獷,祖傳世襲和文化風俗習慣使濰坊風箏帶有明顯的傳統色彩。另有以賣風箏為職業的作坊派,他們積極研究省工省料的制做方法,制作的風箏價格低廉一般人都能買得起,但有些不重質量的現象時有發生。近年來一些結合科學技術現代工藝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制作的新式風箏不斷制作問世,這些風箏可以批量生產售價很便宜,對風箏文化發展起了一定作用。他告誡我們風箏扎制者應該像創造那些獨特技藝的前輩們一樣實實在在的做事,增加繼承傳統排除干擾的能力,克服門戶之見同行相輕的陋習;作為師傅要言傳身教,把好技術好傳統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1989年韓福齡被濰坊市政府授予“風箏明星”稱號; 2000年龍頭蜈蚣風箏獲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展銅牌;2005年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委員會授予“濰坊市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此外,韓福齡還多次代表濰坊風箏出訪國外或陪同外賓參觀,結識了不少國際友人,通過風箏宣傳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
五、技藝傳承
韓福齡是一個熱心腸的人為人很厚道,在技術上從不保守。他家里每天都有登門拜訪學習切磋風箏技藝的人,有人向他請教他都把自己的經驗一五一十的告訴人家,有人帶作品來讓他指點,他直截了當地指出風箏的缺陷和毛病,有時侯說的作者臉都掛不住了。在濰坊當地韓福齡已有好多徒弟了,現在都是濰坊風箏界的杰出人物。有個江西人,從報刊上看到韓福齡扎制風箏的報道后,愛上了扎風箏,由于沒有技術不知如何下手而感到苦惱,無奈之下寫來長信請教,韓福齡立即給他回了信,并繪制了詳細的圖紙。他按照圖紙制作了他的第一只風箏。這人現在是江西省風箏協會的理事,他扎制的風箏多次參加濰坊國際風箏邀請賽并且獲得了很多獎。
韓福齡非常重視風箏技藝的傳承:1990年在濰坊風箏學校為89級和90級的學生上風箏扎制課,專教龍頭蜈蚣風箏的扎制;1998年,他受市風箏辦公室的委托,為風箏技校的學生講課;2006年韓福齡又受聘于濰坊雙語學校教授風箏的扎制;此外還經常出現于各種電視節目,為觀眾講解風箏扎制的基礎知識。目前,韓福齡在省內外有二十多名徒弟,都是風箏界的杰出人物,為風箏技藝的發揚光大做出了重大貢獻。
六、圖片信息